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學過吉他學起中阮容易嗎
不難,左手更需要力度。我學吉他的,大學民樂演出老師每次都拉我去彈中阮,我了個艹!
⑵ 中阮的彈奏方法
1、用弦。中阮專用弦g,d,a,e——民樂隊用固定音高一次性調弦 ,「終生」不動。而京劇是首調定弦,用這四根弦,來適應多個調門的變化,現場轉調,「節骨眼兒上」擰軸調弦的情況,頻頻發生!——加之中阮用的尼龍鋼絲弦——極脆弱,稍一不甚,即「夭折」。
建議:把四根弦劃分成三組弦,(兩根一組)平時實驗一下:哪組弦適應哪些調門的最佳張力。在選出最佳組合後,要把餘下的兩根弦,設法調成若干度共鳴,效果極好。
2、字數問題(音符數量)。京劇伴奏快字較多,而中阮音程較長,把位變化大,奏「滿字」較困難——當然,奏滿字費力並不討好。
建議:減字彈奏。一般是三大件字數大體相等,三弦少於月琴,中阮少於三弦,大阮更少。這樣樂隊才有層次。
中阮要把花字,雙字,骨幹音,音頭,和旋,分解和旋等多種技法結合起來,服務於唱段!還要觀察一下上家——月琴,下家——大阮的水平如何,如有薄弱環節,即去補救,要起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在大青衣二黃慢板時,月琴弦松音弱,中阮更要「座住」尺寸——救駕。
3、強弱問題。一個樂隊最嫉「大棒錘」——上下一般粗,強有餘而弱不足。
建議:中阮作個最好的「調壓伐門」,——欲強即調動重彈,雙彈,甚至掃拂來烘托;欲弱則輕輕彈,出音即可,甚至不出音。
一般是:前奏,間奏——音量放:
行腔時——音量收,音色要美,
起唱前,輕輕把「角兒」催
⑶ 關於中阮的演出問題!!
其實,要是把樂器演奏的很好,中阮的聲音是不用伴奏也可以吸引人的。加伴奏的話得看什麼曲子了
⑷ 學中阮對手指有沒有要求
學中阮對手指沒有特殊要求,只要手指靈活,彈中阮是可以的,只要你有毅力、有恆心、不給自己找理由、找借口,手指粗是天生的,不能因為手指粗就放棄自己的愛好,只要功夫下到了,一定會成功的,在這里我為你鼓勁,克服任何困難,達到你的目的。
⑸ 彈中阮可以穿的衣服
當然應該選民族風格的服飾,裙裝較好。
顏色搭配清麗些,不要太濃重,太艷麗,
再配上圓形豐滿的中阮,一幅「未成曲調先有情」的畫面躍然紙上——
⑹ 學了中阮後的體會作文
我愛中阮一個偶然的機會,爸爸帶我去他同事家玩,我被一陣美妙的聲音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想去看看是什麼發出來的聲音?順著聲音,我來到另一個房間門口。看到一個孩子在彈一個我從來都沒見過的樂器。它的樣子有點像琵琶,後來,叔叔告訴我這叫中阮,是中國的民族樂器。從此我便喜歡上了中阮。回到家裡,我的腦海里一直都忘不掉中阮那美妙的聲音和那可愛的樣子,看電視的時候,我總看一些關於音樂方面的節目,想看看有沒有中阮的表演。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親切地說:「你要真那麼喜歡中阮,那咱也學一個吧!不過,你要想好了,要學就要堅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廢。」我連連點頭說:「一定,一定。」我高興極了。開始學習中阮了,每次我都早早地來到教室,等待老師來給我上課。上課時,我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仔細看老師的示範,不管刮風還是下雨,我一次也沒有落過課。回到家,我刻苦練習,由於長時間地按琴弦,我的手指被磨破了皮,露出了嫩肉疼痛難忍,媽媽心疼地說:「歇一會兒吧。」我笑著說:「沒事兒,我在練一會兒吧。」「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經過短短兩年的學習,現在,我已經能獨立地彈一些曲子了,在去年暑假的時候,我參加了「未來之星」的比賽,並獲得了一等獎。今年一月,我又順利地通過了中阮五級的考試,取得了證書。此外,我還經常參加一些比賽和演出,都取得了好的成績,受到了大家的好評。學習中阮不僅讓我學到了一些音樂知識,學會了演奏技巧,還使我受到了藝術熏陶,更重要的是讓我懂得了:有付出才有收獲的道理。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我一定要加倍地努力
⑺ 誰知道京劇中阮是怎麼定弦的嗎
中阮的定弦是DADA
中阮屬中音樂器,填補了京劇樂隊的中音和低音聲部。盡管常用隨腔齊奏的方法,但也加強了聲音厚度和節奏烘托。
上世紀有一段時間中阮的定弦模仿小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為G、d、a、e1。
阮演奏家在實踐中發現「五、五、五」定弦法不是阮的最佳定弦法。把中阮定為G、d、g、d1;大阮定為D、A、d、a,讓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成為相鄰的二個八度關系,這種五度、四度、五度音程關系的定弦演奏指法更方便,彈和弦音更快捷。
也有把中阮定成A、d、a、d1(四度、五度、四度)的,指法也很科學。現在藝術院校的阮教學多見「五、四、五」定弦和「四、五、四」定弦。這種定弦稱為固定音高定弦法。
京劇樂隊中的阮可以採用固定音高定弦法。但這種定弦彈奏京劇常用調bE、E調時空弦音用的少,沒有開放音,阮的四根弦共振不好,阮與其他樂器的共鳴也不好,指法不順,演奏技術要求嚴格。
固定音高定弦適用F調、G調、A調、bB調、C調、D調等。
京劇樂隊中阮的最佳定弦法是和京胡同步定弦,伴奏二黃用5 2 5 2弦;伴奏西皮用6 3 6 3 弦。若考慮弦的張力,阮的四根空弦音中至少有兩根和京胡一致。
和京胡同步定弦,指法就能和京胡指法近似,演奏順便,能充分發揮器樂性能,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共鳴也好。有時E調二黃和E調西皮相繼出現,這時阮的伴奏就不分二黃、西皮了,二黃唱腔所需要的音符在西皮弦上都有。
兩種唱腔共用一種指法,保證1=E音就可以。隨京胡的定弦法能導致演出中因轉調經常擰軸調弦。
(7)中阮女裝演出服擴展閱讀:
京劇前身是清初流行於江南地區,以唱吹腔、高撥子、二黃為主的徽班。徽班流動性強,與其他劇種接觸頻繁,在聲腔上互有交流滲透,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也搬演了不少崑腔戲,還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雜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為首的第一個徽班(三慶班)進入北京,參加乾隆帝八十壽辰慶祝演出。《揚州畫舫錄》載:「高朗亭入京師,以安慶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慶。」
刊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的楊懋建《夢華瑣簿》也說:「而三慶又在四喜之先,乾隆五十五年庚戌,高宗八旬萬壽入都祝匣時,稱'三慶徽',是為徽班鼻祖。」
伍子舒在《隨園詩話》批註中則更具體指出是「閩浙總督伍納拉命浙江鹽商偕安慶徽人都祝厘。」隨後還有不少徽班陸續進京。
著名的為三慶、四喜、春台、和春四班,雖然和春成立於嘉慶八年(1803),遲於三慶十三年,但後世仍並稱之為「四大徽班進京」。
⑻ 中阮穿什麼演出服。我閨女要考藝考不知道穿那種演出服
首先穿暖別感冒,再的就是穿的不要太休閑,常裝偏正式一點應該就行。如果要穿演出服什麼的,就要簡單款,肩部活動方便的就好了。
⑼ 中阮演奏家. 張信華
張鑫華
江西安福人,柳琴、中阮演奏家。
現為中央民族樂團彈撥樂聲部聲部長,國家一級演員。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曲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柳琴、中阮專業。在20多年的演出生涯中,張鑫華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演奏風格細膩優雅,音色甜美。他在首屆中國藝術節上首演了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使中阮這種伴奏型樂器提高到可以獨奏的地位。
在我系承擔民族器樂專業「主修樂器(中阮)」課程教學。
中國戲曲學院音樂系 http://yyx.nacta.e.cn/?q=node/124
網路簡介
姓名:張鑫華
性別:男
出生年份:1961年
籍貫:江西安福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張鑫華江西安福人,柳琴、中阮演奏家。12歲開始學月琴、秦琴,後改學柳琴,師從高華信先生,15歲任上海電台少兒民樂團首席柳琴,17歲考入中央民族樂團,任首席柳琴。後受聘於中國音樂學院附中、大學教柳琴、中阮。1984年以來,張鑫華多次出訪美國、香港、台灣、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並與香港中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合作進行了協奏曲演出。他還多次隨中國演奏家小組出國訪問交流,並兩度隨樂團參加在奧地利「金色大廳」舉行的「新春音樂會」演出,足跡遍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1995年,張鑫華受聘為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獎賽評委、文化部應聘資格考核委員會評委。他調教了許多海內外學生,在專業上享有很高的聲譽。[1]
現為中央民族樂團彈撥樂聲部聲部長,國家一級演員。任教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曲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柳琴、中阮專業。在20多年的演出生涯中,張鑫華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演奏風格細膩優雅,音色甜美。他在首屆中國藝術節上首演了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使中阮這種只能演奏小曲的伴奏型樂器提高到可以獨奏的地位。
專業介紹
柳琴:典型的琵琶類彈撥樂器,用柳木製作,四弦,形如柳葉,故又名柳葉琴。別名「柳月琴」、「土琵琶」、「金剛腿」等。演奏方法與琵琶類似,只是右手用撥子彈奏。原是流行於魯、皖、蘇一帶的民間樂器,用作柳琴戲、泗洲戲等地方戲曲的伴奏及彈奏簡單歌曲,發音響亮宏大,音色高亢剛勁,富有濃郁的鄉土氣息。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現已發展為獨奏樂器,並常用於民族樂隊中的高音樂器。
中阮:阮是中國的一種彈撥樂器,阮在古代一直被叫做「秦琵琶」。外形簡單,由琴頭、琴桿和琴身三個部分組成。琴頭一般裝飾有中國傳統的龍或如意等骨雕藝術品,兩側裝有四個弦軸。阮的琴身是一個扁圓形的共鳴箱,由面板、背板和框板膠合而成。阮的結構原理、製作材料以及演奏技法和琵琶都有很多相同之處。
中阮為中音樂器,音色恬靜柔和,富有詩意;在合奏中常擔任演奏旋律和插曲,具有動人的效果。擔任伴奏時,豐富的節奏變化能突出樂曲的特點,在樂隊中採用兩個以上中阮分部演奏和聲,會使彈撥樂器組的中音部更為豐滿。[2]
榮譽成績
張鑫華曾與香港中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合作演出,並多次隨中國演奏家小組訪問交流,兩度隨中央民族樂團赴奧地利「金色大廳」演出。還受聘於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柳琴、中阮專業。
曾任中國首屆藝術節「中華千人大樂」首席柳琴。在二十餘年的演出生涯中,在柳琴演奏上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在第一屆中國藝術節上首演了中阮協奏曲《雲南回憶》,使中阮由伴奏樂器和演奏小曲的地位提高為協奏樂器,並從此固定了中阮使用拔片來進行彈奏的演奏方法。1990年,他在新加坡以一曲柳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獲得好評。他的演奏細膩優雅、音色甜美。
1984年以來,張鑫華曾多次應邀出訪,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並與香港中樂團、台灣省立交響樂樂團、台北市立國樂團等合作進行了協奏曲演出。還多次隨中國演奏家小組出國訪問交流,並兩度隨樂團參加在奧地利「金色大廳」舉行的「新春音樂會」演出,足跡遍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1995年,張鑫華受聘為中國民族器樂國際大獎賽評委、文化部應聘資格考核委員會評委。他調教了許多海內外學生,在專業上享有很高的聲譽。
創作專輯
中文名稱:《梁祝柳琴協奏曲 黃河鋼琴協奏曲》
資源類型:MP3
發行時間:1991年
專輯歌手:鮑蕙蕎 張鑫華
地區:香港
鋼琴演奏:鮑蕙蕎
柳琴演奏:張鑫華
指揮:閻惠昌
演奏:中央民族樂團
發行:百利唱片有限公司
編號:BCD-91039
《梁祝柳琴協奏曲黃河鋼琴協奏曲》一套集黃河大合唱、黃河鋼琴協奏曲、梁祝柳琴協奏曲及中國抗戰名曲於一身的作品集。除了碟中收錄了珍貴的黃河紀錄片段,更輯錄珍貴的抗戰紀錄,由閻惠昌指揮中國中央樂團、中央合唱團及多位聲樂名家共同演出《黃河鋼琴協奏曲》由女鋼琴家鮑蕙蕎,再加上柳琴家張鑫華色彩繽紛的演出,把《梁祝》協奏曲,活現眼前。另加二首長城隨想曲、北京喜訊傳邊寨。
專輯曲目:
01.黃河鋼琴協奏曲
第一樂章《黃河船夫曲》
第二樂章《黃河頌》
第三樂章《黃水謠》
第四樂章《保衛黃河》
02.梁山伯與祝英台柳琴協奏曲
03.長城隨想曲
04.北京喜訊傳邊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