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愛爾蘭男士裙子和蘇格蘭男士裙子的區別
愛爾蘭民族服飾男性傳統服裝是短裙,以愛爾蘭傳統手工的布為材料,和英格蘭等地的區分就是愛爾蘭是以格子為主,女性則是麻布裙子為主,愛爾蘭男人也穿綠色或者橙色(國旗色)的短裙,這個傳統當然是跟蘇格蘭人學的.蘇格蘭人視蘇格蘭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較為正式的場合才穿。直到現在,蘇格蘭的軍隊還把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也一直在流傳,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穿內褲。據傳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對方的士兵見此情況,以為他們的敵人都瘋了,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短裙不穿內褲」的說法便傳開了。
② 蘇格蘭裙英語簡介
The skirt-like kilt which is familiar to us today evolved around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from the more commonly worn and functional belted plaid (in Gaelic, feileadh breacan or feileadh mor, "the big kilt").
如今廣為人知的短裙般的蘇格蘭方格呢裙最早出現在18世紀中期左右,是從當時穿著比較普遍又實用的束帶格紋呢子披肩(蓋爾語稱feileadh breacan 或feileadh mor,意思是「大格呢裙」)演變而來的。
The original kilt 最早的方格呢裙
The feileadh mor was a longer untailored garment, around five metres in length, which was gathered and then belted at the waist to provide cover for both the upper and lower body. From the waist down, the feileadh mor resembled a modern kilt while the remaining material above the waist was draped over the shoulder and pinned there.
大格呢裙是一種未經剪裁的長款外衣,長約五米,纏繞全身後在腰部紮上束帶,可以同時遮蓋上下身。從腰部以下看,大格呢裙與現代的方格呢裙類似,而腰部以上的其餘布料則搭在肩上並扣牢。
This upper portion could be arranged in a variety of ways around the shoulders according to the demands of weather, temperature or freedom of movement required. At the end of day, the belt could be unbuckled to transform the feileadh mor into a warm covering for the night. The Gaelic plaid actually means "blanket".
上半身在肩部的束扎方式有很多種,視天氣、溫度或活動的自由度需要而定。到了晚上,解開腰帶後,大格呢裙又可以變成一張毯子,用於抵禦夜間的寒氣。在蓋爾語中,格呢披肩其實就是「毯子」的意思。
The kilt evolves 方格呢裙的演變
The feileadh mor was simplified by disposing of its top half, leaving the belt and the skirt below. The resulting creation became known as the feileadh beg, or "little kilt".
通過舍棄上半身而只保留腰帶和下半身的裙子,大格呢裙得以簡化,由此形成的服裝被稱作feileadh beg,即「小格呢裙」。
This was reputedly at the behest of an Englishman running an ironworks at Invergarry who felt his kilted employees needed a greater freedom of movement to do their work. Whatever the impetus for change was, the kilt now became a tailored garment with sewn-in pleats, making it neater and far more easy to put on and wear. The upper half of the big kilt evolved into the separate plaid (or sash) which is now worn at more formal events.
據說該設計是應英國因弗格瑞一位鋼鐵廠老闆的要求而做,他認為穿方格呢裙的員工在工作中需要更大的肢體自由。不管變化的原因為何,方格呢裙如今已經成為需量身訂制的打褶服裝,更為整潔且容易穿著。大格呢裙的上半身則逐漸演變為單獨的格呢披肩(或肩帶),如今多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穿著。
Proscription and survival 廢除和存續
Following the Jacobite defeat at Culloden in 1746, the kilt and and other aspects of Highland dress were outlawed and its continued survival ring these years was largely e to its adoption by Highland regiments serving with the British army. Highland regiments still wear the kilt on regular basis (although no longer into battle) but it is not an everyday article of dress in Scotland.
1746年,詹姆斯黨人在可洛登戰敗後,方格呢裙和其他高地服飾都被禁止穿著;在那些年裡,方格呢裙能夠存續下來主要由於高地軍團在為英國軍隊服役時仍穿著它們。高地軍團如今依然定期穿方格呢裙(當然不再穿著參加戰斗),但這已非蘇格蘭人的日常服飾。
Visitors are more likely to see kilt-wearers at formal celebrations such as weddings and at Highland Games or similar gatherings. And although the kilt is typically regarded as being Highland dress, more kilts are now worn in the Lowland cities than in the Highlands.
遊客在正式慶典上看到人們穿著方格呢裙的機會更大一些,比如婚禮、高地運動會或類似的集會。雖然方格呢裙被看作是典型的高地服飾,但如今一些低地城市的人們更常穿著。
The kilt today 今日的方格呢裙
Modern kilts have up to eight metres of material which is thickly pleated at the back and sides, with the pleats stitched together only at the waistband. Fashion designers have also tried to update the kilt and make it appeal to a wider audience by using non-tartan designs such as camouflage and material such as leather.
現代方格呢裙需要長達8米的布料才能製成,身後和兩側都需要打厚褶,而且褶皺只在腰帶處縫合。時裝設計師也在努力使方格呢裙跟上時代,通過採用無格布料設計,比如採用迷彩風格的布料和皮革布料等,來適應更多人的品味。
③ 介紹蘇格蘭男裙
快舒適
夏天穿裙子,涼快。裙裝透氣,在炎炎夏日裡不會緊緊地裹住雙腿,而是給身體足夠自由呼吸的空間。這個好處只要嘗試過後就可以體驗得到,當我們在請男模特突破常規地拍攝這組男人裙裝的照片時,兩位男模不由自主地發出了「穿裙子真涼快」的感慨。他們還說,既然穿裙子這么涼快,不明白如今的女孩子為什麼都不喜歡穿裙子了?
方便工作
穿裙子方便工作。這個理由可是有例為證的。在美國的科羅拉多州,許多男性建築工人穿著蘇格蘭短裙和靴子,敲敲打打地蓋房子。工人們說,從來沒想到,穿裙子工作會這么輕松。因此,越來越多的工人換下厚重而悶熱的牛仔褲,穿起裙子工作。
男士裙經典案例
男士穿裙子其實已經不是什麼新聞。這樣的形象在近兩年的時尚界經常能夠見到。撇開蘇格蘭裙子不談,無論是T台上的男模還是經常搶占娛樂頭條的男明星,他們紛紛「男兒膝下有條裙」,在公共場合穿裙亮相。於是,在我們身邊,出現了不少男士裙裝的經典案例。
著名設計師首推男裙
1984年,法國著名服裝設計師JeanPaulGaultier設計出第一款男裙,並在他的時裝秀上首次發布,如今已經成為男裙作品中的經典。當時,這位設計師就這樣解釋,一個男子所穿的衣服並不帶有男子的權利,他的男子氣概在他的頭腦中。
男裙也顯陽剛得體
2003年11月,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舉辦了「勇敢的心,男人穿上裙子」的男裙展覽,展示了100多種不同款式的裙子,它們向男人們發出了呼籲:裙子女人能穿,男人也能穿。
這場展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在看過展覽後,有人驚嘆男裙竟然也可以如此陽剛得體,他們預測男人穿裙子將是未來的時尚發展趨勢。
蘇格蘭格子男裙是正裝
蘇格蘭人視蘇格蘭格子短裙為「正裝」,在婚禮或者其他正式的場合才會穿著。蘇格蘭的軍隊現在仍將蘇格蘭短裙當成制服。黑色的呢子上裝,白色的襯衫,花格呢裙,羊毛襪,再配上同樣花型的格呢披肩和有獸皮裝飾的系於腰間的酒壺,便是一個標準的蘇格蘭男子形象。據說,英國蘇格蘭格子注冊協會記載著幾百種不同的格子圖案,有些以姓氏命名,代表著不同的蘇格蘭家族。有些格子圖案則有特定的意義,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格子圖案被稱為「貴族格」。因此有人說,蘇格蘭格子裙的格子圖案濃縮了一部歷史。
④ 蘇格蘭人穿的那個褲子跟裙子一樣的褲子叫什麼名
那是蘇格蘭裙。
蘇格蘭方格裙起源於一種叫「基爾特」的古老服裝。這是一種從腰部到膝蓋的短裙,用花呢製作,布面有連續的大方格。一套蘇格蘭民族服裝包括:一條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一件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一件花呢夾克,一雙長筒針織厚襪。裙子用皮質寬腰帶系牢,下面懸掛一個大腰包,掛在花呢裙子前面的正中央,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卡子在左肩處卡住。
⑤ 蘇格蘭短裙是什麼樣子的
裙子很短,長度是從腰部到膝蓋。節日里,在蘇格蘭的大街小巷,很容易看見一身漂亮裙裝的蘇格蘭男子。他們都穿著鮮艷的花格短裙;腰上掛著一隻黑白色相間的小包;頭上戴著黑色的帽子,帽子的左邊還插著一根白色羽毛。看起來非常獨特、新鮮。
⑥ 蘇格蘭裙
⑦ 蘇格蘭短裙不套內褲有什麼典故
300年前,在蘇格蘭高地的一次保衛戰中,蘇格蘭部隊的一個軍官突然下令,讓士兵脫掉蘇格蘭短裙和內褲,只穿著襯衫向對方進攻。而此時,對方見此情況,以為他們都瘋了,便調頭而逃。從此,穿蘇格蘭裙不套內褲就被廣為傳開了。
也有另外的一些說法,穿蘇格蘭短裙沒有必要穿內褲,只有在跳舞的時候才需要;如果穿有襯里的蘇格蘭裙,內褲似乎成了累贅;但是要穿沒有襯里的毛料蘇格蘭裙,內褲就不可缺少;是否需要穿內褲取決於天氣、個人以及要出席的場合等。
(7)蘇格蘭的裙子叫啥擴展閱讀:
在英語中,蘇格蘭短裙被稱為「KILT」,這是地道的蘇格蘭語。關於此短裙的起源,英格蘭人和蘇格蘭人爭論不休。有一種說法:一個名叫湯姆-羅琳遜的英格蘭人最早倡導穿蘇格蘭短裙。
蘇格蘭短裙的裙褶不低於膝蓋,配其而穿的鞋子一般是粗而堅硬的皮靴;穿厚厚的長襪的同時要配一把短劍。同時,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宗族。「黑灰格」被稱為「政府格」;有特別為皇室成員定製的「貴族」格;有以姓氏命名,代表每一個蘇格蘭家族的「家族格」。
⑧ 蘇格蘭方格裙的蘇格蘭格子裙的歷史
蘇格蘭裙(Kilt)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世紀。Kilt 這個詞源於古斯堪的那維亞語,意思是折起來包裹身體的衣服。最早,它是蘇格蘭高地人的服裝。它起初的形態,是一段超過1.5米寬,6米長的未經剪裁的布料,折疊裹在身上,腰間用皮帶固定。為了對付陰雨寒冷的氣候,還有把布料浸透鵝油的做法,以達到防水的效果。
這種裝束非常適合高地的氣候和地形。下半身的樣子和蘇格蘭短裙相仿,比褲子舒服,行動自如;上半身可做斗篷禦寒,打開腰帶就是毯子。
19世紀以後,這種高地人的傳統服飾,也逐漸被地底人接受,成為蘇格蘭民族特色的標志。裙子也講純正
滄海桑田,從戰場退役的蘇格蘭裙,走上了花團錦簇的時裝舞台。
一套正式的蘇格蘭裙及配飾包括:長度及膝的方格呢裙、色調與之相配的背心和花呢夾克、長筒針織厚襪、皮帶、帽子、毛皮帶、匕首;有時肩上還斜披一條花格呢毯,用別針在左肩處固定。
只有純羊毛、純手工、製造於蘇格蘭的格子裙,才能被稱為「蘇格蘭格子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