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寶寶在幼兒園有尿不敢說
讓孩子干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多鼓勵,對於他能做到的,但不敢做的事情,想辦法鼓勵他去做,只要是突破幾次,膽量就會逐漸變大,;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事,不要太心疼孩子,什麼都替他去做,對於膽小的孩子批評時不要大聲呵斥,盡量耐心溝通。對於上課尿尿的問題,一定要找老師溝通,說服老師多鼓勵一下你家孩子
第一,不要過分強調尿褲子這件事。
如果孩子尿褲子的時候,有外人在場,孩子肯定不希望被人知道,父母最好先不要發問,自然地帶孩子去洗手間。
然後可以跟孩子說:「我摸到你的褲子濕了。」這樣一個簡單的陳述,會讓孩子感覺到爸爸媽媽既沒有刻意地關心,也沒有過多的責備。
之後我們需要認同孩子此時的情緒,幫助他們說出來:「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你現在一定不太舒服……」這會讓孩子感到輕松。
可能有些父母會說「沒關系,大家小時候都尿過褲子」,但對於那些把尿褲子當成特別嚴重的事的孩子,「沒關系」可能並不會讓他們感受到情緒被充分認同。
最後,我們只需要給孩子換上干凈的褲子,並且告訴孩子,下次尿褲子了可以告訴媽媽,媽媽會幫助他的——當孩子的情緒得到認同,他會很願意聽取你的意見。
同時,我們還需要做到,不要拿尿褲子這件事情來取笑孩子。
第二,教會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
可能很多父母都非常嚴肅、認真地跟孩子叮囑過:在幼兒園想尿尿的時候,要提前跟老師說;你尿了褲子一定要去告訴老師,讓老師幫你把褲子換掉。
可有的孩子照樣在幼兒園尿濕了褲子。對於他們來講,父母非常鄭重、非常認真地跟他講解一件事情需要怎麼樣去做時,孩子會覺得「哦,這件事情好像很嚴肅,也很嚴重」,也因此加重了心理負擔,反而會更加不敢表達自己的需求。
所以,父母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用繪本故事,讓孩子知道,遇到類似的事情自己可以怎樣去做。博主老孟曾經分享過自己和女兒的故事:
女兒在幼兒園連續尿褲子一周都不敢主動跟老師說過,她焦急之中又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不管是旁敲側擊,還是正面引導,女兒尿褲子的事情始終沒有改善。直到有一天在和女兒讀到一本書叫《克利的天空》時,老孟靈光一閃,找到了新角度。
「寶貝,你認為克利的好心情和巨幅畫作來源於哪裡?」
「飛上天。」
「他之前做過嗎?」
「沒有,第一次,一個意外。」
「你認為他的嘗試勇敢嗎?」
「是的,很勇敢。」
「沒錯,嘗試新的事物是一種勇敢。但同樣,承認自己的弱勢也是勇敢。我又要和你談談尿褲子的問題了。如果我不告訴你而偷吃了你的糖,你會知道嗎?」
「會的,糖會變少。」
「對,所以發生過的事是瞞不住的,也不是不承認就能當作沒發生的。相反如果勇於承認不但是件光榮的事,而且會讓你自己內心更加坦然。」
「即使是尿濕褲子?」女兒的主動提起讓老孟看到了希望。
「沒錯,即使是尿濕褲子。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劣勢,不論何時都是光榮的。」
接下來的一天,老孟見證了驚喜。放學去接女兒時,女兒特別自豪地跟老孟說:「媽媽,我今天又尿褲子了,但是我跟老師說了。」
像老孟這樣的方式,既能達到我們想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的目的,同時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03
幼兒園老師說,那些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孩子,除了有不錯的自理能力外,自我表達能力也很強。
幼兒園一個班有幾十個孩子,老師很難及時發現和處理每件事情。在這種情況下,能夠及時說出自己的感受和要求的孩子,一般都能很快得到老師的幫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喝。
以下5句話,是我們特別需要鼓勵孩子說出來的。
❶ 「老師,我要尿尿/拉粑粑。」
在家裡的時候,孩子顛顛兒地跑過來,可能我們只需要看一眼孩子的表情,就知道他這會兒是要尿尿/拉粑粑了。這時候,我們不能把孩子送去洗手間,讓他尿尿/拉粑粑就完事了,我們要告訴孩子「你說我要尿尿/拉粑粑」,讓他學會表達。
怎樣才能讓孩子有這個表達的習慣呢?生活中孩子的一切需求我們都可以鼓勵他表達出來,前提是父母要用簡單明確的、易懂的、正確的語言去跟孩子說話。
比如孩子想要喝水,父母不要只把水壺/水杯遞給他讓他喝水就了事,我們在倒水的同時,要跟孩子說「寶寶你說我要喝水」;比如在外邊孩子餓了,怎麼哄都不高興,直到媽媽拿出食物給他,這個時候媽媽也要跟孩子說「寶寶你說我餓了」。如此這樣,慢慢地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作為父母,我們不只需要幫助孩子解決他要喝水、要上廁所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教他用正確的語言表達出來。
❷ 「老師,我不小心尿褲子了,請幫我換條褲子。」
前面我們講過,如果發現孩子尿褲子,要顧及他的自尊心,不要過分責備,以免孩子認為尿褲子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我們可以用繪本故事來鼓勵孩子勇敢表達。
不過對於一些性格害羞的孩子,媽媽問孩子是不是尿褲子了,是不是想換一條干凈的褲子,他可能只會用點頭來表達。那麼對於這一類孩子,當他用點頭,搖頭或者用手勢來表達自己需求和願望時,家長要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出來。
比如跟孩子說「寶寶,你想換褲子對不對,你能告訴媽媽嗎?」當孩子說「媽媽我要換褲子」,這個時候我們要及時地給予贊揚,比如「寶寶說得真好,以後你想要做什麼,就跟媽媽說,你看你一說媽媽就明白了。」
一個受到贊揚和鼓勵的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會產生加倍的信心。我們成人尚且如此,更何況孩子。但凡是得到了誇獎的孩子,被誇獎的那件事情,孩子會非常願意反復地去做,因為他會從中獲得一種幸福的成功體驗。
❸ 「老師,我身體不舒服/我生病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有點小病,爸爸/媽媽在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都會跟老師說。這樣,老師可以對孩子多加照顧。但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才出現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呢?比如一些急性病,如果老師沒有及時發現,就可能會讓病情延誤。
所以,我們還要告訴孩子,如果身體不舒服了,如頭疼、頭暈、肚子疼、吃不下飯等,一定要及時跟老師說,這樣老師才能更好地照顧他,或者及時帶孩子去醫務室檢查或聯系家長。
為了讓孩子能良好地表達出來,在家裡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來學會表達。
其實平時我們也會發現,孩子是有一些自發的游戲行為,並且他們會在游戲里模仿我們成人的一些行為,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和感受。
比如,孩子會選一個自己喜愛的角色跟娃娃進行交流,有時候是媽媽:「寶寶,媽媽現在給你喂飯了。」;有時候是醫生:「寶寶,你現在生病了,我要給你看病。」
❷ 四歲的寶寶上幼兒園尿濕褲子不敢和老師說的話
我是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孩子的教育是多方面的。 1、你可以給孩子買一些帶有圖片的故事書,但是文字不要太多的那種。故事內容要易懂。每天給孩子講故事。 2、這時候孩子是認識顏色敏感期,買一些圖片(如日常生活類、動物類、食品類等等)通過顏色和圖片增加孩子認識事物的能力。 3、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要多跟孩子說話(當然是普通話),讓孩子跟著大人學說小兒歌或唱歌等等。 4、孩子應該學數學了。找一些孩子喜歡的東西(實物)和製作一些數字卡。教孩子對應著數字來找實物,學習數字認識。 5、不要什麼事都替孩子做。4歲多的孩子要學的東西很多。我們幼兒園4歲的孩子已經會自己擦屁股,自己小便,自己吃飯,自己穿、脫鞋,自己脫衣服、疊衣服了。當然也可以請孩子幫忙做一些小家務,比如拿塊抹布、自己把碗送到廚房、自己收拾自己的玩具等等。 6、在家裡教孩子有一個弊端就是容易阻礙孩子的正常社交能力。所以,盡量帶孩子多出去走走,多和小朋友玩玩。 7、要教寶寶禮貌用語。見到人以後要問好。做錯事要知道道歉。有好東西要知道跟朋友和家人一起分享等等。 8、盡量不要抱孩子,不要讓孩子有太大的依賴感。多帶孩子出去運動,增強體質的同時也可增進孩子與家長的感情。最主要的孩子多出去見見新事物,對孩子有好處。 9、在家裡我們可能不注意,經常說一些大人們之間的事情。這些請避免在孩子面前說,會給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 10、作息時間是最重要的。所以,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製作一個時間表(如:早7點起床,8點看書...11點半吃飯,12點散步,12點20睡覺等等)。而且每天要跟孩子一起堅持按時間表做事。 雖然說了很多,但是能不能堅持要看家長和孩子的配合情況了。不過,在家裡教孩子還是有很多弊端的。還是建議送幼兒園上學比較好。畢竟學校的教具比較全,教學內容比較廣泛。你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❸ 兒子上幼兒園後經常尿褲子,最近比較嚴重,白天玩的時候尿,午睡的時候尿,晚上睡覺也尿床,有時候多的一
病情分析: 您好,那麼孩子以前沒有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孩子在家就一個人,是太陽是老大,要怎麼樣都可以得到滿足 指導意見: 而上幼兒園人多,孩子不習慣和別人分享,如果有小朋友欺負孩子或者老師態度不好,孩子就會更害怕,不要批評孩子,要告訴孩子下次別這樣,自己去廁所,或者讓老師帶著去,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許...多孩子都有這樣的過程
❹ 小孩五歲這段時間老師在幼兒園尿褲子控制不住尿,怎麼辦
第一,孩子下身和腳下穿的多點,別著涼,再一個,告訴老師,經常提醒孩子上廁所,如果睡前剛尿的,剛睡完就尿了?他們幼兒園一天得喝多少湯和水啊?!總之,本來就願意尿褲子,老師更應該上心提醒才是,說孩子是沒有道理的,多帶點褲子,告訴老師不用她們洗,晚上拿回家自已洗,有時候就是這樣的,我姑娘前段時間成天尿褲子,忽然有一天開始,也不尿褲子了,自已直接上廁所脫褲子尿尿了!這東西不是家長告訴他就能不尿褲子的,發育到那了,自然就不尿了,還有,是不是孩子怕老師,有尿不敢說呢?
❺ 讀幼兒園的孩子晚上還尿褲子,要不要給孩子穿上尿褲
有位寶媽說,自己的寶寶之前特備的乖巧懂事,可以自己上廁所,自己穿衣服。都是因為要上幼兒園,所以提前給孩子做的訓練,可是沒想到進了幼兒園後,寶寶三番兩次的憋屎憋尿,最近甚至出現了便秘的情況。家裡父母也是心裡很著急,這中行為如果只是單純的牽扯出孩子尿褲子,大不了是多洗幾條褲子,但是如果上升到孩子身體健康問題,媽媽們都是開始急了。其中還有一位寶媽說,是不是跟老師或者幼兒園也有關系啊。
其實不少的寶媽都有過這種焦慮,感覺孩子自從進入幼兒園後越活越倒退,行為開始趨向小兒化。很多寶媽擔心孩子出現問題,甚至擔心是不是幼兒園的問題及老師不用心。但是,其實我想說的是,孩子這種進入幼兒園後就會出現尿褲子的行為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而且很多的育兒專家及幼兒老師都曾指出,孩子的這種行為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各位寶媽不用過度擔心孩子的這種行為。
只是各位寶媽們,當你家娃也有這些難題時,就可以用以上的方式來試試,只是,各位寶媽一定要記得,在跟孩子做這些時,不要用套路,而是用共情。什麼是套路?比如同樣是孩子遇到尿褲子的事情時,一位寶媽說:"尿褲子沒事,但是下次一定要記得提前跟你的老師說哦!"這就是套路,看似沒有任何譴責的話,其實恰恰給孩子無形的壓力,本身就是羞於像老師開口的問題,怎麼還讓我說!而一位寶媽說:"你這個就是一個意外,你知道嗎?我小時候都5歲了還一直尿褲子哦,還不是一次是很多次!"你看這就是共情。
❻ 三歲寶寶上幼兒園老尿濕褲子還需要繼續上幼兒園嗎
三歲寶寶尿尿的時候應該已經知道了,讓她告訴老師脫褲子尿尿你也給老師說一聲。
❼ 著急啊,寶寶總是在幼兒園尿褲子怎麼辦
孩子在幼兒園頻繁尿褲子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點: 1.自我控制能力不夠 一部分孩子在家大小便基本都是家長在提醒,他們會依賴家長來做這個工作,自己無需去體驗什麼時候會有便意尿意。到了幼兒園,情況就不一樣了。一些比較傳統的幼兒園會在一些固定的時間提醒孩子們去大小便,但是老師的提醒未必及時,孩子失控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一些比較現代的幼兒園則不會提醒孩子去大小便,而是更多地讓孩子學會自主的處理這個事情,孩子尿褲子的機會就更多了。況且,對孩子來說,上廁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什麼時候去合適?怎麼坐在馬桶上?褲子脫到哪個位置最恰當?所有這些都是需要孩子慢慢摸索才能學會的。 2.內心緊張 新入園的孩子沒有度過分離焦慮期,他們還不太能夠接受幼兒園這個環境,進入這個環境會有些緊張,臨時性的出現大小便失控的現象也是常有的。 3.過於貪玩 因為幼兒園會安排各種游戲活動,也會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有的因為貪玩,不肯及時去洗手間,等到憋不住了,才想起去解決尿尿的問題,但是往往來不及,於是就尿褲子了。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已經逐漸適應幼兒園的孩子身上。如果老師告訴你孩子因為太專注而尿褲子了,那麼恭喜你,說明孩子已經接納幼兒園了。 如果每天接孩子的時候都拿到幾條濕褲子,家長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諸如,擔心老師照顧孩子不夠細致,使孩子受罪;孩子總尿褲子,給老師增加工作量,擔心老師不高興;孩子原本控製得好好的,出現退化行為,是不是孩子有什麼問題等等。實際上,所有這些擔心都沒有必要。而且,家長越是糾結,孩子的這個問題就會顯得越加嚴重。 因為種種的擔心,家長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通常有以下幾種: *先是客氣地跟老師談孩子尿褲子的事情,希望老師多關照,繼而態度轉變,責怪老師,甚至找園長理論。 *給孩子施加壓力,每天在孩子面前反復念叨:「你再尿褲子,老師就該不喜歡你了。」「要尿尿的時候,要趕緊去洗手間。」「你怎麼又尿濕了?再尿就該打屁股了。」 *一家人私下裡談論幼兒園老師:「老師真不負責,孩子一天尿濕這么多褲子都不管。」 上述種種的做法對消除孩子尿褲子的現象沒有任何好處,相反,還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責怪老師,會讓老師很有壓力,很不開心。一個情緒不佳的老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不言而喻。嚇唬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慌,導致他適應幼兒園的速度減慢,甚至讓他更加難以接受幼兒園,適得其反。私下埋怨老師,不僅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不好的認知,還會讓孩子把自己尿褲子的責任推給老師。 不管因為何種原因導致孩子頻繁尿褲子,都無需過於在意。孩子有他成長的步伐,很多事情急不得。家長一急就會帶給孩子壓力,孩子感受到壓力,就會因為緊張而「退化」,導致家長越發的焦慮,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順其自然,等待孩子自己成長,對孩子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
❽ 進了幼兒園反而開始頻繁尿褲子,是故意的嗎
這種情況根本不是小孩有什麼病引起的,這是你們過分溺愛小孩,什麼事都包辦代替,沒有讓小孩自己學會生活護理引起的,你的小孩由於在家裡一直有大人幫助他尿尿,他自己不會處理,在幼兒園里由於各種原因,他就只好尿在身上了.解決的辦法是,盡快讓他學會自己處理生活的事,如吃飯、穿衣、脫衣、上廁所等等.如果以後還經常出現類似情況,對小孩的心理健康是一個極大的影響,為人家長的,應該引起特別重視!
❾ 三歲寶寶最近上幼兒園晚上總做噩夢怎麼辦
安全感缺乏或者受到驚嚇造成
1送孩子入園一定和他說清楚 不要突然不見 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缺失
2檢查是否在幼兒園受到驚嚇或者恐嚇
3家長要給孩子足夠安全感
4情緒暗示 上幼兒園是愉悅的。
❿ 如果寶寶在幼兒園尿褲子,老師會怎麼處理
幼兒園會有備用的褲子以防止小朋友尿褲子用的不過老師會如何處理這就是個別老師的教育責任的多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