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衣服標簽上註明B類直接接觸皮膚產品。是什麼意思
跟洗不洗沒有關系。B類表示這個衣服你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穿它,比如t恤。C類是不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穿,比如呢料外套。而A類一般是嬰幼兒衣服。這些只是衣服的化學成分含量不同,越貼近皮膚的要求越嚴格,小孩穿的就要求就更嚴格了。買來之後是洗洗再穿還是直接穿,那是個人衛生習慣問題。
2. 想問一下衣服標著c類的能直接接觸皮膚嗎
按照標準是不能直接接觸皮膚的,因為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根據我國強制性國家標准GB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對紡織品服裝提出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中,第四章產品分類,第一節有明確規定產品分為3類:
A類:嬰幼兒用品;對應類型為尿布、尿褲、內衣、圍嘴、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對應類型為文胸、腹帶、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夏天)裙子、(夏天)褲子、襪子、床單。
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對應類型為毛衣、外衣、裙子、褲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
第五章第二節規定,嬰幼兒用品應符合A類產品的技術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產品的技術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產品的技術要求,其中窗簾等懸掛類裝飾產品不考核耐汗漬色牢度。
嬰幼兒用品必須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嬰幼兒用品"字樣。其他產品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所符合的安全技術要求類別(例如:A類、B類或C類)。產品按件標注一種類別。
3. 新買回來的衣服,吊牌上寫的「非直接接觸皮膚類」是什麼意思
不要貼身體穿
4. 衣服上標示的類型為B可以直接接觸皮膚嗎
成人不影響,嬰幼兒不可以,嬰幼兒需要A類的
5. 衣服B類C類怎麼區分,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C類呢
一般A類為嬰幼兒衣服 其甲醇含量不得超過20毫克每公斤 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其甲醇含量不得超過75毫克每公斤 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的服裝 甲醇含量不得超過300毫克每公斤
6. 服裝上的安全級別,如非直接接觸皮膚A,B,C類有什麼區別
服裝的A類、B類、C類是對服裝甲醛含量的問題明確的規定:
1、A類為嬰幼兒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20毫克每公斤。
2、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類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75毫克每公斤。
3、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類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300毫克每公斤。
甲醛危害:現在大多人健康的考慮,會選擇純棉衣服,但純棉衣服容易變形,色彩不美觀,一些廠家就加了各種染料,如甲醛和芳香胺,免燙防皺的衣服大都加了含甲醛的整理劑。
而甲醛的直接危害可引起皮膚過敏、起皺,月經紊亂,妊娠綜合症,新生兒染色體異常等,芳香胺可讓純棉衣服色彩斑斕,艷麗可人,長期與人體接觸會誘發癌症。
(6)衣服褲子直接接觸皮膚標志擴展閱讀
童裝強制性標准GB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將正式實施,這是我國首個針對童裝的強制性標准,實施過渡期為2年。
國標要求嬰幼兒紡織產品應加註「嬰幼兒用品」標示,嬰幼兒及7歲以下兒童服裝頭頸部不允許存在任何繩帶等。
2016年6月1日前生產並符合相關標准要求的產品允許在市場上繼續銷售至2018年5月31日。
作為國內第一部專門針對嬰童紡織產品的強制性標准,新標准充分吸收並借鑒了發達國家有關嬰童紡織產品安全性的技術法規要求,其嚴格程度已經超越了發達國家標准。
依據新執行標准,童裝將按年齡分為嬰幼兒紡織產品和兒童紡織產品。
在產品標識方面,將童裝安全技術分為A、B、C類,A類最佳,B類次之,C類是基本要求。
其中,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
未來,除了所有童裝應在使用說明上標明安全類別外,嬰幼兒紡織產品還應加註「嬰幼兒用品」標識。
7. 衣服標簽上寫著「非直接接觸皮膚類」是指不能單穿么
一般情況下,服裝在製造過程中都要經歷漂染、編織等工藝,幾乎不可避免的要殘留甲醛、苯酚等有害物質(當然,個別奢侈品牌全手工的除外)。那麼就要對這些化學物質做限制性規定,最大限度的防止對身體的侵害。一般A級、B級都是可以與皮膚直接接觸的安全等級,B級以下屬非直接接觸等級,與身體皮膚之間必須有間隔,否則以引起皮膚病甚至中毒現象。
8. 內衣褲上的直接接觸皮膚B類是什麽意思
A類是指完全可以直接接觸皮膚,嬰兒的衣服上面就有這種標示,B類吧,其實大人的皮膚相對的比較粗糙點,所以對B類的產品也沒有什麼過敏什麼的,C類就要注意啦,請不要直接接觸你的皮膚,因為化學成分比較多,質量差,所以內衣褲買回後,盡量先洗洗再穿。
(8)衣服褲子直接接觸皮膚標志擴展閱讀
服裝,指的是衣服鞋包玩具飾品等的總稱,多指衣服。服裝在人類社會發展的早期就已出現,古代人把身邊能找到的各種材料做成粗陋的「衣服」用以護身。人類最初的衣服是用獸皮製成的,包裹身體的最早「織物」用麻類纖維和草制等成。
在國家標准中對服裝的定義為,縫制,穿於人體起保護和裝飾作用產品,又稱衣服。
對現在社會來說,服裝已經是每個人裝飾自己,保護自己,能給自己和家人的必用品,不僅僅為穿,還是一個身份、一種生活態度、一個展示個人魅力的表現。
9. 在衣服標簽上有一個直接接觸皮膚等級到底是怎麼回事希望詳細一點
從2005年1月1日起國家就開始全面實施強制性標准——《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該規范對服裝的色牢度、甲醛含量、偶氮染料、氣味、PH值等5項健康安全指標都作出了詳細規定。新生產的符合該規范的服裝,要帶有「GB18401-2003」的標識。即將服飾紡織品分為A、B、C三類,分別是嬰兒用品、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和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同時根據不同類別的產品對甲醛、PH值、色牢度分別提出了限量要求。
之所以要使用該標識,是因為服裝或紡織品的面料或輔料中很有可能含有甲醛、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質,這些物質超標,長期可導致人體白血病等一些疾病。所以按照接觸皮膚親密程度不同嚴格分為A類、B類和C類。
10. 衣服品牌一等品c類能直接接觸皮膚嗎
對服裝甲醛含量的問題明確的規定:A類為嬰幼兒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20毫克每公斤,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類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75毫克每公斤,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類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300毫克每公斤。
A類代表可以直接接觸皮膚的,一般高檔內衣才會有A類
B類也可以直接接觸皮膚,一般襯衫,T恤之類的多是B類
C類衣服不能直接接觸皮膚,一般為外套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