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男裝潮牌臣郎人物

男裝潮牌臣郎人物

發布時間:2021-07-13 22:35:26

『壹』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是什麼意思

「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意思是:「(如果)我李密(幼年)沒有祖母的照顧,不會存活至今。祖母(在晚年如果)失去了我的贍養、照料,就不能夠安享晚年。」 、

『貳』 烏鳥私情 願乞終養的翻譯。 知道說下 謝謝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翻譯: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

出處:魏晉李密《陳情表》

《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敘述祖母撫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應該報養祖母的大義;除了感謝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傾訴自己不能從命的苦衷,辭意懇切,真情流露,語言簡潔,委婉暢達。

此文被認定為中國文學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讀諸葛亮《出師表》不流淚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流淚者不孝」的說法。相傳晉武帝看了此表後很受感動,特賞賜給李密奴婢二人,並命郡縣按時給其祖母供養。

(2)男裝潮牌臣郎人物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李密原是蜀漢後主劉禪的郎官(官職不詳)。三國魏元帝(曹奐)景元四年(263年),司馬昭滅蜀,李密淪為亡國之臣。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廢魏元帝,史稱「晉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採取懷柔政策,極力籠絡蜀漢舊臣,徵召李密為太子洗馬。

李密時年44歲,以晉朝「以孝治天下」為口實,以祖母供養無主為由,上《陳情表》以明志,要求暫緩赴任,上表懇辭。

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

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於世,據《晉書》本傳記載,李密奉事祖母劉氏「以孝謹聞,劉氏有疾,則涕泣側息,未嘗解衣,飲膳湯葯,必先嘗後進。」

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徵召。李密則向晉武帝上此表「辭不就職」。

南宋文學家趙與時在其著作《賓退錄》中曾引用安子順的言論:「讀諸葛孔明《出師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讀李令伯《陳情表》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孝,讀韓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友。」青城山隱士安子順世通雲。此三文遂被並稱為抒情佳篇而傳誦於世。

『叄』 列舉出一個以孝著稱的人物的具體事例

晉,李密。《陳情表》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愍
同:憫)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大概就是一個為了照顧奶奶不去做官的故事

『肆』 瓜爾佳氏在康熙年間的有什麼重要的人物

清朝,瓜爾佳氏涌現出許多顯貴家族。其中第一望族是開國元勛,蘇完部長索爾果家族,他的兒子費英東是太祖最倚重的四大臣之一,受命總領八旗左翼四旗,屢建戰功,被授予一等總兵官。
蘇完瓜爾佳有:開國第一功臣、三等信勇公費英東額駙,十六大臣楊善,十六大臣宜蓀,尚書兼議政大臣郎格,十六大臣衛齊,顧命輔政大臣、一等公鰲拜,大學士車克,國史院大學士、巴什克剛林,工部尚書石國柱,刑部承政石天柱,兵部尚書石廷柱,內大臣華善和碩額駙,工部理事官禧福,侍郎、三等伯三泰,兩江總督麻吉勒,西安將軍皂保。
葉赫瓜爾佳有:刑部尚書葉成額,理藩院員外郎羅多禮,雲貴總督、戶部侍郎巴錫,都統伯石文炳。
烏喇瓜爾佳有:十六大臣多鼐,都統鄂莫克圖,都統索渾,內大臣滿都禮,都統、一等威勇侯額勒登保,副都統、三等子吳巴海,領侍衛內大臣、御前大臣努三。
另外像清末大臣榮祿、文祥也是瓜爾佳氏
1911年中華民國建立後,瓜爾佳氏也誕生不少名人,如著名八路軍抗日將領關向應、台灣影星胡因夢、香港藝人關寶慧、關之琳、周海媚、前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以及中國國民黨現任副主席、台灣政治家關中。
清帝後妃中亦有多位瓜爾佳氏。康熙帝: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
嘉慶帝:安嬪蘇完尼瓜爾佳氏。
另外還有康熙帝次子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的太子妃:瓜爾佳氏。
康熙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側福晉:瓜爾佳氏

『伍』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 謹拜表以聞是什麼意思

翻譯:我懷著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該句出自李密的《陳情表》,全文如下:

《陳情表》

朝代:魏晉

作者:李密

原文: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也。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共鑒。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翻譯:

臣李密陳言:我因命運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剛出生六個月,父親就棄我而死去。我四歲的時候,舅父強迫母親改變了守節的志向。我的祖母劉氏,憐憫我年幼喪父,便親自撫養。臣小的時候經常生病,九歲時不能走路。孤獨無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沒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門庭衰微、福分淺薄,很晚才有兒子。在外面沒有比較親近的親戚,在家裡又沒有照應門戶的童僕,生活孤單沒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體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劉氏又早被疾病纏繞,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飯喝葯,從來就沒有離開她。
到了晉朝建立,我蒙受著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舉臣為孝廉,後來又有名叫榮的刺史推舉臣為優秀人才。臣因為供奉贍養祖母的事無人承擔,辭謝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詔書,任命我為郎中,不久又蒙受國家恩命,任命我為太子的侍從。我憑借卑微低賤的身份,擔當侍奉太子的職務,這實在不是我殺身所能報答朝廷的。我將以上苦衷上表報告,加以推辭不去就職。但是詔書急切嚴峻,責備我怠慢不敬。郡縣長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縣的長官登門督促,比流星墜落還要急迫。我很想奉旨為皇上奔走效勞,但祖母劉氏的病卻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順從自己的私情,但報告申訴不被允許。我是進退兩難,十分狼狽。
我想晉朝是用孝道來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舊臣,尚且還受到憐憫養育,況且我孤單凄苦的程度更為嚴重呢。況且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做過蜀漢的官,擔任過郎官職務,本來就希望做官顯達,並不顧惜名聲節操。現在我是一個低賤的亡國俘虜,十分卑微淺陋,受到過分提拔,恩寵優厚,怎敢猶豫不決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為祖母劉氏壽命即將終了,氣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樣。我如果沒有祖母,無法達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沒有我的照料,也無法度過她的餘生。祖孫二人,互相依靠而維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廢止侍養祖母而遠離。
我現在的年齡四十四歲了,祖母現在的年齡九十六歲了,這樣看來我在陛下面前盡忠盡節的日子還很長,而在祖母劉氏面前盡孝盡心的日子很短。我懷著烏鴉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夠准許我完成對祖母養老送終的心願。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天地神明,實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憐憫我的誠心,滿足我微不足道的心願,使祖母劉氏能夠僥幸地保全她的餘生。我活著應當殺身報效朝廷,死了也要結草銜環來報答陛下的恩情。我懷著像犬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使陛下知道這件事。


注釋: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是臣下對君王指陳時事、直言規勸抑或使之改正錯誤的文體。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

以:因險釁(xiǎnxìn):凶險禍患(這里指命運不好)。 險,艱難,禍患;釁,災禍

夙:早時, 這里指年幼的時候。

閔:通「憫」,指可憂患的事(多指疾病死喪)

凶:這里指他家中不幸的事

【慈父見背】

見背:背離我,離我而去。這是死的委婉說法。指棄我而死去。

【行年四歲,舅奪母志】

行年:經歷的年歲

舅奪母志:舅舅強行改變母親想要守節的志願。這是母親改嫁的委婉說法。

【祖母劉憫臣孤弱,躬親撫養】

憫:憐憫。蘇教版作「愍」。

躬親:親自

【至於成立】

至於:直到。

於:介詞,引出對象

成立: 成人自立

【終鮮兄弟】

終:又;

鮮:少,這里指「無」的意思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門:家門。

門衰祚薄:家門衰微,福分淺薄;祚(zuò):福分

兒息:同子息、生子;息:親生子女。又如:息子(親生兒子);息女(親生女兒);息男(親生兒子)

【外無期功強近之親】

期:滿一周年。

功:服喪九月為大功,服喪五月為小功。這都指關系比較近的親屬。「期功」意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強近:勉強算是接近的

【內無應門,五尺之僮】

應門:照應門戶。

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僮:童僕

【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煢煢:孤單的樣子

孑:孤單 孑立:蘇教版作「獨立」

吊:安慰

【夙嬰疾病,常在床蓐】

嬰:纏繞,這里指疾病纏身

蓐:陳草復生。引申為草墊子、草席。

【臣侍湯葯,未曾廢離】

廢:廢止,停止服侍

離:離開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逮:及,到

奉:承奉

聖朝:指晉朝

沐浴清化:恭維之辭,指蒙受清平的政治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

察:考察和推舉

孝廉: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即每年由地方官考察當地的人物,向朝廷推薦孝順父母、品行廉潔的人出來做官

舉:推舉

秀才:漢代以來選拔人才的一種察舉科目。這里是優秀人才的意思,與後代科舉的「秀才」含義不同。

【辭不赴命】

辭:辭謝。

赴:接受。

命:任命。

【拜臣郎中】

拜:授予官職

郎中:尚書省的屬官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尋:不久

除:拜官受職

洗馬:即太子冼馬(xiǎn),太子的侍從官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猥:自謙之詞,猶「鄙」

微賤:卑微低賤

當:擔任

東宮:指太子,因太子居住在東宮,這里是借代

隕首:頭落地,指殺身。隕,落

【詔書切峻,責臣逋慢】

切峻:急切而嚴厲

逋慢:有意迴避,怠慢上命。逋:逃脫 慢:怠慢,輕慢。

【急於星火】

急於星火:於星火急。於:比 星火:流星的光 比流星的墜落還要急。指催逼的十分緊迫。

【劉病日篤】

篤:病重,沉重

日:一天比一天

【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

苟:姑且

告訴不許:申訴不被允許,告訴:申訴(苦衷)

【實為狼狽】

實為:總結上文

狼狽:形容進退兩難的情形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伏惟:俯狀思量。古時下級對上級表示恭敬的詞語,奏疏和書信里常用。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舊臣

蒙:受

矜育:憐惜養育

【且臣少仕偽朝】

偽朝:蔑稱,指被滅亡蜀朝

【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歷職:連續任職

郎署:郎官的衙署。李密在蜀國曾任郎中和尚書郎。 署:官署,衙門

圖:希圖。

宦達:官職顯達。宦,做官;達,顯貴

不矜:不看重。矜,自誇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南朝《文選》加),豈敢盤桓,有所希冀】

拔擢(zhuó):提拔

寵命:恩命

優渥(wò):優厚

盤桓:猶疑不決的樣子,指拖延不就職

希冀:企圖,這里指非分的願望

【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太陽接近西山,喻人的壽命即將終了。薄,迫近

【人命危淺】

危淺:活不長,指生命垂危。危:微弱 淺:指不長

淺:不長

【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更(gēng)相:交互

是以:因此

區區: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古今異義);另一說指「我」,自稱的謙詞

廢遠:廢止遠離。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烏鳥私情:烏鴉反哺之情,比喻人的孝心

終養:養老至終

【臣之辛苦】

辛苦:辛酸悲苦,這里指辛酸苦楚的處境(古今異義)

【二州牧伯】

二州:指梁州(在今陝西省漢中地區)、益州(在今四川省)

牧:古代稱州的長管;伯:長

【皇天後土,實所共鑒】

皇天後土:文中指天地神明

鑒:審察,識別

【矜憫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以保卒余年】

矜憫:憐恤。

聽:任,這里是准許、成全

庶:庶幾,或許,表示希望或推測

保:安;卒:終

【死當結草】

結草:指報恩。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不勝:禁不住。勝(shēng),承受,承擔。

犬馬怖懼之情:這是臣子謙卑的話,用犬馬自比

拜表:拜上表章

聞:使動用法,使…知道。與上文「具以表聞」的「聞」用法相同。


鑒賞:

1.融情於事。

強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無論是述自己的孤苦無依之情,還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為命的深厚親情,都是通過敘事來表達的。而自己對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對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滿情感的筆調來寫的。

2.語言形象生動,自然精粹。

本文雖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對偶句,有駢文的整儷之工,但語言卻絕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彷彿是從肺腑中流出,絲毫不見斧鑿痕跡。文章語言十分生動形象,如第一段寫孤苦無依之狀,第二段寫州縣催迫之景,第三段寫祖母病篤的慘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語言上還十分精練准確,有些詞句,成了成語。

本文排偶句的運用極有特色,不僅音韻和諧,節奏鮮明,簡潔練達,生動形象,而且感情真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運用比喻和誇張手法,將祖母危在旦夕,自己不忍廢離的深情形容得淋漓盡致;「臣欲奉詔賓士,則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通過對比,既突出了李密進退兩難的無奈,又將盡忠之,與盡孝之情表現得真切而感人。


作者介紹: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幼年喪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撫養成人。後李密以對祖母孝敬甚篤而名揚於鄉里。師事當時著名學者譙周,博覽五經,尤精《春秋左傳》。初仕蜀漢為尚書郎。蜀漢亡,晉武帝召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供養而力辭。祖母去世後,方出任太子洗馬,遷漢中太守。後免官,卒於家中。著有《述理論》十篇,不傳世。《華陽國志》、《晉書》均有李密傳。

『陸』 歷史中的李密是個什麼人物

李密<SPAN lang=EN-US>(224—287),字令伯,一名虔,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縣東)人。西晉文學家。父早死,母何氏改嫁,由祖母劉氏撫養。少時師事譙周,通《春秋左氏傳》,以文學見稱。在蜀漢做官,任尚書郎,曾數次出使東吳,極有才辯,為吳人所稱贊。蜀亡後,晉武帝多次徵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無人奉養,遂上書陳情,辭不赴召,是為《陳情表》。後祖母死,密才出仕晉朝,歷任太子洗馬、尚書郎、河內溫縣令、漢中太守等職。因懷怨賦詩,得罪權貴,遂免官。後老死於家中。《陳情表》一文,詞意委婉懇切,全篇感情真實,不事矯飾,自然流暢,富有感染力,是西晉散文中的優秀之作。 </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o:p></o:p></SPAN></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FONT-SIZE: 1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體>《陳情表》賞析</SPAN></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o:p></o:p></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0pt> 李密原是蜀漢後主劉禪的郎官<SPAN lang=EN-US>(官職不詳)。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養祖母劉氏。公元265年,晉武帝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後又拜為洗馬(即太子侍從官),就是文中說的「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晉武帝為什麼要這樣重用李密呢?第一,當時東吳尚據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於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徵召。<BR> 李密為什麼「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於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興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於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後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BR> 李密不想馬上出來做官,而晉武帝方面卻催逼得很緊。「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輕慢皇帝,違抗皇命是要殺頭的。為了擺脫這個困境,達到不出來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為納入晉武帝的價值觀念中去。李密是蜀漢舊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古人講「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著對晉武帝不滿,這就極其危險了,所以李密說自己「不矜名節」,「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我不出來做官完全是為了供養祖母劉,是為了「孝」。但是這里又產生了一個問題,事父為孝,事君為忠。李密供養祖母是孝,但不聽從君主的詔令,不出來做官,就是不忠。古人雲「忠孝不能兩全」。《韓詩外傳》卷二記載:「楚昭王使石奢為理道,有殺人者追之,則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於是刎頸而死。」為忠臣不得為孝子,為孝子不得為忠臣。李密很巧妙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即先盡孝,後盡忠。「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劉養老送終之後,再向您盡忠,這樣晉武帝也就無話可說了。<BR> 李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還以巧妙的抒情方式,來打動晉武帝。從文章中可以想見,李密在構思《陳情表》時,有三種交錯出現的感情:首先是因處境狼狽而產生的憂懼之情;其次是對晉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最後是對祖母劉的孝情。但是當他提筆寫文章時,便把這三種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經過冷靜的回味,壓抑了前兩種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筆帶過,掩入對祖母劉的孝情之中。而對後一種感情則大肆渲染,並且造成一個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從這樣一種情境出發,作者先以簡潔精練的語言寫自己的孤苦,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作鋪墊,然後反復強調祖母劉的病:如第一段的「夙嬰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劉病日篤」;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這樣,李密的孝情就不同於一般的母孫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BR>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的,是為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從這個目的出發,李密並沒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對感情加以節制,使它在不同的層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現。第一段先寫自己與祖母劉的特殊關系和特殊命運,抒發對祖母的孝情,「臣侍湯葯,未曾廢離。」如果從這種孝情繼續寫下去,會有許多話要說,如對祖母的感激,對祖母的憐惜等等。但作者卻就此止筆,轉而寫蒙受國恩而不能上報的矛盾心情,寫自己的狼狽處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詔賓士」。為什麼不能去呢?因為「劉病日篤」,這就從另一方面反襯了他孝情的深厚,因為孝情深厚,而「詔書切峻,責臣逋慢」,所以才有「實為狼狽」的處境。前面抒發的孝情被節制以後,又在另一個前提下出現了。第三段作者轉寫自己「不矜名節」,並非「有所希冀」,不應詔做官,是因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排除了晉武帝的懷疑這個前提之下,再抒發對祖母劉的孝情,就顯得更真實,更深切,更動人。</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o:p></o:p></SPAN></P>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FONT-SIZE: 10pt; mso-bidi-font-family: 宋體>《陳情表》陳情二法</SPAN></STRONG><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o:p></o:p></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0pt> 公元<SPAN lang=EN-US>265年,晉武帝司馬炎詔素以孝聞名於世的蜀漢舊臣李密出仕,以籠絡人心,而李密以供養祖母劉氏為由,「辭不就職」,寫下《陳情表》,以明「願乞終養」之情之志。其陳情之法有二:<BR> 一、陳情於事。李密把自己的一片孝心孝情放在家世不幸和祖母病重的敘述中來顯示,凄婉動人。自己六個月失怙,四歲母嫁,九歲不行,全賴祖母劉氏「躬親扶養」,以己成長不易的歷史襯劉氏養育之艱辛,其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劉氏操勞過度,以致「夙嬰疾病,常在床蓐」,其病「日篤」「氣息奄奄」,加之「九十有六」的高齡,已是「朝不慮夕」,對病中而又無依無靠的劉氏自己是「侍湯葯,未曾廢離」,不做孝廉與秀才,不就郎中與洗馬,甘冒抗命之罪,殺頭危險,以報養育之恩,其孝心來自親情,出自肺腑,感人至深,催人淚下。<BR> 另一方面極言晉武帝的知遇之恩,在敘事中寫自己「沐浴清化」,極言君恩之深。不以自己是「亡國賤俘」,而察孝廉舉秀才,拜郎中除洗馬,「過蒙拔擢,寵命優渥」,捫心自問,「豈敢盤桓,有所希冀」呢?如能允許自己「終養」,則「生當隕首,死當結草」以報。言辭懇切,謙卑忠勤,無矯揉造作之情,無巧言令色之語,博得了晉武帝的憐憫與歡心,達到了眼前不出仕而終養的願望,也為日後出仕找到了理想的借口,即報知遇體恤之恩而出仕。<BR> 二、除情於智<BR> 李密面對「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的危急形勢,從容不迫,應對自如。採用設身處地的換位方式,猜想可能有的詰難而陳說衷情。<BR> 你為何不出仕?<BR> 祖母病重要盡孝,不能「廢遠」。<BR> 就無他人可替代?<BR> 無伯叔、兄弟、至親、童僕,祖母不可一日元臣。<BR> 你是否還在戀舊而拒本朝?<BR> 自己為官是「圖宦達」,非「矜名節」,對聖朝感恩戴德。<BR> 何時能出仕?<BR> 祖母病重且高齡,不久將去世,就可「隕首」「結草」。<BR> 彷彿面對武帝,一問一答。正是李密猜透了武帝的心理,故能言理透徹,環環相扣,使武帝無懈可擊,欲怒而不能,再輔以真情,情理交織,終使武帝化怒為憫,化疑為信,李密出仕後「復以洗馬征至洛」。<BR> 李密明言自己陷入了忠孝難以兩全的狼狽境地,而暗中卻置武帝於兩難選擇之中。即武帝「以孝治天下」相標榜,「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更何況「臣孤苦,特為尤甚」,更應當受到「矜育」。而今我要盡孝,你苦苦相逼,讓我出仕,甚至不惜殺戮,使我不能盡孝,豈不與你的治國之道相違背嗎?武帝陷入了是讓其先盡孝還是先盡忠的窘境中。兩者相較,只得做出明智的選擇,讓其「終養」。這樣既顯示自己體恤民情,尊崇孝道,還可收服人心,鞏固統治。李密危而不亂,急中見智,既使武帝爭足「面子」,又達到自己「終養」的目的,取得了「雙贏」的效果。</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o:p></o:p></SPAN></P>
<P align=right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0pt>(選自第<SPAN lang=EN-US>316期《語文報》,有改動 作者:陳洪茂)</SPAN></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o:p></o:p></SPAN></P>
<P class=MsoNormal><FONT size=2><SPAN lang=EN-US><o:p></o:p></SPAN></FONT></P></td>

『柒』 關於勵志,孝悌,人物,思辨的文言文各兩篇。

勵志
(1)《囊螢映雪》
車胤囊螢典出《晉書·卷八十三·車胤傳》:「車胤字武子,南平人也。曾祖浚,吳會稽太守。父育,郡主簿。太守王胡之名知人,見胤於童幼之中,謂胤父曰:『此兒當大興卿門,可使專學。』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晉車胤字武子,南平人。曾祖車浚,嘗任會稽太守,其父車育在郡任主簿。太守王胡之善於識才,一見車胤,語其父曰:「此子將任高官,應與之讀書深造。」車胤勤奮攻讀,博覽群書,孜孜不倦.苦於家貧缺燈油,夏日捕幾十隻螢火蟲,置入絹內,以螢光照明,夜以繼日苦讀。
(2)匡衡
鑿壁借光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孝悌
(1)《陳情表》
臣密言:「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行年四歲,舅奪母志。祖母
劉,愍臣孤弱,躬親撫養。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既無叔伯,終鮮
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
吊。而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湯葯,未嘗廢離。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後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無
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微賤,當待東宮,非臣隕
首所能上報。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
門,急於星火。臣欲奉詔賓士,則以劉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
狼狽。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事偽朝,
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渥,豈敢盤
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
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
烏鳥私情,願乞終養!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皇天後土,實所
共鑒。願陛下矜愍愚誠,聽臣微志。庶劉僥幸,卒保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臣不勝
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2)《祭十二郎文》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七日,乃能銜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幼小,當不復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後四年,又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墓,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幕於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又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於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升斗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孰謂少者歿而長者存,強者夭而病者全乎!

嗚呼!其信然邪?其夢耶?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強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而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也。

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者強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雲:「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吾曰:「是疾也,江南之人,常常有之。」未始以為憂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至斯乎?

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雲: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之乎?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健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待終喪,則遂取以來。其餘奴婢,並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於先人之兆,然後惟其所願。

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殮不得憑其棺,窆不得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與汝相養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當求數頃之田於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

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人物
(1)《種樹郭橐駝傳》
郭橐駝,不知始何名。病僂,隆然伏行,有類橐駝者,故鄉人號之駝。駝聞之,曰:「
甚善!名我固當。」因舍其名,亦自謂橐駝雲。
其鄉曰豐樂鄉,在長安西。駝業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視
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蚤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問之,對曰:「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以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顧其蒔也若子,
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不抑耗其
實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苟
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讎之;故
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駝曰:「我知種樹而已,官理非吾業也。然
吾居鄉,見長人者,好煩其令,若甚憐焉,而卒以禍。旦暮,吏來而呼曰:『官命促爾耕,
勗爾植,督爾獲,蚤繰而緒,蚤織而縷,字而幼孩,遂而雞豚!』鳴鼓而聚之,擊木而召之
。吾小人輟飧饔以勞吏,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則與吾業者
,其亦有類乎?」
周者嘻曰:「不亦善夫!吾問養樹,得養人術。」傳其事以為官戒也。

(2)《宋清傳》
宋清,長安西部葯市人也。居善葯。有自山澤來者,必歸宋清氏,清優主之。長安醫工得清葯輔其方,輒易讎,咸譽清。疾病<疒匕>瘍者,亦皆樂就清求葯,冀速已。清皆樂然響應,雖不持持者,皆與善葯,積券如山,未嘗詣取直。或不識遙與券,清不為辭。歲終,度不能報,輒焚券,終不復言。市人以其異,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歟?」清聞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謂我蚩妄者亦謬。」
清居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數十人,或至大官,或連數州,受俸博,其饋遺清者,相屬於戶。雖不能立報而以賒死者千百,不害清之為富也。清之取利遠,遠故大,豈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則怫然怒,再則罵而仇耳。波之為利,不亦剪剪乎!吾見蚩之有在也。清誠以是得大利,又不為妄,執其道不廢,卒以富。求者益眾,其應益廣。或斥棄沉廢,親與交視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
與善葯如故。一旦復柄用,益厚報清。其遠取利皆類此。
吾觀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棄,鮮有能類清之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嗚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報如清之遠者乎?幸而庶幾,則天下之窮困廢辱得不死亡者眾矣,「市道交」豈可以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鄉黨以士大夫自名者,反爭為之不已,悲夫!然則清非獨異於市人也。

思辨
(1)《秋水》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爾將可與語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春秋不變,水旱不知。此其過江河之流,不可為量數。而吾未嘗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於天地而受氣於陰陽,吾在於天地之間,猶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見少,又奚以自多!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號物之數謂之萬,人處一焉;人卒九州,穀食之所生,舟車之所通,人處一焉;此其比萬物也,不似豪末之在於馬體乎?五帝之所連,三王之所爭,仁人之所憂,任士之所勞,盡此矣!伯夷辭之以為名,仲尼語之以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爾向之自多於水乎?」

(2)《赤壁賦》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蕭者,倚歌而和之,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於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客喜而笑,洗盞更酌,餚核既盡,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捌』 近年潮牌男裝,為何深受女生追捧

因為女生也越來越追求態度與風格。潮牌男裝比較freestyle,也比較個性,與眾不同,還時尚!所以潮牌再也不是男生專屬,越來越多的女生開始追捧潮牌。

現在中國人追隨國外的潮牌,如火如荼。女生追捧潮牌男裝,有一部分應該是由於網紅、買手、明星的狂推。但是相對於抄來抄去的淘寶款,網紅款和快時尚品牌,個人更傾向於潮牌和獨立設計師品牌,價格不似奢侈品牌那麼高不可攀(不建議買假貨),衣服也具有品牌獨特的內涵和質感,穿衣服除了遮羞蔽體外不就是為了增強自信與突出氣質嗎?




『玖』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是什麼意思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的意思為:臣下我懷著牛馬一樣不勝恐懼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來奏報陛下。

與男裝潮牌臣郎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淘寶網童裝女童開衫秋裝 瀏覽:212
羊絨衣代織多少錢 瀏覽:12
東城大碼女裝店商鋪出售信息 瀏覽:713
中老年男皮一體皮衣多少錢 瀏覽:989
時尚冬季女裝報價 瀏覽:231
銀杏葉當裙子拍照視頻 瀏覽:905
白灰色板鞋怎麼搭褲子好看嗎 瀏覽:915
加拿大的騎警制服及介紹 瀏覽:685
劍三五毒毒哥露腰校服 瀏覽:794
怎樣打兒童褲子圖片欣賞 瀏覽:120
輸送皮帶舊換新怎麼帶圖片 瀏覽:360
獅丹帝尼男裝品牌及商品 瀏覽:424
洗完澡穿什麼褲子 瀏覽:819
順德杏壇高贊小學校服學 瀏覽:662
mlb的帽子是什麼價位 瀏覽:767
絨絨線編織帽子花樣視頻 瀏覽:799
校服西服款藏藍色 瀏覽:113
張若昀穿的睡衣 瀏覽:620
小手絹做帽子怎麼做 瀏覽:227
t恤堆領衣服改低領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