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家小孩4歲半近段時間經常尿濕褲子,她說剛上完次所又有出來了,自己不知道的。怎麼辦
孩子如果已經可以整晚不尿床了,忽然又開始尿床,通常都是心理原因。比如白天玩的太瘋了,或者是最近心理壓力過大。這個家長不需要大驚小怪,給孩子再床單上重新墊上尿墊就行。千萬不要責怪孩子,甚至不要說她,發生了就耐心的換下來。因為你越說,她越緊張,越緊張,越尿床,時間長了,甚至會變成持續性行為。所以,最開始就要淡定,告訴孩子尿床很正常,有的小朋友六七歲還在尿床,沒事的。慢慢就會改善,不能急,千萬別說她。
⑵ 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年紀在12-13),一節課時間太長,一下課褲子的後面就濕了,請問如何解決這件事
告訴小孩,需要暫時出去的話要舉手向老師報告,老師一定會同意的!
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膽量及與人交流的能力,是最好的方法了!
⑶ 孩子愛尿褲子怎麼辦
通常寶寶會尿褲子,都由於以下的原因,有針對性的解決,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寶寶整體發育比較遲緩。每個寶寶的發育過程都是個別性的,不能生搬硬套別的同齡寶寶的生長軌跡,你應該做的是,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耐心去等待寶寶以自己的速度發育到適當的階段。
2、進行排便訓練比較困難。有的寶寶確實非常抗拒排便訓練,但是要知道把尿的最佳訓練期並非越早越好。一般來說,訓練宜在寶寶兩歲到兩歲半之間進行。因為在此之前,寶寶不理解來自膀胱的刺激的含義。每個寶寶的具體情況不同,所以根本不存在一個固定的最佳時機。只有在寶寶樂意並主動配合成人時,訓練才能有好效果。
3、一些先天性的原因。假如你發現寶寶從一開始就難以控制自己大小便的情況下,就非常有必要帶著自己的寶寶去找這方面的專家進行咨詢,找出其中的原因,積極地進行治療。
4、本來會控制大小便的寶寶,突然出現把自己的大小便拉到褲子裡面的情況,通常因為某些心理上的原因。導致寶寶暫時性地出現這樣的「退步」現象,特別是當這些寶寶對某些事情感到極度不安的時候。在這種時候,只有從根本上消除使寶寶感到心理不安的各種因素,才能使寶寶的以上症狀得以根治。
⑷ 三歲的寶寶總是尿床,尿濕褲子怎麼辦
先看看,如果實在受不了……………………,可以在他每天睡覺的時候,只要他一尿床,就馬上把他叫醒,最好讓他哭(有科學道理),這樣持續十天,雖然辛苦點,但是很有效,這樣他就可以產生復雜條件反射,基本上可以達到永不尿床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神經性的。實在不行找醫生問問,別在乎這點錢 自己寫的,希望能幫你
⑸ 小孩老是尿濕褲子,這種是不是病
病情分析: 我們每個人在嬰幼兒時期都會有尿的現象,這是正常的。 指導意見: 如果孩子過了5周歲以後還尿床就是病態了,是孩子體質虧虛的外在表現。建議葯物縮泉丸,金貴腎氣顆粒治療、心理疏導和行為糾正、必要的飲食控制和健康環境
⑹ 小孩八歲,早上起床總是褲子濕的,床上又不濕,這是病嗎
有點盜汗。你可以晚上睡覺的時候注意一下。如果是,可能缺鈣或者食積。
⑺ 寶寶總是尿濕一點褲子然後憋著是肛欲期的表現嗎
「孩子明明已經訓練成功可以自行大小便了,怎麼一轉眼又拉在了褲子上。難道,孩子的發育過程真的會倒退?」其實,這可能是孩子在肛欲期的表現。媽媽們一定要要了解的一段特殊時期,也一定要給家裡的老人講。用科學的育兒方式,保護寶寶,健康成長! 方法/步驟 1 1.接納和尊重孩子肛欲期的表現 肛欲期是孩子心理和生理發展必然要經過的一個階段,從內心尊重孩子的發展,最好不要將孩子尿濕褲子或者大便在褲子里作為家人的談資,更不可以當著孩子的面議論。 家庭成員對待孩子肛欲期表現的態度要一致,否則會給孩子帶來焦慮,導致這個階段的延長。 2 2.不要打斷孩子正在進行的憋尿或者憋大便 家長在發現孩子憋尿或者憋大便時不要將孩子直接抱進洗手間,或者強行按坐在馬桶上,這樣會破壞孩子正在進行的體驗。 3 3.不要將孩子大便節律的改變當成便秘進行治療 當孩子大便節律改變時,親們不要輕易地將其作為便秘而對孩子強行使用開塞露等強硬措施解決,這樣會將恐懼和痛苦與孩子的大便緊緊聯系在一起,讓孩子產生大便的恐懼感和痛苦感,由此孩子會長時間這樣抑制自己解便,最終導致真正的便秘。 父母也不要因為孩子大便節律的改變,給孩子吃中葯、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這不僅不能夠改變孩子肛欲期的發展進程,反而會讓孩子感覺自己身體出現了「不健康的徵象」,對自己身體產生負面意象,也對大便產生更大的心理壓力。 4 4.平靜地應對孩子尿褲子 當孩子將大小便解在了褲子里,要平靜溫和地告訴孩子:寶貝,這不是什麼問題,媽媽給你換上干凈的褲子。父母不要說無用的廢話,比如「寶貝,記住下次要去衛生間」,孩子已經知道要去衛生間大小便,但是他目前還無法做到。父母不可以內心無比焦躁,還裝作平靜,孩子會讀透成人的心,知道父母內心不接納他此時的狀態。 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大小便的問題上失去了接納孩子的本能,他們期望孩子能夠「正常大小便」,潛意識里攀比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尿褲子,父母會覺得自己沒有面子,然後便對孩子施加壓力,這樣的父母愛的不是孩子,是他們自己的面子。這樣的父母就不能夠做到平靜地接納孩子的肛欲期。 當媽媽告訴女兒「請下次去廁所」時,就給孩子帶來壓力,女兒很清楚自己應該去廁所小便,但她又無法做到,這樣的糾結會讓孩子感到無助和痛苦,從而使孩子出現情緒變化。如果孩子尿褲子的次數很頻繁,可以給孩子用紙尿褲,減少孩子對自己反復弄臟褲子感受到的壓力。 5 5.不要羞辱、恥笑、責罵和威脅孩子 成人不可以對孩子說:「都這么大了還尿褲子!」「怎麼不知道去衛生間大便?!」「你怎麼這么笨啊!」「其他小朋友怎麼不像你尿褲子呢?」「你再尿褲子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下次記住不要尿褲子!」…… 打罵和羞辱並不能夠改變孩子生命發展的本能,反而會讓孩子產生自貶心理,影響孩子的人格中自尊的建構。 6 6.幫助孩子適應新環境和減壓 當孩子經歷搬家、換了新的幼兒園、父母關系不和睦、親子關系淡漠、換了新的保姆、媽媽再次生育、孩子生病後機能的倒退等等,都可能導致孩子大小便反常,父母需要審視孩子的生存環境,而不要將解決問題的焦點放在孩子的大小便上。 少數孩子極其不願意坐馬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商場選購他喜歡的兒童馬桶,可以在馬桶旁邊放上孩子喜歡的少量玩具,這樣的方式比強制或者威脅孩子坐馬桶更有效。 7 7.父母要與老師積極溝通 當孩子出現肛欲期表現後,父母要與幼兒園老師進行溝通,在老師的配合下,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如果無法讓老師配合,可以讓孩子暫時離開幼兒園,等肛欲期度過後,再進入幼兒園。 老師要理解孩子肛欲期的現象,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地上洗手間,不要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老師的解便規則,比如午睡前必須解便,上床後不可以解便,上課不可以解便等等,孩子自主大小便更有利於孩子順利度過肛欲期。 8 8.不要打攪孩子對排泄物的研究 當孩子對自己的排泄物進行研究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大小便中有細菌,手不能碰,如果碰到了會使身體得病,協助孩子便後洗干凈手,不要以「骯臟」「羞」等概念來訓斥孩子不講衛生。
⑻ 男孩子褲子總是濕濕的怎麼回事
應該是尿尿的時候沒有尿盡弄褲子上了吧,小孩子還是多注意點,建議做父母的給孩子勤換褲子,避免孩子因為濕了的衣服磨破了皮膚引發感染
⑼ 幼兒園孩子尿褲子,穿濕褲子幾小時著涼感冒,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有什麼對策啊
其實遇到這種情況,作為家長也有一定的責任。孩子雖然小,但是獨立的生活自主能力,還是需要具備的,我們作為家長應該適當地給出引導,從小便教育孩子做到獨立,這樣對於孩子的發展是極其必要的。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本來就沒有小事,任何一個細節都可能影響他的一生,所以我們應該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既然孩子尿褲子,我們就應該讓他意識到這個問題,正所謂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下次孩子就不會再犯同樣的問題,這樣我們作為父母也會比較省心,孩子也能健康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