導航:首頁 > 休閑服飾 > 小女孩被海獅咬住裙子拖下水

小女孩被海獅咬住裙子拖下水

發布時間:2022-04-11 17:24:36

㈠ 哪種海洋生物最危險,海洋中什麼動物最大

十大最危險海洋生物[10p]
據美國生活科學網日前報道,十大最危險的海洋動物排行榜雖然有點主觀,但卻建立在相關研究基礎之上.這些研究旨在尋找最令人恐懼的海洋動物.它們均具有非常可怕的進攻性,能夠給人類帶來巨大傷害甚至死亡.通常情況下,這種傷害和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在躋身排行榜的海洋動物中,其中有兩種動物的主要「行凶」場所是家中的魚缸和飯館,而非它們的老家海洋,因此,我們可以採取措施避免此類悲劇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非常有實力的競爭者並未出現在排行榜中,其中就包括逆戟鯨、章魚、海參以及食人魚在內.逆戟鯨攻擊人的事情少有發生;章魚雖以攻擊性著稱,但危險性尚無法與上榜的10種動物相提並論;至於海參,很少有人將它們與「危險」二字聯系在一切;食人魚的名字雖聽起來令人不寒而慄,但對人類發動致命攻擊的事情卻也更多地只是傳聞或者恐怖片的一個慣用手段而已,在現實生活中極少發生.
1.箱形水母
在此次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評比中,箱形水母憑借獨一無二的致命性問鼎最危險頭銜.生活在海洋的箱形水母種類繁多,雖然沒有正式記錄,但大量軼事證據顯示,每年有數十人甚至100多人命喪箱形水母之手.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提供的數據,單是在菲律賓,每年就有20至40人死於箱形水母的毒刺.科學基金會表示:「在很多國家,箱形水母釀成的悲劇並不需要簽發死亡證明,因此,全世界的箱形水母致人死亡事件發生數量可能在很大程度人被低估.」 澳大利亞箱形水母長有數十根觸須,每根長度最高可達到15英尺(約合4.57米),所具有的毒素足以讓60人命喪黃泉.一種名為「Chironex fleckeri」的箱形水母的毒刺能夠在短短3分鍾之內致人死亡.生活在夏威夷、佛羅里達以及美國其它地區的箱形水母能夠導致被刺者心力衰竭.箱形水母家族最可怕的成員當屬僧帽水母,刺傷產生的痛苦可與雷擊一較高下.迄今為止,究竟有多少人遭僧帽水母攻擊仍是一個未知數.
2.虎鯊
由於相關影片的宣傳,大白鯊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但最可怕的鯊魚並非大白鯊,而是虎鯊,更多的人實際上命喪它們之口.除了毒蛇之外,能夠讓人天生恐懼的動物並不多見,鯊魚便是其中之一.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虎鯊會撕咬幾乎任何東西,其中包括魚類、海豹、鳥類、魷魚、小型鯊魚、海豚、牌照甚至於舊輪胎.它們的身長最高可達到18英尺(約合5.48米),重量可達到1噸,是當之無愧的「海洋殺手」. 在很多熱帶和溫帶水域,我們都能發現虎鯊的蹤跡,尤其是在太平洋中部的島嶼周圍.有記錄顯示,大白鯊每年襲擊人的次數確實要高於虎鯊,但致人死亡的事故發生數量則不及虎鯊. 對於鯊魚為何與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冠軍頭銜失之交臂,我們只有很少的理由加以解釋:全球每年鯊魚襲人事件的次數大約為幾十起,與美國發生的雷擊致人死亡事故大致持平.2008年,全世界只有4人命喪鯊魚之口.
3.石魚
石魚之所以躋身前三甲之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它們世界上毒性最高的魚;另一個則是,它們是動物王國的偽裝高手,能夠像石頭一樣靜靜在「潛伏」在海床上,等待獵物主動上門.雖然石魚不會主動發起攻擊,但任何人也不敢冒險與之親密接觸.石魚背上的棘刺能夠抵禦鯊魚或其它捕食者的進攻.所釋放的毒液能夠導致暫時性瘓症,不經治療便會一命嗚呼.
4.河豚
有一種動物,即使被製成美食擺到餐桌上也能置人於死地,它就是河豚.河豚又被稱之為「氣鼓魚」,體內攜帶的毒素毒性超過氰化物.經過特殊培訓的日本廚師會將安全的部位製成美食,但用餐者中毒身亡的悲劇卻也屢有發生. 「氣鼓」這個名字來源於河豚強大的吸水能力,吸入大量水之後的體積可是正常情況下的兩倍.值得一提的是,河豚也扮演了挽救生命的角色,河豚毒素製成的葯物可被用於治療因吸食*********等毒品產生的斷癮症狀.
5.海蛇
人類對蛇擁有一種天生的恐懼,正是這種恐懼讓海蛇順利躋身榜單之列.雖然也像陸上同類一樣釋放可怕的毒液,但海蛇的生活方式更像是一個「海洋隱士」,因此並不具有很高的危險性.在提到毒性的時候,人們經常將海蛇與眼鏡蛇進行比較.它們釋放的毒液能夠在短短數秒鍾之內讓獵物癱瘓並最終走向死亡之路.慶幸的是,它們很少攻擊人類,更喜歡捕殺鰻魚、貝類以及小蝦.
6.蓑鮋
蓑鮋又被稱之為「獅魚」,是家養魚缸中備受歡迎的寵物.這種魚看似溫順,但扇形排列的棘刺卻也具有令人吃驚的毒性.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雖然不會給人類造成致命傷,但被棘刺刺中也會引發頭痛、嘔吐和呼吸困難,決不是一個好惹的傢伙. 通常情況下,刺中後帶來的痛苦可持續大約半個小時,但一些人報告說,他們的刺痛感持續了幾周之久.蓑鮋並不是一種非常富有進攻性的動物.因此,被蓑鮋「傷害」的人往往是家養魚缸的主人,而不是潛水者或者漁民.
7.鱷魚

鹹水鱷魚素來頂著「野生動物王國最兇猛的捕食者之一」頭銜.它們的身長可超過20英尺(約合6米),體重可達到3000磅(約合1360公斤),包括猴子、袋鼠、水牛甚至鯊魚在內的動物都成為它們捕殺的對象. 捕獵過程中,鹹水鱷純以強大的力量取勝,它們能夠將水牛強行拖下水,有時也會向人類發動襲擊.它們首先利用力量強大的顎咬住獵物,而後利用所謂的「死亡翻滾」將獵物拖入水中.「死亡翻滾」同樣可以將大型動物撒成兩半.
8.刺鰩
刺鰩俗稱「黃貂魚」,單從這個名字我們就不難猜測,它們是一種非常危險的動物.2006年,「鱷魚獵人」史蒂夫·歐文在被刺鰩刺中心臟後不幸身亡,歐文的不幸無疑提高了刺鰩這個鯊魚近親「危險動物」的名聲. 刺鰩的尾巴末端長有一根大約8英寸(約合20.32厘米)長的邊緣生出鋸齒的毒刺,構成毒刺的物質與構成鯊魚鱗片(被稱之為「盾鱗」)的物質相同.在感覺到威脅時,鋸齒狀毒刺便會變硬,像一把鋒利的牛排刀. 毒刺會釋放毒液,給捕食者造成致命傷.莫特海洋實驗室表示:「這種毒液主要是一種基於蛋白質的毒素,能夠給哺乳動物帶來巨大痛苦,可能影響心率和呼吸.」值得一提的是,刺鰩通常情況下並不攻擊人類.
9.海獅
海獅之所以能夠躋身十大最危險海洋動物排行榜,原因在於:它們具有很高的地盤性,對擅自闖入者絕對不會手下留情.海獅被譽為一種聰明可訓練的動物,是動物園的大明星,但它們同時也因為咬人行為著稱動物界. 2006年,加利福尼亞州的曼哈頓海灘、新港海灘以及舊金山沿岸發生了一系列海獅襲擊人的事故,提高了管理者和科學家的關注.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海獅可能吃了一些被有毒藻類污染的魚類才出現這些異常行為. 聖地亞哥市政府在其網站警告說:「與所有野生動物一樣,海豹和海獅也具有不可預知性,也會成為一種富有進攻性的動物.它們生有鋒利的牙齒,可能會向人發動襲擊,尤其是在被逼得太緊或受到騷擾情況下.」
10.海鰻
海鰻擁有蛇一般的身體、突出的口鼻以及寬大的顎.它們是魚類家族成員,身長最高可達到8英尺(約合2.43米).看著這種較為原始的動物,我們會很自然地將其與死亡聯系在一起.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表示,海鰻顎部力量強大,牙齒鋒利,被牙齒咬傷後產生的鋸齒狀傷口很容易被海鰻口內的細菌感染. 如果海鰻因恐懼或者意外(尤其是在覓食的時候)將人咬傷,它們通常會選擇「鬆口」,放你一條生路.白天的時候,海鰻經常潛伏在裂縫和洞穴內,夜幕降臨後才出來打獵.它們主要以魚類或者其它能夠被其捕獲的動物為食. 對於如何避免被海鰻咬傷,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專家提出了兩條建議:一個是,絕對不要將手放入水下多岩洞穴和裂縫內;另一個則是,切忌不要給海鰻餵食.值得一提的是,很多海鰻咬傷事故皆因餵食導致.

㈡ 海獅叼走小女孩,如何教孩子安全親近動物

▲海獅偷襲小女孩

▲瞬間咬往小女孩的衣服

▲將要落水的小女孩

▲猛地將小女孩拖下水

▲小女孩的外公秒救小女孩

女孩兒落水的過程非常迅速,在落水的那一刻周圍的人大聲驚呼了起來。好在據說是小女孩的外公迅速跳入水中將小女孩救上了岸,這才沒造成任何的意外事件。這一切被正在旁邊的一名加拿大遊客Michael Fujiwara全程拍下。

事後,該海港管理負責人介紹:「落水的小女孩和老人均無大礙。這個海港正好位於海獅的遷移路線上,雄海獅經常會來這里覓食。但這幾年來,管理處一直在警告遊客不要給海獅餵食,這畢竟不是海洋公園,這些海獅具有攻擊性,如果像這樣餵食,就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

(圖片來自@Jukin Media,版權屬於原作者)

看的一身冷汗,其實這樣的事件頻頻在發生……

新聞回顧:

上海《勞動報》2012年2月報道,4歲男童謝洋洋(化名)在上海動物園遊玩過程中,從圍欄空隙鑽入,靠近籠舍為猴子餵食,導致右手中指被猴子咬傷致殘。

安徽網報道,2013年元旦,安徽阜陽潁上7歲男孩兵兵由於從防護網網孔伸手進去餵食黑熊,不慎被黑熊咬傷左手,造成左手腕及前臂缺失,構成五級傷殘。

帶孩子游園謹記5大安全問題

有些家長無視禁止投食的指示牌,帶頭喂動物,以為這樣是培養孩子獻愛心,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甚至是為了孩子開心,這簡直讓孩子和動物互相傷害啊!在動物園遊玩,家長首先要教會孩子以下三點:

加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

為了觀賞性和親近感,動物園一般以堅固的圍欄來阻隔食草類動物,用高牆或者鐵籠來阻隔食肉類動物;孩子進入公園遊玩,從前在書里和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動物,突然活靈活現地在眼前,難免抑制不住興奮。家長需要提醒孩子,即使是性格溫順的動物,也是有可能會傷害到人的。所以不要讓孩子的身體任何部分越過圍欄,更不要用手去觸摸動物 。

禁止投食

禁止給動物餵食,是為了對雙方的保護,孩子去給動物餵食很有可能會被咬傷、抓傷。另外,亂給動物投食也是對動物的傷害。

好心疼長頸鹿「海濱」

上海動物園內有個玻璃房,佇立著長頸鹿「海濱」的遺體標本。 1993年,「海濱」因誤食遊客投喂的食物包裝袋,造成胃腸堵塞而亡。

亂投食致動物死亡或者生病的案例,每年都上演,但有些父母表示,他們的孩子可沒有給動物扔垃圾,而是給動物們投食小餅干、堅果等零食,這培養孩子的愛心。可殊不知,飼養員為每隻動物量身定做「食譜」,科學保證營養。動物和孩子一樣,如果給動物投食,它們也會貪嘴吃零食,而且來者不拒吃,飽了哪兒還吃得下正餐!也容易造成腸胃不適,嚴重的還將造成死亡。

亂投食對動物的健康百害無益:

2001年,上海動物園的紅猩猩「森泰」因為吃了太多遊客喂的食物,得了糖尿病。同年,一隻6歲的雌鹿非正常死亡,胃裡發現了3.5千克重的塑料袋。

2006年10月,重慶動物園內一隻鴕鳥因誤食塑料瓶死亡。

另外,成都動物園的飼養員抱怨,熊吃了一下午零食,零食雖然「好吃」,但高脂肪、高熱量,對動物健康並沒有好處。

家長要引導孩子:「為了它們的健康,愛動物,就不要給它們喂吃的。」

拍照合影要留心

父母做好榜樣,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比如給動物拍照時記得關掉閃光燈,這么做可避免傷害動物和孩子的眼睛,另外也可避免引起動物受驚。現在,不少動物園有安排遊客與動物合影的項目,請大家謹慎選擇,特別是大型動物。

不要挑逗驚嚇動物

只要孩子高興,有些家長什麼都樂意做,想要動物轉身面朝著孩子,就對動物大喊大叫,甚至拍打籠子;想讓動物別睡覺,就拿手裡的水瓶和食物砸動物……但家長要清醒的是,自己才是孩子的榜樣,不要用傷害動物的方式來取悅孩子。

不要離開游覽車

如果是去比較大型的模擬野外環境的動物園,家長請帶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不要離開游覽車,更不要讓孩子把頭和手伸出車外,因為有可能會遇到潛伏動物的襲擊。建議不要帶年齡較小的孩子去這類危險系數較高的猛獸區。

生活中,孩子有很多不文明的舉動,往往是家長文明意識匱乏的反映。對孩子正確引導和教育,孩子的安全和身心健康才有積極的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快來關注父母堂(askjane)吧!

㈢ 小女孩觀看野生海獅不慎遭拖下水是怎麼回事

加拿大一個港口日前發生一起海獅襲人事件。一隻本來在海中游弋的海獅突然躍起,咬住一名坐在碼頭旁邊的小女孩的裙子,將她拽入水中。

幸好,一名男子立即跳下海將這名女孩救起,小女孩看起來並未受傷。

希倫表示,當公眾向海洋動物餵食後,會令動物跳出水面,繼續覓食,此舉將引致公眾更接近動物,讓海洋動物有機會咬著目標,拖對方下水。避免同類事件的最有效方法是不要向野生動物餵食,保持距離。

㈣ 描寫海獅表演的短文

您好。
海獅表演作文一
我和爸爸媽媽去海洋公園看海獅表演。
海獅的身體烏黑發亮,嘴前長著兩顆又長又鋒利的牙齒。
根據教練的介紹,它們的祖先生活在陸地上,經過進化後變成了在水中生活的動物。它們游泳
的本領很高,在水中能輕松捕魚。海獅是-種非常聰明的動物。哦,關於它,還有這么多奇妙的知
識!
開始表演了。教練吹口哨,把手裡的球扔得高高的。海獅像箭一樣快地跳了上去把球頂住,然
後把球投到球籃里。好的,教練獎勵它一條小魚。 海獅吃完鮮美的魚後,興高采烈地再投了幾個
球,教練又獎給它幾條小魚吃。接下來教練讓它咬住一支筆,然後在紙上畫畫,小海獅這時可變成
了小畫家了。觀眾都熱烈地為海獅鼓掌,海獅也跟著鼓掌。 漲獅還表演了倒立、空中飛躍等特技。
海獅可真是又聰明又可愛的動物呀。
海獅表演作文二
一個陽光明媚的星期天,我和哥哥、媽媽一起去福州動物園玩。
一進動物園的大門, 我就看見前面有幾個又大又高的玻璃柱子,裡面養著各種各樣的金魚,漂
亮極了!「海獅表演即將開始。 」從海獅館里傳出嘹亮的聲音。我們趕緊跑到海獅表演館。"哇,
人真多啊!」看台上座無虛席。只見一隻海獅從大門里滑了出來。「它的名字叫甜甜, 是一位女
生。」.主持人用甜美的聲音介紹著,"第一 個表演節目是少林功夫-倒立。」胖胖的身軀被它的前
鰭撐起來了。我擔心它會跌倒,可是它不但沒有跌倒,反而繞著舞台走了一圈,功夫真棒!這時場
下傳來一片掌聲。
「第二個節目是空中頂球。」飼養員把球調到-定高度,示意甜甜下水頂球。甜甜聽話地游到
水中縱身一越,向空中的球奮力頂去,可這回甜甜沒頂到球,因為不知是誰把球又拉高了-些。甜
甜覺得很沒有面子,低著頭,趴在地上, -動也不動。這時任飼養員怎麼呼喚它,它都不理觀眾
了。主持人想了想說:「我們的甜甜長得漂亮不漂亮? 」觀眾齊聲回答:「漂亮。 」這招還真管
用,甜甜抬起頭,一下子有了精神,又開始表演了。它這次終於碰到球。場下又響起了雷鳴般的掌
聲。甜甜還表演了「水中芭蕾」和"套圈」等節目。半小時過去了,精彩的海獅表演結束了。我們
依依不捨離開了海獅館。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㈤ 在3/7和0.45這兩個數中,較打的數是較小的數的()倍

再論虎鯨vs大白鯊
眾所周知虎鯨和大白鯊都是位居海洋中食物鏈的最高層,它們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掠食者之一,虎鯨vs大白鯊到底會發生些什麼呢?小時侯一直認為虎鯨是海洋之王,但在看到了<大白鯊2>里一個鏡頭(左圖)引起了我對這兩者誰更強的極大興趣,現在看來這個話題雖然有點老話重談,但還是希望從各個方面和大家來細論一下雙方的優勢,詳討一下兩者在海洋生態環境里所處的地位和關系。
一>體型比較
大白鯊尺寸:一般尺寸在10-16英尺(3-4.9米)雌性普遍比雄性大,雄性平均為3.5-3.6米,體重400-1100公斤,雌性則可以達到4.5-5.0米,體重600-1300公斤,不過大白鯊的最大尺寸一直是很多科學家和鯊魚迷爭論的焦點,在幾十年前很多權威的魚類學參考書列出的大白鯊最大尺寸為36英尺11米捕獲在澳大利亞仙女島附近,1870年,這是當時的公認最大尺寸,尺寸在25 – 30英尺 (7.5 - 10 米)的大個體的數據認為是很可靠的。到了1970年很多研究員懷疑這個尺寸的水分,最後根據留下來的顎骨推算這條當時最大的大白鯊只有15-16英尺,現在最大的比較有可信的是1945年古巴海域捕獲的21英尺長的雌性鯊魚,當初報道是7100磅,但根據實際估計約兩噸重。(下圖)
就近代而言在1987年馬爾他報出了一條7.13米長的個體,但經過證實,實際只有5.5米。(左圖).在21世紀捕獲的最大的2002年在克羅地呀海域捕獲的20英尺長2噸重的大傢伙(右圖)
除了這些比較可靠的個體外,還報道了一些澳大利亞漁民1987,88年保留的上下顎骨,推測有7米長,還有在1996年曾記錄過一條長達6米的公鯊,但是這些記錄都不算非常權威,固只能作為一些參考.
然而IGFA認可的最大尺寸是在1959年阿爾夫。迪安在澳大利亞南部海域所捕獲重2664 磅(1208 .38公斤).
虎鯨尺寸:雄性成熟一般14-15歲左右.這個時間段應該為5.5-6.1米之間, 雌性在8-12歲性成熟時為4.6-4.9米.20-25歲是完全成熟就是長到最大的時候,比較可靠和常用作參考的成年雄性尺寸一般在19英尺到27 英尺 (6.7-8.2 m)之間(米切爾1975年) ,經常在8,000 磅到 12,000 磅 (3,628-5,442 公斤). 最大記錄在32 英尺. (9.75 米) 和21,000 磅(9,524 kg).被記錄於佩藍和瑞利1984年,成年母虎鯨一般在16英尺到24 英尺. (5.2-7.3 米),體重在3,000 磅到 8,000 磅左右(1,361-3,628 公斤).最大記載記錄是28 英尺. (8.53 米)重15,000 磅 (6,803 公斤).同樣在佩藍和瑞利1984年的報告中.根據(IWC, 1981)北大西洋捕獲過的2661多頭虎鯨來看,雄性的平均記錄在6.1米(20英尺)而雌鯨平均數據為5.5米(18英尺).不過在1998年伯納得和瑞利的記載中,西北太平洋的雄性個體平均為7.20米,而西北大西洋的為6.17米.成年大個體的雄性胸鰭可長達近2米,達到體長的20%,1.2米寬,而雌性為11-13%,背鰭雄性大個體高達1.8米,尾葉2.7米寬,雌性背鰭為0.9米.左下圖為據說最大的母性虎鯨的復製品或標本,右圖為加洲最早捕獲的母虎鯨

二》速度和活動水域
大白鯊:以鰓呼吸,無需浮出水面換氣,固活動范圍比較大一般為3-600米深,在巴里的最深記錄為1280米,當時這條鯊魚被海底電纜纏住了.因為大白鯊在海洋里食物鏈的頂端,所以在海里可以慢慢的大搖大擺的游盪,處於非飢餓狀態時,它公開悠閑地在其獵物中間游盪,一般海面巡遊速度為1.5-2.4英里.但是它們的追擊獵物的速度可不慢,在一些把模型海獅拖在觀察船後方,引起鯊魚攻擊的測算估計出的速度至少達到了11.2米/秒(40公里/小時)甚至估計更高.在幾次當觀察船達到35英里的時候,大白鯊也有數次完成了攻擊模型的實驗.
虎鯨:它們一般習慣活動於水下100-200英尺(30,5 -61米)左右,每次潛水為4-5分鍾,在對野生731頭個體的記錄平均為5.77分鍾,最長的為12分鍾,在實驗池裡最長為15分鍾和17分鍾.在一些有標簽的深度記錄時最深曾發現到了173米,實驗條件下更達到了水下260米和273米.虎鯨是速度最快的海洋哺乳動物之一,平時集群在海面上巡遊速度為2-6英里,然而在追趕獵物時可以達到13.4米/秒(48公里/小時),曾在1958年8月12日東太平洋海域記錄過一條目測為6-8米的雄虎鯨游速達到了15.4米/秒(55.5公里/小時)這也是最高記錄.

三>牙齒\皮膚(武器和防禦)
大白鯊:它那聞名世界的那口好牙,是可以當切牛排的西餐刀用了.大牙旁邊還有許多小鋸齒,非常鋒利,對其中的1165例進行了觀察分析結果表明,大白鯊那剃刀狀的牙齒不僅用來咬噬獵物,還象刀子那樣刮獵物身上的組織器官。缺點是不堅固容易掉落,但下排可以補上,所以每頭鯊魚會有3000顆左右的牙齒,上下顎為46-50個不等,上顎的前端排著26顆牙齒,下顎24顆齒平均高度為4.5-5.2厘米,寬為3.5左右,而上面圖片上那條古巴大鯊魚的上顎牙齒最大的有7.3厘米高,5.7厘米寬.大白鯊的體表覆蓋著數排由皮膚上齒狀突起構成的銳利鱗片,每個鱗片都象一個鋒利的牙齒,使它的皮膚粗糙而厚實,但利於水流的通過,厚度一般為1.5-3.5厘米不等.
虎鯨:嘴裡的牙齒非常堅固,不容易脫落,會磨損,較適合撕扯大型獵物.但不比大白鋒利,數量沒有非常的固定,按不同的個體來看,一般每一側為10-14顆,總數一般為40-58顆,標準的長度普通為3英寸,7.5厘米長,最長可達到10厘米.直徑為2.5厘米。虎鯨的體表光滑無毛,皮膚比較敏感,一般厚度為1-3厘米,最厚的地方連皮下軟組織大於4厘米,皮下是一層7.6-10厘米,3-4英寸厚的脂肪層,脂肪起了隔絕寒冷侵蝕作用。同時也有一定的防禦作用.而其前肢和高高的背鰭以及尾片等處沒有脂肪層,這些部位均暴露在水中 又無脂肪層,所以通常和周圍水溫一樣高。
四>視覺聽覺和嗅覺對比
虎鯨的視覺感官非常發達,不管在海面上還是海中都能較清楚的辨別目標,它們眼睛的尺寸幾乎和公牛的眼睛一樣大,在解破後發現在眼球後面有一種類似果凍的粘液體的油,在水裡這種粘液能起著潤滑,和清潔眼球而且可以防止眼睛感染寄生蟲和疾病。過濾雜質使它在水裡看的更清楚。它們沒有嗅覺,但有著極其發達的聽覺系統,它們沒有外露的耳殼,不過下顎牙齒底部有個漏洞,所以聲音穿過充滿脂肪的下巴,同時下顎將引導聲音穿過下顎骨直到軟組織和骨骼包圍中的內耳,虎鯨發出的聲音一般為0.1-40 kHz,而不同群體的交流一般為16 kHz根據保守的估計它能接受到的頻率為0.5-120 kHz的 最敏感的聲音在15-20 kHz(Hall and Johnson, 1972).人一般能聽到25Hz-16000Hz(小孩則能聽到25000Hz)

大白鯊:研究鯊魚的生物生物學家Samuel Gruber得出的結果顯示多數的大白鯊稍微有點遠視,它們持有的焦距從大概23公分到無窮大,這個有趣的結論推測到大白鯊在水下辨別折射目標的距離為15米左右,鯊魚生物學家Samuel Gruber和解破學家Joel Cohen在1985年的報告上證明大白鯊視網膜的桿細胞和圓錐細胞的比例是4:1大概和人類的差不多,但是過濾渾濁的水裡的敏感度要強,大白鯊的視覺系統在鯊魚中是比較發達和靈敏的。此外,眼睛上方有層隔膜,當眼球向內翻轉,會呈現翻白眼的狀態。這樣可保護眼球不會被獵物龍弄傷。內耳位於腦子的兩側,內淋巴管接頭皮的兩個孔,兩耳都有小導管直通頭頂的感覺孔,內耳中的接收器還具有類似側線一樣的功能,可以接收聲波振動,距離可達1-2公里。實驗證明大白鯊聽覺系統能感到10Hz/秒到大約800Hz,做出的平均有反應的為375 Hz,雖然鯊魚和人的聽力差不多,但鯊魚能聽到和感應的到很多人聽不到的聲音,鯊魚更適合捕捉低波段振動,比如垂死掙扎的魚。嗅覺系統極其出色,Demski and Northcutt 發現大白鯊的嗅球神經器官佔到了腦容量的百分之14,可以從1015 水分子中分辨出一個1絲氨酸分子。
虎鯨的發聲法一般為發出滴答聲的回聲定位,口哨聲,還有尖叫例如聲脈沖。因為是探測對比,所以這里先主要說說回聲定位,虎鯨頭頂前方有一塊稱為「額隆」的脂肪組織,它們可以先利用鼻管或咽喉發出回聲定位的「滴答」聲,再用「額隆」接收碰到獵物時而反射回來的聲波由下顎內耳接受,最後穿過聽覺神經刺激到大腦最終判斷這是什麼聲波信息,從而達到判斷目標的遠近、方向、位置、 形狀、或海底地形甚至物體的性質,因為發出回聲定位的方向為上方和前方,所以對下方和左右方向的目標會轉動頭部來探測。普通的回聲定位「滴答」聲頻率在25kHz但是個別個體能調動最佳頻率來探測。音波在水裡的傳播速度一般為1英里/秒,4倍半於空氣中的傳播,探測距離1-5海里

大白鯊的側線是由一些小窩底部的感覺器官所組成,每個感覺器官都有小孔道通往皮膚外面,用來感覺水流的振動,可以偵測出獵物微粒的存在方位,距離可達到500-600公尺.這些感覺器官順著皮下一條非常細的管道同向尾巴,嘴巴下方則分開,而這條細管每隔一段距離也會另有細微信道通往外部。而在大白鯊口、鼻周圍,分布著密密麻麻的小毛孔,稱為「羅倫磁壺」(左圖) 是一條很深的信道,富膠質,對電、溫度和水壓的變化非常敏感,其作用是作為電感受器來干支周圍微弱的電場變化,能接收到水中獵物的微弱電訊,由此可以發現隱藏著的獵物或獵物的動向。在1980年8月在佛郎西斯科水族館做實驗的一條2.3米長,300磅重的只關了72小時的雌性大白鯊測試結果,其能感應到電場為0.000125伏特相當於125微伏。同時 「羅倫磁壺」系統還可以來確定地球電磁場中的位置,具有一定的導航能力。
六>頭腦的大小對比
虎鯨的大腦極其發達,普通重量為14-18磅,大概是一般人腦的4-5倍大小.(如下圖).根據考的威爾和布朗在1964年測量的一頭521厘米的虎鯨大腦重4.5公斤.依照瑞格威和布郎1984年測量的一條555厘米長的虎鯨。大腦重5,617,且得出結論評估虎鯨的平均腦重為5,617 ± 968 克.瑞格威和布郎1984年,伍得和艾文斯1980年估算出虎鯨的智商評估為2.9,後來他們認為這個數據偏底了一些,實際情況應該高於2.9.
大白鯊的大腦部分是很小的,但是它知識其整個頭腦系統的一小部分,如果算整套系統的話還包括,探測鱗莖球系統到腦干,從一條5米長的鯊魚里得到這套系統長為60厘米,。一般為(45-60厘米)易生皺紋半球類似半個捲心菜。1996年Leo Demski 和 R. Glenn Northcutt檢驗結果,從一條3.6米長430公斤重的雄性大白鯊,取出的腦子重只有1.2盎司(35克)只有體重的千分之8,而成人一般為百分之1.9.,雖然非常之小但結構很緊湊,且具有信息記憶儲存功能,再傳遞到運動神經系統。
七>大白鯊和虎鯨全球分布對比
八>歷史戰例對決
1.\Veteran Farallon 法拉隆島(下圖)的鯊魚專家,生物學家,Peter Pyle 他親臨現場的觀察一線報告和一些建議寫於1997年10月9日
在10月4日,早上10點30分,兩條虎鯨,看起來似乎是一條母鯨和一條幼鯨被一條運動漁船「C-Gull」號觀察到,它們正在獵殺和吃一隻加里副倪啞海獅在島嶼的西頭,並看到了一些海鳥圍繞著海面.但是我們在島的東面,固觀察不到,不過我們准備裝卸下一些裝備和人員馬上趕過去觀察.11點30分,正在我們卸下裝備的時候,那邊的漁船向我們通報了這次遭遇戰,我們馬上起身先通知觀察船"New Superfish」號趕過去。我完成了裝卸後聽到當時"New Superfish」號報告說一條大鯊魚被咬在虎鯨的口裡,於是Jon King, Will Richardson和我馬上跳上我們的17英尺的鯊魚研究船向那裡開去。當時在想到底是什麼發生在島的西北方?當我們趕到那裡的時候發現那頭小鯨咬住鯊魚位於尾部到胸鰭的這段背部,並在水中拖拽著鯊魚,我們有利的位置可以看到鯊魚前鰭下面和腹部都是白色的,除了鼻尖部分以外,通過經驗判斷出這是條大白鯊但我不能100%的肯定,同時在想會不會是條大鮭鯊?從屍體來看從胸的後緣到前方嘴的部分,目測為4.5-5.5英尺。
在過去15年據當地鯨類觀察報告,平均每年虎鯨在這里出現是十分少的.我們不知道前面發生了什麼,我們不能過於接近,避免激怒和騷擾到看似是母鯨。我們努力控制船的速度漫漫的環繞著鯊魚屍體和小鯨。大約5分鍾過後,小鯨分解開了鯊魚的屍體,海鳥狂暴的叼食著浮在海面上的鯊魚屍體,就在這個時候,我們撈起了一塊鯊的碎肉以便於基因分析。此時我們看到小鯨拖著一大塊屍體屍體的肝臟迅速的下沉了,我們拿出了水下攝影機進行模糊的拍攝。還看不出哪個部分更象屍體的尾巴,其實更多的部分象是內臟,還有Scot Anderson在我們到來之前已經用水下攝影機拍攝了一些水下的畫面。基於當時先到達的」New Superfish」號敘述和解釋,母鯨先殺死了鯊魚喂給小鯨吃,提出了3點問題1.為了食物2.為了保護小鯨,3.清除同區域的掠食者,保護自己的食物。基於錄象的顯示,這條小鯨是也許是屬於南加洲的遠洋鯨群.但是10月9日我持著錄象,到虎鯨研究員Alisa Schulman鑒定,最後我們認為的小鯨是條成年鯨估計這為12-15英尺長,典型的小型個體。

2.\1997年10月14日,迪安古伯思,(Dean Grubbs')對這次事件的評論
Ken Goldman(肯.高慢)和我馬上到了事件發生的地方,在事件發生後,我們得到了一些比其他消息多的消息,我看過了所有的這次事件的片段和Pete Pyle(皮特.拜爾),(斯科特.安德森)Scott Anderson和(瑪利.簡.斯曲曼)Mary Jane Schramm的報道,我將對媒體的報道進行一些修正和對這個事件年表的最有可能的解釋。 那裡兩條虎鯨被觀察在南部的法拉隆島嶼(Farallon),一個大一個小,但是按照推測都是成年母鯨,實際沒有小鯨在裡面(媒體報道一母一小),這兩條鯨獵殺了一頭加洲海獅,並在海面上的玩弄和炫耀,一條大白鯊遊了過來,調查顯示可能意圖為了去吃和攻擊被不時拋來拋去的死海獅,那條較小的母鯨明顯對這條大白鯊的闖入很不樂意,立馬快速劃開水面轉身向那條鯊魚沖去,接著看到鯊魚在它的嘴裡掙扎,這條鯨咬住了鯊魚的前胸和背部,最後破開了鯊魚的胸部直到結尾處,在鯊魚的左邊內腔被完全撕扯開來,一些肝臟和一些器官如腸子等被拖戈並潛下水去(左圖),視頻里有的,剩下鯊魚左邊的一大塊器官,肝臟漂浮在水面上。這條虎鯨當時急切的離開水面,而沒有真正的完全食用這個屍體,所以沒有小鯨在吃屍體,沒有把鯊魚撕成碎片(媒體報道)所以,個人認為其實沒有什麼科學意義在這次事件中?按照皮特的說法,這是他本人第一次發現虎鯨在島嶼附近 ,且從沒有看到它們吃食。依照南方鯨群CA的記錄(見下圖希望對一些愛好虎鯨的朋友有幫助),沒有小鯨被記載,這條鯨在1982年就是條成年母鯨了,不少的過客鯨在這里出現,也許它們也是.但通常虎鯨和大白鯊這兩種動物不接近,大概這兩個海里最強的掠食者很少遭遇,導致這次的事件有助於媒體誇大的宣傳和興趣討論.
3.\自然野生動物雜志2004年10月刊上,自然科學作家帕枚拉.愛斯.特納(Pamela S. Turner)刊登了自己的論文<海洋攤牌>舉例和闡述了自己對兩者的關系看法,並舉了些例子,這篇文章最早在2005年4月20日中國普克動物世界中翻譯過,中文版本的名字為大家肯定都看過和熟悉的<鯨鯊雙霸誰主沉浮>.作者最後感嘆到北加里副尼啞海域潛水20年了,她從沒有在水下碰到過大白鯊,真的很幸運。
結語:貼了這么多資料,最後談談自己對這兩強的看法,從分布圖上看,它們的活動區域很多地方是重疊的,但為什麼只有這么少兩者相鬥的報道呢?其實,據觀察這兩者很自然的會避開對方,我個人認為這更多的因數是取決於虎鯨的主觀態度,它們是否樂意冒一定的風險去追逐和殺死一條巨大的大白鯊嗎?當然很顯然它們有這個能力,還是去捕捉一些更為輕松的低風險獵物呢?它們比大白鯊更強壯,更聰明,更團結,如果按生存競爭的關系來看,顯然虎鯨更為先進更厲害,但即使是這樣,大白鯊還也是海洋中最棒最頂減的掠食者之一,同樣值得我們尊重.可以這樣假設虎鯨似乎不太喜歡看到大白鯊在它們的周圍.估計這是排棄同為掠食者的競爭法則.而大白鯊雖然也很強大,但也不會蠢到去招惹一條強大的成年虎鯨,也會盡量避免接觸.當然一條年輕,沒有經驗,受傷或年老的孤單虎鯨同樣也會受到大白鯊的攻擊和殺戮.這就是我對這兩者的基本概括,希望共同討論

㈥ 白鯨,海獅有什麼高超技能

海獅訓練確實是比較難一點,畢竟白鯨智商比海獅要高很多,鯨魚、海豚這些智商相當於幾歲的小孩子了,是水裡面最聰明的。
危險性來說,海獅要大的多,白鯨不具有攻擊性,他們天生就不會襲擊人,大不了不理你,海獅生氣了,那一嘴下去就是2斤肉啊,搞不好就咬到血管了。海獅別人已經訓練好了,只用學,但白鯨,因為它聰明,動作人的參與很多,難度也提高了很多,而且白鯨需要下水,好冷
白鯨的更難,白鯨的需要下水,首先你得會游泳;白鯨有很多與人在水中的互動,你得掌握那個技巧。有很多白鯨有對人吐水的行為。許多人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經驗認為這是表示討厭或者厭惡某人的行為。但其實正好相反,這是白鯨喜歡某個人的表現。白鯨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喜歡人類的鯨魚,它們尤其喜歡小孩子。它們也喜歡跟人做各種互動活動,比如各種玩耍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吐水就是喜歡的表現。
其實應該都訓練嘛,統一訓練都弄白鯨、然後過幾天統一都弄海獅,這樣才比較好。
白鯨,額頭向外隆起突出且圓滑,嘴喙很短,唇線寬闊。身體顏色非常淡,為獨特的白色。白鯨與其他鯨類相比,惟一明顯不同的是:當夏季皮膚呈淡黃色的色調時,可以蛻換。
游動時通常比較緩慢,在海浪和浮冰中難以辨識。白鯨喜歡生活在海面或貼近海面的地方;潛水能力相當強,對於北極的浮冰環境有很好的適應力。
海獅性情溫和,多集群活動,陸岸可組成上千頭的大群,海上多為1頭或十數頭的小群。視覺較差,但聽覺和嗅覺靈敏。食物主要為底棲魚類和頭足類。雌獸每胎僅產1仔,幼仔出生時體長約100厘米,體重約20千克,3-5歲時達到性成熟,壽命可達20年以上。
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寒溫帶海域,福克蘭群島、南美沿岸從火地島向北到巴西的里約熱內盧和秘魯的利馬。

㈦ 大白鯊VS逆戟鯨,哪個更強一些

虎鯨

虎鯨也屬於齒鯨類。它體長近10米,重7噸~8噸,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虎鯨膽大而狡猾,且殘暴貪食,是遼闊海洋里「橫行不法的暴徒」。虎鯨的英文名稱有殺鯨兇手之意。不少人在海上屢屢目睹虎鯨襲擊海豚、海獅以及大型鯨類的驚心動魄的情景。

虎鯨的口很大,上、下頜各有二十幾枚10厘米~13厘米長的銳利牙齒,大嘴一張,尖齒畢露,更顯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牙齒朝內後方彎曲,上下頜齒互相交錯搭配,與人的兩手手指交叉搭在一起的形式相似。這不僅使被擒之物難逃虎口,而且還會撕裂、切割獵物。虎鯨很好辨認。在它的眼後方有兩個卵形的大白斑,遠遠看去,宛如兩只大眼睛;其體側還有一塊向背後方向突出的白色區域,使它獨具一格。

虎鯨身體強壯,行動敏捷,游泳迅速,每小時可達30海里。游泳時,雄鯨高達1.8米的背鰭突出於水面上, 頗與一種古代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相似, 虎鯨因此而另有「逆戟鯨」的別名。

虎鯨是名符其實的海中猛虎,它的荷蘭、英文名稱,都是「殺鯨兇手」之意,可見它的兇殘和威猛。虎鯨又叫「逆戟鯨」,這是因為雄虎鯨高大背鰭突出水面時,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

有人在一頭虎鯨的胃裡發現十幾頭海豚和同樣數量的海豹,足以證明虎鯨的兇猛、殘忍和貪食。其實即便是動物之王的藍鯨若遇到一群虎鯨圍獵,它也難逃被獵殺的厄運。圍攻藍鯨時,虎鯨組織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鯨在它的兩側,兩頭虎鯨在它的前面,另外兩頭在它的後面,阻擋藍鯨逃跑;另一些虎鯨則迫使藍鯨沉在水下,不讓它突出水面呼吸;還有一些虎鯨在它的腹部底下監視,防止它潛水溜掉。藍鯨先被咬去背鰭,尾葉又被撕碎,使它無法游動,這時虎鯨們一哄而上,大塊大塊地撕咬藍鯨的肉,共享美餐。

虎鯨之所以成為海中霸王,是由於它具有相應的條件:一是長有銳利的牙齒,而且牙齒朝內後方向彎曲,上下頜牙齒互相交錯搭配,不僅使獵物難以逃脫,而且還能撕裂、切割獵物;二是具有快速、准確地追捕獵物的本領。虎鯨的高大背鰭,能起「舵」的作用,保證追捕時的身體平衡;三是它貪食無厭,專營掠奪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時裝死去誘捕獵物;四是虎鯨是群棲動物,常以3-4頭小群活動,多時則達到30-40頭,集體圍獵當然威力大增。

此外虎鯨還有一種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歡吃鯨的唇和舌。有人曾對捕到的35頭灰鯨作過觀察,發現其中有7頭鯨的舌頭,部分或全部被虎鯨吃掉了,顯然這些灰鯨曾遭到虎鯨的襲擊。有時候,一頭巨鯨被捕鯨炮擊斃,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時,虎鯨會趁火打劫,鑽到死鯨口中,將巨鯨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趕不走,真叫人苦笑不得。

奇妙的是如此兇殘的虎鯨竟是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虎鯨雖然兇殘異常,但從未目擊或聽到虎鯨傷害人類的事例,而且經過馴養的虎鯨,性情溫順,甚至會表演許多精彩節目。

虎鯨亦稱「逆戟鯨」。哺乳綱、鯨目、海豚科。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洋,我國從黃海、渤海至南海均有分布。

問你誰是海中霸王?你可能毫不猶豫地回答:鯊魚。錯了。真正的海中霸王是虎鯨,而鯊魚只不過是虎鯨面前的一碟小菜而已。

虎鯨是鯨類中較小的一種。它最大全長不過10米,體重7噸~8噸。它生性膽大、狡猾、殘暴、貪婪、雜食。憑著它每小時55公里、在追撲獵物時還可加快一倍的游泳速度,不管海洋中什麼動物,只要被它發現就難逃虎口,小到魚蝦海鳥,大到鯊魚海象甚至大形鯨類都是它經常撲食的對象。它是胃口之大令人驚駭,有人曾在一頭長7米的虎鯨胃裡發現有13頭海豚、14隻海豹;還有人發現過一頭虎鯨競能一次吞下60頭海狗崽子。據推測,虎鯨每天的攝食量至少要佔其體重的4%,就是說,一隻8噸重的虎鯨每天要吃0.32噸重的食物,足可見其對海洋動物的禍害之甚了。

虎鯨膽大,活動范圍也大。其他鯨類一般南北兩半球之間互不交往,太平洋大西洋之間也不交流,惟有虎鯨不受疆界限制,它可以任意從南極海游到北冰洋,從東半球游到西半球,凡能游到的地方它都「到此一游」。

虎鯨兇猛殘暴又十分狡詐。當它們遇到大型鯨時,它們會「組織起來」,先將大鯨圍住,再由兩頭虎鯨沖上去分別咬住大鯨的兩個鰭肢,使它難以逃跑。然後其他虎鯨一擁而上猛烈撕咬,吃了一陣之後,還會有虎鯨替換咬住鰭肢的鯨,讓它們也去享口福。小須鯨、座頭鯨、灰鯨、以至個體最大的藍鯨都經常遭受他們襲擊而成為腹中之物。有時拖著死鯨的撲鯨船被它們發現,它們也會不顧鯨炮的轟擊一擁而上鑽入大鯨的軀殼中,吃掉裡面的鯨油後揚長而去。

虎鯨遇到魚群時,不是馬上沖上去亂咬,而是一群虎鯨分散開將魚群圍並在外圍游動,將魚驅趕密聚在包圍圈中,然後大家輪流沖入圈內各自飽餐一頓。如果遇到海豹或企鵝站在浮冰上,虎鯨會躍上浮冰邊緣,用身體把浮冰壓得向自身傾斜,冰上動物站立不穩,一下滑到它嘴邊便撲而食之。

最壯觀的場面要算虎鯨和海象的混戰。海象遇到虎鯨時會迅速聚集在一起,小海象居中大海象居外,面對虎鯨准備廝殺;而虎鯨則先由5隻~6隻在海象面前橫排一列,吸引海象的注意力,再由其他虎鯨悄悄繞到海象背後發動突然襲擊,海象群一亂,正面的虎鯨便一擁而上,大咬大嚼,直殺得海象浮遍海,血染波濤。

虎鯨雖然兇狠殘暴可它卻是人類的朋友。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虎鯨襲擊人類的記錄。相反,由於它的智慧,倒是有人訓養虎鯨使之為人類服務。比如,在海濱旅遊區的人們訓練虎鯨供遊人娛樂,當虎鯨聽到召喚信號時,它會馬上游到岸邊讓遊人騎在背上到水中游弋,而後又能按指令再把人送回岸邊。

澳大利亞一個捕鯨基地的漁民們則訓練虎鯨幫助撲獲其他大型鯨。平時,他們讓受過訓練的虎鯨到外海充當偵探,一旦發現大鯨,就有幾頭虎鯨把它看住不讓它逃跑,另外則有虎鯨返回港灣報信,它回到港灣後在基地附近跳躍,翻滾著以引起人們注意,當捕鯨船起航時,它會在前面導航引路,船炮擊中大鯨後,它們還會交替跳起壓迫傷鯨的噴氣孔以阻止其呼吸,還會潛入傷鯨身體下面,不讓其潛水逃跑。當捕鯨船制服傷鯨後,漁民們只要把虎鯨最喜歡吃的鯨舌賞給它們,它們就心滿意足了。

由於虎鯨兇殘暴戾,使其他海洋動物聞聲喪膽,所以,也有漁民把虎鯨的叫聲錄制下來在養殖場邊播放,以此驅逐養殖物的天敵,保障養殖業免受禍害。

--資料來源:《中國海洋報》 (正 冠)

--------------------------------------------------------------------------------

虎鯨是名符其實的海中猛虎,它的荷蘭、英文名稱,都是「殺鯨兇手」之意,可見它的兇殘和威猛。虎鯨又叫「逆戟鯨」,這是因為雄虎鯨高大背鰭突出水面時,很像古代的武器——戟倒豎於海面的形狀。

有人在一頭虎鯨的胃裡發現十幾頭海豚和同樣數量的海豹,足以證明虎鯨的兇猛、殘忍和貪食。其實即便是動物之王的藍鯨若遇到一群虎鯨圍獵,它也難逃被獵殺的厄運。圍攻藍鯨時,虎鯨組織分工十分精密:一些虎鯨在它的兩側,兩頭虎鯨在它的前面,另外兩頭在它的後面,阻擋藍鯨逃跑;另一些虎鯨則迫使藍鯨沉在水下,不讓它突出水面呼吸;還有一些虎鯨在它的腹部底下監視,防止它潛水溜掉。藍鯨先被咬去背鰭,尾葉又被撕碎,使它無法游動,這時虎鯨們一哄而上,大塊大塊地撕咬藍鯨的肉,共享美餐。

虎鯨之所以成為海中霸王,是由於它具有相應的條件:一是長有銳利的牙齒,而且牙齒朝內後方向彎曲,上下頜牙齒互相交錯搭配,不僅使獵物難以逃脫,而且還能撕裂、切割獵物;二是具有快速、准確地追捕獵物的本領。虎鯨的高大背鰭,能起「舵」的作用,保證追捕時的身體平衡;三是它貪食無厭,專營掠奪性肉食生活,海洋中的其它動物幾乎都可成為它的食物,而且非常狡猾,有時裝死去誘捕獵物;四是虎鯨是群棲動物,常以3-4頭小群活動,多時則達到30-40頭,集體圍獵當然威力大增。

此外虎鯨還有一種奇特的嗜好,即最喜歡吃鯨的唇和舌。有人曾對捕到的35頭灰鯨作過觀察,發現其中有7頭鯨的舌頭,部分或全部被虎鯨吃掉了,顯然這些灰鯨曾遭到虎鯨的襲擊。有時候,一頭巨鯨被捕鯨炮擊斃,在海面漂浮或被船拖行時,虎鯨會趁火打劫,鑽到死鯨口中,將巨鯨的唇、舌掠食一空,甚至用炮打也趕不走,真叫人苦笑不得。

奇妙的是如此兇殘的虎鯨竟是鯨類王國中的「語言大師」。研究表明,虎鯨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不同聲音具有不同的含義。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甚至不同的虎鯨群,它們使用的語言音調有程度不同的差異,類似人類的方言,所以研究人員稱它為「虎鯨方言」。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魚群,虎鯨群從四面八方趕來覓食。但它們的叫聲卻互不相同。研究人員推測,虎鯨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交談,至於它們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是否也像人類一樣配有翻譯,至今還是個不解之謎。

值得一提的是虎鯨雖然兇殘異常,但從未目擊或聽到虎鯨傷害人類的事例,而且經過馴養的虎鯨,性情溫順,甚至會表演許多精彩節目。

---摘自《海洋世界》1999、12 (作者:海子)

--------------------------------------------------------------------------------

海中「暴徒」—虎鯨

虎鯨兇猛、膽大而且狡猾,性格殘暴、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擊海獅、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須鯨(如藍鯨等),它們也敢攻擊。當然烏賊、企鵝、魚、海鳥等海洋動物也是它們的捕獵對象。虎鯨在追捕動物時,發出一種十分可怕的叫聲,這聲音與山林中的虎嘯相仿,就是上百噸的大鯨魚聽到這種叫聲也會驚恐萬狀,四散躲避。虎鯨之名,因此而得。

海員曾目擊幾頭虎鯨合力襲擊一頭須鯨的情景,其中三頭雄虎鯨向須鯨進攻,另外兩頭雌虎鯨和幾頭跟隨的幼仔在旁觀戰,不到一小時須鯨就被咬死。其餘旁觀的幾頭虎鯨一擁而上,群起撕裂鯨體,分而食之。攻擊大型鯨魚往往是幾十頭虎鯨集體行動,分別咬住頭、尾及其它部分,同時用尾鰭鞭打。有時成群的海獅或海豹在水中覓食,虎鯨突然沖來,海獅、海豹嚇得紛紛逃命,虎鯨沖進它們群中,霎時血染海洋,獸屍遍海。即使海獅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曬太陽,虎鯨也能上岸趕它們下海,繼而捕食它們。虎鯨也十分狡猾,有時將肚皮朝上躺著,漂浮海面,如同一具屍體,海鳥或海獸接近時,虎鯨突然翻身捕捉它們。虎鯨捕食魚的方法也很巧妙,它們圍在魚群四周,輪流沖入魚群擇肥而食,把魚群掃盪盡了才分散。

虎鯨,皮膚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保持身體熱量不致散發,以適應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與背部黑白分明,流線型體形,頗為優美。鼻孔長在頭頂,很適合經常浮出水面呼吸、換氣,鼻孔各有開閉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鯨在水中呼吸時將頭抬起,鼻孔內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熱空氣與外界的冷空氣凝成霧柱噴出水面。

雄虎鯨體長10米左右,身高1.8米,重7-8噸。背鰭突出水面,像古代的兵器「戟」倒豎在水面,因而又叫它「逆戟鯨」。雌性的虎鯨略小一些,長8米左右,重5-6噸。虎鯨游速很快,每小時可游30海里。虎鯨是哺乳動物,需要用肺呼吸,它在淺水中潛入水中,每次約半分鍾左右。如果4-5次淺水潛水後,即可深水潛泳1-4分鍾,最長時可達15分鍾,在水底游過幾百米的距離。

虎鯨繁殖並非「一夫一妻」制。一頭年富力壯的雄虎鯨和好幾頭雌虎鯨組成一個生殖群,而這個生殖群的大小取決於雄性與同性搏鬥爭偶的能力大小,強者佔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則30-40頭雌虎鯨,少則3-5頭。虎鯨無固定的生殖季節,終年均可進行交尾,受孕的雌虎鯨懷孕約經一年,一胎只生一隻,很少有孿生的。剛出生的小虎鯨有24米左右,跟隨「母親」身旁吃奶計,一年後可獨立生活覓食。長到6米多長,已到性成熟時,「父親」將雄虎鯨趕出生殖群,讓它去過單身生活。等它們身強力壯時,與其它虎鯨的「男子漢」爭斗、搶偶,另行組織生殖群。

虎鯨雖然兇殘,但有時競也能與人合作。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沿岸有一個捕鯨基地。每年,座頭鯨洄遊經過此地時,有些虎鯨迅速游到基地附近,在那裡嬉戲游泳,引起人們的注意。當基地捕鯨船啟航時,它們就自動充當向導,引導捕鯨船駛向鯨群。此時,海域中其它一些虎鯨則圍阻座頭鯨,不讓它們游逃。當座頭鯨被捕鯨船炮擊中後,虎鯨幫助船上人將它制服:兩只虎鯨在受傷鯨的座頭鯨部的下側游動,不讓座頭鯨潛水漲船入水中,另兩只虎鯨跳到受傷鯨的噴氣處,阻當它喘息、呼吸。當人們捕到座頭鯨後,容許虎鯨吃掉座頭鯨的舌頭,以示獎勵。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和英國軍隊試圖試驗海豹和海獅來探測敵方潛艇,但成功率不大。發展到今天,美國海軍夏威夷水下作戰中心,每年都花費幾百萬美金來訓練一支海洋動物——虎鯨。「阿赫本」是其中的一員,它現在已被訓練成能夠探知敵方潛水艇,具有導航、排雷等「本領」。此外,美國已成功地訓養虎鯨打撈海底遺物。有科學家設想,將虎鯨訓練成海底牧場的「警犬」,來管理人工魚蝦養殖場,嚇走其它危害魚蝦的海中動物。美國卡塔里納島附近,每年有一個時期有大量烏賊群來此產卵,正是漁民捕捉烏賊之大好時機。此時海獅、領航鯨、海豹和其它海獸也跟隨而至獵食它們,大大影響了漁民捕捉烏賊。漁民錄下虎鯨的叫聲,在海上播放,海獸聞聲而逃,不敢靠近。阿拉斯加有條河盛產娃魚,白鯨隨上漲的河水溯河而上,最多時有好幾百條白鯨與漁民爭鮭魚。漁民即使用炸彈,也無濟於趕走白鯨,但經以播放虎鯨的錄音,白鯨紛紛而逃。這樣既保護了漁業,又免殺白鯨,實乃斗舉兩利之事。

在地球上各個海區內都可找到虎鯨的蹤跡,但以日本的近海、南極和挪威至北極海區的虎鯨數量為最多;我國沿海虎鯨也不少。

最兇猛的海洋動物-虎鯨

李湘濤

虎鯨是一種大型齒鯨,由於性情十分兇猛,因此又有惡鯨、殺鯨、兇手鯨、逆戟鯨等稱謂。它的身體強壯而有力,體形很大,呈紡錘形,表面光滑,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用來保存身體的熱量。體長約為600-1000厘米,體重5000-8000千克。身體上的顏色黑白分明,背部為漆黑色,只是在鰭的後面有一個馬鞍形的灰白色斑,兩眼的後面各有一塊梭形的白斑,腹面大部分為雪白的顏色。頭部較圓,沒有突出的吻部,鼻孔在頭頂的右側,有開關自如的活瓣,當浮到水面上時,就打開活瓣呼吸,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遇到海面上的冷空氣就變成了一根水柱。前肢變為一對鰭,很發達,後肢退化消失。高聳於背部中央的強大的三角形背鰭,十分顯眼,雄獸的可達1.5米高,既是進攻的武器,又可以起到舵的作用。嘴很大,上下頜上共有40一50枚圓錐形的大牙齒,顯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模樣,能把一隻海獅整個吞下。虎鯨分布在世界各大海洋中,以南北兩極附近水域最多,在我國見於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和台灣海域。虎鯨喜歡棲息在從0℃到12-13℃的較冷水域,溫暖的海洋中數量較少,既使有也常常潛到水溫較低的深水地帶。它行動的流動性很大,一天就能游出100多公里,但較常出現在離海岸30公里以內的水域中,而較少游向遠洋。游泳前進的速度也很快,時速可達54公里。潛水的時間也很長,最多能達到30分鍾以上。在海灣的淺水地帶,它還喜歡用尾巴上的缺刻去鉤拉海藻,發出「呼呼」的聲音,不久,渾身就披滿了半透明的海草。

雖然它的牙齒非常堅強,但卻不如鯊魚的牙齒那樣鋒利,因此主要用於攫取而不是咀嚼,而被它叼住的食物都是整個吞下的。獵食的對象主要是各種海洋獸類,如海豚、海豹、海獅、海狗、海象等,有時也捕食企鵝、烏賊和鱈魚、鮃魚、鰈魚、鯖魚、沙丁魚等各種海洋魚類,曾有一隻虎鯨吃掉13隻海豚和14隻海豹的記錄。成群的虎鯨甚至敢於攻擊比其大十倍的須鯨,情景與狼群圍獵孤鹿十分相似,先將獵物上下左右團團圍住,咬掉背鰭、尾巴等,使其難以游動,然後撕去大塊的肉,再咬掉獵物的嘴唇和舌頭。由於虎鯨是如此之兇猛,所以海洋中的露脊鯨、長須鯨、座頭鯨、灰鯨、藍鯨等大型鯨類也都畏之如虎,遠遠見了,就慌忙避開,逃之夭夭。虎鯨在捕食的時候還會使用詭計,先將腹部朝上,一動不動地漂浮在海面上,很像一具死屍,而當烏賊、海鳥、海獸等接近它的時候,就突然翻過身來,張開大嘴把它們吃掉。

虎鯨喜歡營群居的生活,有2-3隻的小群,也有40-50隻的大群,每天總有2-3個小時靜靜地呆在水的表層,因為肺部充滿了足夠的空氣,所以能夠安然地漂浮在海面上,露出巨大的背鰭。群體成員間的胸鰭經常保持接觸,顯得親熱和團結,如果群體中有成員受傷,或者發生意外失去了知覺,其它成員就會前來幫助,用身體或頭部連頂帶托,使其能夠繼續漂浮在海面上,就是在睡覺時也紮成一堆,這是為了互相照應,並保持一定程度的清醒。

如果說座頭鯨是鯨類中的「歌唱家」,那麼虎鯨就是鯨類中的「語言大師」了,它能發出62種不同的聲音,而且這些聲音有著不同的含義。例如在捕食魚類時,會發出斷斷續續的「咋嚏」聲,如同用力拉扯生銹鐵門窗鉸鏈發出的聲音一樣,魚類在受到這種聲音的恐嚇後,行動就變得失常了,竟然對虎鯨的出現毫無反應,而不是驚慌失措,四散逃離,因此被虎鯨毫不費力地一網打盡。虎鯨不僅能夠發射超聲波,通過回聲去尋找魚群,而且還能夠判斷魚群的大小和游泳的方向。這種能力,對生活在海洋里的食肉動物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海水下面十分黑暗,很難在這種環境里看清遠處的捕食目標。

虎鯨在水中戲耍的時候,聲音則變為「哇哇」的哨聲,碧波盪漾的海面上,一會兒疾馳,一會兒翻滾,……,此外,它還經常要到卵石海灘附近,花上10-30分鍾左右的時間,上下左右不停地翻滾,使身體的各個部位在卵石堆上摩擦,同時發出一種復雜而愉快的歡叫聲,這是為了除去身體表面的污垢,也是為了除去經過新陳代謝而產生的陳舊表皮,如果不通過磨擦而及時除掉,表皮會逐漸增厚,變得粗糙而腐敗。

生活在不同海區里的虎鯨,或者不同的虎鯨群體,使用的「語言」的音調都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同人類的地方方言一樣。有時候,某一海區出現大量的食物,虎鯨便會從四面八方游過來捕食,但它們的叫聲卻各不相同。它們之間可以通過「語言」互相進行交談,但彼此是怎樣聽懂對方的「方言」的,至今尚不清楚。

在海上旅行的人常把虎鯨說成是變化無常的海妖,漁民們則稱它為「海上霸王」,電影、戲劇等各種藝術作品中還將它描述為「復仇之神」,這些都在暗示虎鯨為一種吃人的動物。其實這完全是人們的憑空想像,因為虎鯨雖然是兇猛而貪食的海中巨獸,但在歷史上卻從未有過有根據的吃人紀錄,甚至連咬死人的情況也沒有聽說過。奇怪的是,它對人類不但無害,反而顯示出和善可親,在水族館里可以飼養馴化,既聰明又聽話,還能學會許多技藝,表演各種節目,最激動人心的節目有「迎客」:隨著鈴聲將巨大的頭部露出水面,向觀眾徐徐游去,以示「歡迎」,或者任憑飼養員騎在背上到處跑,甚至還讓飼養員把頭伸人它的巨嘴裡,一動也不動;「躍水吞魚」:破水而出,張開大口,躍到5米多高處,吞下掛在那裡的一條大魚;「速游中縱跳」:先沿著池邊快速游泳,破浪疾駛,時而躍出水面;「召之即來」:聽到召喚信號,立即游過來;「貓捉老鼠」:虎鯨腹部朝上,兩只胸鰭露出水面,馴養員坐在它的胸部,一隻手握著它的牙齒,隨虎鯨在水中兜上幾圈之後,便跳進水中,這時,虎鯨從背後追上,再次把他馱在背上,並且多次重復著這個動作……。其實,虎鯨變得這樣溫順是因為人們掌握了它的一個弱點:一旦離開了同類而單獨生活時,膽量就變得很小了。當然,在精彩的表演之後,蛙魚、金槍魚等美味佳餚作為獎賞也是必不可少的。

由於虎鯨智力出眾,也被人們通過馴化來完成一些特殊的任務,例如美國海軍夏威夷水下作戰中心,每年要花費數百萬美元來訓練一隻動物部隊,虎鯨就是其中的主要成員之一,可以進行深潛、導航、排雷等工作。人們還訓練虎鯨打撈海底遺物,播放虎鯨的聲音嚇跑海水中的害獸,或者把它當成海中警犬,看護和管理人工養殖的魚群等。

虎鯨全年都可以交配,雌獸每3-5年生育一次,懷孕期為1年,每胎產1仔,哺乳期也需要1年左右,壽命約為20一35歲。在出生後的1-2年內,幼仔在飢餓或者呼喚雌獸時,只能發出粗厲的聲音。以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模仿成體的聲音,改進和豐富自己的叫聲,但由於虎鯨的語言復雜而多變,幼仔要完全掌握成體的「語言」,至少需要花上5年多的時間。

虎鯨在分類學上隸屬於哺乳綱、鯨目、領航鯨科、虎鯨屬。領航鯨科動物與海豚的親緣關系較近,也可以看作是體型較大的海豚,其共同特點是嘴小,沒有喙,上下頜均具有尖銳而發達的圓錐狀牙齒,但數目比較少,上、下頜的每側都少於15枚,而且不同的種類牙齒的數目也不相同,最少的僅有1枚。頭骨的左右不對稱,外鼻孔僅有1個。鰭肢上具有5趾。胸骨大。沒有鎖骨。沒有盲腸。它們體型的大小也差異很大,最小的在1米左右,最大的達20米。

虎鯨 Killer whale Killer whale

Orcinus orca (Linnaeus, 1758)

大小:出生2.1-2.4公尺,成體8.5(雌)~9.8公尺(雄),體重7,500-10,000公斤。

形態特徵:背鰭明顯高大(雌0.9公尺鐮刀形,雄1.8公尺三角形),吻鈍而短,不明顯。胸鰭大,卵圓形,雄體可常至兩公尺。其黑、白對比體色是最好辨認特徵之一,主要為黑色,但在眼後尾鰭下、生殖器兩側及腹部是白色,背鰭後兩側有灰斑,每側頜齒10-12枚,大型且內彎。

自然史:據研究,在北太平洋東岸由華盛頓州至阿拉斯加,有兩類虎鯨,一為居留者,一為過渡者,其在生態,體色、外形,皆有差異,近美加邊界的居留者主攝食魚類,過渡者則攝食海洋哺乳類。其社群結構非常穩定,是人類以外最穩定者,個體可終其以一生留在出生之群體中;群組有雌雄性及幼鯨等,各群有其方言,可藉以辨認,每群可有1 - 55頭,一般居留群較過渡群為大。

分布:全球性,甚有進入淡水河記錄,但以冷水域之近海區較常見。

易與混淆者:本種團體大,且有特殊之黑白花紋,及易辨識,但在遠方,一群沒有雄性個體高聳之背鰭的虎鯨群可能與花紋海豚及偽虎鯨有些類似。

虎鯨兇猛、膽大而且狡猾,性格殘暴、貪食,是典型的海中「暴徒」。它可以攻擊海獅、海豚、海豹、海象,甚至大型的須鯨(如藍鯨等),它們也敢攻擊。當然烏賊、企鵝、魚、海鳥等海洋動物也是它們的捕獵對象。虎鯨在追捕動物時,發出一種十分可怕的叫聲,這聲音與山林中的虎嘯相仿,就是上百噸的大鯨魚聽到這種叫聲也會驚恐萬狀,四散躲避。虎鯨之名,因此而得。

海員曾目擊幾頭虎鯨合力襲擊一頭須鯨的情景,其中三頭雄虎鯨向須鯨進攻,另外兩頭雌虎鯨和幾頭跟隨的幼仔在旁觀戰,不到一小時須鯨就被咬死。其餘旁觀的幾頭虎鯨一擁而上,群起撕裂鯨體,分而食之。攻擊大型鯨魚往往是幾十頭虎鯨集體行動,分別咬住頭、尾及其它部分,同時用尾鰭鞭打。有時成群的海獅或海豹在水中覓食,虎鯨突然沖來,海獅、海豹嚇得紛紛逃命,虎鯨沖進它們群中,霎時血染海洋,獸屍遍海。即使海獅和海豹在冰上或岩石上曬太陽,虎鯨也能上岸趕它們下海,繼而捕食它們。虎鯨也十分狡猾,有時將肚皮朝上躺著,漂浮海面,如同一具屍體,海鳥或海獸接近時,虎鯨突然翻身捕捉它們。虎鯨捕食魚的方法也很巧妙,它們圍在魚群四周,輪流沖入魚群擇肥而食,把魚群掃盪盡了才分散。

虎鯨,皮膚光滑,背部黑油油的,皮膚下面有一層很厚的脂肪層,保持身體熱量不致散發,以適應在寒冷的海水中生活。腹部雪白,與背部黑白分明,流線型體形,頗為優美。鼻孔長在頭頂,很適合經常浮出水面呼吸、換氣,鼻孔各有開閉自如的活瓣,因此不致被海水侵入。虎鯨在水中呼吸時將頭抬起,鼻孔內噴出一片泡沫狀的氣霧,形成一股水柱,呼出的熱空氣與外界的冷空氣凝成霧柱噴出水面。

雄虎鯨體長10米左右,身高1.8米,重7-8噸。背鰭突出水面,像古代的兵器「戟」倒豎在水面,因而又叫它「逆戟鯨」。雌性的虎鯨略小一些,長8米左右,重5-6噸。虎鯨游速很快,每小時可游30海里。虎鯨是哺乳動物,需要用肺呼吸,它在淺水中潛入水中,每次約半分鍾左右。如果4-5次淺水潛水後,即可深水潛泳1-4分鍾,最長時可達15分鍾,在水底游過幾百米的距離。

虎鯨繁殖並非「一夫一妻」制。一頭年富力壯的雄虎鯨和好幾頭雌虎鯨組成一個生殖群,而這個生殖群的大小取決於雄性與同性搏鬥爭偶的能力大小,強者佔有雌性多些,弱者少些,多則30-40頭雌虎鯨,少則3-5頭。虎鯨無固定的生殖季節,終年均可進行交尾,受孕的雌虎?/td>

㈧ 美國一隻海獅跳上岸,為何卻將一對情侶嚇得「抱頭鼠竄」

很大概率是這一對情侶侵入了這只海獅的領地,因為雄性海獅大部分都具有很強的領地意識。

不僅僅是海獅,還有很多動物我們也不能隨意接近,如浣熊、海狸鼠、黑熊、土撥鼠、臭鼬、鼴鼠、加拿大鵝、郊狼、美洲獅、鷺、鹿、白嘴潛鳥等等,有很多種我們都不能隨意地接近它們。

其中的原因也有動物們的領地意識。比如貓科動物中的老虎,它的領地意識就很強,范圍在1-2公里,一旦侵入了它的領地里,就會非常危險。

而狼的領地范圍則在0.5-1公里之間,要注意的是狼不像老虎一樣形影單只,而是成群結隊的出現。

最後還有黑熊,也是有所不同的。母熊的領地范圍在0.2-0.5公里之間,公熊也不同,它會把它走過的地方,不管是哪裡,都會把那塊地視為它的領地。

㈨ 女孩被海獅叼下水是怎麼回事

據UC頭條報道,在加拿大里士滿(Richmond B.C.)史提夫斯頓的一個漁人碼頭,一個說著漢語普通話的小女孩,竟被一隻海獅拖進水中,隨後一名男子(應該是小女孩的家長)立即跳入水中,將小女孩救起,事件中並沒有人受傷

隨後,小女孩放鬆了警惕,背對海獅坐到了碼頭邊的圍擋上,海獅再次突然從水中跳出,這次成功將她叼入水中,周圍的人都被嚇得不輕。好在一名男子迅速跳入水中將小女孩救出,獲救後小女孩顯然被嚇得不輕。

當時海獅吸引了很多遊客的注意,其中包括被拖入水中的小女孩。」「小女孩和家人開始給動物投喂麵包屑一類的東西,我猜那個動物對此很享受。」

海獅是非常聰明的動物,但人們一般覺得它們很膽小,所以放鬆了警惕性。以前也曾有海獅傷人的報道,但這起事件中還不清楚這只海獅是否試圖去傷害小女孩。

與小女孩被海獅咬住裙子拖下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服小女孩唱歌 瀏覽:923
長筒襪學生配什麼裙子 瀏覽:498
制服美女妹 瀏覽:341
大碼女裝黑色褲子好看嗎 瀏覽:168
方領夏季黑色豹紋其它襯衫 瀏覽:641
合肥壽春校服訂做 瀏覽:588
中老年男款夾克批發 瀏覽:73
穿花襯衫的你老公依舊帥炸了 瀏覽:669
米萊男童裝2014冬裝圖片下載 瀏覽:495
綠色棉馬甲怎麼搭配圖片 瀏覽:599
粵語襯衫怎麼讀 瀏覽:570
圍巾穿披肩的搭配圖片 瀏覽:167
促銷帆布手套批發 瀏覽:58
腿微粗穿什麼牛仔褲褲子圖片 瀏覽:969
褲子的漆圍是什麼 瀏覽:49
帽子圖片卡通高清 瀏覽:31
買褲子推薦單位 瀏覽:575
男士格紋加絨襯衫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240
女生褲子的臀圍怎麼量 瀏覽:976
瓦房店酸鹼工業手套批發 瀏覽: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