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新奧德賽的基本介紹
廣州奧德賽(Odyssey)已經在2002年4月10日正式下線。據廣州本田介紹,奧德賽是一種七座轎車,市場定位主要針對私人兼顧商務和休閑多功能的用車要求,包括公務用車。
廣州奧德賽屬於本田奧德賽第二代產品,外型大方優雅。與廣州雅閣相比,前照面差不多,最顯著的差別是前照燈,奧德賽前照燈中間有一晶瑩透明的圓形玻璃做遠光燈罩體。前後大包圍保險杠與廣州雅閣相似。但奧德賽在大包圍四角鑲嵌了防擦裝飾條,與側身裝飾條配襯成一體,既美觀又實用。與其它許多MPV車不同,它的車門是轎車用的側拉式開門,而不是麵包車用的推拉式開門。因此廣州本田認為它是轎車而不是MPV。 本田新近的車型都更趨向於激進的設計手法,從雅閣和鋒范即可見一斑。而新奧德賽的車頭也一改老款的優雅低調,稜角分明的硬朗筆觸雕刻出更趨前衛而概念化的前臉。前保險杠的中央,U形寬幅的亮條,將上下進氣格柵區分開來,視覺上十分搶眼。
老款奧德賽的尾燈是鑲嵌在貫通尾部的細長條反光飾條之上的,像是系了一條細腰帶,准確地說是屬於「時尚的MPV」,但體形上卻難逃臃腫,尤其是下半部分顯得過於厚重。而新奧德賽的斜角四邊形尾燈硬朗的造型減少了尾部的臃腫,尤其是順著尾燈底邊延長的切線增添了幾許鋒利,兩道細條反光板也向左右兩側移動,圓形的雙出排氣管維持原狀。依我看,它更接近於轎車的設計。
後杠兩端略凸起、底部的褶皺效果、細節處凌厲的線條運用,都起到極好的修飾效果,無疑,新款的尾部時尚而利落,完全沒有通常MPV車型尾部的笨重感。同時,新奧德賽也將本田家族的新設計元素展現得十分到位,至少對於熟悉其他本田車型的人來說,誰也不會認錯它。
行駛在都市鋼筋水泥的背景之下,低矮的車頭凌厲的氣勢,新奧德賽完全符合新一代精英們對時尚和品位的理解。當我們生活在21世紀,僅有好看的臉蛋已經遠遠不夠,可光是勤懇賢惠顯然也不能滿足需求,不管是人還是物,都要肩能挑擔手能提籃,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總之,既要好看,又得能幹。新奧德賽在這方面不會令這部分潛在用戶失望,只是沒有行李架的話看起來更加不像一款MPV了。我不能確定這是不是優點,但肯定不是缺點。對我來說,可能更願意把它當成是雅閣的旅行版,因為它們看上去實在是太像了。 內飾部分更多的改變是體現在細節上,比如花紋木飾顏色變得略淺。復合式中控台並沒有本質的變化,上下兩層跟老款保持了大體的一致。儀表台的遮光板向前延伸得更多,像戴了帽沿更大的兩頂帽子。排擋依然還是中控台的老位置,不需要另外花時間去適應,擋把縮短後對中控台的干擾變得緩和了些,老款的實在是太長,視覺太突兀握感也不好。
儀表台的變化微乎其微,需要仔細看才能夠體會得到新款上更炫目的效果。中控台的彩色液晶屏不是新鮮玩意兒,但增加了40G的硬碟就實惠了很多。中控面板的布局跟現款雅閣是一樣的,多功能旋鈕操作起來簡單方便,圍繞這個大旋鈕四周的是乳白色的按鍵,盡管是塑料材質,但有種晶瑩溫潤的新穎的視覺效果,最關鍵的是上面標注的都是中文,親和力要比英文強很多,不存在上手難度的問題。導航的液晶屏色調和樣式與老款相同,藍色背景清新漂亮,我個人是比較喜歡這種清爽的配色風格。
VSA電子車身穩定系統是新增加的配置,老款是全系都沒有配備的。顯然,對於一輛載人比5座轎車更多的MPV來說,這項升級舉足輕重,對於車上乘客意味著更高的安全性。
電動天窗也發生了肉眼不大能發現的變化,打開的幅度增加了,很難體驗到其中的差異。新的A柱設計帶來更好的駕駛視野,有人可能會問,A柱細了會不會影響安全性?這一問題設計者已經提前想到了,採用了液壓成型的A柱加強件,二氧化碳和激光混合焊接,接縫要更穩定強度更高。車內的視野確實有大幅改良,在經過風景宜人的大連濱海路時,我對新奧德賽的這項改進有了更直觀的感受。 車內儲物功能的升級主要體現在後車門上,雖然官方的資料稱前車門為雙層儲物,但是上面拉手位置的小格子單算一層有點牽強,不過後車門去是實實在在的三層儲物設計。雖然觀賞性打了折扣,實用性卻得到了真正的滿足。實際上老款的後車門也是挺實用的,上下兩層,上面一層還是帶百葉簾式的蓋子。不過新款將功能分區做得更細致。
甚至其他車內的儲物設計就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變化了,方向盤左側的儲物格、手套箱、前排儲物台等都和老款維持不變。前排儲物台的杯架蓋子變成了百葉簾式的,顯出一些檔次,並且看上去有種溫柔家居的感覺,老款的蓋子太簡單生硬了,不過黑色的視覺似乎不如淺米色的更溫馨干凈,而且和內飾整體色調也要更搭。
第三排的雙座設計使橫向空間更充裕,也算是為了彌補第三排乘客無法享受車窗打開後新鮮自然的空氣,於是在座位左右兩側都安排了十分寬大的扶手,上面嵌著儲物格、杯座和煙灰缸。這樣的厚度和設計,對於多數7座MPV車型來說都不具備,最後一排幾乎都糾纏在腿部和頭部空間上面,哪裡還能顧及到舒適性。
不管是想走家用路線還是商用路線,對於MPV車型來說後備廂的實用性都是一項重要指標。新奧德賽的後備廂開口更開闊了,由原來的內弧形變成了外弧形,假如說這是設計時的意外收獲就算了,但如果是特意設計成這樣,那我們確實要贊一下設計師很有心,畢竟這是相當細節的細節了。也許是得益於車長的增加,後備廂的容積也增加了15升,我說的是不放倒任何座椅的前提下。
不管是想走家用路線還是商用路線,對於MPV車型來說後備廂的實用性都是一項重要指標。新奧德賽的後備廂開口更開闊了,由原來的內弧形變成了外弧形,假如說這是設計時的意外收獲就算了,但如果是特意設計成這樣,那我們確實要贊一下設計師很有心,畢竟這是相當細節的細節了。也許是得益於車長的增加,後備廂的容積也增加了15升,我說的是不放倒任何座椅的前提下。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新款奧德賽的車身尺寸,從中也可以發現它的改變其實有著非常明確的方向性。車長4800mm,寬1800mm,高1545mm。軸距為2830mm。與第三代車型相比,新款車型車長增加30mm,車高降低5mm,盡管軸距沒有提升,但官方數據顯示車內空間得到了60mm的擴容
新奧德賽後車門打開的寬度增加了40mm,變化的數量級雖然渺小,但對於上下車的便利性有所幫助,畢竟第二排座椅需要經常挪來挪去,第三排也會上上下下來回折騰,開口增加餘地就更大。保持著2+3+2的座椅布局,第二排為三人座,可以一鍵式放倒靠背,同時靠背的俯仰角度也可以在一定范圍內調節。
座椅的組合上變化不太多,要知道老款奧德賽在第二三排座椅變換和組合的靈活性方面已經很強大了。第二排靠背可以向前放倒,如果能向前翻折甚至拆下應該更好。不過,現在這樣已經讓它的載物能力相當不錯了。光是載物當然不夠,我們應當以人為本,偶爾會有車上小憩的需求,那就把前排座椅靠背一直向後放倒,跟第二排座墊拼接成一張床,雖然不是十分平坦,但長途行駛間中休息一下沒有問題。
不過,第三排座椅的放倒和折疊不需要再使用原始的拉繩了,電動按鍵只需要一根手指即可操作,最關鍵的是感覺完全不一樣了。手動與電動的差異引起的最直接的不同,其實就在於感覺。想想看,手指輕輕一伸,看著座椅緩緩倒下,並自動收至地板下面,是多麼優雅自如舉重若輕。相反,彎著腰拽著那根繩,然後又是掀又是拉的,狼狽姑且不說,對女性來說也實在是不夠人性。
第二排是獨立空調,可以在頂篷的小面板上單獨調節溫度、風量等,這一點比起某些幾十萬的中大型車高檔車還要周到。第二三排也都不缺乏空調出風口,除了頭頂以外,第三排座椅下面也有一個腳部的出風口。新增加了濕度感應,更利於車內空氣調節。 新奧德賽搭載的是與第八代雅閣相同的動力總成,2.4升直列四缸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較第三代奧德賽提升了19馬力,最大扭矩有細微變化,從原來的218Nm升至220Nm。也就是說,現款的奧德賽跟第七代雅閣雖然也是相同的發動機,但是動力輸出並不一樣,少了9馬力。
新奧德賽的整體靜音效果出色,因為沒有高速試駕路段,所以風噪控製得如何我並沒有發言權,但在發動機和底盤抑噪上它已經做得足夠到位。發動機只有過了2000轉時,才會有較弱的聲音傳進耳朵里,而就算是超過3000轉,也不會有聲嘶力竭肝腸寸斷的噪音來讓人心煩。
5速自動變速箱按理說也應該跟雅閣一樣,不過有廠商工作人員解答說變速箱是同款,但齒比並不一樣。相比現款增加了兩個強制低檔位,即D1和D2檔,取消了手動模式,其實我認為手動模式對這車來說本來就是多餘的。
採用與雅閣為相同的VGR可變速比轉向系統,足夠的輕盈是男女皆宜的舒適設定,不過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新奧德賽並沒有因為舒適而完全將路感過濾掉,至少轉向系統是如此,當路面有變化,或不小心軋了黃線時,就能感覺到從手上傳遞出來的一些細微震動。轉速升高後,發動機也會有部分震動傳遞過來。方向盤左右的空量不小,導致駕駛時會感覺上手裡打方向的動作比車頭跟隨的動作要大很多。簡單地說就是,靈活但不夠准確。
相比之下,底盤就沒有什麼路感可以傳遞了,雖然雙橫臂懸掛本身是側重於操控性,但是新奧德賽畢竟是一款MPV,坐在車內的人想必沒有興趣知道自己在經過怎樣的路面。不過,懸掛對側傾的控制對於這一類車型來說不錯,山路行駛中頗有點胸有成竹的意思,給人以一定的信心。
試駕路線是迂迴曲折起伏不斷的山路,連綿的急彎讓車速無法超過60km/h,下坡當然就很輕松,只須輕帶剎車,不過上坡也並沒有像我之前想的那樣,這款2.4升的發動機雖然沒什麼激情,但在車載三名成年人的情況下,提速超車以及爬坡均無吃力的感覺。只是,不管發動機還是變速箱,都是以平順安逸為目標,即使油門到底,也不會得到快速降擋的反應,發動機轉速在3000轉左右就猶豫得久一些。換擋的動作很難察覺,我為此反復試了幾次,這與整體的調教有直接的關系,動力輸出本身就四平八穩,因此換擋動作對變速箱的沖擊也是相當的小。
而低檔位時轉速並沒有刻意壓得很低,或許是變速箱的齒比決定的,為了保證一定的加速性,就無法兼顧到經濟性。主減速比可能設置得偏高一點。
新款奧德賽依然使用腳剎的駐車制動,剎車踏板不如油門的反應靈敏,前段大約2/5的行程近似於空的,而後段的制動力度基本令人滿意。在車和行人都很多的路段有過幾次急剎車,盡管車身比較龐大和沉重,但制動與駕駛者預期一致。 既然新款奧德賽稱其為第四代,就是說這是一款正式換代的產品,並且新款將完全取代老款。本田在垂直換代方面的力度始終做得比較徹底。新奧德賽被賦予了完全不同於老款的氣質,硬朗到有些凌厲。這種風格可能不夠東方,不夠平和,但足夠個性。恰好,那些正逐漸成長為社會精英的那群年輕人,他們大概在27-40歲之間,能力與個性並存,崇尚自我,與新奧德賽的形像不謀而合。
如同回家一樣,不管多麼有性格的人,都需要一個可以放鬆的舒適環境。新奧賽的車廂之內提供的正是這種氛圍,設計體貼周到舒適。當然,准確地說這並不是新奧德賽才有的特點,舊款就已經做得很不錯了。不過,動力提升,配置增加,像VSA車身穩定系統以及無匙進入都是老款全系都不具備的。所以,至少我們試駕的這款頂配車型看起來很不錯。如果新奧德賽上市時,低配車型不會將配置減得太寒酸,價格定得和現款接近,它就有可能打開家用MPV的一片新市場.
❷ 新款帝豪怎麼把手套箱拆出來
1、首先把新款吉利帝豪車輛的手套箱打開,詳見下圖。
❸ 奧德賽空調慮芯下風扇怎麼拆下來
在副手套箱那裡拆除。
操作步驟:第一步,本田的車通常將空調濾芯安裝在副駕手套箱裡面,更換空調濾芯首先要打開手套箱蓋。
第二步,找到手套箱右側的固定卡扣,並用力向外側拔出。
第三步,將手套箱蓋的固定卡扣取下拿掉,使之脫離。
第四步用雙手將手套箱兩邊向中間擠壓,手套箱就可以拿下來了。
第五步,拿下手套箱就可以看到空調濾芯蓋板,用力按壓蓋板兩側的固定卡扣,蓋板就可以取下。
第六步,向外側抽出舊的空調濾芯。
第七步,將新的空調濾芯裝入,按拆裝順序的反向恢復原位即可。
❹ 東南dx5手套箱如何卸下
1、東南dx5手套箱在煙缸下方下手摳出中控的裝飾邊框。
2、用平改錐橇下儀表台右端的裝飾板。
3、卸下cd機下方兩個和儀表台右端兩個螺釘,卸下裝飾板。
4、卸下手套箱上邊和下邊螺釘並卸下手套箱即可。
❺ 榮威550手套箱拆卸方法
汽車手套箱拆的程序:
1、在煙缸下方,用手擰出裝飾邊沿的中央控制鍵,用平改錐橇下儀表台最右端的裝飾板(儀表台與右前車門之縫處)。
2、拆下CD機下的兩個和最後一步的儀表台最右端的兩個固豬肝紅的螺釘,拆下豬肝紅裝飾板。
3、拆下箱體右上端裝飾框第一步右側裝飾框的第2步儀表台最右端一個以及手套箱下邊三個固定手套箱之外的裝飾板的螺釘,並卸下裝飾板。
4、卸下手套箱上邊三個和下邊兩個固定手套箱的螺釘並卸下手套箱。
外觀
全新榮威550延續了經典款備受好評的造型設計,並將局部線條進一步銳化,年輕靈動的氣息呼之欲出。同時,保險杠、前大燈、尾燈的設計也為之增添了不少華彩和新銳之氣。
內飾
運用了更多曲線及柔和的處理方式,整體感覺更流暢自然,而亞光電鍍也大大提升了視覺愉悅感。中控台比老款有所抬高,操作界面更接近駕駛員和乘客,操控感受更為舒適。
空間
全新優化後空間更為簡潔優雅,人性化儲物空間增多、增大。
❻ MG3手套箱怎麼拆卸
沒有螺絲需要卸的,只是在兩邊有卡扣,只要按住兩邊向中間用力就可以卸下來。
❼ 賓士GLS450副駕駛手套箱怎樣拆卸
賓士GLS450副駕駛手套箱是把手套箱兩邊的卡扣移開就可以拆卸了。
汽車手套箱是指副駕駛前面的儲物箱,現在多用來存放一些資料或者儲存雜物。 手套箱主要由箱門、箱體和手套箱配件三部分組成。 其外觀質感通常與儀表盤本體一致。
賓士是一個世界排名第一的豪華汽車品牌,賓士擁有一些比較強悍的性能車,但更多的是主打舒適性方面,賓士最大的優勢就是在於內飾的質感和比較穩重的駕駛方式,它具有著非常高的舒適性。
賓士的質量也是比較靠譜的,精美、可靠、耐用是賓士汽車的宗旨。造型精美,不斷更新,具有傳統和流暢的賓士車身的特點。
❽ 如何拆本田o2款奧德賽空調風機
您好!拆裝一這個鼓風機不難,關鍵是根據維修手冊,需要切掉手套箱後面的一根連接板(就是一根連接在儀表台右側,手套箱下方的塑料板)【汽車有問題,問汽車大師。4S店專業技師,10分鍾解決。】
❾ 奧德賽原車儲物箱位置
大多是後備車輪胎放那裡,工具箱子放置同一位置,打開車後門,放行李位置的平台下面便是了。
作為一部家庭化MPV,便利性設計是少不了的。儀表台最上方是一個儲物格,手套箱容量不大,但奧德賽的強項不在此,因為它的車廂可利用空間多的是。前排兩個座椅之間就有一個可以90度折疊的小桌板,上面設有杯架和推拉蓋,可以非常方便地隨手放些錢包、手機之類,將小桌板折疊起來後,騰出地台的空間可以放大號的手提包,甚至能讓乘客從前座方便地鑽到後座去。
❿ 怎樣拆08款本田奧德賽手套箱
因為手套箱拆下來裡面有安全氣囊,不建議自己動。
半開狀態,手套箱內部兩側各有個黑色卡扣,往外掰_點再往外抽出來就可以了。 拆不開的話建議去修車店比較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