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教我怎麼寫這篇作文
出自《臨江仙》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TIME:2010-9-19 22:21
開平碉樓與村落 開平碉樓的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紀20-30年代,隨著大量華僑回鄉置業,開平碉樓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碉樓最多的時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開平碉樓與村落」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這是資料 下面是模仿方法
承德避暑山莊與周圍寺廟
The Mountain Resort and its Outlying Temples in Chengde
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又稱「承德離宮」、「熱河行宮」。建於清康熙四十二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03-1790年)。佔地560餘萬平方米,建築物達110餘處,為清代帝王夏日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分宮殿區和苑景區兩部分,周圍環繞長10公里的石砌宮牆。宮殿區分正宮、東宮、松鶴齋、萬壑松風等四組建築。正宮的澹泊敬誠殿全為楠木結構,各種大典均在此舉行。是我國現存佔地最大的古代帝王宮苑。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孔府、孔廟、孔林Temple of Confucius, Cemetery of Confucius, and Kong Family Mansion in Qufu
位於山東省曲阜市。曲阜孔廟為我國最早、最大的祭祀孔子的祠廟。佔地約10萬平方米,殿堂466間。主要建築物有金、元兩代的碑亭、明代建造的奎文閣和清代重修的大成殿。孔府與孔廟毗鄰,為孔子後裔直系子孫衍聖公住宅。孔林為孔子及其後裔的墓地,立有歷代頌揚孔子的碑刻。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藏布達拉宮 The Potala Palace in Lhasa
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是我國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藏傳佛教名寺。海拔3000多米。為紀念唐朝文成公主和西藏松贊干布的婚事而興建,已有1300多年歷史。宏偉壯麗的布達拉宮建築依山壘砌,宮殿高13層,達117米,全由花岡石砌成,飛檐金頂,雕梁畫棟,氣宇非凡,是西藏最珍貴的宗教、藝術和文化寶庫。內有宮殿、佛堂、習經室、寢宮、靈塔殿、庭院等。全部建築群樓重迭,殿宇嵯峨,氣勢雄偉,體現了藏式建築的鮮明特色和漢藏文化融合的一些風格。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與2001年12月,大昭寺和羅布林卡作為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武當山古建築群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 in Wudangshan Mountain
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古稱太和山。方圓400公里,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等勝景。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峰奇谷險,洞室幽邃。山上有屬於道教的巨大古建築群,主要有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等。峰頂建於明代的金殿,以銅鑄鎏金著稱,是我國現有的最大的銅質建築的珍品之一。武當山為武當派拳術發源地。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麗江古城 The Ancient City-Lijiang
位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中葉),面積1.6平方公里,是納西族聚居地。有黑龍潭、五鳳樓等名勝古跡,建國後曾發現「灕江人」石。古城四周青山環繞,黑龍潭水分三條支流穿越古城而過,途中又分成條條細流入牆繞戶,與散點狀井泉構成一個完整的水系。聞名遐爾的東巴象形文字、繪畫、音樂、舞蹈、東巴經等,內涵豐富。是研究納西族獨特的居住環境、地方歷史文化和民族民俗風情的寶貴實物例證。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平遙古城 The Ancient City-Pingyao
位於山西省平遙縣。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公元前827年至782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建城為方形,牆高約12米,周長6.4公里,面積2.25平方公里,有瓮城、垛口、敵樓、角樓等城防設施,以及魁星樓、點將台、關帝廟等附屬建築。明、清兩代均有補修,但基本上還保持明初的形制和構造。城內街道、市樓、商店等仍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國明代縣城建置的實物材料。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蘇州古典園林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位於江蘇省蘇州市。蘇州園林以拙政園、網師園、留園、滄浪亭、獅子林、環秀山莊等為代表,集中了江南園林建築的精華,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蘇州古典園林巧妙地運用了對比、襯托、對景、借景以及尺度變換,層次配合和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等造園技巧和手法,將亭、台、樓、閣、泉、石、花、木組合在一起,在都市中創造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居住環境。在世界園林發展史上佔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0年11月蘇州藝圃、藕園、滄浪亭、獅子林和退思園5座園林作為蘇州古典園林的擴展項目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北京頤和園 The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位於北京城區西北郊。原為清代行宮花園。金代在此建金山行宮,明代改建為好山園。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改建,名清漪園。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後重建,改名頤和園。佔地2.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約佔四分之三。園內有各種形式和類型的宮殿、寺廟和園林建築3000餘間,分為勤政、居住、游覽三大活動區域。全園以萬壽山為中心,山青水綠,閣聳廊回,金碧輝映,氣魄宏偉,手法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地位。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北京天壇 The Temple of Heaven in Beijing
位於北京市城南。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曾重修改建,佔地約270萬平方米。主要建築有祈年殿、圜丘和黃穹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天和祈谷的場所。有垣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黃穹宇前有著名的迴音壁和三音石。天壇為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築群。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 The Dazu Rock Carvings
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石窟中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佔比例最大。窟內有石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多樣的處理手法,並富於地方色彩。1999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明清皇家陵寢Imperial Mausoleum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皇家陵寢是我國明、清兩朝皇帝悉心規劃營建的文物建築,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喪葬制度和千百年封建社會的宇宙觀、生死觀、道德觀和習俗,也體現了當時中國最高水平的規劃思想和建築藝術,陵寢分布於北京、河北、遼寧、安徽、江蘇、湖北等地,主要建築保存完整,反映了明清皇家陵寢原貌。現保存完好的是明皇家陵寢有:明皇陵、明孝陵、明祖陵、明十三陵 、明顯陵 。清皇家陵寢有: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東陵和清西陵。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3年7月,明十三陵和明孝陵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一部分收入《世界遺產名錄》。2004年7月1日,盛京三陵 作為明清皇家陵寢的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龍門石窟 Longmen Grottoes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為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石窟造像開鑿於北魏(386年至534年)。歷經400餘年的大規模營造,石窟全長1000米,有佛洞1352個,佛龕785個,造像約10萬尊,題記和碑刻6300餘品。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時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葯方洞和唐代的潛溪寺、萬佛洞、奉先寺、看經寺等。奉先寺主佛盧舍那高達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成為唐代雕塑藝術中的代表作。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青城山-都江堰 Qingchengshan-Dujiangyan Irrigation Project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是中國道教的發源地和天師道的祖山庭之一,現為道教全真派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有道教宮觀20餘處,建築風格具有中國道教文化和川西民居特色。都江堰 為戰國時期秦蜀郡太守李冰率先民於公元前256年所築,由魚嘴分水堤,飛沙堰泄洪道,寶瓶引水口三大主體工程組成,引岷江水流入川西平原灌溉農田,至今仍發揮著巨大作用,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水利灌溉工程之一。在其周圍還有二王廟、伏龍觀、安瀾橋、離堆等文物古跡。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 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Xidi and Hongcun
位於安徽省黟縣東,以西遞村、宏村為代表。西遞村面積近13公頃,已有950多年的歷史,現有十四世紀到十九世紀的祠堂3幢、牌樓1座,古民居224幢。西遞村至今完好地保存著典型的明清古村落風格,有"活的古民居博物館"之稱。宏村始建於公元1131年,現存明、清古建築137幢。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雲岡石窟 Yungang Grottoes
位於山西省大同市西。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現存主要洞窟53個,造像5.1萬余尊,是我國大的石窟群之一。始鑿於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大部完成於太和十八年(494年)遷都洛陽之前。佛像最高者17米,最小者僅幾厘米。以石雕造像氣魄雄偉,內容豐富多彩見稱,菩薩、力士和飛天等形象生動活潑,特別是平棋藻井上成群的飛天,凌空飛舞,姿態飄逸。其雕刻技藝,繼承、發展了秦漢時代的藝術傳統,吸收、融合了外來的藝術精華,在我國藝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中國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主要分布在吉林省集安市境內以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2004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項目包括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將軍墳1號陪冢。高句麗墓葬群包括63個墓葬,大多有2300多年歷史。其中一些保存著生動的壁畫。
澳門歷史城區 「澳門歷史城區」以澳門的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築。作為2005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在第2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歷史城區的范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中國境內現存最古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築共存的歷史城區,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安陽殷墟 中國安陽商代遺址又名殷墟,佔地約24平方公里,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區西北小屯村一帶,距今已有3300多年歷史。殷墟是聞名中外的中國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最早的古代都城遺址。2006年7月13日,第30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安陽殷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開平碉樓與村落 開平碉樓的歷史最早可上溯到明末清初,到20世紀20-30年代,隨著大量華僑回鄉置業,開平碉樓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鼎盛時期。碉樓最多的時候有3000多座,至今仍完好保存了1833座。2007年6月,第31屆世界遺產大會通過中國「開平碉樓與村落」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
泰山 Mount Taishan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古稱東岳,一稱岱山、岱宗。綿延起伏長約200公里。主峰玉皇頂海拔1532米,山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從山腳到山頂,沿途古跡名勝30多處,中路有王母池、斗母宮、經石峪、壺天閣;西路有黑龍潭、扇子崖、長壽橋等。中西兩路會合後為中天門,登天險十八盤,有南天門、碧霞祠、瞻魯台、日觀峰。登日觀峰看日出,更為勝景。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黃山 Mount Huangshan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古稱黟山,唐改黃山。由花崗岩構成。南北長約40公里,東西寬約30公里。有三大主峰;蓮花峰(1873米)、光明頂(1841米)、天都峰(1810米)。風景秀麗,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著名,並稱「黃山四絕」。七十二峰各具特色。有玉屏樓、雲谷寺、半山寺、慈光閣、始信峰、天都峰、蓮花峰、仙人洞、白鵝嶺、百丈瀑等名勝古跡,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峨眉山-樂山大佛 Mt.Emei and Leshan Giant Buddha
峨眉山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西南,海拔3099米。素有"峨眉天下秀"之譽。傳為普賢菩薩說法道場。唐宋時期,佛教日趨興盛,梵宇琳宮,遍及山巒,有佛龕百餘,洞窟40個,又有萬年寺、報國寺、洪椿坪(千佛禪院)、洗象池、金頂華藏寺等名勝。樂山大佛位於四川省樂山市東南凌雲山棲鸞峰臨江峭壁。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至貞元十九年(803年)完成。大佛頭與山齊,腳踏大江,通高71米,肩寬24米,故又名凌雲大佛,為世界最大的石佛像。199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武夷山 Mount Wuyi
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南郊。紅色砂岩構成的低山,海拔600米左右。為喀斯特地貌靜觀集中地。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溪、桃源洞、流香澗、卧龍潭、龍嘯岩等名勝和沖佑萬年宮(武夷宮)、紫陽書院(武夷精舍)舊址及歷代摩崖題刻。建陽、武夷山、光澤三市交界處建有武夷山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並被納入國際「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網。199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的世界自然遺產(6)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給自然遺產的定義是符合下列規定之一者:①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②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③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自然遺產項目必須符合下列一項或幾項標准並獲得批准:①構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階段的突出例證;②構成代表進行中的重要地質過程、生物演化 過程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相互關系的突出例證;③獨特、稀有或絕妙的自然現象、地貌或具有罕見自然美的地帶;④尚存的珍稀或瀕危動植物種的棲息地。
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Jiuzhaigou Scenic Spot
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縣。是白水江上游白河南岸一條大支溝。海拔在2000米以上,森林面積佔42%,溝內原有九個藏族村寨,故名九寨溝。原為林區,在崇山峻嶺中,自然風光極其優美,分布有108個海子(湖泊),各湖之間多飛瀑,如樹正瀑布、諾日朗瀑布,氣勢磅礴。有大熊貓、金絲猴、扭角羚等珍貴動物。是大熊貓、金絲猴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黃龍風景名勝區 Huanglong Scenic Spot
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面積700平方公里,如同一條金色巨龍蜿蜒而下,以彩池、雪山、森林、峽谷、瀑布而著稱。主要景觀集中於長約3.6公里的黃龍溝,溝內遍布碳酸鈣華沉積。並呈梯田狀排列,以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享譽人間,享有「世界奇觀」,「人間瑤池」等美譽。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Wulingyuan Scenic Spot
位於湖南省西部。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和天子山自然保護區組成。面積360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264.5米。以其獨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和喀斯特兩種地貌融為一體,構成罕見的自然風光。有景點560個,著名勝跡有金鞭岩、黃獅寨、黃龍泉、鴛鴦瀑布、干溪溝、袁家界、仙女橋等。景區內有華南虎、獼猴、白鸛、大鯢(娃娃魚)及珙桐、銀杏、瑤山梭羅等珍稀動植物。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三江並流 Three Parallel Rivers of Yunnan Protected Areas
「三江並流」是指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這三條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大江在雲南省境內自北向南並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擔當力卡山、高黎貢山、怒山和雲嶺等崇山峻嶺之間,形成世界上罕見的「江水並流而不交匯」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觀。其間瀾滄江與金沙江最短直線距離為66公里, 瀾滄江與怒江的最短直線距離不到19公里。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China's giant panda habitat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包括卧龍、四姑娘山、夾金山脈,面積9245平方公里,涵蓋成都、阿壩、雅安、甘孜4個市州12個縣。這里生活著全世界30%以上的野生大熊貓,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也是全球除熱帶雨林以外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區域之一。它曾被自然保護國際選定為全球25個生物多樣性熱點之一,被全球環境保護組織確定為全球200個生態區之一。2006年7月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中國南方喀斯特 The Karsts in southern China
「中國南方喀斯特」由雲南石林的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的錐狀喀斯特(峰林)、重慶武隆的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群等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共同組成,形成於距今50萬年至3億年間,總面積達1460平方公里。。這一區域很多景點享譽國內外。比如雲南石林素以「雄、奇、險、秀、幽、奧、曠」著稱,被稱為「天下第一奇觀」、「世界喀斯特的精華」;貴州荔波是布依族、水族、苗族和瑤族等少數民族聚集處,曾入選「中國最美的地方」、「中國最美十大森林」。2007年6月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景觀——廬山風景名勝區(1)
文化景觀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國聖菲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16屆會議時提出並納入《世界遺產名錄》中的。這樣,世界遺產即分為:自然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混合體(即雙重遺產,我國的泰山、黃山、蛾眉山——樂山大佛屬此)和文化景觀。 文化景觀代表《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第一條所表述的「自然與人類的共同作品」。文化景觀的選擇應基於它們自身的突出、普遍的價值,其明確劃定的地理——文化區域的代表性及其體現此類區域的基本而具有獨特文化因素的能力。它通常體現持久的土地使用的現代化技術及保持或提高景觀的自然價值,保護文化景現有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一般來說,文化景觀有以下類型:
①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築的景觀。包括出於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並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築物或建築群有聯系。
②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於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並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或相適應而發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兩種次類別:一是殘遺物(或化石)景觀,代表一種過去某段時間已經完結的進化過程,不管是突發的或是漸進的。它們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價值,還在於顯著特點依然體現在實物上.二是持續性景觀,它在當今與傳統生活方式相聯系的社會中,保持一種積極的社會作用,而且其自身演變過程仍在進行之中,同時又展示了歷史上其演變發展的物證。
③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 目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文化景觀還不多,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 此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跡遺址、自然景觀一旦受到某種嚴重威脅,經過世界遺產委員會調查和審議,可列入《處於危險之中的世界遺產名錄》,以待採取緊急搶救措施。
廬山風景名勝區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江西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的佛教和道教廟觀,代表理學觀念的白鹿洞書院,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匯在具有突出價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與中華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緊密聯系的文化景觀。
◎概 況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瀕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O2平方公里,南北長、東西窄。全山共90多座山峰,最高峰為大漢陽峰,海拔1473.4米 。群峰間散布有許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澗,地形地貌復雜多樣。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現主要有12個景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說,水氣繚繞的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雲霧彌漫。廬山的年平均霧日多達191天,彌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秀色和神秘色彩。
廬山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這里是中國山水詩的搖籃,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慕名登臨廬山,為其留下4000餘首詩詞歌賦。晉代高僧慧遠(公元334~416年)在山中建立東林寺,開創了佛教中的「凈土宗」,使廬山成為中國封建時代重要的宗教勝地。遺存至今的白鹿洞書院,是中國古代教育和理學的中心學府。廬山上還薈萃了各種風格迥異的建築傑作,包括羅馬式與哥特式的教堂、融合東西方藝術形式的拜占庭式建築,以及日本式建築和伊斯蘭教清真寺等,堪稱廬山風景名勝區的精華部分。廬山不但擁有「秀甲天下」的自然風光,更有著豐厚燦爛的文化內涵。
廬山地處江南台背斜與下楊子坳隱的交接帶,區內地層除三疊紀外均有系統的出露,構造明顯,展現出地殼演化的主要過程。
廬山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跡,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說的誕生地、山麓郡陽湖濱.遺留著末次冰期時由古季風環流產生的獨特的風沙丘群。
本區地質構造復雜,形跡明顯。主要有北東向華夏式構造和北北東向新華夏式構造。許許多多的斷裂構造,形成眾多的山峰。廬山是第四紀強?TIME:2010-9-19 22:30
你可以主要以開平作為僑鄉與香港的聯系,以及碉樓作為世界文化遺產這兩方面來講,既然是開平香港喜相逢,那就多講講僑鄉與香港之間的事情,古跡可以作為次重點,表達一下對祖國僑胞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至於目的,當然要說為了兩地的文化交流和傳承,期望是未來的共同繁榮,再加上一些對僑胞的溢美之詞就算完美了,主辦方就需要這樣的話。當然如果你有獨到的見解也可以一鳴驚人,但有風險,萬一不對評審的口味,那就慘了。我的方向再加上你自己的文筆,應該沒什麼太大的問題。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8123.html?wtp=ttTIME:2010-9-19 22:34
龍門石窟 Longmen Grottoes
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城南。為我國四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石窟造像開鑿於北魏(386年至534年)。歷經400餘年的大規模營造,石窟全長1000米,有佛洞1352個,佛龕785個,造像約10萬尊,題記和碑刻6300餘品。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時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葯方洞和唐代的潛溪寺、萬佛洞、奉先寺、看經寺等。奉先寺主佛盧舍那高達17.14米,面容豐腴飽滿,修眉長目,嘴角微翹,流露出對人間的關注和智慧的光芒,成為唐代雕塑藝術中的代表作。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TIME:2010-9-20 19:59
把你的郵箱發給我 我寫給你TIME:2010-9-21 10:19
寫的好的作文是要你用心去寫,如果老是像走捷徑,那是不可能的。希望你靜下心來,好好動動腦筋,總會寫出的。就算你這個得不了獎,你就當做是鍛煉的機會,平時多讀,多練,只要你肯努力,什麼事都能做好TIME:2010-9-21 21:25
給資料自己參考 香港回歸,俗稱九七回歸,或稱為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內地常稱香港回歸祖國(中國),指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英國租借香港新界99年的期限屆滿之時),英國將治權交予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歷史事件。同時香港的華人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並恢復其中國人的身份。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TIME:2010-9-22 20:34
首先審題
主題中抓關鍵詞:「開平」、「香港」、「碉樓」、「古跡」、「雙向」、「交流」。
既然你是開平人,就應當對「開平」和「開平碉樓」有一定的了解,但這些還不夠,你要首先了解開平和開平碉樓的歷史。然後,再了解香港及香港一些古跡的歷史。尋找出兩個地區在歷史上的共通點。比如說,開平和香港的發展都離不開華僑的努力和貢獻。開平碉樓就是華僑為了保護自身安全所建。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幹脆去一個更安全的地方呢?因為那是他們的第二故鄉。而香港本是個名不見經傳的漁村,香港的發展也離不開華僑,他們在那裡定居,並且他們的後代都認同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形成獨特的香港文化。更高層次上說,都是智慧勇敢的中國人創造了開平與香港的財富與輝煌,炎黃子孫,同根同祖。
要結合二者之間的共通點來寫,並且將自己的感受寫進去。
❷ 丹江口的山水傳說
丹江口的傳說
作者:寂寞化石 出自:情緒源頭 瀏覽/評論:181/2 日期:2005年11月9日 11:00
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續建工程的開工,北方人民喝上純凈的丹江水的夙願將變成現實,丹江口也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當人們說起丹江口的時候,只知道丹江口因為在丹江和漢江的交匯處修建了中國大江大河上的第一座大壩、亞洲最大的人工湖——丹江口水庫而得名,而很少知道傳說中丹江口名字的由來。
傳說很早的時候,漢江的原名叫漢河,丹江的原名叫黑河。那時,堯帝治理天下,他有九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剛出生時起名叫丹珠,即掌上明珠之意。堯帝很嬌慣長子,以至於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橫行霸道、無惡不做。堯帝很想把他培養教育成一個賢明的人,加上整日忙著治水、操國事,後來又有了其他十個孩子,一直未能實現自己的心願。
堯帝慢慢地老了,想選個人繼承帝位。按規定,丹珠是繼承人選之一,可堯帝知道丹珠不學無術,難當大任。於是,堯帝召集百官,問誰可以繼承帝位。有個大臣想討好堯帝,搶先回答:「丹珠很開明,可承帝位」。百官怕得罪堯帝,也跟著符合。堯帝嘆道:「不肖之子,不足以授天下」。他嘴上這樣說。心裡卻想試試他的智力和德行,究竟有沒有改邪歸正的希望。
堯帝用桑木做成棋盤,用犀角象牙做成棋子,教丹珠下圍棋。丹珠只學了兩局,就會運用自如。堯帝大喜,以為有了希望,就派他到黃河邊上去治水。誰知,丹珠一離開堯帝就惡習復發。那時,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船,坐上大船才顯威風。丹珠想坐大船抖抖威風,但從帝都到黃河邊沒有河道,丹珠硬是坐上船,逼著人們在旱路上拉著走。他為了取樂,趁著纖夫用勁的時候,拿斧頭砍斷纖繩,使成百成百的纖夫栽到在地上,碰得鼻青臉腫,口鼻鮮血直流,丹珠卻哈哈大笑。
堯帝知道這件事後,非常生氣,他把丹珠貶為老百姓,貶到離帝都很遠的黑河邊上。選拔賢明的舜繼承了帝位,並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許配給舜做妻子。
丹珠得知後,對父親耿耿於懷,他暗暗串通南蠻有苗部落起來造反。堯帝親自帶兵制服了叛軍,活捉了丹珠。堯帝要殺丹珠為民除害,舜是一個很仁慈的人,忙攔住說:「他本應繼承帝位,卻讓我替代了。一時想不通起來造反,是常情。只要他今後改惡從善,就饒了他吧!」丹珠給父親跪下認了錯,才被免一死。
堯帝死後,舜看丹珠惡習已改,而且有了立功贖罪的念頭,就想給他個機會,問他願意到哪兒去做官。丹珠感激萬分,流著淚說:「我在哪兒跌到,就在哪兒爬起來吧!」舜就讓他到黑河、漢河一帶做了諸侯。
那時的漢河、黑河,河水常常暴漲,加上蛇妖做怪,百姓的生命田產屢遭禍害。他們聽說丹珠要來做諸侯,更加恐慌。因為他們知道丹珠的暴虐,就紛紛准備逃走。丹珠攔住想逃的百姓說:「父老兄弟們,過去的哪個丹珠已死了」。說完就「撲通」跪下,對天盟誓:「我要將功補罪,做堯帝的好兒子,做舜帝的好哥哥,做百姓的好臣僕,若有半點虛假,願天打五雷轟!」
從此,丹珠帶領黑河和漢河(今漢江)兩河的百姓,觀水道,察地形,共謀治水方案。為了使漢河、黑河岸邊的均州、淅川城不受洪水襲擊,丹珠在漢河和黑河的交匯處設計了一條七里長的石壩。丹珠和漢河、黑河兩岸的老百姓一起開山運石,不分晝夜地干。石壩修成了,它象一條鯿魚,橫卧在兩河的交匯處,人們都叫它七里鯿。
這事讓住在黑龍口的一個蟒蛇精知道了,惱的一蹦八丈。因為黑莽精每年六月都要到均州城、淅川城興風作浪,吞食人畜。修成了七里鯿,就是斷了它的生路。這天,它駕起了幾十丈高的浪頭。向七里鯿橫沖過來。
丹珠正騎著一頭白象巡查治水工程。忽報黑莽精作怪,就立即返回。哪知,黑莽精已將大壩沖了個大口子,洪水奔騰咆哮著向房舍農田沖去,好多百姓在水中掙扎呼救。丹珠驅動白象,飛奔著趕到缺口中央,堵住了洪水。黑莽精張著血盆大口,伸著鐵耙似的利爪向丹珠撲過來。丹珠跳下象背,順勢躍上浪頭,揮劍與黑莽精搏鬥。他們在水上翻上翻下,大戰幾百回合。丹珠瞅准一個機會,一劍砍掉了莽精的兩個利爪,與此同時,黑莽精也咬住了丹珠那劍的臂膀。那頭大象見主人遇險,就大吼一聲撲過去,用它長長的鼻子捲住了莽精,用力向空中甩去,一下子把莽精甩昏在石壩的脊樑上。
這時,護壩的百姓呼號著,用石頭雨點般地扎向黑莽精,不一會,黑莽精被砸成了肉醬。
丹珠因為臂膀咬傷失血過多,加上搏鬥的消耗,多年的勞瘁,口吐鮮血,永遠地躺在了江邊。大家根據丹珠的遺願,把他葬在江邊。
人們為了紀念丹珠,就把黑河改名丹江,把漢河和黑河的交匯處也改名為丹江口。從此,丹珠的名字就象奔騰不息的丹江水一樣四海流傳。
❸ 丹江口水庫的設計方案
(1)發電量方面,為42.62億kwh,符合方案擬定的原則,在滿足初期規模水利任務的條件下,盡量提高發電效 益;
(2)保證出力及保證率,方案1較原設計方案247Mw、方案l240Mw為大;
(3)灌溉引水方面.方案l引水量居中.既較原設計方案12.5億m提高0.2億m,又較方案的13.0億m少0.3億m。,尤其突出的是泵站抽水量最大達4.0億,充分利用了泵站的優勢};
(4)水量利用方面,方案l水量利用率最高,達82.9,較原設計方案提高2.6;
(5)水庫充滿機率方面.方案I充滿機率最高,達43;35a充滿15a).水庫消落至140.0om以下年份最多,達7a ,是原設計方案(1a)的7倍。3.2泵站建成前蓋水庫調度運行的特點通過對比分析,不難得出泵站建成前後水庫調 度運行的特點;
(7)充滿機率為2s.說明方案l較充分地利用了水庫調節庫容。a1599充滿機率,4325.725.7庫水位清落至 140.0m年數/a7112.2.4水庫泥沙淤積對調度成果影響的分析丹江口水庫運行26a來(1968~1994年),庫水位 150.0m以下淤積了14.1】億m泥沙.其中150.00~139.00m之間淤積2.89億in。,139.0m以下淤積11,調節庫輯 減少z,8億m,勢必對調度成果產生一定影響。為此本文對考慮水庫泥沙淤積情況進行了分析計算,多年平均發 電量下降0.1億kWh,棄水增加0.3億m,保證出力、保證率均不受影響。說明方案調度運行方式保留的潛力較大。方案影響較明顯,保證出力下降達5Mw,棄水增加1.3億m,年發電量下降0.12億kwh,說明方案I較充分地發揮了 丹江口水庫綜合利用效益。調節庫容受泥抄淤積影響,使調度成果產生不和變化,在運行、管理時必須引起重視。方案的特點根據擬定的原則,綜合考慮發電、灌溉引水、水量利用、水庫充滿機率、泥沙淤積影響等各方面因 素,推薦採用方案。
❹ 南水北調丹江口移民補償
征地動遷補償實施原則�
1�高速公路是國家基礎性、公益性、先導性產業,在執行國家有關政策性規定基礎上,對高速公路建設實行政策傾斜。�
2�明確責任,強化管理。省交通廳全面負責高速公路建設工作,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征地工作的組織實施,沿線各市政府負責動遷工作的組織實施,林業等有關部門按照職責積極做好配合工作。省交通廳與省國土資源廳簽訂征地補償投資協議,與工程沿線各市政府簽訂動遷補償投資協議。�
3�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建設項目用地(包括鐵路、軍事、林地等)的預審、報批、征地實施、占補平衡造地、施工期間服務、補充擴大征地、辦理土地使用證以及涉及征地的協調服務工作。征地補償費要嚴格執行實施本方案所定標准,並足額及時補償到位,不得截留、擠占和挪用。�
4�各市政府負責地上地下附著物的動遷、地方協調等項工作。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在動遷投資范圍內可細化補償標准,合理調劑使用資金。�
5�凡由市、縣政府及有關部門收取的費用原則上減免。涉及國有資產的電力、電信、鐵路、水利、管道及軍用設施等構造物的動遷,按成本價給予適當補償。�
6�因工程需要擴大征地以及動遷增加的費用,在相應補償投資協議的不可預見費中列支。增加的補償項目由建設單位與國土資源部門和各市核定。 �
7�各級國土資源部門和各市政府應依法征地、動遷,合理保護被征地和動遷群眾的利益,承擔因征地、動遷所涉及的法律、經濟、群眾上訪等責任。要加強對高速公路建設重大意義的宣傳工作,採取有力措施,防止發生阻礙工程施工現象。�
8�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征地、動遷專項資金管理,加強廉政建設和監督。�
二、徵收土地補償、稅費標准及征地工作程序�
(一)徵收土地補償標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辦法》以及《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製定征地補償標准。�
1�徵收耕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2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3萬元。�
2�徵收基本農田補償標准�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1.76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2.64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4.4萬元。�
3�徵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64萬元。�
4�徵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72萬元。�
5�徵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0.16萬元。�
(二)其他稅費�
1�耕地佔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佔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由遼寧省征地事務服務處具體組織實施,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准、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後,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國土資源部門會同交通、林業部門,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各市動遷辦公室共同確認。�
3�組織征地聽證。在征地依法報批前,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准、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4�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補償標准,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簽訂征地補償協議,並將協議作為征地報件必備件附征地卷一同上報。�
5�公開征地批准事項。經依法批准徵收的土地,除涉及國家保密規定等特殊情況外,省國土資源廳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征地批准事項。縣(市)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徵用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組公告征地批准事項。�
6�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市、縣政府批准後應按法律規定的時限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時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要協同農業、民政等有關部門對被征地集體組織內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三、房屋地上物補償標准�
1�房屋補償標准�
樓房(二層以上)每平方米補償650元。�
搗(預)制磚砼結構房屋每平方米補償550元。�
磚瓦房每平方米補償400元。�
平(草)房每平方米補償300元。�
2�其他地上(下)附著物補償標准�
倉房每平方米補償120元。�
室外水泥地坪每平方米補償25元。�
沼氣池每個補償400元。�
廁所每平方米補償50—100元。�
豬雞舍每平方米補償50—100元。�
塑料大棚每平方米補償25—30元。�
菜窖每平方米補償50—130元。�
磚石牆每延長米補償50元。�
格柵(含工藝格柵欄)每延長米補償150元。�
大門樓每個補償400元。�
飲用水井(含壓水設備)每眼補償2000元。�
農家排灌水井(含泵水設備)每眼補償2000元。�
排灌大井(含設備)每眼補償1萬元。�
排水管(塑料管、鑄鐵)每延長米補償10—30元。�
電話移機補助費每戶200元。�
有線電視遷移補助費每戶300元。�
墳每座補償300元。�
3�異地安置補助費(包括宅地、配套設施、租房費等)每戶6000元。
四、徵佔林木補償標准�
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和《遼寧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的有關規定補償。�
1�林木補償標准�
⑴楊、柳、榆、槐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4—13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3600元;�
14—20年平均每畝補償3000—1800元;�
2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⑵柞樹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3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4400—60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2400元。�
⑶紅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2000—3100元;�
21—40年平均每畝補償4600—6200元;�
41—70年平均每畝補償16800元;�
7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9600元。�
⑷落葉松林木補償費�
1—3年平均每畝補償1200元;�
4—20年平均每畝補償1800—3000元;�
21—50年平均每畝補償6000—2500元;�
51年以上平均每畝補償1100元。�
2�村民房前屋後林木補償標准�
一般林木(楊柳榆槐等)�
幼齡林(1—1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5—20元;�
中齡林(11—20年生)平均每株補償22—50元;�
成熟林(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1元。�
3�森林植被恢復費�
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苗圃地每畝4000元;�
未成林每畝2667元;�
防護林、特種用途林每畝5336元、國家重點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每畝6667元;�
疏林地、灌木林地每畝2000元;�
宜林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每畝1334元。�
4�林業設計費按林地、林木和森林植被恢復費總和的3%收取。�
五、果樹補償標准�
1�蘋果樹�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5-90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90-210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210-1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600元。�
2�梨樹�
培育期(1-5年)平均每株補償5-45元;�
初果期(6-8年)平均每株補償45-144元;�
盛果期(9-25年)平均每株補償144-120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600元。�
3�桃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5-45元;�
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補償45-144元;�
盛果期(9-20年)平均每株補償144-360元;�
衰果期2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180元。�
4�葡萄樹�
培育期(1-2年)平均每株補償5-10元;�
初果期(3-5年)平均每株補償10-90元;�
盛果期(6-11年)平均每株補償90-180元;�
衰果期12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80元。�
5�棗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5-10元;�
初果期(4-8年)平均每株補償10-80元;�
盛果期(9-30年)平均每株補償80-650元;�
衰果期31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320元。�
6�板栗�
培育期(1-4年)平均每株補償5-10元;�
初果期(5-7年)平均每株補償10-180元;�
盛果期(8-35年)平均每株補償180-900元;�
衰果期3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450元。�
7�雜果樹�
培育期(1-3年)平均每株補償5-10元;�
初果期(4-10年)平均每株補償10-30元;�
盛果期(11-25年)平均每株補償30-80元;�
衰果期26年以上平均每株補償40元。�
六、電力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1�低壓線路改移(0.4KV)每公里補償30000元;線路加高木桿平均每根1000元,砼桿平均每根1500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2�高壓線路改移(10KV)每公里補償47000元;線路加高砼單桿平均每根60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3�高壓線路加高(66KV):砼單桿平均每根5500元,砼H桿平均每基8000元,砼A桿平均每基10000元,鐵塔平均每基10萬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4�高壓線路加高(220KV以上):砼雙桿平均每基2萬元,鐵塔平均每基20萬元(含金具、線、佔地、稅金等費用)。�
七、郵電通訊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1�電話線路�
木桿平均每根(含話線橫擔瓷瓶等)1000-2000元;�
砼桿平均每根(含話線橫擔瓷瓶等)1500-3000元。�
2�架空光(電)纜�
木桿平均每根500元;�
砼桿平均每根1000元;�
光(電)纜每米50-150元。�
3�地下電纜�
電纜、光纜每米100-200元。�
八、農田灌溉水利設施動遷補償標准�
採取工程修復和補償相結合的原則,按成本價適當補償。�
1�農村小型水庫�
水庫水面(灌溉與養殖兼用)每畝補償9000元;�
水庫水面(灌溉)每畝補償6000元;�
水庫荒灘每畝補償100元。�
2�農田灌溉水利設施�
小型閘門(砼結構)每個補償5000-10000元;�
排灌乾渠堤壩每延長米補償10元。�
九、廠礦企事業單位動遷補償標准�
國有和集體所有制的廠礦企事業單位的動遷,考慮實際損失給予適當的補償。辦公用房參照民房動遷標准;廠房等生產設施按重置折舊計算,適當考慮停工搬遷損失費用。�
十、施工運輸道路補償標准�
凡工程施工指定的鄉村運輸道路,施工期間由施工單位負責維修養護,工程竣工後按補償標准由各市組織修復。�
鄉村道路(瀝青路面)視取料難易、路面寬度情況,每公里補償10-15萬元。�
鄉村道路(砂石路面)每公里補償5萬元。�
鄉村道路(土路面)每公里補償2萬元。�
十一、鄉村道路和田間作業道補償標准�
考慮農民群眾生產和生活需要,確需修建的鄉村道路連接線和田間作業道,按補償標准由各市組織實施。�
村道路連接線(砂石路面)每公里補償6萬元(含征地費用、簡易構造物)。�
鄉村道路連接線、田間作業道每公里補償4萬元。�
十二、征地及動遷不可預見費
按簽訂的征地和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總費用的5%計算。不可預見費由建設單位負責使用,主要用於因工程設計變更引發的擴大征地和地上附著物動遷的補償;工程設計時沒有發現,征地動遷協議中沒有列入的不可預見的地下構造物動遷補償;因國家政策性調整及不可抗拒的地震災害等不可預見項目的補償。涉及征地的不可預見項目,由省交通廳和省國土資源廳共同核定。�
十三、各市動遷辦公室管理費�
按省市簽訂的動遷補償投資協議中所核定的總費用的3%計提。�
各市動遷辦公室為臨時性機構,主要負責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拆遷地上、地下附著物和地方協調工作。市動遷辦公室應嚴格按有關規定包干使用,不得超支。
❺ 丹江口會計從業資格證繼續教育途徑 年審需要什麼資料
根據《湖北省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管理辦法》第六條 繼續教育形式分培 訓和自學兩類,其中培訓是繼續教育的重點。培訓形式有:(1)經財 政部門會計管理機構登記備案的社會培訓機構和行業、系統業務主管 部門及社會團體組織的會計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2)在財政部門會 計管理機構登記備案的網路遠程會計相關知識培訓。(3)參加財政會 計管理部門組織的會計知識競賽。二、證書登記(年審)需要什麼資 料?持證人員需提供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原件和身份證原件以及財政部 門會計管理機構核發的會計人員繼續教育培訓證明,到屬地財政會計 管理發證部門登記(年審)。三、持丹江口下發的從業資格證在十堰 或其它地方能年審不?按照湖北省會計從業資格管理辦法規定,會計 從業資格證書應在屬地財政會計管理發證部門登記(年審)。即:在 丹江口領取的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在丹江口市會計局辦理登記手續。
❻ 南水北調中線 (丹江)移民 安置費
這些可以咨詢當地移民辦
回答者: Angle鑫 - 助理 二級 11-15 15:33
直接去溫政府的民政。
這些一般是不在網上公布的
除非是統一的
回答者: liuan1987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11-15 15:35
南水北調工程涉及各有關鄉鎮人民政府、長壽街道辦事處:
《關於南水北調工程征遷安置補充規定》已經市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新樂市人民政府
二○○六年六月九日
關於南水北調工程征遷安置補充規定
為確保南水北調工程建設順利進行,經新樂市委、市政府研究並向上級部門請示後,根據石家莊市政府批準的《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工程新樂市段征遷安置實施辦法》(石政函〔2006〕36號)並結合我市征遷工作實際,對佔用農民責任田安置方案作如下補充規定:
一、國務院批復的南水北調工程徵佔集體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調水辦要全額撥到各鄉鎮,各鄉鎮要全額撥到各村集體帳戶專戶儲存,由村委會按農村財務管理規定進行管理,鄉鎮政府、市財政局、農業局、監察局要加強監督管理,任何部門和單位及個人不得截留和挪用。對農民進行貨幣安置後剩餘的資金,歸村集體所有,在未調整土地前嚴禁動用。如發展村公益事業確需動用的, 需經村民代表會議或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並且經被佔地農戶三分之二以上同意。違犯上述規定擅自動用補償安置資金的,依法嚴肅處理。
二、堅持因村制宜、因戶制宜,採取靈活方式進行安置
1、本村農業安置。有機動地且能收回,能滿足被佔地農民生產需要的,由村集體按被征地標准地畝,撥給農民相應面積的土地,重新簽訂土地承包合同,辦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變更手續。
2、貨幣安置。以每年每畝900元為上限,以本輪承包期為期限,由村集體一次性支付給農民安置補助。貨幣安置後,被佔地農民享有村集體的一切福利。本輪承包期結束後,參與村集體調地。到本輪承包期結束如不能調地,要考慮物價因素,由村集體繼續給予安置補助。
3、自謀職業自主安置。農戶責任田被全部占完,且自願自謀職業自主安置的,由本戶提出書面申請,並出具合法的新的居住地房產證明、正當職業及穩定的收入來源證明, 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由鄉鎮人民政府審查確認其具備自謀職業條件後,辦理相關手續並予以公證。 在戶口遷出後,可由村集體將工程徵用該戶責任田的征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全部支付給個人。無論以何種方式進行安置,必須經村民代表大會表決通過,必須嚴格按《實施辦法》中規定程序進行操作。
三、鄉鎮黨委、政府是征遷安置的責任主體,要切實負起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要指導各村制定適合各村的安置方案,嚴格按規范程序操作。對工作量大的村,要派駐工作組,協助支、村兩委開展工作。對群眾可能提出的問題、征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要提前制定應對預案。信訪、公安等部門要全程介入,全面配合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對干擾工程建設、煽動群眾鬧事的要依法進行嚴厲打擊。
主題詞:印發 文件 通知
送:市委,市人大,市政協,市法院,市檢察院。
發: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政府有關部門。
微山湖是安靜的,水中3米多高密密排列的蘆竹叢不時隨風輕輕舞動,不遠處的蘆葦盪偶爾有水鳥出沒。
「幾年前,這里還都是天然澇窪地(濕地)改造成的耕地,種著密密麻麻的小麥和大豆,不要說蘆竹、水鳥,連水都是渾濁的。」山東省微山縣環保局局長於恆啟回憶說。於恆啟還兼任濟寧市南四湖人工濕地管理處主任,「南四湖(又稱微山湖)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走廊和重要的調蓄區,其調水水質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早日實現的關鍵要素。2005年,省環保局確定在南四湖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到今年已經恢復濕地38萬畝。」
夢里水鄉今又見
「小時候,這里就是一片片的水塘,摸魚、挖菱角,都是我和小夥伴們的游戲。」張延亮在回憶往事的時候眼睛亮亮的。
張延亮今年54歲,從小生長在南四湖畔,現在是微山縣昭陽街道西萬三村黨支部的副支書。
1988年,國家要開發南四湖濕地,鼓勵農民多種糧食。從那時起,在圍湖造田的熱潮中,南四湖的命運發生了第一次變化。但是南四湖地勢低窪,一遇汛期,一年的收成就成了泡影。張延亮發現,不僅脫貧致富的願望離自己越發遙遠,一同消失的還有清澈的湖水、鮮嫩的蓮藕,與水鳥、游魚為伴的童年時光只能在夢里出現了。
2003年,這一情況發生了改變。這一年,南四湖被正式確定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輸水走廊和重要的調蓄區。為確保水質達標,在當地環保部門的指導下,張延亮和鄉親們紛紛在原來耕種「一麥一豆」的土地上種下政府推薦的蘆竹,退耕還濕的序幕悄然拉開,南四湖的命運發生了第二次轉變。
「你要問我當時的感覺,那就是兩個字『沒譜』,蘆竹這個東西我們以前見都沒見過,也不知道種了有什麼好處,但是種小麥大豆實在是沒什麼收益,當時看到一份國家發改委的材料,知道蘆竹這東西,是上好的造紙原料,有收益,環保,根系能夠凈化水質,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可能是個出路。」張延亮實話實說。
經濟效益也許一時無法體現,但退耕還濕之後,環境的改善讓張延亮喜出望外。「鳥兒又飛回來了,小魚兒又看見了,水也從混個澄兒的,慢慢變清了。沒想到,夢里的東西也能成真,真的沒想到。」
環境初步改善後,山東省環保局逐漸實施「治、用、保」的治污措施,確定在南四湖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並把該項目作為點源治理後的一項保底把關工程。
「人工濕地對污染物的降解是非常明顯和有效的,在濕地植物茂盛期COD的去除率為30%-50%,總磷的去除率為35%-60%,氨氮的去除率可達到35%-65%。」於恆啟用數字向記者證明。
截至目前,南四湖人工濕地試驗工程人工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3000畝,加上保護修復自然濕地2000畝,試驗區已經形成5000畝的人工濕地規模。同時,與濕地試驗工程相配套的橡膠壩工程已經完工,配水工程、表面流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南四湖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已成為南水北調東線最大的環保工程。
「碧玉」「黃金」從何而來
「我們從第一年就感受到了種蘆竹的好處。」張延亮笑著說,「以前種莊稼,每畝地一年也就有500—600的收入,到了現在,一畝蘆竹不算補助,已經能夠達到800-1000元的收入了。」
「老張說的沒錯,環保工程建成後,不單單改變了南四湖的水質,保障南水北調工程的順利實施,恢復南四湖的自然生態,增加南四湖的環境容量,還真正地給湖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於恆啟從宏觀的角度給記者做了分析。
西萬三村的農民絕對是退耕還濕的最直接受益者。2005、2006、2007年連續三年,在環保部門指導下,村民不斷擴大蘆竹種植面積,到目前村上已經種植了600畝。同時,政府在這三年裡連續對農民進行補助,根據台田上已開發耕地的土質不同,補助標准分別為300元、400元、500元,同時還投入財政資金為引進的蘆竹苗子買單。
有種就要有收。按照政策安排,村裡由地方環保部門牽頭,與當地造紙企業簽了訂貨合同,年底收割後交給蘆竹中轉站,然後打包賣給企業。目前一市斤的收購價格是一毛二分五,合同一簽就是三年。西萬三村共有432戶人家,從種糧變為種蘆竹,粗略估計全村一年可以增收幾十萬元。
微山縣為充分利用好濕地資源,積極發展適合土壤生長的經濟作物品種。近年來,全縣先後發展了淺水藕、杞柳等適合澇窪地生產的經濟作物。目前,全縣發展杞柳種植面積3萬多畝、淺水藕2萬多畝,兩種作物為全縣年創收益達5000萬元。
而山東省日前印發的《南水北調黃河以南段及省轄淮河流域和小清河流域生態補償試點資金管理辦法》,對退耕還濕農民按退耕面積進行補償,已被明確列在該省大規模生態補償試點相關利益主體的第一位。
環境好了,收入高了,農民的心氣兒也就順了。
「犁遍荒原栽碧玉,耕盡沃土種黃金」,這是張延亮寫的詩。
「現在,我特別希望親友們來我家串門,每次我都帶他們參觀村裡的蘆竹基地,看看鳥,打打魚,村裡最近又鋪上了硬質路面,玩耍之後還可以觀光。說不定以後還能發展旅遊業。」張延亮眼中滿是對未來的期盼。
這些是其他地方補助的情況,具體的應該由本地政府決定。我給這些是提供給你參考的,有什麼不合適的或者不合理的找當地政府理論。希望我的回答能讓您滿意並予以採納,感謝您的提問,祝您愉快!
回答者: 郜躍躍 - 副總裁 十級 11-15 15:36
不要貪心啊
相信政府,不會虧你們家的
回答者:匿名 11-15 15:48
我就是修南水北調河北那段的。
一般移民時拿的錢很少。在去爭也不會得到太多的好結果。
回答者: rufan5 - 助理 三級 11-15 17:17
每年每畝900元為上限,以本輪承包期為期限,由村集體一次性支付給農民安置補助。貨幣安置後,被佔地農民享有村集體的一切福利。本輪承包期結束後,參與村集體調地。到本輪承包期結束如不能調地,要考慮物價因素,由村集體繼續給予安置補助。
回答者: Bear0202 - 助理 二級 11-16 14:25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從丹江口水庫(河南南陽淅川)陶岔閘引水,經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唐白河流域和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開挖渠道,在河南省鄭州市附近通過隧道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乾渠全長1273公里,向天津輸水乾渠長154公里。年調水規模130億立方米。
中線工程主要向河南、河北、北京及天津四省市供水。重點解決北京、天津、石家莊等沿線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並兼顧沿線生態環境和農業用水。中線工程分二期實施,第一期工程建設主要目標: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從丹江口水庫自流引水,到北京天津。中線一期工程平均每年可調水95億立方米。同時為減少中線從丹江口水庫調水後對漢江中下游的影響,修建引江濟漢等四項生態建設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於2003年12月30日開工,目前已經開工的中線北京石家莊段應急供水工程開工建設7個單項工程,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其中北京永定河倒虹吸工程已經基本完工。
自1952年以來,長江水利委員會幾代技術人員始終不渝地堅持開展中線工程的勘探、測量、規劃與設計工作。1987年提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規劃報告》,1991年對此報告進行了修訂;1992年提出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1995年國家環保局審查並批准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1995~1998年,水利部和國家計委分別組織專家對南水北調工程進行了論證和審查,同時對中線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和不加高的多個方案進行了補充研究。新世紀伊始,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生態環境以及水資源的變化,長江委按照「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原則,以科學、嚴謹、求實的態度,廣泛徵求各方面的意見,再一次對中線工程規劃進行了修訂。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整個南水北調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規劃近期從漢江丹江口水庫引水,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工程大體上在2010年以前建成;後期進一步擴大引漢規模,年均調水量達到130億立方米,工程預計在2030年完成;遠景從長江三峽調水。近期工程首先將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利用新開的人工渠道(局部管道)輸水。輸水總乾渠自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引水,在方城埡口穿江淮分水嶺,從鄭州西邊的孤柏嘴處過黃河,之後大體平行於京廣鐵路(位於京廣鐵路以西),北上至北京團城湖,天津乾渠從河北省徐水縣西黑山處分水至天津外環河。輸水工程全長1421公里,其中引水渠首至北京長1267公里,天津乾渠長154公里。輸水工程與河流全部立交,北京段、天津段局部採用管涵。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一是適時供水調度安全可靠。丹江口水庫具有巨大的調節能力,主汛期除保證防洪外,調節庫容達98億立方米,汛後達190億立方米。總乾渠兩側已建成大量的水庫,可以承擔「充蓄」調節和「補償」調節的任務,另有瀑河水庫作為「在線」調節水庫。通過總乾渠並採用已有成熟經驗的現代化控制技術和先進的調度管理手段,可確保供水調度安全可靠。二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總乾渠位於平原的西部,居高臨下,控制范圍廣。與受水區已建成的水利工程連接簡單,供水調度靈活機動。三是具有豐富的水源後備。中線工程近期、後期從丹江口水庫引水,遠景視需要可以從長江三峽引水。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宏偉的生態工程。中線工程受水區現狀年均缺水量在60億立方米以上,經濟社會的發展不得不靠大量超采地下水維持,從而造成地下水大范圍、大幅度下降,甚至部分地區的含水層已呈疏干狀態。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後,近期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後期根據需要進一步擴大調水規模,可使受水地區的缺水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環境將有顯著改善。
中線工程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後,將有效提高漢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能力。丹江口大壩加高後主汛期防洪庫容將由77億立方米增加到110億立方米,再遇1935年洪水,漢江中下游地區基本不分洪,可以解除江漢平原的一大心腹之患。
中線工程對保護漢江中下游的水環境同樣也起到積極的作用。規劃在漢江流域興建的四大工程——漢江幹流上的興隆樞紐、從沙市到沙洋的引江濟漢工程、對航運受影響的河段實施整治工程、對引水受影響的涵閘和泵站實施改造工程,不但將調水的影響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且「引江濟漢」工程使得興隆以下河段枯水期流量顯著加大,預計可以基本消除漢江發生曾嚴重威脅武漢等城市供水安全的春季「水華」現象。
中線工程的總乾渠不僅是一條「清水長廊」,也是一條「綠色長廊」。總乾渠不經過崇山峻嶺,施工條件優越,對環境的影響小。沿線河流均與總乾渠立體交叉,可保證水質。同時,在丹江口水庫水量充沛的時候,可以方便地將水放入當地河流中,以改善河道的水環境。此外,中線工程還將帶動綠化、生態農業和綠色農業的發展,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良好的經濟工程。按2000年末價格計算,中線工程總投資約920億元。這些投資的40%將轉化為消費資金,這對於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將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根據投資的乘數效應,中線工程的興建,將拉動建材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以及第三產業的發展。中線工程還將帶動南方調水區、調水沿線地區、北方受水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建設節水型工業、節水型農業和節水型社會。
中線工程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般要求,結合水資源調配的公共特性,構建其建設與管理體系,從而保證建設的順利進行,建成後的良性運營。按照「政府宏觀調控、市場機制運作、用水戶參與管理」的原則,中線工程將成立「中線工程水源公司」和「供水有限責任公司」。水源公司負責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及以後的運行管理,並賣水給供水公司;供水公司負責總乾渠工程的建設及以後的運行管理,並將水賣給分水口以下的用水戶協會。
水價是中線工程運行的關鍵。中線工程測算的水價為0.27~1.27元,既處在用水戶可承受的范圍內,又刺激了節約用水的積極性。建設期間通過提高水價建立南水北調工程基金,有利於水權的合理分配,也為通水後水費的徵收和管理創造了條件。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積極的社會工程。丹江口水庫大壩加高需移民30萬人,這是工程建設最大的難點,但同時也是解決庫區環境容量嚴重不足、居民生活貧困的重大機遇。據有關方面估計,即使不建中線工程,也需要將庫周約10萬人外遷,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庫區脫貧的問題。興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30萬移民中的絕大多數外遷到居住和生存條件較好的地方安置,將大大改善庫周的生態環境,並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
中線工程建成後,沿線城市居民優質飲用水能夠得到保證,乾旱年份一些城市將不再出現「水荒」現象。對於數百萬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和其他含有害物質的深層地下水的當地農民來說,中線工程將從根本上改善其飲水質量。
總之,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一項「南北雙贏」的偉大工程,它的重要作用必將隨著歷史的推進而不斷呈現出來。「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實施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是一代又一代水利工作者的宏偉夙願,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我們有決心、有信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沿線人民的密切協作下,扎實做好各項工作,確保這一利在當代、澤被子孫的宏偉工程早日開工建設。
回答者: lisifan123 - 副總裁 十一級 11-16 21:54
問錯地方了
這個只有問當地政府了
如果這些都能在網上找得到的話 ...
南水北調是事關我國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工程。特別是從丹江口到北京的中線工程,更是目前投入最大、難度最大的一條線路。這條線路2003年年底開工,計劃明年年底前通水,十年奮戰,即將收獲;這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時刻。但就在這個時候,記者卻聽到了令人震驚的消息:引水工程,是要建好了,可是,工程源頭的水質,眼下卻有變壞的危險。這個問題不能得到及時、徹底地解決,那我們花費那麼大力量、即將建好巨大工程,就將面臨危機。
5月16號,記者來到了河南省淅川縣,就是通過這個核心渠首,丹江口水庫的水被供往北京等地。
位於庫區里的宋港碼頭有大大小小20多家設在漁船上的水上飯庄,記者隨機走進了一家,一個小夥子殺完魚後,隨手就用掃帚將一堆魚內臟直接掃到了水庫里。不僅是魚內臟,記者發現在這些水上飯庄,洗菜、刷鍋、洗碗後的臟水,以及爛菜葉、塑料袋、礦泉水瓶等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都會被隨手扔到水裡。飯庄的人說,周圍的水根本不能吃。
直接被排到水裡的不僅是污水和生活垃圾,記者到船上的廁所看了下,竟然發現從便池孔直接能看到水庫水面,也就是說只要在船上如廁,所有的排泄物也都會直接被排到了丹江口水庫。
水面上垃圾遍布,水庫岸邊以及邊緣淺灘上各種各樣的生活垃圾也遍地都是,綿延了足足有一兩公里。等到汛期漲水以後,這些幾乎都無法降解的垃圾將全部被淹沒在丹江口水庫。
那麼這些給丹江口水庫帶來巨大污染威脅的船上飯庄,是否經過了相關部門的審批?對於這些飯庄的污染情況,當地環保部門說隊伍人員有限,監管鞭長莫及。
以丹江口水庫為中心,南水北調的引水渠首是它出口。可是它已經被違法建設、違規經營的的景區、飯店所包圍、所污染。那麼丹江口水庫的入口如何呢?漢江是丹江口水庫最大來水源,漢江水質直接影響丹江口水庫的水質。
正在排水的是陝西省安康市紫陽縣的一條排污管道,這條排污管道坐落在紫陽縣客運碼頭,當地居民說這也是紫陽縣城最大的排污口之一,這些污水主要來自縣城居民的生活污水,由於當地的沉澱池年久失修。現在這些污水沒有經過沉澱和任何其他處理,就直接排入漢江,除了污水,直接排入漢江的還有糞便。在紫陽縣火車站記者看到,公共廁所旁邊的沉澱池的管道已經破裂,大小便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流入了漢江。而紫陽縣的垃圾場,堆滿的垃圾上面蒼蠅亂飛,發出陣陣惡臭,垃圾場的邊緣幾乎延伸到了漢江,一條順山而下的排水溝正好經過垃圾堆。順江而上記者看到每隔幾百米的地方都有排污管道,當地百姓說現在漢江就是紫陽縣城的天然化糞池。
紫陽縣的居民告訴記者,從建縣城開始,紫陽縣就沒有污水處理廠,把污水直接排放到漢江,是當地人多年來的的習慣。現在當地正在建設一個污水處理廠,而這個縣里唯一的污水處理廠還沒有完工。
就這樣在陝西紫陽縣30多萬人每天產生的生活、生產污水就只能直排進入漢江,順流而下,進入湖北十堰市。那麼漢江到達十堰市的情況怎麼樣呢?
5月 18號,記者來到了湖北省十堰市,橫跨市區的神定河,在十堰市匯入漢江,最終將匯入丹江口水庫。從記者在距離市區約4公里的神定河段拍到的畫面上可以看到,水面各種垃圾、動物屍體隨處可見,河底淤積著黑色的淤泥,整個河面散發出陣陣臭味。
沿著神定河記者來到了十堰市污水處理廠,神定河與污水廠的距離只有10多米。在污水處理廠旁當地農民告訴記者,十堰市區的污水通過納污管道,都被送到了這家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而除了通過正常的排污口,向神定河排放經過處理的回收水,其實十堰污水處理廠還有暗道,向神定河直接排放沒有處理的黑色污水。
5月20號中午,記者在沿河調查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十堰市污水處理廠的暗道排水口,這個排水口隱藏在一塊菜地下,正在向神定河排放黑色的污水,散發著陣陣惡臭,黑色的污水和上游來水在河面形成了明顯的界限,並且將下游很快染成了黑色。
在十堰市政府網站,記者看到了這樣一份2012年7月份下發的《神定河等五條不達標河流綜合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這份公開文件中指出:長江水利委員會對十堰市五條河流進行全年,全斷面監測顯示,除官山河之外,其餘包括神定河、犟河、泗河、劍河,四條漢江支流均為劣五類水質。我國的地表水按功能高低分為五類,根據這個分類,五類水意味著只能用於農業用水和景觀用水,而劣五類則意味著連農業灌溉與景觀用水都不達標,而現在神定河裡的劣五類水就這樣通過漢江最終匯入了丹江口水庫。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一期工程,按2000年末的價格計算,總投資就接近920億元,未來最終建成成本一定比這個數字要大。為了保證工程順利進行,河南、湖北,更有34萬百姓拋家舍業、搬遷移民,做出巨大犧牲,這一切都是為了滿足下游1277公里沿線上、20多座大中城市中、億萬同胞最基本的生產和生活需求。
解決問題要靠行動,這行動體現著我們的大局觀、責任感、執行力。打自己的小算盤就不可能解決問題,只有心裡想著國家才能辦好這件事。古人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看來這源頭,不止在山頭,更要在心頭。
❽ 丹江口在哪
丹江口
市情簡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確定之後,湖北省丹江口市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國水都」。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丹江口市,春秋戰國史稱均陵,秦滅楚國置縣武當,漢承秦制,隋唐改稱均州;宋、元、明、清歷代皆為重鎮;民國初年改州為縣;1983年,改為丹江口市。這里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先賢輩出,陳摶、蘇轍、徐霞客等歷史名人來此賦詩撰文,為古均州文化增光添彩。
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庫容290億立方米的丹江口水庫,煙波浩瀚,一片碧藍,狀如翡翠,是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
丹江口市是武當文化的發源地。境內的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武當武術享譽世界。境內還有全國著名的「民間文化活化石」——伍家溝故事村,中國漢族民歌第一村——呂家河民歌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的知名度以及悠久的文化歷史,促進了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丹江口市已著手將丹江口水庫和武當山作為著名品牌來培育,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遊區、度假休閑區。
丹江口市工業基礎雄厚。她是東風公司重要的生產配套基地,是東風公司東進戰略的承接點,擁有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20多家,已初步形成冷軋和熱軋兩個中心。丹江口市「四大一新」產業不斷壯大,鋁業公司、農夫山泉、西寶鋼芯鋁、丹瑞碳素公司、丹傳公司等一批新的企業正在成長,工業基礎發展後勁不斷增強。
丹江口市生態環境優良。丹江口林木蔥郁、群山含翠,森林覆蓋率達39.3%,近幾年,該市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廣泛進行退耕還林和植樹造林,到2010年,力爭將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丹江口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0.5%,人均公共綠地14.86平方米,曾榮獲全國綠化城市稱號。丹江口水庫水面達112萬畝,優良的水質純凈無污染,獨特的水產品琳琅滿目。鯿、鮁、鯉、鯽、鱖、銀魚等魚類肉鮮味美,是席上佳餚。丹江口水電站裝機105萬千瓦,年均發電50億千瓦時,豐富的水電資源,為境內工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今,丹江口市全市上下已形成共識,力爭把資源優勢變成經濟優勢,努力建成全國最大的飲用水基地、湖北重要的鋁產業基地、汽車零部件基地和優質農產品基地。
丹江口市物產資源豐富。這里是我國最北緣的優質柑桔生產基地,年產量達1.5億公斤,丹江柑桔被國家評為「中華名果」。茶葉、木耳、香菇等農特產品享譽全國,開發利用前景十分廣闊。「武當綠羽」、「武當針井」、「武當劍茶」,被農業部、湖北省評為優質茶。其中「武當針井」是湖北省著名商標,被歐盟認證為有機(生態)食品。丹江口探明礦藏40多種,其中鈦鐵、釩儲量居湖北省之首。非金屬礦有白雲岩、石灰岩、電解石、大理石、石棉等可供投資開發。丹江口地產中葯材品種多達1100多種。境內武當山素有「天然葯庫」之稱,盛產名貴中葯天麻、靈芝、金釵、何首烏,堪稱武當四寶。
丹江口市交通通信發達,水、陸、空組合交通成網,四通八達,襄渝鐵路、漢十公路、漢十高速公路貫穿全境,316國道縱貫五個鄉鎮;漢丹鐵路直達武漢,漢江航道直通武漢、上海等口岸;武當山機場、襄樊機場分別距市區26公里和108公里。移動通訊、信息傳遞方便快捷,工業基礎良好,城市功能齊全,基礎設施完善。全國著名企業農夫山泉有限公司,在丹江口投資興建的純凈水及果汁飲料生產基地已經竣工投產;美國的EPlC和JLF公司的相關項目,落戶丹江口並投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施工大橋橫跨漢江,將使丹江口右左岸城區連為一體。此外,正在修復的武當山八宮之首的凈樂宮豐富了旅遊線路,南水北調紀念塔、觀景台等一系列建築將拔地而起。
丹江口市決心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機遇,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經濟強市、旅遊名市、文明靚市」的總體奮斗目標,舉全市之力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擴大招商,開拓創新,發展丹江口經濟,全力打造中國水都--丹江口。
歷史沿革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原均縣為基礎設置的縣級市。地處鄂西北,漢水中上游。東與老河口市交界,南與房縣接壤,東南與谷城縣相連,西與十堰市、西北與鄖縣相接,東北與河南省淅川縣為鄰。城區丹江口,東南距省會沿公路480公里,西距鄖陽地區行署駐地十堰市沿公路110公里。市境東西長73公里,南北長81公里,總面積3111平方公里。全市人口43.1萬,有漢、回、滿、壯、侗、苗、白、蒙古、土家、布依等11個民族,漢族占總人口的99.82%。
1948年3月21日,均縣解放。當時人口23.9萬,其中縣城人口1.5萬。1959年因建丹江大壩縣城遷至丹江口,經過近30年的建設,市區面積已達16平方公里,有4個街道辦事處,20個居委會,17個自然村,人口83,064人。
截止1986年底,全市共有工業企業108個,職工總數2.4萬。其中,中央、省屬企業25個,職工1.47萬人。工業門類14類之多,冶金、電力、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紡織、縫紉、文化用品工業等大門類已形成行業優勢,化學、機械、建材、食品等已成為市屬工業的四大經濟支柱。丹江口市目前已形成以水利樞紐工程為主的地區性工業中心城市。
丹江口市的教育事業發展很快。1986年全市有大、中、小學526所,學生10萬多人。其中,水電部、省屬高等、中等學校4所,本市中等師范學校1所、普通高中3所、農業中學5所、初中69所、小學445所,在校學生99.722人。除此以外,還有各種成人學校、職工學校、電視大學等。
丹江口市歷史悠久,文化繁盛,追溯其歷史對本市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資治都是有益的。
❾ 丹江口有什麼特產小吃比較出名
丹江口的特產如下:
1、均州曬煙,是湖北十堰市丹江口的特產,煙葉色澤鮮明純正,煙味純和,香氣濃郁,油分足,彈性好,燃燒性強,是配製混合型卷煙不可缺少的優質調料。
2、丹江口翹嘴鮊,是優質的淡水魚類,個體大,肉質鮮美,蛋白含量極高,富含人體所需要的多種氨基酸,礦物質及維生素含量豐富。
3、金樁堰貢米,在明朝永樂年間,金樁堰米名聲遠揚,成為皇家貢米。
4、丹江口鱅魚,連續四年獲國家有機產品認證,屬於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的魚類。
5、武當榔梅,品種抗逆性強,適應范圍廣,果實大,品質優,風味爽口,酸甜適度,營養價值豐富。
6、武當山獼猴桃,品質優良,營養豐富,果肉肥厚。
7、武當山大麴酒,屬於窖香型白酒,無色透明,醇香濃郁,綿甜甘冽。
❿ 丹江口萬達廣場規劃是真的嗎
丹江口萬達廣場規劃是真的,因為那裡面已經不能夠滿足需求了,現在城市規劃正准備規劃那裡,如果你在周邊有房產的話,到時候會增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