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孩子在學校拉了屎在褲襠感到很自卑怎麼開導他
告訴他~這個是很正常的事情~其他小孩也會這樣~轉移他的注意力~小孩子很快會忘記的~
② 幼兒園孩子拉褲子教師檢討書
尊敬的____________:
您好!首先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空看我寫的這份千字檢討書!
我不想再一次為自己的錯誤找任何借口,那隻能讓我更加羞愧與慚愧。這份檢討書,主要是向您表示我對這種錯誤行為的深痛惡絕,我下定決心,不再犯類似錯誤。其時,領導反復教導一直在耳邊回響,嚴肅認真的表情也猶在眼前,我深為震撼,同時也已經深刻認識到此事的重要性,於是我一再告訴自己要把此事當成頭等大事來抓,不能辜負領導和同事對我的一片苦心。 自己並沒有好好的去考慮我現在的責任,造成了工作的失誤。
通過這件事,我感到雖然是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但同時也是長期以來對自己放鬆了要求,工作做風渙散的必然結果,也是與我們時代要求-----樹新風,講文明,背道而行。經過幾天的反思,我對自己這些年的工作成長經歷進行了詳細回憶和分析。記得剛上班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時時處處也都能遵守相關規章制度,從而努力完成各項工作。但近年來,由於工作逐漸走上了軌道,而自己對公司的一切也比較熟悉了,尤其是領導對我的關懷和幫助使我感到溫暖的同時,也慢慢開始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反而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因此,這次發生的事使我不僅感到是自己的恥辱,更為重要的是我感到對不起領導對我的信任,愧對領導的關心。
如今,大錯既成,我深深懊悔不已,深刻檢討。本人思想中的致命錯誤有以下幾點:
思想覺悟不高,對重要事項認識嚴重不足。就算是有認識,也沒能在行動上真正實行起來。
思想覺悟不高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本人對他人不尊重。對待工作的思想觀念不夠深刻、不夠負責,沒有認識到現在找一份合適的工作是多麼的難得。
我決定做出如下整改:
1、對自己思想上的錯誤根源進行深挖細找,並認清其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
2、認真克服生活懶散、粗心大意的缺點,努力將工作做好,以優秀的表現來彌補我的過錯。
3、經常和同事加強溝通,保證不再出現類似錯誤。
此外,我也看到了這件事的惡劣影響,如果在工作中,大家都像我一樣自由散漫,漫不經心,那怎麼能及時把工作落實好、做好呢?同時,如果在我們這個集體中形成了這種目無組織紀律觀念,不良風氣、不文明表現,我們工作的提高將無從談起,服務也只是紙上談兵。因此,這件事的後果是嚴重的,影響是惡劣的。
短短幾百字,不能表述我對自己的譴責;更多的責罵,深藏在我的心裡。盼望領導能給我改過自新的機會。如果公司能給我改過的機會,我會化悔恨為力量,我絕不在同一地方摔倒,以後我要努力工作,認真負責,爭取為公司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所以,我要感謝領導讓我寫了這份檢查,是領導讓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給了我改過的機會。說真心話,在公司上班認識很多同事,真的很開心很愉悅!
在這件事中,我還感到,自己在工作責任心上仍就非常欠缺。這充分說明,我從思想上沒有把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視起來,這也說明,我對自己的工作沒有足夠的責任心,也沒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也沒給自己注入走上新台階的思想動力。在自己的思想中,仍就存在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應付思想。現在,我深深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傾向,也是一個極其不好的苗頭,如果不是領導及時發現,並要求自己深刻反省,而放任自己繼續放縱和發展,那麼,後果是極其嚴重的,甚至都無法想像會發生怎樣的工作失誤。因此,通過這件事,在深感痛心的同時,我也感到了幸運,感到了自己覺醒的及時,這在我今後的人生成長道路上,無疑是一次關鍵的轉折。在此,我向領導做出檢討的同時,也向你們表示發自內心的感謝。
發生這件事後,我知道無論怎樣都不足以彌補自己的過錯。因此,無論領導怎樣從嚴從重處分我,我都不會有任何意見。同時,我請求領導再給我一次機會,使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來表示自己的覺醒,以加倍努力的工作來為公司做出積極的貢獻,請領導相信我。
檢討人:
時間:____年____月____日
③ 教育隨筆:小班寶寶尿褲子了怎麼辦
帶了小班後,讓小魚哥哥最痛苦的莫過於男孩子尿褲子了。女孩子有生活老師負責,小魚老師自然不用擔心,
④ 小孩子(4歲)拉褲子了怎麼教育比較好
孩子太小,引導性教育或啟發性教育吧。
慢慢地給孩子講,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習慣。讓孩子理解拉褲子也是件不光彩的事情。
⑤ 兒子在學校拉褲子了老師給洗了怎樣給老師說感謝的話
給老師提些水果可以給老師說把你麻煩的 孩子不懂事給你添麻煩了非常感謝你給孩子做的這些提些水果不成敬意還望笑納
⑥ ★教育隨筆:怎樣解決寶寶的入園焦慮
3歲的幼兒新進入幼兒園,與依戀的對象(主要是親人)分離時,隨即產生焦慮、不安、傷心、痛苦的感覺和撒嬌、哭喊、吵鬧等拒絕分離的表現,即幼兒入園焦慮,實際是一種分離焦慮,它是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通常年滿3歲的幼兒就要進入幼兒園里學習生活,而 3.5 歲正是幼兒產生依戀的一個高峰期。幼兒剛剛進入新奇的幼兒園,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幼兒教師與陌生的小夥伴,使幼兒產生了不安全感,使幼兒對親人的依戀感加強,不願意離開親人。親人的離開使幼兒感到不安全,缺乏依戀對象,從而產生了入園焦慮。 每個幼兒入園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出現分離焦慮的現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大致看來,幼兒的入園焦慮主要有纏住親人不放手、要求老師抱著不放、哭喊、吵鬧、打滾、摔東西、嗜睡、發呆、尿褲子、尿床、拒絕吃東西、拒絕喝水、咬手指、劃破手指、撞牆等行為表現,他們往往以此相威脅來逼迫家長不要離開自己。 人生最初的分離焦慮是在幼兒剛入園時產生的。對首次送孩子入園的父母來說,都是一道很艱難而且必須克服的難關。 孩子到了入園的年齡,家庭教育應將更多的力量投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解決「分離焦慮」的問題。 孩子進入幼兒園之前,一般是整天和親人在一起。進入幼兒園以後,突然和親人分離,加上老師、小朋友、周圍環境都是陌生的,所以,孩子在初入園時,很容易出現「分離焦慮」 ,甚至可延長到一兩個月之久。許多媽媽在送孩子入園之初,也同樣出現「分離焦慮」 。為解決「分離焦慮」問題,家長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提前帶孩子去熟悉幼兒園;也可以在初入園的日子裡,提前一些接孩子回家。當孩子真正體驗到媽媽還是十分愛他,家庭還是「安全基地」;並且,也感到幼兒園老師喜歡他,小朋友都願意和他玩時,「分離焦慮」就會逐漸消失。 二、縮小家園生活的差異性。 在家裡,孩子一切生活行動隨隨便便,在幼兒園,要服從集體生活活動規則;在家裡,孩子稍有表示,成人會馬上滿足其要求,而幼兒園很難做到這點;在家裡,孩子幾乎可以佔有自己想要的一切,而在幼兒園需要分享和輪流使用。 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的種種要求,主動配合幼兒園,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晚上按時停止游戲或看電視,按時漱洗,按時睡覺等。對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家長要注意讓其改正,如讓孩子懂得分享和輪流,並找機會操作和實踐。 緩釋焦慮在入園前。 在寶寶要上幼兒園之前,我已知道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出現焦慮現象,這是正常的,我把緩釋工作做在入園前。 入園報名前一個月,我與孩子的爸爸經常向孩子灌輸:你長大了,應該與其他小朋友一樣,到幼兒園去。他問:「為什麼所有的小朋友都要上幼兒園﹖」我們就告訴他:「聰明的孩子都是讀過幼兒園的,因為那裡有老師教你學習,有許多小朋友和你玩,還有許多家裡沒有的玩具。」報名前一個星期,我帶孩子到幼兒園里參觀,引發孩子對幼兒園的興趣。看著五顏六色、充滿童趣的幼兒園,孩子竟然親吻著幼兒園的圍牆,大聲說:「我不想離開,我什麼時候可以每天到這里玩﹖」 。結果,在孩子上幼兒園的第一天,他頭也不回地高高興興地進去了,還揮著小手和我再見。 送園後媽媽莫回頭 開園報到日,我和孩子早早地起來准備,像過節日一樣把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我清楚地告訴她,媽媽會暫時離去,但不要緊,有老師在,而且媽媽一下班就會接她回家。進了幼兒園,最困難也最關鍵的時刻到了,孩子死死拽住我的衣服,大哭著不放手,我決定留下來幾分鍾安撫她。我忍住內心的痛惜,告訴她,媽媽理解她的感受,媽媽不在,老師會像媽媽一樣喜歡和愛護她,媽媽一定早點來接她。聽到我柔和而又堅決的聲音,她的哭聲漸漸地小了。隨後我立即離開,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下午我盡量早一些下班接孩子。孩子看到我,癟癟嘴但沒哭出來,老師說她一天都悶悶不樂。第二天就好些了,就這樣,一個星期下來她竟然有了笑臉。 三、幼兒入園早准備。 如果孩子能在入園前具有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那麼他就能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1、教孩子獨立吃飯。學會用勺子自己舀飯菜。即使是吃得滿地都是飯粒也沒關系,到了幼兒園里老師會想辦法,幫助他吃得干凈些。2、想小便的時候,跟老師說。有些孩子剛入園時不會自己大小便,沒有爸媽提醒,又不敢告訴老師,因而憋著,或乾脆拉到褲子里。因此在入園前,必須訓練孩子需要大小便時會主動向成人講出,並且知道大小便的方法。3、訓練孩子在口渴時會向成人要水喝,或自己主動去喝水。4、訓練孩子當感到不舒服時會說出或用手指出具體的部位(例如頭痛、肚子痛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利於老師及時採取應對措施。5、會穿脫簡單的衣褲。6、教孩子大聲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教孩子做一些這方面的溝通:「告訴媽媽,你想干什麼?」、「你剛才玩什麼呀,給爸爸講講好嗎?」……孩子掌握一些獨立生活的本領後,會更順利地適應幼兒園生活,增強自信心。 幼兒入園焦慮的糾正 幼兒入園焦慮,
⑦ 小孩子容易拉褲子里,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對於媽媽們來說,看到寶寶一天天進步,一天天獨立,那種成就感和喜悅感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但是往往還沒得意多久,寶寶就會做出一些讓你無法理解甚至不能接受的事情,比如拉褲子。
4、 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減輕心理壓力
孩子們追求安全感,因此會依賴父母,一旦進入新環境中,會恐懼不安,比如剛上幼兒園,對新環境和新朋友不熟悉,便會產生焦慮心理,父母一定要積極和老師溝通,幫助孩子盡快融入到集體當中,消除心理問題,對肛欲期的孩子有很重要的作用。
肛欲期的寶寶是脆弱的,需要家長更用心的呵護和鼓勵,因此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恆心,一步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一尷尬階段。
⑧ 幼兒園案例分析孩子把便便拉到褲子上老師該如何處理
對於3—6歲的幼兒來講,由於膽小、身體不適、貪玩等主客觀原因,在幼兒園拉褲子是常有的事。但是滴水見太陽,小事的處理卻蘊含著教育的大智慧,體現著教師的師德和師能。 不動聲色。班上一旦有孩子拉褲子,有經驗的老師會憑借職業的敏感立即鎖定他,然後會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把孩子分離引領出去。即使是其他的小朋友先發覺那個拉褲子的幼兒,老師也不會表現得過於在意,盡可能地縮小知曉的范圍。為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老師通常會把拉褲子的孩子帶出教室,以避開同伴。有的老師還會寬慰孩子「老師上幼兒園的時候也拉褲子」。老師的理解和尊重能夠消除幼兒的恐懼心理,給幼兒帶來安全感。 有條不紊。孩子拉褲子問題的處理應做好准備,幼兒園要常備衛生紙、溫水、毛巾和替換衣服。一旦有孩子拉褲子,不管是保育員還是老師都應該熟練操作,達到輕、快、溫、爽四點要求。即給幼兒脫衣服、擦屁股、洗屁股、換衣服動作要輕,操作時不能拖泥帶水要迅速利落,如果是冬天要保證室溫、手溫、水溫、毛巾溫、替換衣服溫,操作完成後要保證幼兒乾爽舒適。 點面兼顧。一旦有孩子在課堂上拉褲子,作為老師既要把拉褲子的孩子處理好,同時也要安排好替管人員把班級管理好,避免管理缺位。 理解家長。幼兒在園拉褲子實屬正常,作為老師既不能大驚小怪,也不能小題大做,更不能動輒請家長。對於認真負責處理得當的老師,家長都是心懷感激的。 注重細節。對於孩子拉褲子的情況,老師要留心關注,在弄清原因的基礎上採取適當措施盡可能規避。假如是孩子能力缺陷不會上廁所,老師要教會孩子上廁所。假如是孩子缺少時間觀念,老師要提醒孩子在休息時上廁所。假如是孩子貪玩,老師要提醒孩子上廁所。假如是孩子身體不適,要立即帶孩子看醫生並及時通報家長。 類似孩子拉褲子的小事在幼兒園很多,小事如何處理,處理得是否得心應手,是否恰如其分,最能體現幼兒園的管理水平。
⑨ 孩子在學校拉褲子應該怎麼教育
孩子在學校拉褲子的話,應該對孩子進行一個正確的指導的呀,告訴他,如果肚子不舒服的話,要及時的上廁所的
⑩ 孩子不小心拉到褲子里屎,告訴老師會傷孩子自尊心嗎
中國有句俗語:「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拉尿放屁!」,以用來諷刺那些事情管的寬,凡事亂管的人,本是一句俗語,一種諷刺,但卻實實在在的發生在了上幼兒園學前班的女兒身上。俗話說人有「三急」,其中一急是從人的生理角度上說的「尿急、屎急、屁急」,古人稱「殺廁所急」,這「殺廁所急」是每個人幾乎每天所必須的。既然是「急」,就應該得到及時釋放,不應人為的加以強行制止,原因有二:一是制止會傷及身體,二是有時想制止也未必制止的住。即便是處在不方便的場合,從控制的角度來講,成人的控制能力是要遠遠高於幼兒的控制能力的。小女只有六歲,在此方面的控制力定然不夠「理想」!老師的威嚴在學生的心中往往是高於一切的,尤其是對於不懈世事的學齡前孩子(幼兒園,這里不包含三歲以下的幼托寶寶),在孩子的心裡老師的話永遠是對的,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嚴重的影響著孩子的心理、思想和認知。————劉金歲月 前天下午我正和朋友在一起喝茶聊天,女兒所在的幼兒園學前班韓老師打來電話,說女兒中午午休時小便拉褲子里了,讓我去送衣服。我當時感到很奇怪,因為女兒這么多年從來沒有尿過褲子!但無論如何也得先把換的衣服給孩子送去,告別朋友回到家中拿了衣服趕到幼兒園,女兒還在幼兒園寢室的小床上蓋著被子,我笑著對女兒說「哈哈,怎麼尿到褲子里了,丟不丟哦?」我怕給女兒造成心裡壓力,女兒見我笑了用雙手捂著小臉吐了吐小舌頭也不好意思的笑了。這時韓老師走了過來給了我解釋:說孩子中午剛剛躺上床,就說拉小便,因為以前很多小朋友不想睡覺就以拉小便的名義欺騙老師,所以她認為女兒也是在欺騙她,就說,拉什麼小便,趕快睡覺,要拉就往褲子里拉好了。說完就走了,後來又來了個老師,女兒告訴她拉小便,那位老師也沒有讓去,女兒實在憋不住就尿褲子了。韓老師對此事也向女兒和我道了歉(在這里我不想去一味的追究韓老師的責任)。本來孩子小便拉褲子是件小事情,按理說也不應該成為什麼話題,可孩子晚上回到家中的話讓我想了很多,女兒說「爸爸,不是我不小心尿褲子的,我是告訴老師我要拉小便的,可是兩個老師都不讓我去,小朋友欺騙過老師的,但我沒有對老師說謊話,可老師為什麼還是不讓我去呢?」 面對女兒的為什麼,我久久沒有答復,這是我第一次沒有正面的答復女兒的問題,我想女兒不僅僅是為了告訴我,小便拉褲子不是她的錯誤,女兒不明白的還有老師,兩個老師為什麼都不相信她?為什麼連拉小便都不讓去?因為女兒並沒有對老師說謊話。我不可能告訴女兒「是因為別的小朋友曾經說謊話」也不可能解釋為「老師懶惰」更不可能說「因為你說了實話」。 周六晚上,朋友一家人到我家做客,我和她說起了這個事情(朋友的孩子也在上幼兒園,比我女兒小一歲),朋友說他女兒的幼兒園的老師也是這樣,中午午休時不讓孩子讓廁所。看來這種現象遠遠不止女兒所在的幼兒園發生,朋友女兒的幼兒園同樣在發生,甚至還有更多的幼兒園也在發生。如果這是一個發生在幼兒園的普遍現象的話,那就非常可怕了。 首先,這種現象存在信任危機:信任是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和交流的基礎,如果雙方中有一方存在不信任因素,那麼結果可想而知。 孩子的心靈是潔白無暇的,是純真的,孩子比成人更渴望信任,信任是對孩子最大的鼓勵和安慰,會讓他們更安全、更自信、更有快樂感。在孩子心目中,家長和老師就是最可以信賴和給他安全的人,如果讓孩子覺得連她最信任和崇拜的老師都不再信任她,孩子幼小、脆弱的心靈肯定會受到嚴重的打擊,孩子不象成人那樣可以調節自己。孩子不會去分析老師為什麼不信任她,更不會理解老師為什麼要這樣做,她不敢抗拒,只能無奈、被動的接受。最後的結果是孩子的幼小的心靈被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其次,這種現象存在被迫壓抑:孩子不懂壓抑一詞應該做如何的解釋,更不知道自己已經被壓抑,孩子雖然不知道更多事物的對與錯,但小便不應該拉到褲子里這一道理孩子是完全可以確定的,一個老師竟然對孩子說「要拉就拉到褲子里吧!」,最後孩子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把本不該拉到褲子里的小便在老師的這種行為能力強制下拉在了褲子里。我不僅要問,老師為什麼要這么做?為什麼去制止幾歲孩子最起碼的生理排泄問題?難道老師就不需要排泄嗎?難道老師會把尿拉到自己的褲子了嗎? 拉小便,傷害了誰的利益?不要說孩子不知道,連我這個三十多歲的人都搞不清楚了。老師的理由很簡單,簡單到是因為其他小朋友有過這種欺騙老師的行為。難道這種理由真的足以讓一個老師用「要拉就拉到褲子里」的言行去傷害一個說實話的孩子的心靈嗎?是誰給了老師這樣的權利? 說謊是一個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不但孩子會說謊,成年人照樣也時常說一些謊話,有社會心理學家做過調查和考證,人一般情況下,每天至少會說一到六句的謊話。孩子說謊是孩子的錯誤嗎?孩子為什麼會說謊?我不是兒童心理學家,無權發表什麼大言論,但我深信只要是一個心理上正常的人絕對不能因為曾經有人對他說過假話,而否定了所有人的實話,更不要說一個為人師表的教育工作者。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應該做的是如何教育孩子不要說謊話,而不是去否定孩子的實話,這個道理我想人人皆知。讓我們換一種角度來假設老師處理這種事情的情景:(很多孩子因為不想午休時間躺在床上睡覺,以「老師,我要拉小便」為理由做暫時的逃避)。孩子:「老師,我要拉小便」老師:(不知道是謊話還是實話的情況下)「好的,我帶你去,下床要小心哦」孩子:「謝謝老師,我知道了。」(孩子去了廁所,老師為關心孩子的安全跟了過去,結果最後老師發現孩子沒有小便要拉)老師說:「怎麼沒有小便啊?XXX(名字)告訴老師,是不是不想在床上睡覺啊?(語氣溫柔緩和)孩子知道了老師猜透了他的心思。孩子:「恩」或者不說話(表示默認)老師:「XXX(名字)能不能告訴老師為什麼不想睡覺嗎?(語氣溫和)孩子一般情況下是不說話……老師:「你知道為什麼中午老師要讓你們睡覺嗎?」(語氣溫和)孩子不說話或者說不知道(也有可能說知道)。老師:「你想不想長的更好,更聰明啊?」孩子:「想!」老師:「很好,老師就知道XXX(名字)是乖孩子,老師告訴你啊,中午睡覺可以使小朋友變的更聰明,個子長的更高,你知道老師為什麼知道那麼多知識嗎?就是因為老師小的時候啊在幼兒園里每個中午都睡覺的,只要你堅持午休的時候睡覺,相信一定能象老師一樣聰明和高大,好了,我們去睡覺吧。」把孩子送到床上蓋好被子,然後輕輕的給孩子的額頭一個溫馨的吻。 假如以上情景成立的話,那麼首先是教育了孩子,既給孩子灌輸了睡覺可以長的更高、更聰明的思想,讓孩子主動能午睡,又沒有揭穿孩子說謊的行為,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更不可能導致說實話的孩子把小便拉到褲子里(如果是大便拉到褲子里就更可怕了)。 教師的職責是「授業解惑、教書育人」,我想「要拉就拉到褲子里吧」的言行應該和「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職責是無論如何都無法聯繫到一起去的,可以說本身就是一種背離,甚至帶有強制性和恐嚇的味道,這樣的行為是在解惑,是在育人嗎?「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的口號喊了很多年,我覺得從娃娃抓起是對的,但關鍵的問題是使用怎樣的教育方法從娃娃身上抓起?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