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晚禮服怎麼製作的
禮服的製作流程
其實每個地方禮服製作工藝和流程都不太一樣。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同之處。但是就整體的而言,沒有什麼太大的本質的區別。有的是直接採用立體裁剪。有的是先製作胚衣。還有的直接是平面製版。我們來看看一款簡單的禮服製作的流程吧。
一、製作胸衣
首先通過打板製作一件合身的原型衣,把它穿在人台上,根據需要貼出標記線,使其成為我們想要的胸衣廓型。等調整滿意後進行裁剪。
二、抓褶
把裁剪好的胸衣重新穿回到人台上,在胸衣的基礎上進行抓褶處理。
抓褶是整個工藝的重點。如果抓褶不好看,那麼整件衣服就會毫無美感而言,一定要一個個用手工仔細的抓上去,然後用暗針固定好。
三、裙子的立體裁剪
取適度大小的雪紡在人台上進行裙子的立體裁剪,調整褶皺的位置和外觀,直到滿意為止。這個抓褶是最難的。一般要採用斜向的紗線。因為這個角度的紗向最有彈性,做出來的褶皺比較自然。
四、底邊包邊。
把整件衣服拼合,進行縫紉,並把底邊包邊。然後面里合並,裝拉鏈,還有細節的部分,比如可拆卸的肩帶,手工等等。
五、訂水鑽。
根據設計的圖案進行手工縫制。這個也是畫龍點晴的階段。
六、把製作好的水鑽縫制在衣服上
用暗針固定,最終整件衣服製作完成。
❷ 梅蘭芳的生活和創作的歷史背景和藝術成就
梅蘭芳(1894.10.22-1961.8.8),名瀾,又名鶴鳴,乳名裙姊,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北京人,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梅蘭芳是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在50餘年的舞台生活中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藝術,並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其表演被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在西方人的眼中,梅蘭芳就是京劇的代名詞。梅蘭芳完美表演記錄了中國京劇一個值得驕傲的時代。
京劇改良運動從1900年到1918年間前後歷時十多年,吸引了為數眾多的文人志士、演藝界人士參加,京劇改良理論重視戲劇的內容,要求戲劇必須反映現實生活,反對脫離現實,只演舊事,不知當今的舊戲劇觀,指明戲曲的美醜高下不僅在於表演形式,更在於表演內容,批判極端形式主義傾向。其次,特別強調戲劇的教育感化作用,突出和提高京劇和演員的社會地位。
梅蘭芳1913年首次赴上海演出,善於琢磨創新的他受到上海京劇改良運動的感染,同時,也在上海的實際演出中體會到上海京劇改良運動的某些不足,回到北京後立即著手京劇改革。經歷各方面改革嘗試,終於成為京劇改革的第一人。1914年7月,梅蘭芳首次嘗試編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在北京地區產生很大影響。繼《孽海波瀾》以後,他又陸續編演了《宦海潮》《一縷麻》《鄧霞姑》等時裝新戲。
梅蘭芳對京劇的改革是多方面的,甚至可以說是全方位的,而且絕大部分是成功的,對京劇後來的發展起到了先導、示範、啟發等巨大作用,在京劇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部篇章。
梅蘭芳對京劇改革內容有:
一、表演內容的改革。
二、表演形式改革之一:身段、表情和舞蹈的豐富,加強了京劇的可看性。
三、表演形式改革之二:豐富了京劇的唱腔,奠定伴奏改革的基礎。
四、表演形式改革之三:舞台美術中的化妝、服裝、布景、燈光等的創新改革。
五、其他方面改革創新。
梅蘭芳京劇改革的成果在二十一世紀仍發揮影響,特別是他勇於改革創新的精神,善於尋找貼切的新手段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藝術思想,距離梅蘭芳先生京劇改革創新的高潮期已經走過一個世紀,京劇和中國戲曲的發展也經歷了黃金時期而步入一個新的階段。新的藝術形式的出現,新傳媒手段的出現對人們的生活習慣、藝術欣賞手段習慣產生很大影響,對京劇乃至整個戲曲的演出都形成很大的沖擊,給戲曲文化的發展提出了許多新的課題。
❸ 自己設計的裙子如何將它製作出來qwq
先測量你的身高、臀圍等,然後在畫紙樣,畫出裙子樣板,再根據紙樣剪裁布料,然後根據裙子工藝製作流程車縫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