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業人員在乘坐乘人皮帶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 嚴禁攜帶超長、超重物品乘坐乘人皮帶。
2. 乘人間距不低於5米。
3. 乘坐人員應面向行駛前方,不得站立或仰卧,嚴禁嬉戲打鬧。
4. 乘坐皮帶時不得撫摸皮帶側幫,防止擠傷手。
5. 下皮帶時小心謹慎,嚴禁在站台處停留,防止堵塞造成人員摔傷。
6. 禁止在非乘人時間段內乘坐。
二、作業人員在入井或升井乘坐人車時,必須遵守下列規定:
1. 聽從乘務人員指揮,開車前必須關上車門或掛上防護鏈。
2. 人體及所攜帶的工具和零件嚴禁露出車外。
3. 人車行駛中或尚未停穩時,嚴禁上、下車或在車內站立。
4. 嚴禁在人車上或任何2車箱之間搭乘。
5. 嚴禁扒、蹬、跳。
6. 嚴禁超員乘坐。
7. 乘坐人員必須頭戴安全帽,不準打鬧。
『貳』 學會應急安全知識的對我們的好處
班會程序: (一)主持人宣布班會開始,這次班會的主題是「普及應急知識,提高應急能力」。 (二)主持人:汶川地震給我們留下深刻的記憶,在地震中,有許多人運用了應急知識來挽救了自己和他人。對於災難,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知道哪些應急知識呢? (1)火災防護常識 ①不要隨意亂扔煙頭。②燃放煙花爆竹時,應在相對空曠、安全的區域。兒童不宜自己燃放。③家用電器著火時,要先切斷電源後滅火。 (2)緊急呼救 ①撥打122或110時,必須准確報出事故發生的地點及人員、車輛傷損情況。②發現刑事、治安案(事)件及危及公共與人身財產安全、工作學習與生活秩序的案(事)件時,及時報警是每位公民應盡的義務。(三)主持人:地震是我們關心的一大災害,那麼地震中我們怎樣應急呢? 1.地震有預兆大地震發生前總會出現一些異常現象。人們把觀察到的那些與地震發生有密切聯系的異常現象稱為地震前兆。 ①地下水異常。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無雨水質渾,天旱井水冒。水位變化大,翻花冒氣泡。有的變顏色,有的變味道。②動物異常:震前動物有預兆,密切監視最重要。騾馬牛羊不進圈,鴨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鴿子驚飛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魚兒驚惶水面跳。2.地震時如何避險 從發生地震到房屋倒塌,一般只有十幾秒的時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瞬間冷靜地作出正確的抉擇。強震襲來時人往往站立 不穩。如果一時逃不出去,最好就近找個相對安全的地方蹲下或者趴下,同時,盡可能找個枕頭、坐墊、書包、臉盆或厚書本等護住 頭、頸部,待地震過後再迅速撤離到室外開闊地帶。在教室中:學生應用書包護頭躲在課桌下或課桌旁,地震過後由老師指揮有秩序地撤出教室。 (四)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收獲 ①我們要認真學習應急知識,以便在危險時能盡快得以安全、 ②學習應急知識,提高應急能力,我們必須要重視起來 …… (五)班主任總結 生活中時刻都可能發生危險,為了我們的安全,一定要認真學習應急知識,保護好自己。 (六)主持人宣布班會結束
課後小結: 這次班會教育學生學習應急知識,提高應急能力,加強思想上和行為上的教導,讓學生重視起來,懂得應急知識的重要性。
『叄』 防震減災小常識
防 震 知 識
一、地震是群災之首
破壞性地震會給國家經濟建設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危害和損失,尤其是強烈的地震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目前,每年全世界由地震災害造成的平均死亡人 數達8000一10000人/次,平均經濟損失每次達幾十億美元。據聯合國統計,本世紀以來,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數達260萬,佔全球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死亡總和的58%。從某種意義 上說,地震是群災之首。
大地震如果發生在渺無人煙的地方是不會造成傷害的,如果發生在城市或農村的活,就會造成房倒屋塌,甚至建築物與重要工程也會遭至"破壞並危及人員的生命安全,給人們造成嚴重災害, 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幾十秒鍾的時間內,將一座百萬人口的工業城市變成了廢墟,傷亡側萬人,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以上,救災花了6億多元,重建用了50億元,而且在這之後長時間內,造成全國人民的恐震心理。1995年1月17日日本皈神大地震造成5438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00億美元。
二、為什麼我國地震災害特別嚴重
我國地震災害頻度高,強度大,成災率高,這是造成地震災害特別嚴重的原因。同時,我國民眾防災意識不高,同一震級的地震,造成傷亡的人數可多達數倍。另外,我國大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抗震性能較差。建國頭20年中,多數建築物和工程未考慮抗震設防,加之城市生命線管線縱橫交錯,埋設不合理,有的材料強度不夠,有的年久失修,使我國多數城鎮防震抗震的能力脆弱,潛在著很大的隱患。廣大農村多屬土、石結構建築,抗震能力更差。據估計,地震若發生在我國工業城市及人口稠密的地區,8級左右或7級左右以及5、6級左右的地震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百億元、數十億元和數億元人民幣。
三、地震預報的現狀
地震預報特別是短臨地震預報,是當今世界科學的一大難題,是現代高科技領域的前沿課題。今天,人們對地震預報成功的期望遠比實際的預報水平高得多。我國的地震預報自1966年邢台地震開始,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經過地震科學工作者的努力探索和實踐,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同幾個發達國家一樣,處在世界領先地位。許多預報成果,已在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確定、國上的規劃和經濟建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對地震的中短期預報,目前仍處於對某些類型的地震,能作出不同程度的預報,而對大多數復雜的地震尚無法作出准確的預報。這就是當今地震預報的現狀。
地震發生在數千米乃至數十千米以下的地殼中,目前人類最大鑽探深度也僅在12千米以內,無法直接探測震源深處的情況,只能通過在地殼表層布設一些地球物理場、地球化學場、地球形變場等觀測手段,間接推測或反演地殼內部變化。由於地表觀測,難免混雜著氣候、水文、人為等非地震因素引起的"雜訊",干擾了微弱的來自地球內部的寶貴信息。同時,7級以上的地震,全球每年平均僅發生十幾次,且大多發生在沒有前兆觀測台網的海溝或人煙稀少的地區,使人們失去更多的實踐機會;強烈的地震在同一區域重復發生的周期在百年或數百年以上,使人們從事地震預報的實踐機會變得很少,認識與總結規律性就變得很困難。再者,地震短臨預報,會在短時間內引起民眾和社會的強烈反響,因此,發布地震預報是十分敏感的社會問題,也是十分復雜的科學問題,進而增加地震預報的難度。
鑒於上述情況,我國目前對地震預報研究仍處在經驗性的探索階段。
我國的地震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地震預報研究方面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長期預報有相當可信度;同時,對以10年左右為時間尺度的地震大形勢的估計有一定準確性;對幾 個月至幾年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中期地震預報的准確性佔30一40%;對幾小時以至幾個月內將要發生破壞性地震的時間、地點、震級三要素還難以作出准確的預報,僅對某些類 型的地震,如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動有規律地發生,臨震前微觀和宏觀前兆異常大量出現,才能作出不同程度的短臨預報;對震後趨勢的預報我國具有比較高的可信度,並在一些多地震 國家的地震現場實踐,得到有關國家的稱贊。
總之,目前我國的長中期預報水平稍高些而短臨預報水平較低。可以相信,隨著地震科學和各有關科學領域研究的深入和現代技術的進步,地震預報的准確度將不斷提高,人類最 終會攻克地震短臨預報的難關。
四、減輕地震災害的途徑
當前,人類還不能阻止地震的發生,也遠未達到准確預報地震的水平。但是,人類也不能在地震災害面前無所作為,必須堅決貫徹執行我國關?quot;預防為主、走綜合防禦的道路"的防震減災工作方針,走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地震應急、地震救災與重建的綜合防禦道路,達到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的目的。
(一)地震監測預報
准確地預測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做好地震短臨預報,是減輕地震災害最經濟的方法,也是全世界地震學家所孜孜以求和奮斗的目標。如l975年發生在海城7.3級的地震前作出了中期和准確的短臨預報,使震區能及時地進行地震應急措施,及時地疏導群眾撤離房屋,從而減少幾萬人的傷亡和40多億元的經濟損失。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頒布的《發布地震預報的規定》,明確規定地震預報由省級人民政府批准,並適時向社會發布,同時上報國務院。已發布地震中期預報的地區,無論已經發布或尚未發布短期或臨震預報,如果發現明顯臨震異常,情況緊急,當地市、縣人民政府可以發布48小時之內的臨震警報,井同時向上級報告,任何單位或個人都無權對外發布地震預報,無論任何部門和個人也無權以任何形式承擔和發布涉及他國的地震預報。從非正規途徑得到的地震預報消息都是違反上述規定的,是誤傳或謠傳,切忌盲目信謠傳謠,或輕易採取不必要的行動。
(二)震災預防
震災預防包括防震減災立法,制定預案,建築物的抗震設防與加固,社會保險,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全面提高全民防震減災意識,增強全社會的抗震防震能力。
地震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主要是由於建築物和工程設施的破壞、倒塌,以及伴生次生的災害而引起的。保證各類建築物具有相應的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關鍵之一。首先要在對地區和建設場地進行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基礎上,搞好國土開發規劃和重要工程的建設,使城鎮和工程建設避開易造成地震災害的不利地段,選擇安全有利的場地,並明確規定重大項目等工程的抗震設防標准;其次要使新建工程和建築物依據抗震設防標准進行抗震設計和設防,尤其是重大工程和核電站、水庫堤壩、供水、供電、通訊交通等生命線工程更應如此。同時,還要做好震害預測工作,對沒有達到抗震要求,而又要長期使用的建築物,應採取加固措施。城鎮生命線網路可以維護城市的正常功能,也可以讓一座城市遭受滅頂之災,絕不能馬虎。
1994年國務院提出了我國未來10年的防震減災目標:"在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爭取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我國的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地區具備抗禦6級左右地震的能力。"抗震設防和加固是抗禦地震災害的有效措施,盡量做到"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達到減輕傷亡和財產損失的目的。
(三)地震應急反應
震災搶險的實踐表明,有無地震應急預案,其後果大不一樣。如唐山7.8級地震前沒有應急預案和救災計劃,當地政府無力指揮這樣巨大災害的救災工作,而通訊網路的摧毀使災區與外界失去聯系達6小時之久,緊急出動的數萬名解放軍指戰員又被橋斷墩毀的灤河阻隔住,使災區失去了最寶貴的搶險時間,大大加劇了災民的傷亡:相反,1992年10月20日甘肅省天祝-景泰發生6.2級地震,由於震前有應急預案,並組織過演習,震後5分鍾指揮人員就到達崗位,迅速帶領各路人員、物資等開赴災區。當省慰問團工作組開到震區時,傷員已得到救治,災民也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國務院1995年172號令,發布了《破壞性地震應急條例》,使我國地震應急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保證了防震減災的順利進行。目前,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正在完善當地破壞性地震應急預案。有了預案,不論發生什麼突發性災害,都心中有底,不會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從而為搶險救災贏得寶貴時間,減少傷亡和損失。
(四)地震救災與重建
恢復重建工作實行"統一規劃、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辦法,在恢復生產的基礎上,制定規劃,組織實施,有計劃、有步驟、保質保量地搞好重建家園的工作。
五、如何做好防震自救
我省閩南地區長期堅持開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提高了人們的應變能力。在1994年9月16日東山海外發生7.3級地震時,盡管震感強烈,建築物遭到破壞,但絕大多數人都能沉著應付,從而減少了人員的傷亡。相反,我省有的地方曾因地震謠傳而盲目避震,造成無震也成災的局面;而1992年11月26日在龍岩連城發生4.7級地震中,有290多人受傷,是由於缺乏防震知識,避震不當造成的。平時多一分防震的知識和經驗,震時就能減少傷亡和損失。學校要使用錄像配合教育,制定好學校的防震預案,舉行防震自救演習、明確疏散路線,對避震場所、應急物品存放位置等都應有預先安排,讓師生學會自救與互救,做到居安思危,有備無患。
(一)沉著應付突發地震
1.室內應急
俗語說:"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只有鎮靜,才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然後才左右搖擺,遠震很少有上下顛簸感覺,都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地聲脆,震動小。一般有感地震和遠震不必外逃,因為這種情況震害都比較輕,對人身安全不會造成威脅。
如果遇到強烈破壞性的地震時,跳樓逃跑好不好呢?事實表明這不是上策。原因是地震強烈振動時間只有一分鍾左右,相當短促,從打開門窗到跳樓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特別是人站立行走困難,如果門窗被震歪變形開不動,那耗費時間就更多。有的人慌了手腳,急不可待,用手砸玻璃,結果把手也砸壞了。另外,樓房如果很高,跳樓可能會摔死或摔傷,即使安全著地,也有可能被倒塌下來的東西砸死或砸傷。
根據唐山地震震害調查結果表明,因跳樓或逃跑而傷亡的人數在六種主要傷亡形式(直接傷亡、悶壓致死、跳樓或逃跑、躲避地點不當、重返危房、搶救或護理不正當等)中占第三位。地震時造成鋼筋混凝土大樓一塌到底的情況畢竟較少,完全倒塌一般是主震後的強餘震所致。因為鋼筋混凝土的建築物,除了具有一走的剛性外,還有相當的韌性。這就是主震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徹底摧毀混凝土建築物的原因。所以,地震時暫時躲避在堅實的傢具下或牆角處,是較為安全的。另外也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處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跨度小而剛度大,加之有些管道支撐,抗震性能較好。室內避震不管躲在哪裡,一定要注意避開牆體的薄弱部位,如門窗附近等。躲過主震後,應迅速撤至戶外。撤離時注意保護頭部,最好用枕頭、被子等柔軟物體護住頭部。萬一大樓倒塌,就近躲避也會造成一定的傷亡,但這個傷亡的數字必定遠遠低於盲目外逃時在門口擠成一團所造成的死傷人數。其原因在於大樓倒塌總會存在一些死角或空隙,而這?quot;生存空間"在堅實傢俱和小跨度房間等處形成的可能性較多。所以,相對來說,就近躲避可以把傷亡人數減少到最低限度。
如果地震時,你正在公共場所,如電影院或高層樓房的教室上課或宿舍學習、休息等,當你感到地震時,要注意避免接近玻璃窗,最好把被子、挎包或枕頭頂在頭上,選擇落下物、倒塌物少的場所,屈身蹲在排椅、課桌或堅實的傢俱下,等待地震平息後,再有秩序地撤離到空曠處,若房屋受損造成危房,不要急於返回取東西,以免接著可能發生的餘震造成房屋倒塌被壓埋。撤離時,最好不使用電梯,以訪因停電困於電梯內或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1970年我國通海大地震現場搶救時發現,大部分死亡者都在屋門口附近,表明地震時人們在外逃,來不及到達安全地點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無法憑自己的力量掙扎出來,其它震例也基本如此。當然,地震發生時如果是位於大門或窗戶附近,而屋外又無高樓或危房倒塌覆壓之險,還是應該立即跑出屋外的。唐山地震時,部分位於門窗附近,且行動敏捷的人適時逃出建築物避震都獲得成功。如鐵路搬道房的一位工人,地震時正在工作間,距門只有2一3米的地方休息,當地面晃動時他立即外逃,到門口時已站立不住,他掙扎著爬向5米外的鐵軌,這時回頭一看,工作間已倒塌成廢墟,本人慶幸沒有傷及。這種因地制宜,從室內逃到室外的應急方法,與人們倡導的就近躲避原則並不矛盾。因為應急本身就是針對男;些來不及跑出室外的人而言的,而這些人也正是地震中可能遭到傷亡的主要對象。
天津市有一位幹部,在唐山地震後向人們介紹他一家因地制宜遇震躲避的經驗,很發人深思。當地震那天的夜晚,他因公宿於天津西郊某糧庫的平房裡,睡覺的位置正對著門。地震時他迅速跑到屋外,房頂雖然塌落了,他卻安然無恙。而他愛人和兩個孩子住在市中心的家中,地震時被突如其來的劇烈振動嚇懵了,未敢從屋內跑出,急忙躲在傢俱附近。據現場分析,假如當時他們也向外逃跑,則十有八九會被附近樓房的磚塊砸死。當這位幹部全家相聚時,他感慨萬千他說:"我從屋內跑出來揀了一條命,他們娘仨沒有向外跑也躲過了險情,否則咱們很可能見不著面啦!"這事例生動地告誡我們:室內避震,是逃是躲需要因地制宜。
2.室外應急
假若地震時你正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這是最慶幸的事。這時不要冒著大地顫動的危險往室內取物或救人。經統計,在地震發生的那十幾秒至一分鍾時間內,人們進入建築物被砸傷 的幾率最大。如1979年在江蘇僳陽6.0級地震中,有80%重傷員和90%的死者是剛逃到門口或要進門時被砸或被壓所致。要等地震危險期(約一分鍾)過後,再設法去搶救,這時即使家人、鄰里、同學被壓埋在廢墟下,你還是可以搶救他們脫險的。
當地震發生時,高層建築物的窗玻璃碎片和大樓外側混凝上碎塊等,會飛落下來。在商店密集的鬧市區,落下物更是多種多樣,如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紅燈架等,對人體的威脅相當大。住宅區的防護牆、石壁、土牆等往往崩裂倒塌,屋頂上的瓦片也會飛落,煙囪也可能腰折倒塌。這些情況都要充分估計到。如果在街上行走時地震,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無物品時也可用手護在頭上,盡可能作好自我防禦的准備。應該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和圍牆、狹窄巷道等,跑向比較開闊的空曠地區躲避。如果地震時你在山坡上或懸崖下,這時要注意山崩和滾石,千萬不能跟著滾石往山下跑,而應沿著垂直滾石流方向奔跑,來不及時也可尋找山坡隆崗、暫躲在它的背後。地震時如果你處在有毒氣體的化工廠廠區,這時要朝污染源的上風處奔跑,如果傷員是氯氣中毒,這時不要進行人工呼吸。
地震時,室外發生的事故相當多,橋梁可能垮塌,城市人行天橋和高層建築都可能倒塌,地基可能下陷,油庫可能燃起熊熊烈火,水庫可能決堤,河水、湖水、海水可能淹沒房屋,每次地震都有層出不窮的次生災害並發,因此每個人都應根據不同情況,審時度勢,採取靈活的應急對策。
(二)發生險情時,如何自救互救
強烈地震往往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唐山大地震時,唐山市區約80%的人員被壓埋在廢墟里,其中大部分都是受災群眾通過自救互救活動而脫險的。1983年11月7日山東菏澤的5.9級地震,房屋倒塌了不少,二萬餘人被壓埋在廢墟里,災區人民迅速展開自救互救活動。結果不到2小時就將94%以上被埋的人員和大牲畜搶救出來,經過及時治療生存率達到99.2%。
1. 自救
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的人員,即使身體不受傷,也有可能被煙塵嗆悶窒息的危險,因此這時應注意用手中、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另外,還應想法將手與腳掙脫開來,並利用雙手和可以活動的其他部位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磚塊、木頭等支撐住可能塌落的重物,盡量將"安全空間"擴大些,保持足夠的空氣呼吸。若環境和體力許可,應盡量想法逃離險境,如果床、窗戶、椅子等旁邊還有空間的話,可以從下面爬過去,或者仰面蹭過去。倒退時,要把上衣脫掉,把帶有皮帶扣的皮帶解下來,以免中途被阻礙物掛住,最好朝著有光線和空氣的地方移動。當幾個人被壓在一起,而周圍又很容易倒塌時,應該由一人先出來,到了安全地帶後,再一個接一個地脫險。如果周圍比較穩定的話,最好像排隊似的一起出來,還有一種方法是,先脫險的人把一頭打了結的繩索或者表面粗糙容易抓住的皮帶丟給待脫險者,等脫險者把它系在身上後,拉他迅速脫險。
無力脫險自救時,應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堅持的時間越長,得救的可能性越大。1985年墨西哥大地震後一個星期,在某醫院的廢墟里挖出40多個仍然活著的嬰兒。研究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適應新的環境,避免不必要的恐懼和驚慌,盡量減少體力消耗是很有意義的。
地震中,在被壓埋的期間里,要想方設法尋找代用食物,俗話說,飢不擇食,此時,若要生存,只能這樣做。唐山地震時這類例子相當多。例如,有個小孩抱著枕頭被壓在廢墟里,餓極了的時候,就用枕頭里的高梁花充飢,堅持到獲救為止。有一位居民被壓埋後,靠飲用床下一盆未倒的洗腳水而生存下來。還有一位中年婦女,渴極了的時候飲自己排出的尿,一直堅持了十多天時間,終於得救。
一般情況下,被壓在廢墟里的人聽外面的人聲音比較清楚,而外面的人對裡面發出的聲音則不容易聽見。因此,要靜卧,保持體力,只有聽到外面有人時再呼喊,或敲擊管道、牆壁等一切能使外界聽到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互救
地震後救人,時間就是生命,在1983年山東菏澤地震中曾作過統計,震後20分鍾內可以救出37.55%的遇難人員,救活率可達98.3%以上;1小時內,可救出85.8%的人員,但救活率下降到63.7%以下;若2小時內還救不出被砸壓的人員,因窒息而死的人數上升到砸死人員的58.6%以上。所以,救人硬當先從最近處救起,只要是在最近處有人被埋壓,就要先搶救他們。此種做法可以節約時間,減少傷亡。
近處救人要先救青壯年和醫務人員。救出一個青年,就等於增多一份救援力量;.救出一個醫生就可以盡快醫治和護理好一批傷病員。另外還要注意先救有呼聲的,先救容易救的人。救人時要先呼喚,確知人還活著再下力去救,其目的與先救容易救的人一樣,以便能在最短時間形成一支強大的救人隊伍。
營救他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使頭部暴露,迅速清除口鼻內的塵土,再使胸腹部暴露。如有窒息,應及時施以人工呼吸,有些傷勢不重者,可幫他暴露頭部和胸腹部後,讓其自救脫離險境,這樣可以爭取時間搶救更多的人。凡傷者不能自行出來的,不要強拉硬拖,應盡量充分暴露全身後才可扒出。從廢墟中將人扒出來,,如果是傷者、病者,他們還沒有脫離危險,即使無病無傷,如果埋壓過久,也有必要進行特殊的護理。流血者要及時止血,骨折者要作簡單地包紮。在黑暗處呆的時間長的人,出來後要避免強光的刺激。長時間處於飢餓的人,不能一下子喂給過多食物。
震後初期的搶救工作,大多採取手挖肩扛。若利用工具,如鏟、鐵桿、齒扒、錘子、鑿子、斧、木棍等,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挖到人時更要小心,不可用利器刨挖,最好用手一點點地摳。在一些樑柱相互疊壓的情況下,挖掘時要特別注意仔細分清哪些是支撐物,哪些是壓埋的阻擋物,對上面重物需進行必要的支撐,絕不能魯莽行事。挖掘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不要造成粉塵碎物飛揚,以致誤傷和窒息被營救者,必要時可採取灑水息塵的辦法。
現場搶救中,力爭及早除去傷員身上或傷肢的重物,立即固定傷肢,不要拉扯被壓埋者,以免造成新的損傷;抬傷員不能一人抬手,一人抬腿,扭曲身體,以免造成傷員癱瘓,應用竹木床板、擔架運送傷員。
(三)如何識別地震謠傳
一個人具備了一定的防震減災常識和科學分析能力,就能識別地震謠傳,從而避免盲目行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識別地震謠傳:
1.是否具有科學性。那些明顯違反科學原理,且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的"地震消息"必為地震謠傳。例如,"某月某日將在某地發生某級地震"的說法肯定是地震謠傳,因為當前地震預報水平不可能對地震作出如此准確的臨震預報。又如,"地牛翻身"、閏年、閏月等說法因帶有明顯的迷信色彩,也必為地震謠傳。
2.是否符合我國地震預報規定和國際慣例。例如,"某某著名專家或研究機構預報的",這種消息必為地震謠傳,因為按我國有關規定,任何個人和機構都無權發布地震預報。又如,"XX之音"或其它外國報刊報道中國某地將發生大地震之類的消息也肯定是謠傳,因為聯合國曾規定任何國家都無權進行跨國地震預報。
3.是否屬牽強附會或盲目猜疑。例如,有人將天氣變化或自然界其它異常現象說成是將要發生大地震的前兆.這類傳言也不可信。
另外,當你聽到地震謠傳後,可以立即報告當地政府或地震部門,做到謠言止於智者
『肆』 100分高分求,注冊安全工程師考試題庫
2011年度全國注冊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模擬試卷(一)
全卷共五大題,共100分。其中第一、二大題為客觀題(包括單選題和多選題)。第三、四、五大題為主觀題。
第一題
某儲運公司倉儲區佔地300
m×300m,共有8個庫房,原用於存放一般貨物。3年前,該儲運公司末經任何技術改造和審批,擅自將1號、4號和6號庫房改存危險化學品。
2008年3月14日12時18分,倉儲區4號庫房內首先發生爆炸,12
min後,6號庫房也發生了爆炸,爆炸引發了火災,火勢越來越大,之後相繼發生了幾次小規模爆炸。消防隊到達現場後,發現消火栓不出水,消防蓄水池沒水,隨後在1
km外找到取水點,並立即展開滅火搶險救援行動。
事故發生前,1號庫房存放雙氧水5t;4號庫房存放硫化鈉10
t、過硫酸銨40 t、高錳酸鉀10t、硝酸銨130t、洗衣粉50t;6導庫房存放硫磺15t、甲苯4t、甲酸乙酯10t。事故導致15人死亡、36人重傷、近萬人疏散,燒損、炸毀建築物39
000 m2和大量化學物品等,直接經濟損失1.2億元。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14分,每題2分,1~3題為單選題,4~7題為多選題)
1.依據《危險貨物品名表》(GB 12268-2005),下列物質中,屬於氧化劑的是____。
A.硫化鈉
B.高錳酸鉀
C.甲酸乙酯
D.硫磺
2.依據《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GB18218-2009),關於該倉儲區重大危險源辨識結果,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
A.1號庫房構成重大危險源
B.4號庫房構成重大危險源
C.6號庫房構成重大危險源
D.倉儲區構成重大危險源
3.本案中,第一次爆炸最可能的直接原因是____。
A.氧化劑與還原劑混存發生反應
B.庫房之間安全距離不夠
C.硝酸銨存儲量達130 t
D.高錳酸鉀存儲量達10
t
4.甲苯揮發蒸氣爆炸的基本要素包括____。
A.甲苯蒸氣與空氣混合濃度達到爆炸極限
B.環境相對濕度超過50%
C.開放空間
D.點火源
E.受限空間
5.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和規定,下列物質中,目前在我國屬於危險化學品的有____。
A.高錳酸鉀
B.硝酸銨
C.甲苯
D.洗衣粉
E.甲酸乙酯
6.該倉儲區應採取的安全技術措施包括____。
A.安裝可燃氣體監測報警裝置
B.倉庫內使用防爆電器
C.安全巡檢措施
D.防爆、隔爆、泄爆措施
E.違章處理措施
7.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下列應計入該起事故直接經濟損失的包括____。
A.火災爆炸中毀損的財產
B.消防搶險費用
C.傷員救治費用
D.周邊河流因事故污染治理費用
E.庫房員工因工傷歇工工資
第二題
8月6日18時,駕駛員甲駕駛裝滿液氯的槽罐車駛入某高速路B56段,晚20時左右,槽罐車與駕駛員乙駕駛的貨車相撞,導致槽罐車破裂,液氯泄露造成除駕駛員甲之外的兩車其他人員全部死亡。撞車事故發生後,駕駛員甲不顧槽罐車嚴重損壞,液氯已開始外泄的危險情況,沒有報警也沒有採取措施,就迅速逃離事故現場,由於延誤了最佳應急救援時機,泄漏的液氯迅速汽化擴散,形成了大范圍污染,造成了該高速公路B56附近村民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療,近萬人緊急疏散。7日2時,應急人員趕到事故現場,組織村民緊急疏散,進行氯氣污染區傷亡人員的搜救,並對現場進行了緊急處置。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16分,每題2分,1~4題為單選題,5~8題為多選題)
1.導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A.槽罐車與貨車相撞,槽罐車破裂,液氯泄漏
B.槽罐車設計不合理
C.駕駛員的教育培訓不夠
D.村民對液氯的危害認識不夠
2.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標准》,事故導致人員傷亡的化學危險有害因素是_____。
A.槽罐車破裂
B.標志不清
C.有毒物質
D.作業環境不良
3.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該事故的嚴重程度屬於____。
A.特別重大事故
B.重大事故
C.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4.根據相關法律法規,事故的直接責任者是_____。
A.駕駛員甲
B.駕駛員乙
C.村長
D.公路管理部門負責人
5.根據《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該事故調查組職責是____。
A.請軍隊參加調查
B.加強危化品運輸管理
C.撫恤死傷者
D.提出對駕駛員甲的處理意見
E.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6.對事故調查取證主要包括____。
A.收集與事故發生有關事實
B.成立應急救援指揮部
C.慰問搶險人員
D.尋訪駕駛員甲
E.及時讓新聞媒體發布信息
7.該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包括____。
A.中毒人員死亡的喪葬和撫恤費用
B.受傷住院村民補助、救濟費用
C.受傷住院村民費用
D.事故罰款或賠償費用
E.槽罐車停運期間減少收入的損失
8.根據《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運輸危險化學品時,運輸單位需要是____。
A.對資質進行認定
B.對駕駛員甲進行相關安全知識培訓
C.配備必要防護用品
D.辦理夜間行車手續
E.配備押運人員
第三題
某企業有玻璃器皿生產車間。該企業的玻璃器皿製造分為燒制玻璃熔液、吹製成型和退火處理三道主要工序,燒制玻璃溶液的主要裝置是玻璃熔化池爐。燒制時,從爐頂部側面人工加入石英砂(二氧化硅)、純鹼(氫氧化鈉)、三氧化二砷等原料,用重油和煤氣作燃料燒至1 300℃~1 700℃,從爐底側面排出玻璃熔液。
玻璃器皿的生產車間廠房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頂是水泥預制板。廠房內有46 t玻璃熔化池爐1座,爐高6m,爐頂距廠房鋼制房梁17m,爐底高出地面15 m。距爐出料口3m處是玻璃器皿自動吹製成型機和退火爐。煤氣調壓站距廠房直線距離15 m,重油儲罐距廠房直線距離15 m。房內有員工20人正在工作。
由於熔化池爐超期服役,造成爐頂內拱耐火磚損壞,烈焰沖出爐頂近1m,爐兩側的耐火磚
也已變形,隨時有發生潰爐的可能。2008年6月11日,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進行監督檢查時,發現該爐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當即向企業發出暫時停爐、停產的指令。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4分):
1.本案中,當地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監督檢查時行使了《安全生產法》賦予的哪些職權?
2.根據《生產過程危險和有害因素分類與代碼》( GB/T 13861-2009)的規定,指出該車間存在的物理、化學危險和有害因素。
3.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准》,指出該車間可能發生的事故類別並說明依據。
4.針對該企業現狀,提出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建議。
第四題
C市有一化工園區,其中規模最大的企業是甲石化廠。該化工園區內,與甲石化廠相鄰的有乙、丙、丁三家化工廠。針對該化工園區的火災、爆炸、中毒和環境污染風險,該市編制了《C市危險化學品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在應急救援預案頒布後,該市在甲石化廠進行了事故應急救援演練。以下是應急救援演練的相關情況。
模擬事故:甲石化廠液化石油氣球罐發生嚴重泄漏,泄漏的液化石油氣對相鄰化工廠和行人造成威脅,如發生爆炸會造成供電線路和市政供水管道損壞。
演練的參與人員:市領導,市應急辦、安監、公安、消防、環保、衛生等部門相關人員,甲石化廠有關人員,有關專家。
演練地點:甲石化廠廠區內。
演練過程:2009年7月1日13時55分,甲石化廠主要負責人接到液化石油氣罐區員工關於罐區發生嚴重泄漏的報告後,啟動了甲石化廠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同時向市應急辦報告。市應急辦立即報告市領導,市領導指示啟動C市危險化學品重大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按照預案要求,市應急辦通知相關部門、救援隊伍、專家組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市領導到達事故現場時,消防隊正在堵漏、控制泄漏物,醫務人員正在搶救受傷人員。市領導簡要聽取甲石化廠主要負責人的匯報後,指示成立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並採取相應應急處置措施。為了減小影響,沒有通知相鄰化工廠。16時30分,現場演練結束,市領導在指揮部進行了口頭總結後,宣布演練結束。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2分):
1.此次應急救援演練為哪種類型的演練。
2.說明此次應急救援演練現場應採取哪些應急措施。
3.說明此類事故的應急恢復階段應做的主要工作。
4.指出此次應急救援演練存在的主要不足之處。
第五題
某廠有機械加工間,噴漆車間,鍋爐房以及廠內油庫等。機械加工車間有:加工機械7台(套),額定起重量2.5t的升降機1台,額定起重量1.5t,提升高度2M的起重機1台,叉車2台。噴漆車間:調漆室、噴漆室、油漆臨時促藏室、人員休息室等。鍋爐房有2台出水口壓0.4MPa(表壓),額定出水溫度149℃,額定功率為28MW的鍋爐。廠內油庫有3t的汽油儲罐,1個及其配套的加油設備。2005年12月3日,7點30分(8點正式上班),機械加工車間起重工小李做好了起吊准備,在其他人未到場的情況下開始了起吊作業。7點45分,小陳進入機械加工間,未走人行進入區,進入吊裝作業區,被吊起的鋼件撞成重傷,小李慌忙停止吊運。
根據以上場景,回答下列問題(共24分):
1.指出該廠可能發生爆炸的設備或場所,並說明爆炸的性質。
2.根據《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簡要說明該廠特種設備使用應遵守的安全規定。
3.指出此次事故調查組應由哪些成員構成。
4.簡要寫出此次事故的事故調查報告。
參考答案
第一題
1 B 2 D 3 A 4 AD 5 ABCE 6 ABD 7 ABCE
第二題
1 A 2 C 3 A 4 A 5 CDE 6 AD 7 ABCD 8 ABCE
第三題
1(分值共3分,最多得2分,回答正確超過2分得2分,小於2分累計計分。)
(1)現場檢查權(1分);(2)當場處理權(1分);(3)緊急處置權(1分)。
2(分值共6分,最多得4分,回答正確超過4分得4分,小於4分累計計分。)
(1)設備設施缺陷:熔化池爐老化,爐頂部損壞,兩側耐火磚變形,爐頂離房頂鋼粱1.7 m(太近)(1分);
(2)防護缺陷:熔化池爐距煤氣調壓站、重油罐距離太近(1分);
(3)粉塵(石英砂或二氧化硅)(1分);
(4)高溫(或熱輻射)(1分);
(5)有毒有害化學品(純鹼或氫氧化鈉、三氧化二砷)(1分);
(6)易燃易爆性物質(重油和煤氣)(1分)。
3 (分值共18分,最多得10分,回答正確超過10分得10分,小於10分累計計分。)
(1)坍塌(1分):爐火烘烤房梁,引發廠房坍塌;玻璃熔化池爐耐火磚變形,熔化池爐倒塌(1分)。
(2)火災(1分):現場使用煤氣和重油(1分)。
(3)其他爆炸(1分):現場使用煤氣(1分)。
(4)機械傷害(1分):現場使用成型機等設備(1分)。
(5)灼燙(1分):玻璃熔液達1300—1 700℃高溫(1分)。
(6)高處墜落(1分):爐高6m,頂部側面有加料作業(1分)。
(7)物體打擊(1分):爐高6m,頂部側面有加料作業(1分)。
(8)中毒和窒息(1分):現場使用煤氣,可能發生泄漏(1分)。
(9)觸電(1分):現場使用電氣設備,如照明等(1分)。
4 (分值共18分,最多得8分,回答正確超過8分得8分,小於8分累計計分。)
(1)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2分)。
(2)完善現場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或完善現場操作規程)(2分)。
(3)加強員工培訓,提高對危險有害因素的辨識能力(2分)。
(4)完善應急救援預案,加強演練(2分)。
(5)配備和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2分)。
(6)維修玻璃熔化池爐,使其處於完好狀態(2分)。
(7)遷移重油罐(2分)。
(8)現場安裝煤氣泄漏監測報警裝置(2分)。
(9)在房頂鋼梁下加隔熱保護(2分)。
第四題
1(分值共3分,最多得2分,回答正確超過2分得2分,小於2分累計計分。)
此次應急演練的類型為:單項(1分)、檢驗性(1分)、實戰演練(1分)。
2(分值共8分,最多得5分,回答正確超過5分得5分,小於5分累計計分。)
在進行演練策劃時,就要考慮對演練現場可能出現意外事故採取必要的應急措施,主要包括:
(1)立即組織營救受害人員(1分),保護其他人員(1分)
(2)迅速控制事態(1分),防止事故擴大(1分)
(3)消除危害後果(1分),做好現場恢復(1分)
(4)查清事故原因(1分),評估危害程度(1分)
3(分值共10分,最多得7分,回答正確超過7分得7分,小於7分累計計分。)
應急恢復從應急救援工作結束時開始,包括:
首先應使事故影響區域恢復到相對安全的基本狀態(1分),然後逐步恢復到正常狀態(1分)。
立即進行的恢復工作包括:事故損失評估(1分)、原因調查(1分)、清理廢墟(1分)等。
短期恢復的工作中,應注意避免出現新的緊急情況(1分)。
長期恢復的工作為:廠區重建(1分)和受影響區域的重新規劃和發展(1分)。在長期恢復工作中,應吸取事故和應急救援的經驗教訓,開展進一步的預防工作(1分)和減災行動(1分)。
4(分值共12分,最多得8分,回答正確超過8分得8分,小於8分累計計分。)
此次應急救援演練存在的主要不足之處:
(1)未進行應急預案的相關培訓(2分);
(2)未進行應急救援演練策劃(2分);
(3)負責人來向其他部門報告事故(2分);
(4)未通知受威脅的相鄰化工廠(2分);
(5)未控制和疏散周邊行人和群眾(2分);
(6)未安排進行應急演練效果的評估和提交書面報告事宜(2分)。
第五題
1(分值共8分,最多得5分,回答正確超過5分得5分,小於5分累計計分)
(1)噴漆車間(調漆室、噴漆室、調漆臨時儲藏室) (3分),化學性爆炸或氣體爆炸或液體爆炸或其它爆炸 (1分);
(2)鍋爐(房) (1分):物理性爆炸或鍋爐爆炸 (1分);
(3)油庫或油罐(1分):化學性爆炸或氣體爆炸或液體爆炸或其它爆炸 (1分) 。
2(分值共15分,最多得6分,回答正確超過6分得6分,小於6分累計計分)
(1)特種設備安全使用(1分)
(2)符合要求的特種設備(1分)
(3)登記 (1分)
(4)建立檔案(1分)
(5)維護保養 (1分)
(6)檢驗檢測 (1分)
(7)消除事故故障;(1分) (8)報廢注銷 (1分)
(9)應急救援或預案 (1分)
(l0)機構或人員 (1分)
(11)試運行或檢查 (1分)
(12)持證上崗 (1分)
(13)教育 (1分)
(14)宣傳 (1分)
(15)培訓 (1分)
3(分值6共分,最多得3分,回答正確超過3分得3分,小於3分累計計分)
本(廠)單位(1分)的安全(1分)、生產(1分)、技術(1分)等有關人員以及本單位代表(1分)或有關部門(2分)。
4(分值共13分,最多得10分,回答正確超過10分得10分,小於10分累計計分。只答事故報告提綱最多得6分)
(1)事故發生時間:2005年12月3日 (1分)
(2)事故發生地點:機械力加工車間 (1分)
(3)事故過程描述 (1分)
(4)事故受害人:小陳 (1分)
(5)事故類別:重傷事故 (1分)
(6)事故類型:起重傷害 (1分)
(7)事故性質:責任事故 (1分)
(8)事故責任者:小陳或小李或小陳與小李 (1分)
(9)事故直接原因:(2分,答出一頂給1分)
①開動、關停機器時未給信號;
②在起吊物下作業、停留
(10)事故間接原因:未按照操作規程作業 (1分)
(11)建議措施:加強教育培訓,增強安全意識 (2分)
編輯;朱振堯
『伍』 你曾經在體育運動中受過傷嗎怎麼應急處理的
肌肉拉傷,傷後24小時內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每次冰敷保持30分鍾,使受傷部位的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急性期切忌搓揉及熱敷。
『陸』 地震自救事例
趙小銳和同學利用暑假到森林中參加生物夏令營,他看什麼都感到新鮮。突然,他發現一隻美麗的大蝴蝶,他想也沒想,抄起捕蟲網就追了過去。也不知道跑了多長時間,當趙小銳如願以償抓到那隻大蝴蝶時,周圍已經找不到一個同學了,也聽不到一點同學們的談笑聲,甚至連那條森林中的小路也不知去向了。他迷路了。這時,他想起老師說過的話:「在森林中迷路時,千萬不要驚慌,一定要冷靜。」想到這,小銳做了幾次深呼吸,平靜了一下心情,開始為如何走出困境思索起來。不久,他就制訂了一套方案:他先是回憶起自己離開隊伍的時間,然後仔細觀察附近的地形地貌,找到自己跑來時踩出的腳印,沿著腳印一步步慢慢地走,終於走回到來時的那條小路。沿著路沒走多久,就聽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呼喊聲,小銳激動得都要哭了。他成功了!
國慶期間,幾個學生外出野營。由於貪戀山中景色,幾個學生迷路了。四周都是大山、叢林,天又下起了雨,方向難辨,又濕又冷。大家只好找了個山洞避雨。
第二天,大家還是找不到出路。小林想起了一些野外生存、求救的方法,便帶兩個人在山頂用松枝燃起了火,火著了以後,把青草蓋在了上面,頓時,白色的煙霧向上升騰。他們終於被人發現,脫離了險境。
在都市街頭,一個男子手抱一名四歲的男孩,不料小男孩向迎面走來的人大聲喊著:「爸爸,你怎麼剛來啊?」,好心的路人,從孩子的眼神中,看出了危險的信號,於是,他假裝是孩子爸爸,救下了孩子,原來抱著他的是人販子。
『柒』 運焦皮帶著火應急演練方案
二、地點:二期A281002皮帶 三、目的:通過此次皮帶著火事故演練,對認清潛在安全隱患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生產的「四懂三會」以及應急救援的基本程序,以體現公司「超前預防,有效控制」的安全預防理念;通過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以檢驗大家對消防器材的熟練程度;通過檢驗指揮系統的應急組織、指揮能力,以檢驗員工應變能力、應急處置技能,從而來提高崗位人員的責任意識、巡檢力度和對電石知識的理解,提高大家的協調配合能力【回答】
『捌』 皮帶著火應急預案
皮帶著火需要預案嗎
是生產皮帶的工廠嗎
個人的話是不需要的
如果是廠子的話就需要了
一般有範文很長的
預案要包括時間人員方式總結
還要有實際的演練拍照
『玖』 皮帶輸送機重載跳閘應急演練
不答應輸送機重載啟動的原因:
1、輸送機重載啟動所需啟動時間長,發熱要比輕載啟動時厲害,輸送機帶負荷後啟動速度低,相當於堵轉,堵轉會使電流增大,與短路時的電流強度相近,嚴重時可能會燒毀電機。
2、有些設備不允許重載啟動,這樣的設備重載啟動是嚴重違反技術操作規程的行為,很容易造成設備的損傷甚至會燒毀設備。
3、輕載啟動是正常的啟動方式,它對電動機繞組不會造成破壞性影響;重載啟動是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啟動方式。在需要重載啟動時必須改變電動機的啟動方式,即不能直接的全壓啟動。如果設備沒有這樣的准備則不能進行重載啟動。
4、輸送機是最重要的散狀物料輸送與裝卸設備,可廣泛用於礦山,冶金,建材,化工,電力,食品加工等工業領域,在煤礦,金屬礦,鋼鐵企業,港口,水泥廠等地都可以看到輸送機的大量應用,運輸機械不僅能夠完成散狀物料的輸送,還可以來輸送成件物料,但依據使用地點,工作環境,輸送物料種類的不同,在其設計和應用中也會有較大的差別。
『拾』 皮帶機上哪些部位容易絞傷人
皮帶機傷人事故(20例)
1、工人踩在運行中的皮帶機頭清理煤塊雜物時,不慎腳踩在聯接筒觀察窗里,被絞傷致殘,事故直接原因為:聯接筒觀察窗無護罩。2、工人在皮帶機頭巡檢皮帶運行情況時,由於聯接筒觀察窗缺少護罩,不慎將手托入窗內,致使本人受殘。3、皮帶司機違章用手清除運行中皮帶滾筒內的浮煤,被皮帶與滾洞夾住拖帶,絞傷其手臂。4、皮帶運行期間皮帶司機發現機尾滾筒內有雜物,其未停止皮帶運行便伸手到滾筒內往外清理雜物,將其捲入滾筒致死。其中機尾滾筒無防護隔離設施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5、人員揭開皮帶機尾蓋板處理完浮煤後,既未蓋好蓋板也未離開機尾即打點開車試機致使皮帶開動後不慎被捲入機尾滾筒致死。6、皮帶司機心事重重,精神不集中,在開動皮帶檢查皮帶滾筒運行是否正常的過程中時不慎跌入滾筒致死。其中對員工的思想教育不到位,致使員工安全意識淡薄,將生活的不良情緒帶到工作中不能自我調節,工作時精神渙散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7、人員在完成接帶作業後,需進行開動皮帶試機,皮帶司機冒險蠻干,在操作人員還未撤離的情況下未打信號便行開動皮帶致使作業不慎被捲入滾筒致死。其中皮帶司機違章操作,冒險蠻干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作業是未制定安全技術措施並組織學習責令嚴格執行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8、人員發現皮帶滾筒打滑,找來稻草欲填塞於滾筒與皮帶間處理打滑故障,在填塞過程中不慎被捲入滾筒致死。其中人員在處理皮帶進行處理時不停機處理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9、人員在對皮帶機接帶時,由於皮帶不能對接住,於是開動皮帶機進行拉拽,致使作業人員被捲入滾筒致死。其中在開動皮帶時,作業人員未撤離皮帶滾筒附近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0、維修工違章在皮帶運行期間下到皮帶機尾坑內檢查皮帶清帶器,不慎被捲入底皮帶上,擠壓致死。其中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冒險盲幹,不停機情況下進入皮帶機尾坑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1、人員在對皮帶機接帶時,因接頭輸送帶短不好釘帶需倒轉點皮帶,於是班長去開車,2人用鉗子拽住皮帶,一人站在皮帶機頭扶住釘帶機,在班長點動皮帶後機頭晃動上方站立人員失衡,將左腿擠入滾筒受傷致死。
12、由於帶式輸送機電機運行電壓低於設計電壓,電機轉不動出現打滑現象,防打滑保護動作停電停機,人員又啟動皮帶然後操作升壓按鈕欲使皮帶正常運行,這是皮帶打滑更厲害,保護動作斷電後皮帶突然下滑帶動驅動輪倒轉將電機轉子,線包甩出,造成嚴重的設備損壞事故。
13、皮帶司機發現皮帶滾筒出現打滑現象,於是司機未停機便用腳去踩皮帶試圖得到解決,不慎將腳捲入滾筒受傷致死。
14、皮帶上方照明燈損壞,人員打點停機站在皮帶上更換燈泡,皮帶突然啟動將其閃倒,其掙扎站起後欲跳皮帶,頭部碰在頂樑上致暈倒在皮帶上被拉入煤倉致死。其中人員雖打點停機,但未聯系司機告知清楚;皮帶司機在人員打點停機後未查明停機原因再次啟動皮帶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5、皮帶司機違章在皮帶運行中進入皮帶機尾坑內檢查皮帶故障原因被捲入皮帶機尾致死。其中相關部門對操作人員的崗位操作培訓不到位,皮帶司機安全意識淡薄,冒險蠻干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6、司機違反操作規程,在輸送機運行中清掃輸送帶滾筒煤粉,且不按規定使用專用工具不慎落入滾筒絞傷致死。
17、在換打輸送機卡子時,站在機械運轉部位且司機開車前,未認真觀察和提醒作業人員站穩不慎落入滾筒絞傷致死。
18、在進行安裝皮帶機頭卧底時,人員使用倒鏈吊住減速器的起吊鼻進行起吊過程中起吊鼻突然斷裂,導致吊起的皮帶機頭突然下落,將工作人員砸傷致死。其中在起吊過程中僅吊住減速器起吊鼻進行起吊,造成超過起吊鼻的承載極限發生斷裂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19、巡檢工發現皮帶下料口堵塞後,前去停止皮帶運行後返回下料口處理。在其處理過程中皮帶突然啟動將其捲入滾筒致死。其中巡檢工停止皮帶未閉鎖啟動開關,皮帶司機擅自脫崗,在其回崗後未查看停機原因,也未進行觀察便啟動皮帶是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20、在拆除皮帶作業過程中需進行拖拽作業,人員違章採用皮帶滾筒代替小絞車將鋼絲繩纏在滾筒上開動皮帶進行拖拽時鋼絲繩被滾筒纏死,在倒轉皮帶試圖將鋼絲繩處理出滾筒時將作業人員帶入滾筒絞傷致死。其中相關技術部門在進行拆卸作業前未制定安全技術措施令作業人員學習,遵照執行也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