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說一說《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初看這個電影名,可能許多人會產生惶惑,因為光從名字我們不能了解這部影片的主旨,即便看完整部影片,依然會有疑問存在。
到底誰才是那個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猶太小孩,還是德國小孩?就我個人理解,兩者皆有可能,畢竟他們兩個都穿過。
好了,回歸影片。第一個鏡頭是德國小孩布魯諾和他的小夥伴張開雙臂,在街巷中盡情穿梭玩耍。背景中有生活優越舉止優雅的紳士淑女,有穿著一絲不苟的德國軍官,還有被軍官勒令上卡車的猶太人。很顯然,二戰時期。
主角布魯諾最突出的性格特徵,冒險和天真。這也是導致他最終走向悲劇的重要因素。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和探索是天性,從都市搬到鄉下,失去了好友的陪伴,他在好奇心驅使下,看到了所謂『農場』、『農民』,並且產生了要到那裡去玩的慾望。
大人們對所謂農場心知肚明,可在孩子眼裡,優越的生活和大人們的保護,他並沒有機會接觸到社會的陰暗面,自然也窺探不到殘酷的現實。即使是在後來與猶太小孩的交流和相處中,很多他的言行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看來,有高高在上的嫌疑。但這更多是因為他不懂,他想像不到,他還天真的以為,集中營里是一片祥和的氛圍,家人朋友在一起,幸福而滿足。所以最後,他會換上條紋衣服進到集中營里去。
這里,就要說到那個猶太小孩。在布魯諾進到集中營裡面感覺不對,產生害怕想逃跑的念頭時(主角是個很膽小的孩子),猶太小孩說了某些話讓蘆陪布魯諾最終留了下來。彈幕里很多人都在罵這個猶太小孩,說他心腸歹兄悔毒,要布魯諾陪他一起死之類的話。
但是我想問,布魯諾不懂,和他同齡的猶太小孩就一定什麼都懂嗎?首先,他知道集中營的生活沒有布魯諾想得那麼好,陪塵蠢這是肯定的,但他也沒有機會接觸到更多,比如死亡。他不知道會死,他只知道他的父親走失了,他說想去找他的父親,但是他沒有想過那些走失的人,其實就是被殺害了。
所以我認為這些對猶太小孩的指控是不公道的。只能說,這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由大人們營造的慘劇。
最後布魯諾的母親在營外歇斯底里的哭泣,而布魯諾的軍官父親在軍營中著急奔走卻無力挽回的畫面,不論是巧合還是刻意,都讓四個字用上心頭,『父債子償』。而這只是其中一個偶發事件,由此推斷,諸如此類的事件還不在少數,而這些都歸咎於一個詞,戰爭。
可怕的戰爭。
B. 如何評價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有什麼亮點嗎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是一部感人肺腑的佳作,劇中的亮點在於極其沉重的結尾將影片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2)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劇中重要人物
1、布魯諾
演員:阿沙·巴特菲爾德
八歲的他是集中營德國司令官的兒子,因父親的新職務是在柏林外的一個偏遠郊區,全家都要搬過去,布魯諾一點兒也高興不起來。
2、布魯諾的媽媽
演員:維拉·法梅加
她原來一直認為自己的丈夫僅僅只是一個軍人,在戰場上的死傷是在所難免,但當她發現自己的丈夫原來在集中營里乾的是毫無人性的屠殺勾當時,她明白自己嫁給了一個魔鬼。
3、布魯諾的爸爸
演員:大衛·休里斯
一名殘暴、毫無人性,卻在孩子面前儼然慈父的納粹軍官。受命管理德國納粹的一集中營,便舉家搬至集中營附近的官邸中。
C. 黑色童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這部作品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黑色童話,它以八歲男孩布魯諾的視角探討了二戰時期納粹的殘酷現實。在成人眼中看似美好的世界,對孩子來說卻隱藏著無法想像的悲劇。作者約翰·伯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布魯諾、希姆爾、拉爾夫、艾爾莎和格雷特爾等角色,揭示了人性的復雜與矛盾。
布魯諾的單純善良與希姆爾的孤獨渴望形成鮮明對比,而他的父親拉爾夫作為納粹軍官,表面上的愛與責任下隱藏著虛偽與侵略。艾爾莎的善良與保護欲,卻無意間將布魯諾隔絕於現實之外,格雷特爾則在戰爭中迷失,變得冷漠無情。科特勒中尉的嚴肅與殘酷,體現了戰爭中權力的無情和偏見。
小說通過布魯諾的故事,質疑了什麼是善良,什麼是罪惡,以及無辜生命在戰爭中的命運。盡管每個角色都有其善良的一面,但他們的選擇和沉默共同推動了布魯諾走向悲劇。這部作品提醒我們,童話雖美好,但現實中的戰爭殘酷無情,且無葯可救。
電影改編自小說,與《美麗人生》和《辛德勒的名單》並肩,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它以簡單語言揭示深刻主題,讓觀眾在感動中反思戰爭的荒謬和人性的復雜。《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不僅是對歷史的反思,也是對人性與愛的深刻探討,是每個讀者和觀眾心中無法抹去的黑色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