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督教服裝來歷
先告訴你個網址吧,請通過網路搜索「基督教聖服」,有好幾個網站,自己去看吧。不直接發網址是擔心審查耽誤時間。
至於基督教的服裝來歷,我找了點相關資料。
關於穿戴祭司聖服的次序,請參利8:7-9。每一件聖服都有某種重大的意義:細麻布的內袍(39節)表示大祭司是一個公義的人;藍色的外袍(31-35節)表示他是一個屬天的人;刻著各支派名字的以弗得(3-29節)表示他是人的代表;冠冕上面的金牌(36-38節)表示他是一個聖潔的人。
註:
1.以弗得是一件馬甲,遮住胸部和背部。
2. 胸牌大概是一個系在以弗得上面的小袋或囊,又叫做「決斷的胸牌」,因為它裡面裝著烏陵和土明,它們是用來判斷神的旨意的。比較民27:21;拉2:63。它們的正確形狀及用法現在已不可得而知了。
3. 亞倫把各支派的名字負在他的肩上(能力的部位)和他的胸前(愛情的部位)。
至於聖服的具體來歷,我個人理解應該是從舊約里神對以色列人中祭司等神職人員的要求而來。後來天主教產生,與猶太教不僅在教義上存在不同,更因民族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原因存在差異,逐漸演變至今天的天主教服飾。而新教的產生,又與天主教和猶太教不同,又有了自己規定的服飾要求。
現在具體聖服的材料、樣式、細節上的要求,全國各地基本都大同小異,與國外一些基督教教會的也存在些小差異。但總體上聖服的要求一般都以白色為主色調,胸前有紅色十字架(這個應該是必須的),材質一般都是較好的厚紗材料(不是布料專業人士,不太懂布料的專業用語)。有的地方的聖服帶一種類似披肩的裝飾,有的則沒有。而牧師的聖服又與唱詩班的聖服有所不同。牧師的聖服一般都為純白色。
就知道這么多。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2. 基督式婚禮的具體細節
基督徒婚禮詳細程序
一. 婚禮行列 新郎新娘進入禮堂
以下所列婚禮行列類型都是表示婚禮將要開始的信號,通常先由招待引導新娘的母親進入會場,並由招待通知牧師婚禮已經可以開始進行了。
當新郎新娘及男女儐相進入會場後,可以面向會眾也可以面向聖壇。另外,在比較小的教會,有時候會安排雙方家屬坐在詩班的位子,這時候,新郎新娘最好選擇面對聖壇。一般而言,大多數的新郎娘選擇面對聖壇。
第一類:新郎和男儐相在牧師的陪同下,由聖壇旁邊的房間進入,然後站在聖壇前面。當婚禮行列進場音樂響起時,在女儐相、花童、捧戒指兒童、拿蠟燭兒童前導下,新娘穿著禮服,由她的護送者(通常是父親)陪同進入會場。
第二類:新郎新娘一起進入會場,前面的婚禮引導行列也是成對進入會場。同樣由花童、捧戒指兒童、拿蠟燭兒童前導進入會場。
第三類:新郎新娘可以採取不同的進場方式,新郎新娘可以由她們的母親、兒子或女兒陪同進場。
二.婚禮的宣召及禱告
每一件事情都有個開始。一旦新郎新娘、會眾和婚禮相關人員進入會場,由牧師宣告婚禮開始。通常,這也是個詢問會眾是否有法律因素,攔阻婚禮的進行?依照以往的經驗,通常都沒有什麼人會提出攔阻婚禮進行的因素。
宣告完畢,接著是以禱告祈求上帝賜福今日的婚禮。在這個婚禮中,新郎新娘願意在神、在人面前表明他們願意共結連理的心願。因此,他們盼望在他們即將開始的婚姻生活中,獲得屬靈的賜服。對基督徒而言,這樣的禱告更形重要。面對不同的信仰、文化,借著這個禱告也表示對新郎新娘不同文化的尊重。
傳統的婚禮開始禱詞:
讓我們低頭禱告,全能永在的上帝,在我們的行動存活都在乎你。求你賜下清潔的心、正直的靈,不讓私慾攔阻我們認識你的旨意,也不讓軟弱攔阻我們順從你的旨意,如此,我們才能借著耶穌基督,在你的光中看見光明,在你裡面得著真正的自由。求你此時此刻與我們同在,按照你信實賜福我們今日的聚集,從今時直到永永遠遠。阿門。
改良的婚禮開始禱詞:
讓我們低頭禱告,天父上帝,你是天地萬物的創造主。你創造世人也眷顧世人,我們仰賴你的大能保守。求你賜予我們潔凈的新、正直的靈不讓私慾攔阻我們認識你的旨意,也不讓軟弱攔阻我們順從你的旨意。求你賜福新郎(全名)和新娘(全名),當他們來到你的面前,願意共同進入婚約之時,讓我們與這對新人分享從你而來的喜樂,並支持他們建立他們新的家庭。我們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門。
三.點燃蠟燭
蠟燭與蠟燭台是由新人准備的。三根蠟燭,通常是白色的,也可以選擇別的顏色。三根蠟燭擺在這一對新人面前。中間那根蠟燭稱為「婚姻之燭」或「合一之燭」,這根蠟燭比旁邊兩根「家庭之燭」大些。如果,蠟燭是在婚禮開始時才帶進來的,那麼要先擺好中間的蠟燭,只有帶旁邊的兩根家庭之燭進來。
在點燃蠟燭之時,可以演奏一段音樂,或是由詩班、個人獻詩,或者是全體會眾唱詩歌,其實都可以。
婚禮程序中,點燃蠟燭的程序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是點燃家庭之燭,第二部份點燃中間的婚姻之燭。第二部份是在完成誓約及婚姻宣告後,才點燃的。
第一部份的點燃蠟燭程序可以在這時候舉行,也可以早一點開始,例如在新人的母親坐下前就可以點燃,通常新人的母親是最後坐下,婚禮才開始的,可以在母親坐下的時候,點燃蠟燭。如果是這樣子,以下的話語就不必說出。
四.誦讀經文及其它文集
1) 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2)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彀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甚麼。3)我若將所有的賙濟窮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燒,卻沒有愛,仍然與我無益。4)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5)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6)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7)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8)愛是永不止息。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9)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10)等那完全的來到,這有限的必歸於無有了。11)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12)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原文作:如同猜謎);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
一般文集之一:婚姻是愛的承諾
婚姻是以身相許的承諾,在這個承諾中,兩個人付出自己、也找到自己。在婚姻中,兩人彼此分享、共同成長,世間沒有其它關系能夠與婚姻相比擬。婚姻的承諾是身體、心靈,一生一世、天長地久的承諾。
在純潔的愛中,婚姻包涵生命中最重要的關系。在婚姻中,妻子與丈夫是彼此最好的朋友、知己、戀人、老師、聽眾以及輔導。在婚姻中,有時候,我們所愛的人難免傷心或者病痛苦惱,這時我們的愛,就好象一個父母撫慰懷中哭泣的孩童。
婚姻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加豐富,因著婚姻,我們的喜樂得著滿足、我們的思念得著更新、我們的委身更加堅強,甚至怒氣變得更強烈,但也消逝得更快、更容易。
婚姻讓我們明白、諒解生命中的錯誤是難以避免的。因此,婚姻能以鼓勵、引導我們建立新的生命、新的經驗以及在人生各種際遇中,以嶄新的方式,表達我們無限的愛心。
當兩個人承諾在婚姻中彼此關心、疼愛,他們也創造獨一無二的生命,這生命比世間任何字句、文辭,更能讓他們彼此緊密結合成為一體。婚姻是一項承諾,一項潛力,在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心中滋長、茁壯,這樣的婚姻是一生一世、天長地久的承諾。
3.婚約問答
婚約問答是婚禮中幾個關鍵程序之一,通常這樣的問答也被視為是婚姻誓約或承諾的一部份。需要注意的是,在這階段,所用的是「我願意」,而不是「我是」,這樣的用詞深具意義。因為這提醒新人,在建立婚姻生活時,「願意」是一個重要的關鍵。
通常,婚約問答是在雙方家庭的祝福之後舉行的。婚約問答結束後,接著進行婚約誓詞。
第一類(傳統的)
(全名),你願意娶這位女人做你的妻子嗎?
回答:我願意。
(全名),你願意嫁給這位男人做你的丈夫嗎?
回答:我願意。
第二類(個人的)
(全名),你願意(全名)做你的妻子嗎?
回答:我願意。
(全名),你願意(全名)做你的丈夫嗎?
回答:我願意。
第三類(改良的)
(全名),你願意娶(全名)作為你的妻子嗎,與她在神聖的婚約中共同生活?無論是疾病或健康、貧窮或富裕、美貌或失色、順利或失意,你都願意愛她、安慰她、尊敬她、保護她?並願意在你們一生之中對她永遠忠心不變?
回答:我願意。
(全名),你願意嫁(全名)作為你的丈夫嗎,與他在神聖的婚約中共同生活?無論是疾病或健康、貧窮或富裕、美貌或失色、順利或失意,你都願意愛他、安慰他、尊敬他、保護他?並願意在你們一生之中對他永遠忠心不變?
回答:我願意。
請注意,若採取這個改良式婚約問答,則要注意選擇合適的婚姻誓約,以避免重復。(誓約部分的第一類)
加拿大婚禮習俗
加拿大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有英裔、法裔、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華人和少量歐美及亞洲各國移民。這些民族都具有自己的傳統習慣和風俗,在婚禮上也表現如此,從而使加拿大成為一個有著多姿多彩婚禮習俗的國家。
購物
加拿大的英裔居民和法裔居民大多信奉天主教或基督教,他們的婚禮習俗同西方信基督教的國家有很多相似之處。大多數加拿大青年對婚禮非常重視,他們總是力求將婚禮辦得熱烈隆重、多姿多采、富有紀念意義,通常在婚禮前幾個月甚至一年時間便開始有關的准備工作。近些年來,加拿大各級政府部門在全國各地建立起結婚咨詢機構網路,准備辦喜事的男女可以到商場、飯店、旅館甚至市政廳等處進行新婚購物咨詢,這種咨詢服務是免費的。如果咨詢者感到滿意,可以在導購小姐帶領下當場選購物品,並配有免費送貨上門的服務。各地每年還要舉行結婚用品展銷會,屆時熱鬧非凡。
彩車
加拿大青年男女喜歡在5月到9月這段時間舉行婚禮,尤其愛在7月份喜結良緣,而且婚禮儀式多選在星期六這一天。在這期間,每逢周末,加拿大城鄉教堂從早到晚傳出悅耳的《婚禮進行曲》,新郎新娘乘坐的彩車隊徐徐行駛,圍觀的人們報以熱烈的掌聲和歡笑聲,相遇的車輛鳴喇叭表示祝賀,各地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之中。由於眾多的男女選擇在同一段時間內舉行婚禮,教堂顯得異常繁忙,因而一切准備都須在婚禮前三四個月聯系妥當。加拿大人喜愛鮮花,他們婚禮上的鮮花十分考究,教堂、宴會廳、新房都要用玫瑰花、蘭花、百合花裝扮,色彩艷麗、濃香撲鼻,因此采購鮮花也是一項重要事情。
婚禮儀式在教堂里舉行,儀式內容同西方許多國家大體相似。其中,加拿大新婚夫婦相互贈送的戒指內側刻著各自姓名的縮寫字母和結婚日期,雙方視為珍品而留作永久的紀念。教堂儀式結束,新婚夫婦要乘坐裝扮得花枝招展的彩車沿著繁華地區走一圈,隨後到風景秀麗的公園或名勝游覽地拍攝新婚合影照片。
加拿大人的新婚宴會一般都選在晚上舉行,先是非正式的酒會,接著是正式的冷餐和熱餐,氣氛熱烈,場面隆重。加拿大新婚夫婦也有婚後蜜月旅行的習慣。由於加拿大冬季漫長,因此經濟條件好的,多愛到加勒比海諸島和美國的佛羅里達州去度假,盡情享受陽光、沙灘和海浪。而收入不豐者,多到國內的風景勝地遊玩,如魁北克的勞倫欣山區、落基山脈的班斧以及路易斯湖等地。
酋長
加拿大印第安人的婚禮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婚禮地點多選擇在印第安人聚居區公共建築物里舉行,一般是一幢較大的木頭房屋。舉行婚禮時,親朋好友、左鄰右舍、村中居民紛紛來到木房裡,眾人席地而坐,互致問候。男女老幼身穿民族服裝,款式新穎,色澤艷麗。雖然印第安人性情開朗,但婚禮場合卻顯得非常安靜,即使說話也是輕言細語。
婚禮的主持人是酋長和兩位長老,當他們來到現場時,全場的人向他們致禮表示敬意。酋長身著民族服裝,頭上象徵權威的高高的羽毛格外醒目。酋長在大廳中央坐定,兩位長老分坐酋長左右,他們是當地年歲最大的人,灰白色頭發結成長辮垂在肩上。新郎新娘身著白色的鹿皮傳統服裝,跪坐在酋長對面。成年男子圍坐在酋長、長老、新郎新娘周圍,婦女和兒童圍坐在男人的外圍,每人面前放著刀叉和盤碗。
儀式開始,酋長面向空中,高舉雙手,全場鴉雀無聲。他點燃艾草,隨著一股伴有濃香的青煙升起,酋長用民族語言向神明祈禱,為新婚夫婦祝福。酋長說完,由左右兩邊的長老邊說邊唱,歌聲豪放粗獷。祈禱完畢,酋長從身上取下一根長管煙槍,在艾草上點燃,再將煙槍平舉在胸前,自左而右地轉一圈,放進嘴裡吸幾口。隨後,將煙槍交給左邊的長老,這位長老照酋長的樣子做一遍後交給右邊長老,接著傳給新郎、新娘、客人們。按照印第安人的傳統風俗,煙槍象徵和平,吸煙表示友好。當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吸過煙後,四位年輕人抬來一大桶湯羹,新郎新娘先為酋長和長老每人盛一碗,酋長接著將湯羹分盛在五六個小桶里,再由人分給在場的每一個人。根據印第安人傳統習慣,新郎婚前要設法獵獲一頭糜鹿,用鹿肉加野米熬成湯,婚禮上分給大家喝。按照古老慣例,印第安人婚禮上吃玉米餅時,還應吃烤野牛肉,但今天的野牛成為保護動物,所以許多人婚禮上的烤野牛肉便用美國的"肯德基炸雞"代替了。這樣,印策安人的婚禮既保持著本民族的傳統習慣,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喜宴結束,酋長和長老離去,人們來到一塊空地上,隨著歡快的鼓聲,通宵達旦跳傳統的印第安太陽舞。
搶親
居住在加拿大北部的愛斯基摩人,至今流行著"搶親"的古老習俗。愛斯基摩人注重誠摯的感情,不講究結婚的形式。一對男女青年產生戀情,發展到一定程度,男方給女方家蓋一幢房子或者送給女方一套能夠禦寒的衣服,女方家庭成員住進房子或者女方穿上衣服,就算相互間的婚姻關系確定了。愛斯基摩人的婚禮日期多選在隆冬季節舉行,因為這段時間大雪封門,無法外出捕魚或打獵。舉行婚禮的那天,男子偷偷隱藏在女方家附近,一旦有機會,便將姑娘"搶走"。姑娘自然知道小夥子在門外挨凍,為了考驗他是否忠誠,故意深居內室,讓他難於"搶"到手。聰明的小夥子,總是用計謀將姑娘引出家門,達到"搶"人的目的。如果婚禮選在夏天,小夥子可以鑽進女家,扯著姑娘往外跑,姑娘佯裝不從,家人視而不見,最後姑娘的喊叫聲慢慢消失在遠方。愛斯基摩人婚禮異常簡朴,新郎新琅叩拜家族長老、父母兄弟、親朋好友等,大夥吃一頓魚肉飯、喝一碗魚湯,縱情跳一陣舞,婚禮宣告結束,客人各自離去。
3. 關於詩班選歌的要求
上聖台一般要求受洗的弟兄姊妹,對基督教有一定的了解,起碼要明白你上詩班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自己的愛好,還是為了彰顯自己,還是從內心想贊美我們的神,詩班很需要像你這樣有音樂方面恩賜的人,大部分教會的詩班對年齡不會有限制,但一般都喜歡55歲以下的,因為年齡大體力和精力都跟不上,每星期最少還有2次學歌練歌,如果你想進詩班,首先先選個教會參加禮拜,慢慢的對主有了一定的認識後,把心裡的想法用禱告的方式告訴神,神若想用你誰能阻攔呢?
4. 給我教一下禮拜怎麼做
——你沒有說明是那一樣的禮拜,因為無論佛教還是基督教,都有禮拜這個名詞和內容的。
我先跟你說說佛教的禮拜。佛教禮拜分為三種,即拜佛、拜經和拜舍利。無論是拜佛、拜經、拜舍利,都應懷有至誠之心,在禮拜終了之時,還要發願,普度苦海眾生,或發願往生,或發願無病,若不發願則不能感應道交。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喻示的:「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一、拜佛。我們現處末法時代,也就是佛教頻臨滅亡的年代(大約還有九千多年就要完全滅亡了),只有禮拜佛陀,才是超越一切法門之上的捷徑。因為我們這些末法的眾生,從無始以來,所造諸種惡業,相互輪回受報,永無出期,這就象人借債一樣,前債尚沒有還清,又復借債,如此循環,永無止息之日。所以如果我們能發大願心,歸命於佛前,至誠禮拜,終身不懈,我們便會清償往世之業債,培植未來之福果。
拜佛要想有效果,有功德,首先來自於拜佛時的虔誠之心,此外還要掌握正確的拜佛方法。正確的拜佛方法是拜佛時合掌當胸,直身下拜,俯伏稱名,心不能被外境所染。如果有妄念生起,就要高聲念佛,拖長聲音。念佛不能過慢,慢則容易生起妄念,又不應過快,快即易生疲勞,緩急得中,心存正念,才是最佳拜佛念佛之法。
二、拜經。拜經的功德要超出於其他行持之上,因為經法為佛所說,拜經既是拜佛。恭敬諸佛有助於明了佛法。若佛法同等修持,可福慧雙至。具體而言,拜經功德有三,即依經拜字,則圓成文字般若;一心不亂,心緣佛經,則圓成觀照般若,依經解義,籍字明心,則圓成實相般若。
拜經之時,必須五體投地,一字一拜,不計多少,不論日期。如果計算字數多少,日期長短,就有可能心不專一,甚至於看漏字跡,而不能達到一心專念專拜的功德。如果我們只專注於何時拜完某經,計算日期的短長,我們就會不由自主地加快拜經的速度,草草結束拜經,若是如此,則只會增加我人色身有漏之福,卻難以培養法身無生之慧。
三、拜舍利
拜舍利。舍利的中文名為靈骨,即佛世尊金身之靈骨,因阿育王曾建塔藏骨,安放舍利的塔又稱為「舍利塔」。但是如果用現代的話來解釋,舍利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體,非修行者或大善、大儒之人不能達到。佛舍利所在之處即為佛之存在。因此,虔誠禮拜佛舍利有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能夠觀瞻佛舍利也是殊勝因緣之感召。
舍利因為融匯了佛的意志,所以一向有許多靈瑞之相的。據歷史記載,三國時期孫權的地盤,有天竺來的僧人名叫「康僧會」,想在建業(現在的南京)建寺立舍利塔。孫權不信,即召康僧會問:「佛何靈驗,汝獨改形?」會曰:「如來遷化已過千年,遺骨世間,名曰舍利,在所應現,神耀無方。昔阿育王,統閻浮提,乃起八萬四千寶塔,夫塔寺之興,以表異化也。」孫權以為康僧會誇大其詞,就說:「若能得舍利,當為造塔。」康僧會就以瓶盛水,燒香禮請至第二十天也沒看到,在第二十一天五更時分,忽然聽到瓶中鏗然有聲,康僧會自往探視,果然得到舍利,第二天早上便上呈孫權。權觀舍利,五色光焰,照耀瓶中,孫權拿起瓶,將舍利倒於銅盤上,舍利倒下,盤即破碎。
孫權大驚,贊曰:「稀有奇瑞。」康僧會有曰:「舍利威神之力,並不只是其光澤和形相,而且火燒不化它,金剛寶杵也搗不碎它。」孫權不信,就命力氣最大的護衛,將舍利放在鐵砧上,用錘擊舍利,結果,砧錘具破而舍利無損。孫權由此大為嘆服,就為康僧會建塔,同時建建初寺,此為江東佛教之始,自此江東佛教大興。
凡是誠心拜塔的人,或拜舍利或拜紙印畫像,一香一花,等同佛陀最後的供養;一瞻一禮,同於靈山的世尊。此時若求福,則福自會隨聲而來,此時懺悔罪障,則罪障自會消除,於自心中自會種下菩提涅槃的種子。
其次,基督教也有禮拜一說。基督教「禮拜」的主要內容有祈禱、唱贊美詩、唱詩班獻唱,讀經、講道、啟應和祝福等,雖然十分復雜不亞於佛教,但也比較庄嚴,豐富而多彩,對信徒也極具吸引力。從周一至周六教堂聚會的活動時間、內容和主題雖然各個教堂都不固定,但是主日禮拜是必不可少而且儀式相同的。進行主日禮拜的程序大致如下:
1.序樂:目的是使會場肅靜下來,准備開始禮拜。
2.入堂式:請唱詩班、主禮人、牧師等人入場。
3.宣召。
4.唱詩。
5.禱告,一般是先祝福並歌頌「主」。
6.宣信。
7.啟應經文。
8.本堂詩班獻唱。
9.讀經:讀《聖經》。
10.證道:宣講教義內容,講述《聖經》以及《新約》《舊約》等內容。這是主要內容,持續時間最長,一般都在40分鍾以上。
11.奉獻:指為堂內捐錢。
12.培訓班獻唱。
13.禱告:為決志歸主者與有病者禱告。
14.堂務報告。
15.唱詩:眾人起立同唱。
16.主禱文:眾信徒共同朗誦。
17.祝福:公眾共同祝福主耶穌。
18.阿門頌:眾人起立同唱。
19.退堂式:請唱詩班、主禮人、牧師等人退場。整個過程至少需要2個小時,參與人數多則千人,少則幾十人。會後也會有信徒單獨向「主」祈禱或懺悔,也有為新教徒而單獨准備的教義宣講課堂,一般還要持續半小時左右。
5. 基督教詩班工作計劃
大題分為詩歌班和小詩班(主日學),詩歌班細分只會和成員。
成員周六晚7點開始排練1個半小時到2小時。為的是周日現場
現唱前一段時間再排練兩次然後禱告之後等時間上台現場,節假日聚會另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