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舊光碟機改裝成CD唱機的方法
具體步驟分為以下幾步:
第一步:對它進行拆解檢測並清理,以保證光碟機正常安靜的運行。將光碟機用外置開關電源供電,仔細聽光碟機是否運轉,如果有轉動聲說明主軸電機部分還在運轉。
然後按「OPEN」鍵,看看光碟機門能否打開,如果光碟機門能開啟說明光碟機的倉門機構正常運行。此時不要將倉門關上,斷開電源,將光碟機翻轉過來。
(1)直驅唱機改為皮帶唱機擴展閱讀:
光碟機介面類型:
1、ATA/ATAPI介面:
ATA/ATAPI(ATAttachment/AT Attachment PacketInterface,AT嵌入式介面/AT附加分組介面)是計算機內並行ATA介面的擴展。ATA也被稱為IDE介面,ATAPI是CD/DVD和其它驅動器的工業標準的ATA介面。
ATAPI是一個軟體介面,它將SCSI/ASPI命令調整到ATA介面上,這使得光碟機製造商能比較容易的將其高端的CD/DVD驅動器產品調整到ATA介面上。
ATA/ATAPI介面的驅動器也習慣上叫增強IDE(EIDE)介面驅動器,它是在IDE介面上的擴展。
IDE介面是光存儲產品最具性價比的產品,也是市場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光儲介面,絕大多數的光碟機都是通過ATA/ATAPI介面連接在主機上的。
2、USB介面:
USB的全稱是Universal Serial Bus,最多可連接127台外設,由於USB支持熱插拔,即插即用的優點,所以USB介面已經成為掃描儀的標准介面。
USB有兩個規范,即USB1.1和USB2.0。 USB1.1是目前較為普遍的USB規范,其高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方式的傳輸速率為1.5Mbps
注意:這里的b是Bit的意思,1MB/s(兆位元組/秒)=8MBPS(兆位/秒),12Mbps=1.5MB/s。目前,家用低端掃描儀主要為USB介面類型。
USB2.0規范是由USB1.1規范演變而來的。它的傳輸速率達到了480Mbps,折算為MB為60MB/s,足以滿足大多數外設的速率要求。USB 2.0中的「增強主機控制器介面」(EHCI)定義了一個與USB 1.1相兼容的架構。
它可以用USB 2.0的驅動程序驅動USB 1.1設備。也就是說,所有支持USB 1.1的設備都可以直接在USB 2.0的介面上使用而不必擔心兼容性問題,而且像USB 線、插頭等等附件也都可以直接使用。
現在主機均帶有USB介面,因此USB光儲應用極其方便,作為外置式光儲設備的介面,應用相當靈活,而且不必再為介面增加額外的設備,減少投入。
3、IEEE1394介面:
IEEE1394介面是蘋果公司開發的串列標准,中文譯名為火線介面(firewire)。同USB一樣,IEEE1394也支持外設熱插拔,可為外設提供電源,省去了外設自帶的電源,能連接多個不同設備,支持同步數據傳輸。
IEEE1394分為兩種傳輸方式:Backplane模式和Cable模式。
Backplane模式最小的速率也比USB1.1最高速率高,分別為12.5 Mbps/s 、25 Mbps/s 、50 Mbps/s,可以用於多數的高帶寬應用。
Cable模式是速度非常快的模式,分為100 Mbps/s 、200 Mbps/s 和400 Mbps/s幾種,在200Mbps/s下可以傳輸不經壓縮的高質量數據電影。
1394b 是 1394技術的升級版本,是僅有的專門針對多媒體--視頻、音頻、控制及計算機而設計的家庭網路標准。它通過低成本、安全的 CAT5 (五類)實現了高性能家庭網路。
1394a自1995年就開始提供產品,1394b 是1394a 技術的向下兼容性擴展。
1394b能提供800 Mbps/s或更高的傳輸速度,雖然市面上還沒有1394b介面的光儲產品出現,但相信在不久之後也必然會出現在用戶眼前。
相比於USB介面,早期在USB1.1時代,1394a介面在速度上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在USB2.0推出後,1394a介面在速度上的優勢不再那麼明顯。
同時現在絕對多數主流的計算機並沒有配置1394介面,要使用必須要購買相關的介面卡,增加額外的開支。
目前單純1394介面的外置式光儲基本很少,大多都是同時帶有1394和USB介面的多介面產品,使用更為靈活方便。
4、SCSI介面:
SCSI-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是種較為特殊的介面匯流排,具備與多種類型的外設進行通信。
SCSI採用ASPI(高級SCSI編程介面)的標准軟體介面使驅動器和計算機內部安裝的SCSI適配器進行通信。SCSI介面是一種廣泛應用於小型機上的高速數據傳輸技術。
SCSI介面具有應用范圍廣、多任務、帶寬大、CPU佔用率低,以及熱插拔等優點。SCSI介面為光存儲產品提供了強大、靈活的連接方式,還提供了很高的性能,可以有7個或更於昂貴的價格。
SCSI介面的光碟機需要配合價格不菲的SCSI卡一起使用,而且SCSI介面的光碟機在安裝、設置時比較麻煩,所以SCSI介面的光碟機遠不如IDE介面光碟機使用廣泛。
SCSI介面的光存儲產品更多的是應用於有特殊需求的專業領域,家用產品幾乎沒有採用此類介面的。
5、並行埠:
使用並行埠,用戶無需打開機箱來安裝,只需用連接線連接在PC的並行埠上,再在系統內載入必要的驅動程序就可以正常使用。
並行埠的光儲產品數據傳輸率很低,採用雙向模式可以達到100KB/s到530KB/s的數據傳輸率,而EPP模式則可以達到1200KB/s的傳輸速度,是標准速率的12倍。
但相對於內置式的ATA/ATAPI介面,這樣的數據傳輸速度根本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
對於較為新型的外置式的USB或IEEE1394介面,並行埠在速度和兼容性方面都要落後很多。並行介面的光存儲已基本被市場淘汰,產品已銷聲匿跡了。
最早期的光儲產品還採用過一些專用介面,如索尼、美上美、松下等光碟機廠商,都開發了本公司專用和光碟機介面。
此類介面之間互不兼容,如SONY的是34芯介面,而松下的則是40芯的介面。因此,這類專用介面需要額外的硬體支持,例如隨機附帶的驅動卡。
另外,一些音效卡如Sound Blaster、Pro Audio Spectrum等,也在卡上集成這類專用的光碟機介面。由於兼容性差,目前此類光碟機已極其罕見了。
『貳』 黑膠唱機,皮帶驅動跟直驅有什麼區別
直驅就是機械來驅動,DJ用的打碟機一定是機械驅動,因為來回搓轉需要慣性,皮帶不適合,而唱機大部分是以皮帶驅動的,越高級的越不會用機械做轉盤,皮帶傳動的音色要優於直驅,這個已經是不用置疑的事情。
『叄』 有人了解黑膠唱機么
這是直驅唱機。如果單純的聽音樂建議還是用皮帶驅動的唱機,因為直驅唱機扭力大,在唱盤旋轉時產生離心力,時間長唱盤在旋轉的時候會有晃動,這就是直驅唱片的缺點。優點是不用更換皮帶。省事。但是如果單純的聽音樂還是不要用直驅
黑膠唱片——即LP,英文全稱Long Playing,來源於黑膠唱片的特性:唱片的響應頻率與轉速形成正比關系,黑膠唱片轉得越快,其響應的頻率就越寬,但這樣卻引出了一個問題——可錄音時間的縮短。這是因為在唱片發展早期,技術還不夠成熟,唱片必須以高轉速來維持較寬的響應頻率,帶出有保障的音質,從而造成可錄音時間的不足。自從1948年開始,33又3分之1轉的黑膠唱片開始發行,經過幾年的迅速發展,唱片單面可錄音時間提升至約30分鍾,比以往的可錄音時間增加了許多,其由此得名Long Playing。相對科技狀況而言,最初的黑膠唱片被稱為SP,Standard Playing,其轉速為78轉/每分種;而後期發行的黑膠唱片幾乎都是33轉/每分鍾,黑膠唱片就被稱為LP。此後,新的黑膠LP由於再技術和音質方面都勝於舊式的SP,逐漸佔領了幾乎全部的市場份額,時至今日LP就完全成為黑膠唱片的代名詞了。
今天要介紹的,是黑膠長片系統的傳動設計。首先,入門者要知道的是黑膠唱盤的播放有別於CD。我們聽CD時只需要將其放進CD機就可以播放了,但黑膠唱片的播放卻挺有學問。播放黑膠唱片時動手成分比較多,不像CD機那樣全自動,表面看來可能會讓人覺得聽黑膠意味著落後,有種原始時代與科技時代之間的差距;但正因為可以靠自己的雙手來調整音色、改變音域等等,黑膠的魅力正源於此。
黑膠唱盤的推動設計主要分為三種:直接驅動式驅動(Direct Drive,簡稱直驅式)和皮帶傳動式驅動(Belt Drive,簡稱帶動式)。直驅式設計是指黑膠轉盤直接由馬達驅動,不使用任何輔助零件。直接驅動唱盤出現時間較晚,在1970年由日本松下電器推出的Technics SP-10為最早的直接驅動式黑膠唱盤。直接驅動式的基本原理在於將馬達與轉盤組合在一起,由馬達直接帶動轉盤的旋轉,這種技術就當時來講是相當有創新意念的。直驅式黑膠唱盤的優點在於避免了帶驅式唱盤皮帶老化的問題,而另外一個閃光點則在於啟動的速度明顯加快;如果配上較大扭力的馬達,則幾乎可以說是轉停隨人意,你要它轉就轉,停就停,滯後時間幾乎感覺不到。對於直驅式唱盤來說,馬達的品質是整個唱盤優劣的關鍵,如其是否不產生轉動噪音等等。目前,直接驅動式唱盤比較少見,大多為日本產品,例如Technics、DENON、SONY等大公司都曾經生產過直驅式黑膠唱盤。
帶動式設計是以馬達帶動橡膠帶拉動唱盤的轉動。帶動式黑膠唱盤可以說是黑膠唱盤中沿用最為廣泛者,其突出之處在於馬達帶動轉盤是以皮帶為介質的,皮帶的傳動過程可以部分抵消馬達帶來的晃動,從而能夠穩定音源,提升音質。與直驅式唱盤相比,其缺點在於啟動速度較慢,有明顯的滯後感覺,另外就是皮帶存在老化問題(其實大家不用過分擔心這個問題,如果您每天都使用機子的話皮帶老化松馳的速度是不會太快的,其使用時間可能長達10多年,反而不經常使用機子的話皮帶一兩年就會損壞)。由於帶動式唱盤能帶來更有味道的音樂,其仍然居於黑膠唱盤的主流地位。從純HiFi的角度來說,帶動式黑膠唱盤所播放的音色較純正,雜音較少。而直驅式唱盤與之相比較,只在於保養方面比較簡單(只要一般保養工作做得好,即使一年才開一兩次機也沒多大問題)。如果大家想像DJ那樣純粹為了玩捽碟、Remix等,直驅式唱盤就是你唯一的選擇了,因為只有直驅式唱盤的馬達才能承受得起強制式的前後轉動、急停以及快速回復常速播放。但若你是想成為真正的音樂發燒友,帶動式唱盤將是你的不二之選,其發出的美妙音質將令你如痴如醉。
其實還存在著一種唱盤驅動技術——惰輪(中介輪)式驅動。惰輪式驅動即在轉盤與馬達之間放放置一惰輪,作為兩者的傳動媒介,其作用在於可以僅僅依靠惰輪的接觸與否來控制轉盤的轉動,這一優點曾經為DJ津津樂道。DJ們只要控制惰輪與轉盤的接觸與否,就能隨時更換唱片。不過因其受惰輪的品質影響過大,造成生產成本的大大提高,現在市場已不常見,筆者也只在這里略提一下。
德國DUAL 瑞士LENCO 比較多使用
『肆』 誰懂黑膠唱機的要專業的。想請教下,發個QQ給我。或者介紹我一個LP的專業論壇,或者Q群。謝謝!在線等。
"帥氣美男"這位朋友,麻煩您下次在Ctrl c+Ctrl v別人之前的回答的時候註明一下出處,尊重一下別人的勞動成果好么?
針對LZ的補充,我首先先說我不知道哪有唱機的專業論壇,這里只能粗略和LZ說說我對唱機不算深的認識,以求說明唱機的價格差.
唱機從用途可分為民用,還有DJ用.民用唱機一般多是聽歌用的,唱針只走一邊,一般走順時針;DJ為了能來回搓盤,唱針得雙向走,可順時也可逆時.這樣的話單純在唱頭上就有差距了.
還有就是唱盤的驅動,有的是皮帶,有的是馬達直驅.馬達直驅適合DJ用,因為可以精確轉速;但這樣馬達的震動容易傳導到唱盤上,不適合聽音樂,這時候用皮帶驅動的唱機會好一些,當然,皮帶老化也是問題.對於一般的老唱機,直驅和皮帶驅動價格差距不大.但是由於DJ用唱機多半是直驅,就顯得直驅唱機的價格偏高了.
像松下的一些專業DJ唱機,都是大幾千的.
而民用欣賞音樂用的唱機,價格差主要集中是它是否手動的,它的唱臂,它的唱頭唱針,它對轉速的控制精確度,甚至它的材料.
KD-47F是全自動的,無法自己調整針壓和水平,是入門的入門機,再加上是很老的型號了,即便是全新的唱針也不會太貴;而相對的可調針壓和水平等因素的唱機可以調出更好的聲音,價格也不是高太多.
唱臂的優劣在於它是否在任何時刻都正切於LP音槽,這個我就不是知道得太多了.只是很多DJ唱機的唱臂是L型甚至S型的,而我中意直臂.
唱頭的好壞直接關繫到唱機的聲音,一般用的唱機都是動磁唱頭,那種4位數的動圈唱頭就不說了.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任何一台唱機都可以裝任意一個唱頭,所以在購買唱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台唱機能裝什麼型號的唱頭,提升潛力怎樣.KD-47F用的是T4P,這個唱頭提升空間就很有限.唱針的方面主要是會磨損,這個問題倒不大,換一個就好.
最後說關於轉速,其實問題倒不大,越新的信號控製得越好,但也不見得老型號就差到哪了.而用料酒看照片,喜歡的就入吧.
關於唱機需要唱放的細節,既然"帥美男"已經復制過來了,我也就不說什麼了.
總結一下吧, 1)如果說是想用唱機來聽歌的話,我首先的建議是入一台老唱機,日系的,相對便宜一些作為入門.如果願意花功夫的話,可以考慮直接入手動的(問掌櫃是不是針壓水平可調就好),不過得有相應的配套設施了:針壓計水平儀這些;一定要注意唱頭型號,然後自己taobao看看能不能升級(推薦shure的唱頭). 2)如果是想玩DJ,那不用說什麼了,直接下血本入一台松下的專業機吧,這個不能省.
最後聲明一些名詞可能由於記不清了說的不確切,望諒解.
本來很懶回答此類問題的,自己懂的不多,不敢誤導別人;再就是這個體系說出來不是一兩句話可以說清楚的.只是看到個別回答讓我覺得不負責任,所以冒個泡.
留個郵箱,LZ有什麼問題給郵件就好,能幫的盡量幫.
[email protected]
『伍』 怎樣選購黑膠唱機
看你需要的是對聲音有極高的專業音響設備,還是作為一種懷舊的情懷的唱機。
以主流市場來說,唱機又分兩種,皮帶式跟直驅式。
皮帶式顧名思義就是一顆馬達,拖動一條皮帶,帶動轉盤。 好處是藉由皮帶避開馬達震動的直接傳導,壞處是零件多,模組做精密加工有難度,所以入門的皮帶盤轉速都不準。 (皮帶用久了還會松。)
直驅式就更簡單了,一顆馬達在下方,直接轉動唱盤。 但要製造一顆優秀的馬達卻不容易。
日本松下電器在泡沫經濟的時代,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有錢就是任性~),打造出經典的直驅盤Technics SL-1200,在全球狂賣350萬台,靠的就是它好用,耐用,而且轉速極其精準,對樂器的還原度非常高。
現在網路一下,會發現大部分的唱機都是皮帶式,但不是因為它好,而是因為它節省成本。
唱機選完還要選唱頭, 新手入門,唱頭的選擇應該也讓人頭大。
唱頭根據發聲原理可以分成兩種,MM(動磁) or MC(動圈)。
兩者的構造有興趣的話,自己上網去科普一下。 這邊只簡單的說特點。
MM:便宜。
MC:貴。
這就是新手第一需要知道的事。
~附一張構造圖,大家可以隨便看看~
『陸』 自動黑膠唱機落臂太快怎麼調整
黑膠唱片機因為其獨特的魅力而吸引著很多人。那麼為什麼有的時候我們黑膠唱片機放一張黑膠唱片很好聽,第二天就變了聲呢?其實黑膠唱片機的調節有很多技巧,下面就簡單的介紹幾個方面。
方法/步驟
調唱頭超距:
唱頭超距是什麼?就是指唱頭針尖與軸心的距離。針尖與軸心既不能重合,也不能距離太遠,重合了,唱片聲音就會失真。也不是說距離越遠就越不失真,中間有一個最佳值。
調整唱頭角度:
調整唱頭的角度,其角度與唱針在溝槽里接觸的情況有關系,當角度不對的時候,唱針溝槽沒有接觸對,那麼此時聲音可能忽大忽小或者有雜音,所以唱頭角度也是相當重要。
調唱盤與轉盤水平:
這里所說的唱盤與轉盤水平就是指唱盤與轉盤是否保持在一個水平角度。其中有一個不在水平的話,那麼此時播放出來的音樂可能就會有失真或者雜音,所以一定要注意。
調整抗滑力:
正切型唱臂是沒有抗滑力的問題,但是一般固定式唱壁可能會存在此類問題。可以用顯微鏡看看唱針磨損情況,在根據這個來調整唱壁的抗滑力,這個調整起來比較復雜。
調整針壓:
針壓顧名思義就是唱臂施壓多少重力給唱頭,才可以叫唱針得到他應有的循軌能力。這個根據唱片機說明書中來就可以,唱片機說明書說給多少,您就調整多少就可以。
唱盤避震:
由於唱片機是靠震動產生音效的,所以其震動干擾就會導致其音效受損,例如:空氣所引發的震動,地面所引發的震動,空氣我們沒辦法,但是地面可以用一些辦法解決,例如:把唱片機放在避震膠墊上面
『柒』 黑膠機電流聲能完全消除嗎
黑膠唱機有電交流聲,是電源接地不良造成的。找到接地線,連接功放接地端就可解決。另外唱頭和功放阻抗不匹配,也會造成電流聲。選擇阻抗匹配的功放或唱放就可以消除電流聲。黑膠唱機在使用過程中。唱盤水平,唱臂調校精準,唱頭角度調整。功放阻抗匹配,是個系統工程,做好每個細節,好聲自然來。
黑膠唱盤的推動設計主要分為二種:直接驅動式驅動(DirectDrive,簡稱直驅式)和皮帶傳動式驅動(BeltDrive,簡稱帶動式)。直驅式設計是指黑膠轉盤直接由馬達驅動,不使用任何輔助零件。
直接驅動式的基本原理在於將馬達與轉盤組合在一起,由馬達直接帶動轉盤的旋轉,這種技術就當時來講是相當有創新意念的。直驅式黑膠唱盤的優點在於避免了帶驅式唱盤皮帶老化的問題,而另外一個閃光點則在於啟動的速度明顯加快。
如果配上較大扭力的馬達,則幾乎可以說是轉停隨人意,你要它轉就轉,停就停,滯後時間幾乎感覺不到。對於直驅式唱盤來說,馬達的品質是整個唱盤優劣的關鍵。帶動式設計是以馬達帶動橡膠帶拉動唱盤的轉動。
帶動式黑膠唱盤可以說是黑膠唱盤中沿用最為廣泛者,其突出之處在於馬達帶動轉盤是以皮帶為介質的,皮帶的傳動過程可以部分抵消馬達帶來的晃動,從而能夠穩定音源,提升音質。與直驅式唱盤相比,其缺點在於啟動速度較慢。
有明顯的滯後感覺,另外就是皮帶存在老化問題(其實大家不用過分擔心這個問題,如果您每天都使用機子的話皮帶老化松馳的速度是不會太快的,其使用時間可能長達10多年,反而不經常使用機子的話皮帶一兩年就會損壞)。
由於帶動式唱盤能帶來更有味道的音樂,其仍然居於黑膠唱盤的主流地位。從純HiFi的角度來說,帶動式黑膠唱盤所播放的音色較純正,雜音較少。而直驅式唱盤與之相比較,只在於保養方面比較簡單。
『捌』 直驅式傳動和皮帶式傳動的電唱機各有何特點
直驅就是機械來驅動,DJ用的打碟機一定是機械驅動,因為來回搓轉需要慣性,皮帶不適合,而唱機大部分是以皮帶驅動的,越高級的越不會用機械做轉盤,皮帶傳動的音色要優於直驅,這個已經是不用置疑的事情。
『玖』 大家有知道索尼黑膠的嗎,好像很棒的樣子,大家有知道它的嗎
索尼黑膠是指索尼HX500黑膠唱機,在本屆CES展會上,索尼展出了一款全新高端現代黑膠轉盤唱機PS-HX500,極簡實用的工業設計賦予這款產品濃濃的索尼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