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穿漢服上街要注意哪些問題
1、 穿漢服“禁忌”衣冠不整
首先,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衣冠整齊,這個不僅體現在漢服穿著上,即使是平時的衣服也是要做到這一點的。所謂“君子正衣冠”就是這樣的道理,吸引人的第一點就是外表,著裝整齊就顯得整個人很精神,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很不錯。倘若衣服皺皺巴巴、不甚整潔,帶給人的印象就是邋裡邋遢,萎靡不振的樣子。
5、 切記發型與妝造合適得體
穿漢服一個重要的點就是不能披頭散發,千萬不要,因為在古時候人們認為,披頭散發的是匈奴或者外族之人,他們來自蠻夷之地,不懂禮節,不會收拾自己。還有女子妝容在穿常服時不要太濃,面部保持整潔。
6、 穿漢服的基本禮儀與禮節
穿了漢服,是要學會漢服的一些基本禮儀的,同袍見面行禮的方式需要正確,且整體大方自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一舉一動,都是要合乎禮儀的。
漢服的佩戴方法: 1。中義和秀都中義的穿衣方法(秀如尚如也是一樣) : 穿衣服,先系左邊兩條腰帶,然後系右邊兩條。先打領帶,然後在裙子下面打領帶: 其實,和上衣一樣,還要先系左邊的腰帶,然後把裙子圍起來,在腰帶外面打領帶。(盡管有些衣服似乎沒有內部的蕾絲花邊。)第一步結束後,我開始穿上火車的外衣。穿上一件扭曲的外套,比如上腹部,先系左邊的腰帶,然後把裙子繞在腰上,繫上末端的腰帶,再繫上背心。完畢!
『叄』 漢服穿了中褲還需要穿中裙嗎
需要,在比較正式的場合是需要的。
漢服的款式雖然繁多復雜,且有禮服、常服、特種服飾之分,但是仔細分析,根據其整體結構主要分為三大種類。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上下連裳制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這類屬於長衣類。深衣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上衣和下裳分開裁剪,在腰部相連,形成整體;上下連裳,在裁剪上就是分別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後再縫綴在一起,最後衣服還是一體的樣式。衣服縫成一體是為了方便,但上下分裁則是為了遵循古制傳統。深衣男女均可穿。即被用作禮服,又可日常穿著,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服飾。它也是君主百官及士人燕居時服裝,燕居指非正式場合,屬於休閑類服飾。深衣普及率很高,流傳的時間有三千多年,從先秦到明代末年,並逐漸形成了深衣制。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顧名思義是分為上身穿的和下身穿的衣物。華夏服飾自古以來,崇尚上衣下裳,並規定「衣正色,裳間色」,也就是說,上衣是顏色端正而且純一,下裳則色彩相交錯。這種方式好比是「天玄地黃」,因為天是清輕之氣上升而成,所以用純色,地是重濁之氣下降而成,所以用間色。
第三種為「襦裙」制,主要有齊胸襦裙、齊腰襦裙、對襟襦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襦裙也是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三面梳頭,兩截穿衣」成了傳統女子的服飾特點的描述。
漢服的款式以交領(兼有圓領、直領)右衽為主要特點,無口、系帶,寬衣大袖,線條柔美流動,飄逸靈動。而交領有衽是貫穿始終的靈魂所在。漢服的裁剪方法一直採用平面裁剪。沒有省道和肩斜,且用料一般都大於覆蓋人體的最小需要,所以無論是秦漢的大袖衣還是明朝的大袖衫,其袖長遠遠長出手臂,袖肥甚至在穿著後寬到及地。不同時期,也有袖肥窄小的,便於勞動。
『肆』 漢服兩片下裙怎麼穿
穿漢服兩片裙步驟:
1、區分前後。兩片裙有兩根帶子,穿在前面的長一些,後面的短一些。
『伍』 一片式漢服下裙怎麼穿
一片式漢服下裙的穿法:
1、調整好襦裙的位置。
注意:穿下裙的時候一定要先系左側的帶子,再系右側的帶子。漢服的每一件衣服穿法都必須是貼身的,不然穿到最後會發現非常不合身。
『陸』 穿漢服襖裙一定要有中衣和襯裙是嗎
不一定,穿中衣就可以了。
襖裙是指上衣在裙子之外的女裝,音 ǎo qún這里說的「襖裙」是漢族傳統女裝的一種通稱,不是固定術語。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超新服常見的赤古里裙樣式。
『柒』 冬季穿漢服下面怎麼穿
我覺得你可以穿一個打底,因為這個基本上都是看不出來的,因為上面我覺得也是需要穿一個保暖的,這樣才會保持自己的溫度。
雖然冬天也是有專門的漢服,但是我覺得這個厚度肯定是不能維持的,所以你可以穿一個保溫的東西,比如說穿一個保暖或者穿一個打底褲,基本上都是可以的,因為這樣可能就會讓自己變得非常的暖和,而且我覺得這個基本上都是看不出來的。
還是要選擇肉色的,這樣的可能會比較自然一點,而且穿上也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因為冬天的漢服也是會有他自己特殊的設計,所以它裡面可能也會有加厚的或者加絨的,所以在這個時候你下面穿一個肉色的打底基本上都是沒有任何影響的,而且從這裡面基本上也是看不出來其他的一些特殊的地方,所以我覺得這樣穿可能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溫,而且也是可以讓自己更好的去展現漢服的美麗。
冬天有很多人也是比較喜歡穿這個東西了,而且有很多可能都會選擇穿一個打底,所以我覺得這樣也算是比較好的一種狀態,有很多也是會有一個披肩,或者有一些其他的東西,我覺得這也算是一個保暖的效果,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因為他有一些可能都是要搭配的,所以還是要覺得好看一點,這樣可能會比較好。
身邊有很多人在冬天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裡面穿上厚厚的打底,這樣是沒有任何影響的,而且一般都會選擇肉色的,這樣可能會比較直接一點,看起來也是非常好看的,所以整體也是沒有任何其他不好看的地方,所以我覺得用這樣的方式既可以保暖,而且也可以穿上漢服,我覺得這樣的搭配整體也不會這么突兀。
你也可以嘗試一下這樣的方法,我覺得可能會比較好一點,而且我覺得這樣穿衣服整體也是可以更好的去展示,所以你也可以先去試一下的。
『捌』 漢服女裝正確穿法是什麼
1、漢服中左側的衣襟與右側的衣襟交叉於胸前的時候,就自然形成了領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 交領 」;
交領的兩直線像交於衣中線左右代表傳統文化的對稱學,顯出獨特的中正氣韻,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說漢服表現天人合一的話,交領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與正。而袖子,則是圓袂,即代表天圓地方中的天圓。這種天圓地方學在漢服上的表現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體現。
2、漢服的領型最典型的是「交領右衽」,就是衣領直接與衣襟相連,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側的衣襟壓住右側的衣襟,在外觀上表現為「y」字形,形成整體服裝向右傾斜的效果。衽,本義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帶,將右襟掩覆於內,稱右衽,反之稱左衽。
這就是漢服在歷代變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變的「交領右衽」傳統,也和和中國歷來的「以右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他民族的服飾。
3、漢服中的隱扣,其實包括有扣和無扣兩種情況 ,一般情況下是 不顯露在外面 , 用帶子打個結來系住衣服 。 同時,在腰間還有大帶和長帶 , 一件衣服的帶子有兩對,實用性的,左側腋下的一根帶子與右衣襟的帶子是一對打結相系,右側腋下的帶子與左衣襟的的帶子是一對相系,將兩對帶子分別打結系住完成穿衣過程。
另外一種是腰間的大帶和長帶子,它不僅有實用性,而且有裝飾性,另外還有象徵性意義,象徵著權力。多用於宮廷男士權利高低。
(8)穿漢服要再穿一條裙子嘛擴展閱讀:
漢服採用幅寬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折,作為前襟後裾,然後再 縫合後背 ,成為一條中縫線。 若再取一幅布,裁為兩幅 , 縫在左右兩襟上,則為斜領右衽衣 。
衽在任脈右側,故稱右衽 。裾的長度分為腰中, 膝上, 足上。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 襦 、 裋 、 深衣 。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 ,袖口稱為祛 。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 內衣 )、 中衣 、大衣。
『玖』 日常穿漢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現在似乎慢慢的我們生活中能看到很多漢服元素,或者身邊也有很多人穿,那麼穿漢服有什麼注意的地方嗎?
3、穿幾件?
對於以前的人們來說,漢服不僅僅是外面這件袍子,帽子、鞋子都是漢服的一部分。
我覺得是配套的領帶、掛飾等,我認為也應當算入其中。
簡單點來說呢,必備的有首服(冠或釵簪)、足衣(布鞋、綉花鞋、靴、木屐……),腰間可墜玉。衣服部分,首先是褻衣、褻褲(相當於現在的內衣褲)、中衣、中褲、中裙(類似於襯衣),再外層就是袍子、襖子或者單衣。
溫馨提示:夏天穿漢服,即便是異常講究的禮服也是不熱的,現代服裝大多以盡可能多的裸露身體來散熱,但漢服則是用寬袍大袖來保證良好的【透氣性】,從而達到降溫的目的,再加上衣服本身很寬大,走起路來習習生風,這點類似於沙漠地區阿拉伯人喜歡穿長袍。
『拾』 漢服的正確穿法
曲裾式漢服由中衣、下裙和曲裾構成,先穿中衣,再穿下裙,最後穿曲裾,拿曲裾外襟的尖角在腰間纏繞一圈,固定住。齊胸襦裙是兩片式的,先穿後片裙子,在胸前打結,然後穿前片裙子,蓋住後片裙子的結。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服飾,不是狹義上的漢朝的服飾,因此漢服有很多款式,如曲裾式、齊胸襦裙、交領襦裙等,每種穿法都不同。
曲裾式漢服由中衣、下裙、曲裾構成,穿法如下:
1.穿中衣。套上中衣後,先系好左邊的兩條帶子,然後系右邊的帶子,按照由內而外的順序。
2.穿下裙。下裙是包裹式的,用下裙將中衣包圍起來,先系左側的帶子,用裙子順著腰圍起來,最後系裙子外面的帶子。
3.穿曲裾。和中衣的穿法相同,先系左邊的帶子,再系右邊的帶子。拿起外襟的尖角,圍繞腰部一周,然後將尖角的末端在左胯處固定。
4.系腰帶。將腰封固定在腰部中間,由前向後,在背後交叉,然後回到前面,在腰部中間系一個單耳蝴蝶結,整理領子的折疊部分,完成。
齊胸襦裙通常是兩片式的,穿法如下:
1.上襦系帶,套上裙子,將後片裙子的系帶繞到胸前系住,再繞一圈在胸前打結。
2.將前片裙子蓋住後片的帶子,前片的帶子在背後交叉然後繞回到前面系住打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