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輸煤系統皮帶五大保護分別是
分別是:堆煤感測器、溫度感測器、速度感測器、跑偏感測器、煙霧感測器
② 輸煤運輸皮帶無防靜電皮帶證明啥意思
輸煤系統一般是指在廠區范圍內的輸送,而不是長途運輸。
輸煤系統是為了把煤炭從A儲備點運輸到B儲備、加工、或使用點。
輸煤系統常採用的運輸機械是皮帶機,
因一台皮帶機的運輸距離,或提升高度有限,又無法改變水平方向,
所以在一台皮帶機無法滿足要求時常採用兩台,或兩台以上的皮帶機,
在兩台皮帶機之間就要設置中間環節,
經中間環節完成銜接、存儲、改變方向、再加工等功能,這個中間環節就是轉運站。
③ 輸煤機務檢修作業存在那些安全風險,如何防範
危險是指發生傷害、損害或失敗的可能性。所謂危險點,是指操作中可能發生危險的地點、部位、地點、工具和動作。指在電力生產中可能危及工人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及機械設備安全,影響正常運行,甚至造成經濟損失的事件。危險點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可能引起危險的工作環境。如: 工作環境中存在有毒物質,會直接或間接危害職工健康,誘發職業病。第二,可能造成危害的機器設備。例如: 機器設備沒有安全防護罩,其運動部分暴露,並與人體接觸,會造成傷害; 帶電暴露的電源線,如果人們接觸,會發生觸電事故。操作人員在操作中違反安全操作規程,隨意操作。例如: 有些工人不按安全帶的高度工作,即使安全帶不符合規則等等。這種作業環境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機械設備等物體的不安全狀態以及作業人員的不安全行為都可能直接或間接導致事故的發生,我們可以把它們視為作業中的危險點,並採取措施加以預防或消除。
④ 輸煤系統皮帶機超負載運行有什麼危害,該如何處理
會造成皮帶電機過負荷發熱,降低壽命,嚴重時燒毀電機。還會造成皮帶壽命降低甚至撕裂皮帶
⑤ 有國家標准說輸煤皮帶要用防爆電機嗎
首先煤塊中仍然含有甲烷等氣體,這些易爆氣體會慢慢釋放出;第二輸煤系統肯定粉塵較多,如果粉塵濃度達到一定,也易在合適的引爆條件下發生爆炸事故,所以輸煤系統肯定要用防爆產品,不僅僅是電動機。
⑥ 大型電廠輸煤運行對作業巡檢人員的危險點和防護措施有哪些要求
478 煤場 煤場起風時作業環境內粉塵大。人員未佩戴防塵口罩 職業病 C B 3 2 7 42 2級 否 a b c d f 嚴格遵守《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熱力機械部分)》相關規
⑦ 運行中輸煤皮帶拉緊裝置有什麼危險
工業生產中,固體物料在輸送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大量的粉塵,降塵裝置能夠實現對輸送物料的降塵。
現有的皮帶輸送裝置上的降塵裝置通常是在輸送過程中或出口處增加噴淋裝置, 將水流以霧狀顆粒噴淋到除塵空間,利用水霧降塵的方式降低粉塵污染。這種方式對於水資源需要量比較大。
還有一種是在皮帶輸送機上增加集塵袋,在本體、集塵口、出風口、花板和與花板相連且均勻分布的若干個濾袋,粉塵經濾袋過濾後落回輸煤帶上,從而降低輸煤帶的粉塵污染,但這需要配套風機,並且濾袋需要定期維護更換,通常情況下,一條輸煤皮帶上所用的濾袋數量眾多,更換頻繁並且日常維護費用非常高。
除了上述二種防塵裝置以外,神煜電氣有一款榮獲國家專利的集節能、環保、運行費用低於一體的輸煤皮帶機降塵裝置 --- 全包式/可升降式輸煤皮帶機防塵罩。此款防塵罩裝置防塵效果達95%以上,而且清掃簡單干凈,更換或維修托輥部件也很方便。燃煤電廠對輸煤皮帶加裝防塵罩,既解決了燃煤發電廠褐煤皮帶運輸帶來的粉塵污染和皮帶機的雜訊污染,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輸煤現場火災隱患。
⑧ 現場作業人員如何進行危險點辨識
現場作業人員既是企業各項具體工作任務的實施者,也是事故的直接責任者和受害者。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的發生幾率,降低事故的危害程度,不使作業人員受到傷害,一直是我門安全管理人員研究的課題。危險點辨識是近年來電力企業在預防事故中摸索出來的有效做法。 在人們的日常作業過程中,危險點是客觀存在的,只要誘發因素成立必然會引發事故。准確地辨識危險點,就是要求人們把預防事故的重點放在及早發現和有效控制客觀存在的危險點上。作業人員在即將開始的作業中,要辨識究竟存在哪些危險點,就必須有目的地根據過去和現在已知的情況,對即將開始的作業中可能造成人身傷害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判斷,有針對性地制訂安全措施,保證作業安全、順利、圓滿地完成。1 危險點的特點及其危害性 1.1 具有客觀實在性 作業中的危險點是客觀存在的,一旦主觀條件具備,就會引發事故。如:某電廠輸煤皮帶值班員發現皮帶打滑,便往運行中的皮帶輥上塗抹松香油,不慎被皮帶絞住帶入木削分離器,當即死亡。某電廠1台運行中的汽輪機潤滑油系統的法蘭突然漏油,油噴到蒸汽管道上起火,值班人員用滅火器滅火無效,當班班長趕到出事地點查明情況,立即脫下上衣把漏油處纏住,著火處因斷了油而很快被撲滅,避免了1 次火災和停機事故。某電廠巡檢員在檢查水泵電機時,眼睛看著表計,左手摸著電機外殼,不慎將手指伸入電機外殼保護罩通風孔內,被旋轉的風扇絞傷。 1.2 具有潛在性 (1) 不易被人們意識到或能夠及時發現而又有一定的危險因素。如:某電廠2 名青工在機組大修中,休息時便背靠空調外機坐了下來。但此時,由於電焊工使用的電源線接頭未包絕緣膠布,裸露的導線碰到了空調機殼,致使2 名青年觸電死亡。某電廠在4 號主變預試作業中,臨時增加了更換主變中性點刀閘工作,因未採取任何補充措施,當高壓試驗時,使在中性點處工作的1 名工人觸電死亡。 (2) 作業過程中的危險點雖然明確地暴露出來,但不一定轉變為現實的危害。如群體交叉作業中,高空落物即是潛在的危險因素,所有的作業人員或進入作業現場的人員都必須帶好安全帽,否則,就有可能被落物擊傷頭部。如:某電廠機組檢修中,一架子工不慎將1 根28 m 長的腳手桿落在正在10 m平台上施焊的焊工(未系安全帶)身上,將其砸落,掉在0 m 水泥地上死亡。 1.3 具有復雜多變性 作業中危險點的復雜性,是由作業實際情況的復雜性決定的。每次作業的任務盡管相同,但是由於參加作業的人員、作業環境、使用的工器具以及採取的作業方式各異,可能存在的危險點也會不同,而相同的危險點也可能存在於不同的作業過程中。 這就要求我們在辨識危險點時,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如:某電廠進行凝汽器高壓水射流清洗工作,因照明不足需臨時加接照明,於是班長將一碘鎢燈燈頭接好線後,未驗明220 V 電源的火線和零線就先將一根燈線纏繞在電源火線上(誤認為是零線),再將另一根燈線在電源線上一碰,碘鎢燈亮了。然後他便取下碰接的那根燈線,將燈遞給一工人,該工人准備用一木棍將燈掛在臨時平台的高處,但由於木棍、衣服和鞋較濕,燈頭處的電線與燈罩相碰,使其帶電,當該工人將燈耳插在木棍上時,觸電死亡。 1.4 具有可知預防性 危險點常常隱蔽在作業環境、工器具設備或作業人員的作業行為中,這就要求作業小組負責人在作業之前,必須組織作業人員,圍繞作業的內容、地點和環境,以及參加作業人員的技術業務素質和將要採取的作業方式、使用的工器具,認真討論查找危險點,制定相應的安全措施,並在作業中認真執行,否則,將會引發事故。如某電廠進行除鹽酸罐內的襯膠作業,因襯膠使用的是航空汽油,揮發量大,罐內空氣中的濃度很快達到爆炸極限,另外,由於罐內空氣不流通,防毒面具失效,作業人員便向罐內送氧氣,而且罐內又使用220 V 300 W 不防爆的白熾燈進行照明,造成酸罐爆炸,將現場作業的3 名作業人員當場炸死。2 危險點辨識的切入點 2.1 作業場地辨識 如高空、井下、容器內、帶電、交叉作業等,可能給作業者帶來危險的因素。 2.2 作業環境辨識 如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輻射、有毒有害氣體、缺氧等,可能給作業人員安全健康造成的危害。 2.3 作業使用設備辨識 作業中使用的機械、工器具等可能給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帶來的危害。 2.4 作業程序辨識 操作程序工藝流程的顛倒、操作方法的失誤可能給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帶來的危害。 2.5 人員狀況辨識 作業人員當時的身體狀況、思想情緒、安全生產經驗、技術水平等可能給作業人員人身安全帶來的危害。 據國內外資料統計表明,90% 以上的事故是由於當事人對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點缺乏事先預想,或缺乏有效的防範而造成的。因此,做好危險點辨識預控工作,就能使有可能誘發事故的因素得以控制,把事故遏止在萌芽狀態。
⑨ 輸煤皮帶現場是否需送檢
輸煤皮帶現場是否需送檢,現場是需要送檢的,這樣才知道這個產品是否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