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批發 > 童裝布貼批發

童裝布貼批發

發布時間:2022-04-20 23:05:23

❶ 模仿陽新布貼要怎樣寫一篇作文呢

陽新布貼畫難覓傳人
布貼畫是陽新縣民間的一種傳統美術工藝品,是農村婦女用縫衣時裁剪下來的邊角碎布在深色的布料上拼成五彩斑斕的圖案而成,有著相當悠久的歷史,其造型、色彩都很獨特,具有濃郁的楚文化特徵。從孩童穿著的童裝到童枕童玩,從婚嫁飾物到婦女家用,以及廟堂蒲團、吊幡等,陽新布貼有近30個品種,其造型奇特、精緻美觀,讓人愛不釋手。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傳統的山野藝術奇葩卻面臨著失傳的危機,這不能不讓人感到遺憾和惋惜。
布貼老人已近八旬
7月8日,記者來到布貼畫的故鄉陽新太子鎮。走進屋李村屋李組的羅漢秋老人家中,只見老奶奶正一個人慈祥地坐在床邊,一針一線的製作布貼畫。據介紹,羅漢秋老人從小就跟隨娘家母親學了一手布貼畫的好手藝,能剪能畫能綉、工藝十分精湛。
一提起布貼畫,羅漢秋老人似乎有說不完的話,她專門從牆角的大木箱底拿出了自己往日製作的布貼畫作品。有憨態可掬的布貼老虎、色彩斑斕的馬甲、披肩,還有造型奇特的虎頭帽。羅漢秋老人拿著一頂用五彩布料拼貼而成的童帽告訴記者,這個帽子叫「暖帽」,裡面墊了一層棉布,可以起到冬季保暖的效果。帽子表面是用五彩碎布和金、銀絲線綉成的雙龍和各種花卉,象徵著富貴吉祥、四季平安,也是希望孩子能戴上它健康地成長。
羅漢秋老人拿著她親手做的布貼畫告訴記者,這些小東西都是她最最心愛之物,她對布貼畫的感情就如同對自己的兒孫一般。年近8旬的羅漢秋老奶奶,從十來歲起就從母親那裡學會了布貼畫手藝,從那以後,她還到處拜師學藝,並自學了多種布貼畫製作技巧。她所參與製作的布貼畫「麒麟送子」現在已被國家博物館收藏,並在西歐等國巡迴展出。還有不少商人和外地老闆主動登門向羅漢秋老人請求高價購買布貼畫,但都被老人一一回絕了.
老人說,布貼畫是陽新特有的文化遺產,是家鄉人民的智慧結晶,是用多少錢也買不來的。她雖然沒有多少遺產,但是有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那就是布貼,她要將這筆寶貴的文化遺產留給子孫後代。
在高興之餘,羅漢秋老人又感到有些失落,她告訴記者,現在村裡的年輕人們幾乎沒有人願意學習布貼畫了,只顧著外出打工掙錢,或是在家中玩鬧嬉戲、不務正業,眼看著先輩們留下來的寶貝就要失傳,她真的很心疼。
羅漢秋老人的大兒媳柯桂香也告訴記者,農村女孩子幾乎沒什麼人學這個布貼畫了。

❷ 湖北民間美術陽新布貼的來歷、技藝、形式、特點

陽新布貼(陽新縣):由陽新農村女性靈活運用不同布料,在底布上構圖設計,經裁樣、剪拼、粘貼、鎖綉製作而成,具有各種精美圖案的一種傳統民間實用工藝美術品。 --------------------------------- 陽新布貼是在一塊底布上通過剪樣、拼貼、縫制、刺綉製作而成的具有淺浮雕效果的民間實用美術品 起源於陽新民間工藝美術 至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被稱為是「神奇的東方特有的藝術品」。 長期以來,陽新布貼深藏於民間,直到1985年才被發現。一經問世,陽新布貼即以她獨有的藝術魅力令世人刮目相看。1986年首次亮相「湖北民間美術展覽」。1987年問鼎北京「第一屆中國藝術節」期間,《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中央媒體對布貼進行了高度評價。1988年《中國文學》英文版首次將陽新布貼的專題文章和一組彩照向海外傳播。1989年起,陽新布貼多次飄洋過海,出展前蘇聯、塞普勒斯、利比亞等國家。 ------------------------------------- 陽新布貼是一個古老的的民間美術品種,」陽新美術館美術幹部尹關山說。尹對陽新的布貼文化做了20多年的研究,他說,陽新布貼原來一直不被外界所知,上世紀的1985年----87年,省文化廳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民間美術普查與收集時,才發現了這一珍貴的鄉土民間美術奇花。1986年,陽新布貼第一次披露於《湖北民間美術展覽》,1987年進京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展出,1988年的第三期的《中國文學》英文刊首次向海外傳播,接著到蘇聯、利比亞等20多個國家參加展出。陽新布貼還被選入湖北省小學、中學、中師、高師等美術教科書。 「陽新布貼的起源和沿革至今還無任何文字可考,」 尹關山說。陽新建縣在公元前201年,尹於1985年調查了一個當時健在的80多歲的老太婆時,按老人的說法,尹就此推斷,陽新布貼至少有200年的歷史。 陽新布貼首當其沖的便是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風格,執著,古樸,野逸。題材傳統,色彩濃烈,造型稚拙,構成浪漫,尤其是她那黑漆點金似的色彩效果和不合常理、不計時空、天上人間,山珍水族皆可溶為一體的構圖組合,深得專家們的贊嘆。加上它那豐富的實用體系和輔以細密的針刺線紋樣等多元化處理,完備地奠定了他在民間工藝美術領域內的高品位檔次。尹對陽新布貼的評價是這樣認為的。 陽新布貼的品種繁多,涉及家庭日用品,婦女婚嫁飾品,兒童穿著,廟堂蒲團、吊幡等近30多個系列,其內容多為日常生活中的動植物及傳統的吉祥圖象。 像太子屋李組的黃帶娣老人一樣,尹關山對陽新布貼表示憂慮。他說,民間藝術受到了現代文化的沖擊,承載著陽新千百年來地域文化的布貼已經漸漸遠離了我們的生活。據尹老師分析,布貼的老一輩製作者正在逐步消亡,年輕女子更是不願顧及這種費時費工的活兒。各種商品的日益翻新,布貼也就在失去了它的價值後漸漸被人遺忘了。民間的布貼精品已經不多了,只有上百件作品被省文化館收藏。 多年來,尹為陽新布貼的開發和保護多方奔走,去年底,有幸被評為全市十大文化產業品牌,其寫出的《陽新布貼經濟開發構想》也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他認為,對古老的文化藝術的保護和開發是有其市場前景的,陽新布貼投資不大,地方文化部門、農村個體經營者都可以實施開發;產品的銷路可以向城市的樓堂館所、旅遊景點推銷,可向喜愛藝術的人士提供收藏,也可向海外華人和外國友人贈送。另外,對產品樣式及內容按現代人的審美觀和實用性進行改造和創新。他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不單於滿足欣賞現代藝術,可能更重視地方特色古老的民間藝術,陽新布貼在不久的將來會煥發新的生機。 --------------------------------------- 陽新縣,位於中國湖北省東南部、處長江中游南岸。縣境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在漫長的小農 虎頭饞兜 經濟社會里,陽新布貼這一勞動婦女的實用工藝形成了獨特的地方體系,並原汁原味地延續至今。 陽新布貼的實用物相當豐富,從自冠至履的童裝到童枕童玩,從婚嫁飾物到婦女家用,以及廟堂蒲團、吊幡等,有近30個品種。其內容多為傳統的吉祥圖象,也反映一些日常生息,地方農作物和山林水澤生物等。 陽新,周屬楚。陽新布貼那原始稚拙的物象造型,浪漫無羈的組合構成和黑漆點金似的色彩處理。鮮明地凸現出楚文化特徵,同時又有著特定的地域傳統風格。 陽新布貼於1985年才被發現並披露於世。1987年參展《第一屆中國藝術節》,為中外遊客和專家所刮目。1989年以來,陽新布貼已先後出展塞普勒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蘇聯、利比亞等國家,被認為是巧奇的東方特有的藝術品」。 不具譜本、無須用筆,心象所致、隨手剪來。陽新布貼這束山野奇花始終伴隨著敦厚的民風和製作者們的獨到追求,盛開在陽新境內。 楚風橫溢的陽新布貼 尹關山 狀元拜塔·肚兜 一個古老的民間美術品種——一陽新布貼,在鄂東南山鄉、長江南岸的陽新縣不知默默無聞地流傳了多少個歲月,直到1985年才被世外發現,首次披露於1986年的《湖北省民間美術展覽》。1987年悄然進京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展出後,竟使諸多中外遊客和專家嘆為觀止。《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裝飾》等多家報刊競相載文載圖評介,稱陽新布貼具有「使人觸目難忘、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 1988年第3期的《中國文學》英文刊物率先把陽新布貼的專題文章連同一組照片向海外傳播,更使這一古老的藝術奇花一躍而出牆。 1989年以來,陽新布貼己先後被送往塞普勒斯、捷克斯洛伐克、前蘇聯、利比亞等亞非歐國家展出,被許多外國友人爭相拍攝和臨習。一位前蘇聯的觀眾,當了解到布貼是由姑娘做嫁衣時所剪裁下來的邊角布料拼貼所致,不僅熱情贊揚這種勤儉精神,而更加贊賞其藝術創造才華,不禁在留言簿上借用俄羅斯神話故事中的傳說,贊喻製作陽新布貼的中國人民的手是「黃金手」。 至今,電視專題片《陽新布貼》多次被湖北電視台、中央電視台、上海、廣東、黑龍江等電視台播出。陽新布貼還被選入湖北省小學、中學、中師、高師等美術教科書和《中國美術分類全集》。 布貼,本是廣泛流傳於我國民間的一種實用工藝美術。陽新布貼似乎不值得被額外加以關注。然而,當我們翻開 1990年版的《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一書時,在「布貼」辭目後,被提到並較為著重介紹的地方布貼唯見「陽新布貼」一家。這便足以說明,陽新布貼非同一般! 瀏覽陽新布貼,首當其沖的特色便是原汁原味的楚文化風格。題材傳統,色彩濃烈,造型稚拙,構成浪漫,尤其是她那黑漆點金似的色彩效果和不合常理、不計時空、天上人間。山珍水族皆可溶為一體的構圖組合,深得楚文化專家們的嘆服。加上她那豐富的實用體系和輔以細密豐富的針刺線綉紋樣等多元化處理,完備地奠定了她在民間工藝美術領域內的高品味檔次。難能可貴的是,所有這一切,一直流傳至今,她似乎都是亘古未變。直教人置身於陽新布貼的氛圍中,有一種不可明狀的回歸原始、回歸自然的快感。 經多方查找,陽新布貼的起源和沿革己無任何文字可考。其實物因與日常實用密不可分,而實用的新舊更替之故,傳之久遠的布制物不可得。據我在發現陽新布貼的1985年,當時健在的80多歲的老太婆言:「我婆在娘家做囡就會做。」以此推斷,至少也有二百年的歷史;若從實物所體現的楚文化風格看,顯然就遠不止這個時限。陽新建縣早在公元前201年,周屬楚地,陽新布貼所處處凸現的一脈相承的楚文化風格,其淵源雖無考據上溯至周,至少可以斷言,應是一種相當久遠的民間傳承。 陽新布貼充分凝聚著陽新勞動婦女自成體系的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也體現了陽新人民的勤儉美德。在陽新,大凡農村女孩十二、三歲便開始在母親或祖母的傳導下,用五彩的邊角布料進行拼貼。到了出嫁時,便循著世代相傳的習俗,將做嫁衣時所剩下的各色布角,裝進一個別致的「布角包」里帶到婆家,待到懷孕(俗稱「有喜」)以後便開始做起各式好看的布貼物,不用花多少錢,就能讓自己的小寶寶得到既實用又漂亮的衣物和貼畫玩具。同時,在親戚朋友家有小孩做滿月、生日喜慶之時也可作為賀禮相送。 新春或集市歡快的日子,總見一些七、八上十歲的小女孩在大人的牽帶下,或出沒於集市、或端坐於戲台下、或跟隨父母去做新客雀躍於鄉間小道,她們身上往往都有一件精巧的蓮花披肩系於頸項,分片綴飾的布貼花果在胸前背後,一瓣一瓣地散開來,披肩下端並系有一個個小銀鈴,走起路來叮當直響。懷揣心機的大人們便可以在這恰似彩蝶紛飛的時日,沿用古老的習俗,為自家或親朋家的後生仔挑尋中意的媳婦。 出嫁的新娘,也往往穿戴起多層綴飾、更為繁艷的花披肩,把自己打扮得異常俊俏。還有那成雙成組、琳琅耀眼的布貼飄帶,吊飾於新房簾外和床帳內外,使人感到天上的仙境也比不了人間的洞房。 陽新布貼的實用體系的確相當豐富,從自冠至履的童裝到童枕童玩,從新娘婚嫁到婦女家用,以及廟堂蒲團、吊幡等,據粗略統計有近30個系列。每一個系列,其外觀樣式又隨著各具鄉風及製作者審美觀的不同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僅舉兒童隔涎隔飯食、護胸和保暖用的兜兜一項,其外觀隨著孩童年齡、穿著季節的不同,這種外部輪廓的變化樣式,在我們所見竟不下數十種。外輪廓的變化帶動圖案物象和組合的變幻無定,我們在一次次的收集中,絕不亞於觀看一個魔匣般的萬花筒。 就陽新布貼圖案的取材而言,多來自傳統和民間如觀音坐蓮、鳳戲牡丹、福壽八寶、金雞鯉魚、桃榴茶蘭等,似乎並不十分廣泛。然而,從我們所見的千百件布貼實物中,還從未發現彼此雷同的組合圖案。究其因,除了龐大的實用形制體系導致構圖框架的豐富之外,這便是陽新布貼浪漫無羈的狀物造型手法。 「三尾雞五尾鳳」是民間畫訣中區分雞和鳳的主要法則。布貼中的雞和鳳,除了尾數遵循此法外,尾之形狀則大膽地利用那粗獷的剪刀之筆在五彩的色布中毫不顧忌地自由馳騁。忽兒形似刀 豆,忽兒狀如藕節,忽而象柔和的飄帶,忽兒又象沉重的鑼錘,更有趣的是將尾飾和花草莖蔓混合在一起,真是斑爛紛呈。 兒童馬甲或是抱裙上的蓮花,分明是一種水生植物,與其連綴的不獨是毫無理由的藤蔓,還有佛手、桂花、雙錢和骰子等。此乃製作者出於對孩童的俱多美好祝願,將這些吉祥物用心集於一局,這實在是一種心象的表白,雖「不合理」,但盡情表達了母愛的良苦用意。 象徵造型是中國民間美術慣用的造型手法,陽新布貼也不例外,如用一鳳(鳳呈祥)、一魚(魚獻寶)、一梅(梅呈五福)等。那麼,利用漢語諧音寓意,則在陽新布貼中多有精到體現,一個卍字圖案(「卍」即「萬」)、一個煙袋(「袋」諧「代」)和一個銅錢裝飾成的茶壺(意在不愁吃喝)連在一起,即意在「萬代富貴」。在構成上,這些元素不一定都按序排列,如「福壽雙全」,壽字居中,福(幅鼠)和全 (雙錢)位於兩邊,這種當中一字,左右各一物的布局顯得十分均衡對稱,其組合構成上所顯示出的匠心真是協調之致,完美之致。 善於巧妙裝飾亦是陽新布貼的另一造型手法。以布貼書包等多見的仙桃為例,單從這一物象外表來看,實在是夠簡單的了。 雙虎抱裙 但是縱觀一件件布貼實物,卻可以讓人欣喜地領略到這一簡單造型的多樣存在。它時而當中縱剖成塊,時而又在挑尖處橫割成塊,時而於內部飾一小桃,時而還見其中飾出花葉,時而又將銅錢等物飾於桃內,或是多樣間雜裝飾,加上色塊的變化,真是樣式百出。其內結構不管是按成像規律(當中縱剖)來裝飾,或是按其色彩常識(桃尖處橫剖)來裝飾,或什麼也不遵循,只圖好看、圖變化,都不失為凡人心目中的藝術之桃。 不具譜本,無須用筆,心象造型,隨手拈來。陽新布貼這束奇花始終伴隨著敦厚的民風和製作者們對美的獨到追求,盛開在陽新境內,你只要有心采風,常常會碰到一些年輕熱情的村姑落落大方地打開衣箱,一下子端出一大迭五彩斑瀾的布貼實物,讓你對充滿浪漫遐想的楚文化閃現在這方地士的藝術奇觀一飽眼福。 http://bbs.cnhubei.com/dispbbs.asp?boardID=170&ID=278716 --------------------------------- 陽新布貼,是農村婦女用縫衣時裁剪下來的邊角,多在黑色或深藍色的布料上,精心拼貼成的各種五彩斑斕的圖案。它用於裝飾衣服、鞋帽、披肩等穿戴物和帳沿、飄帶、布枕及童玩等。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陽新不知默默無聞地流傳了多少個歲月,直到1986年,它首次在《湖北省民間美術展覽》上露面後,才被世人所知。1987年進京參加第一屆中國藝術節展出後,竟使許多中外遊客和專家嘆為觀止。《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裝飾》等多家報刊竟相載文刊圖,稱陽新布貼具有「使人觸目難忘,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1988年第3期的《中國文學》英文刊物,率先把陽新布貼的專題文章連同一組照片傳向海外,更使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紅杏出牆」。1989-1990年間,陽新布貼被送往捷克斯洛伐克、塞普勒斯、蘇丹、蘇聯、保加利亞等國家展出,許多外國友人爭相拍攝和臨習。 在陽新農村,女孩十二、三歲便開始在母親或祖母的傳導下,用邊角布料拼貼成五彩圖案。到了出嫁時,便將做嫁衣時所裁下的各色布角,裝進一個別致的「布角包」里帶到婆家。待到懷孕以後就開始做起各式好看的布貼物,不用花多少錢,就能讓小寶寶得到既實用又漂亮的衣物和貼畫玩具。在親戚朋友家有小孩做滿月、生日喜慶之時還可將其作為賀禮贈送。 在春節里、集市上,一些七、八上十歲的小姑娘身上往往系著一件精巧的蓮花披肩,分片裝飾的布貼花果,或在胸前背後,或在兩肩和背後,一瓣一瓣地散開,每瓣下端系有一個小銀鈴,走起路來叮當直響。婚嫁時,新娘往往穿戴起多層疊飾的大披肩,把自己打扮得更為俊俏;新郎家中掛起各式各樣的布貼帳吊,把新房內外裝扮得分外妖嬈。孩童的包裙、童帽、饞兜、背褡、玩具虎、貓、獅和布球、花籃等,大多都用布貼裝飾得五彩繽紛。而每一種功用的布貼物,其樣式和圖案組合又不盡相同。僅兒童饞兜就有數十種。 陽新布貼圖案取材於民間故事、戲曲人物、民俗風情和鄉間景物,如觀音坐蓮、鳳戲牡丹、福壽八寶、金雞鯉魚、桃榴茶蘭等。不具譜本,無須用筆,心象造型,盡隨作者的巧手拼貼而成。因此,同一題材的千百件布貼實物中,還從未發現彼此雷同的組合圖案。一個簡單的「仙桃」,就有縱剖、橫剖、組合剖、桃內飾桃、桃內飾葉或飾以其它瑞物的多種表現形式,令眼花繚亂。

❸ 首爾有沒有布貼店

首爾東大門市場有批發布料的地方,不過周日他們休息,要去早點去才能買到東西,那個市場是凌晨兩點就開了

❹ 布貼(燙貼)的製作過程

一般用油性墨水,打到轉印紙上,再燙到T恤上。用轉印紙成本很低,普通的列印紙不能用來印衣服的。一般市面上出售的都是水溶性墨水,它比油性墨水打出來的圖像好,但很容易被洗掉。特別是在洗衣機里的話。

燙印機就沒有必要啦,除非你每天製做的量較大而且圖案也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大面積又很均勻且不脫落的印上去就要看技術了,轉印介面十分重要,也就是燙畫紙的加工技術,溫度太低無法附著,溫度太高會圖案暈花或燒焦。而有些燙畫店買了1千多元的燙畫機,一直印不均勻或品質不穩定,其實熱轉印加熱系統是不一樣的,溫度是否均勻?壓力是否剛好?關系著燙畫品質,好的燙畫機能一次解決壓力與材質厚度不同的問題。 由上述可知一分錢一分貨。

轉印面積不大的話,用個好一點的電熨斗就行了,價格便宜,不容易壞。只要溫度和時間控製得熟練一點,成品率幾乎是100%。先自己多練習一下就好啦。

自由燙畫最早是在美國、西歐一帶流傳開來的,近兩年才在國內漸漸熱了起來。早期的燙畫與其說是燙畫不如說是燙字,主要是一些流行口號、字元,後來才漸漸發展為生動的各式圖案。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新新人類越來越標榜個性,再加上電腦技術的發展,相關軟體的開發,這些對自由燙畫產業而言,無疑是如虎添翼。現在燙畫服飾在歐美已風靡成形,成為流行休閑服飾。由於它的印刷工 藝簡單,便於操作,所需的材料經濟易得,且又可廣泛銀在各種承印物上,如針織T恤、牛仔布、毛絨、玩 具、鞋、背包、各類尼龍帽等。可用燙畫機轉移到布料上,即可用於工業,又便於民用。燙畫可分為發泡燙畫、柯式燙畫、滲透燙畫、七彩珠燙畫、鐳射燙畫、植絨燙畫、反光燙畫、金銀燙花及水性燙畫等多種。

發泡燙畫:層次鮮明,伸長率家,轉移安全,圖案清晰,顏色鮮艷。滲透燙畫:墨層薄,透氣、清晰、細膩,在整體效果上自然逼真。柯式燙畫:圖案精細,效果精美,有柯式照片效果,能保持原作的韻味和藝術魅力。水性燙畫:適合各種面料,耐水性好,柔韌力優。金銀燙畫:金光閃亮,適合於針織T恤、背包。燙畫源於美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由於它的印刷工藝簡單,便於操作,七彩珠燙畫:圖案由彩色珠子組成,尤其適合女裝和童裝;鐳射燙畫:七彩鐳射圖案。植絨燙畫:圖案為植絨效果;

燙畫的原理和應用

燙畫技術在印刷界運用很廣,目前服裝燙花和金屬照片也是運用燙畫,燙畫技術易學難精,因不了解而產生誤解。燙畫理論其實非常簡單:將影像輸出在轉印紙上,再以適當的溫度與壓力轉印在不同材質上,看是簡單但其實不然!很多燙畫店失敗率偏高,一直找不出原因,印壞的自己留著用,但經營一久可能就可以開"T恤衫印製故障展覽會"。

什麼是轉印紙?分幾種?
轉印紙是可以將要燙印的圖案用噴墨列印機輸出,再印到衣服上。
主要分為淺色轉印紙和深色轉印紙。
淺色轉印紙適合印白色等淺色衣服;深色轉印紙適合印黑色等深色衣服。

什麼是燙畫紙
燙畫紙是已經將圖案印在轉印紙上,要印的時候直接轉印就可以了,有多種印好的圖案可以選擇。
用轉印紙印衣服要用什麼墨水?要不要用熱轉印墨?
用轉印紙列印的時候用防水顏料燙畫墨;如果用熱轉印墨列印,只要打在噴墨列印紙上,但是要用專用的衣服(全棉的不能印)。
轉印衣服的耐光度及水洗情況如何
陽光直射是不會掉色的。 如果水的酸性不是太高,水洗一般也不會掉色,但不能浸泡太久。
T恤及棉紡織物轉印後的保養方法
剛轉印的T恤會有一點硬的感覺,您在洗後會變得柔軟些。
新加工的T恤要在2小時後才能洗滌。將衣服翻到反面洗。
不要用手搓T恤圖案的表面(圖案表面材料不會附著臟物)。
不要用內含漂白劑的洗滌劑洗。
用40°C以下的溫水或涼水洗。
洗滌完後,不要用乾衣機甩干。
要自然晾乾,不要擰衣服。
如果衣服需要燙平,晾乾後可採用中溫蒸汽熨燙(含彈力纖維的不可高溫熨燙,以免破壞彈性纖維的組織結構,影響衣物彈性效果),不要在圖案上直接熨燙。
熨燙後,不要將衣物塞入狹小空間,可用衣架懸掛或平攤,以保持衣物平整的外形。
轉印墨+普通紙印衣服和用轉印紙+顏料墨印衣服哪個效果好?還有成本?
轉印墨印成本低些,但是不能印全棉的衣服。容易掉色;
用轉印紙和燙畫紙印的衣服上都會有一層膠,質量好的轉印紙膠很薄。

❺ 匡威標志的布貼哪有賣的

木樨園地帶正在拆遷,西南角的南三元服裝輔料市場和京溫對面的天海市場,已經大部分搬遷到西北角的百榮市場去了;建議去丹陛華小商品一層和丹陛華對面的京都輕紡城(輔料市場),從三環木樨園站下從方仕通往南直走2公里,或2路到總站南走50米,或百利寶101支海慧寺下車就到.

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也改造了,一層改賣工藝品了,原先的批發布貼的搬到5樓了,阜外西口下車路北就是,不過天意小商品的是比木樨園價格要高!

❻ 兗州布貼上哪買

去火車站小商品市場,或者皇城園市場。

❼ 南陽那裡有賣布貼的啊

南陽市解放路南頭路西有兩家(中州路與解放路交叉口往南走100米路西邊)
南陽市北京大道斜對面的窗簾布藝批發城也有
還有就是南陽市百里奚路北頭的光彩大世界
河南棗林服裝城也有

❽ 請問噴繪布貼牆上怎麼才能牢固些

1、刀刮法

將液態PVC漿料結合若干反刮刀均勻的膠塗於基布的正反兩面,然後通過烘乾工藝使其完全結合成一個整體,之後冷卻成形。其特點是防滲透性、抗拉力、抗剝離能力較強。

2、貼合法

將上下兩層成型PVC膜,通過加熱,在熱輥的壓力下與中間的導光纖維網貼合在一起,冷卻成形。此種工藝最大的特點是具備優良噴繪吸墨性和較強的色彩表現力。

3、壓延法

將PVC粉與液態增塑劑等多種原材料充分攪拌,後經高溫熱輥的壓力作用,與基布粘合成一個整體。其特點是表面平整度較好,且透光均勻,在內打光燈布上較有優勢。



(8)童裝布貼批發擴展閱讀

噴繪布的應用

1、婚紗影樓、家居裝飾、建築裝修、設計院、規劃院、產品設計中心、橋梁建築、汽超薄美觀:她超薄超輕,外形優雅大方。其厚度一般小於3CM,僅是普通燈箱厚度的近1/10。因而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空間利用率,美化了環境,節省了運輸成本,簡化了安裝程序,拓寬了應用范圍。

尤其是對空間使用要求苛刻的環境如:電梯內、公共通道、商場、超市、地鐵、車站等,是超薄燈箱最理想的使用場所。

2、展覽館、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美術館、陳列館、歌劇院、大學、中學、職校、醫院、銀行、保險、證券的裝飾宣傳工程。

3、會議中心、展覽中心、辦證中心、市政工程、百貨公司、連鎖超市、購物廣場、珠寶首飾專賣、化妝品連鎖、飲料貿易、煙酒貿易、連鎖快餐、葯品連鎖、文具中心、精品中心、傢具中心、家電批發、樂器專賣、等的廣告促銷工程。

4、市政平面照明系統、廣場地燈工程、公園景點介紹工程、地方燈會工程、小區宣傳欄工程、候車亭工程、銀行自助取款工程、電話亭工程、電力應急工程、建築展示工程、機場通道工程、地鐵火車站出口工程等。

5、酒店、賓館、餐廳、山莊、茶館、西餐廳、咖啡館、蛋糕西餅屋、酒吧、卡拉OK廳、舞廳、桑拿館、美容院、健身室、保健院等的牆畫美化工程。

與童裝布貼批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無意間發現一款高檔男裝 瀏覽:972
口工全彩漫畫大全消失的帽子 瀏覽:250
賣童裝應該在什麼地方賣 瀏覽:618
牛仔褲絲光棉和彈力哪個好 瀏覽:884
所以品牌褲子圖 瀏覽:648
東航空乘制服公司給發嗎 瀏覽:851
中老年媽媽褲子品牌好 瀏覽:205
白色t恤布批發 瀏覽:427
男士夏裝褲子批發 瀏覽:370
平時穿的裙子怎麼畫 瀏覽:905
怎樣讓你的裙子在夏天脫穎而出 瀏覽:782
介休高檔冬季帽子批發 瀏覽:853
九分褲子配上衣好看圖片 瀏覽:404
花朵一字領襯衫 瀏覽:497
五菱之光正時皮帶是多少齒 瀏覽:517
比較矮的女生穿什麼樣的褲子好看 瀏覽:656
帽子還能用來做什麼 瀏覽:116
三菱獵豹皮帶走向 瀏覽:333
穿著制服跳舞好美啊 瀏覽:53
那個國家學生校服 瀏覽: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