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周總理的睡衣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總理十九歲赴日本留學行前,曾題「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並賦詩言救國之大志: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來這個光輝的名字,億萬人民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歷史功績豐碑永樹,人格風范更是中外稱頌。周恩來是徹底的「無產者」,沒有留下兒女,也沒有留下遺骨,卻在無數後人心中留下了應永遠效法的崇高榜樣。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來就因堅韌耐勞被黨內同志稱為「革命隊伍里的一頭駱駝」。他自己卻說:「不,我只是一隻小毛驢。」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時的周公旦。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毛澤東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亞子時講到周總理,也引此典故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到了「文革」期間,周恩來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留法時結識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於1968年到北京時,向周恩來提出的一個要求便是,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回答卻是———「我做不到。」
其實周恩來何嘗不需要休息,他曾說過:「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面對紛繁的國事和別人無法代勞的難事,他又事必躬親。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開始擴散,但是據辦公記錄統計,仍有半數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時以上。
⑵ 找尋一些小學課文,學慣用。。
草地夜行
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邊。大隊人馬已經過去了,留下一條踩得稀爛的路,一直伸向遠方。
干糧早就吃光了,皮帶也煮著吃了。我空著肚子,拖著兩條僵硬的腿,一步一挨地向前走著。背上的槍支和子彈就像一座山似的,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唉!就是在這稀泥地上躺一會兒也好啊!
迎面走來一個同志,沖著我大聲嚷:「小鬼,你這算什麼行軍啊?照這樣,3年也走不到陝北!」
他這樣小看人,真把我氣壞了。我粗聲粗氣地回答:「別把人看扁了!從大別山走到這兒,少說也走了萬兒八千里路。瞧!槍不是還在我的肩膀上嗎?」
他看了看我,笑了起來,就和我並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兩頭,寬寬的肩膀,魁梧的身材,只是臉又黃又瘦,兩隻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小同志,你的老家在哪兒?」他問我。
「金寨斑竹園!聽說過嗎?」
「啊,斑竹園!有名的金寨大暴動,就是從你們那兒搞起來的。我在那兒賣過帽子。」
一點不錯,暴動前,我們村裡來過幾個賣帽子的人。我記得清清楚楚,爸爸還給我買了一頂。回家來掀開帽里子一看,裡面有張小紙條,寫著「打倒土豪劣紳」。真想不到,當年賣帽子的同志竟在這里碰上了。
我立刻對他產生了敬佩的感情,就親熱地問他:「同志,你在哪部分工作?我怎麼從來沒見過你呀?」「我嗎?在軍部。現在出來找你們這些掉隊的小鬼。」他一邊說,一邊摘下我的槍,連空干糧袋也摘了去。「咱們得快點走呀!你看,太陽快落了。天黑以前咱們必須趕上部隊。這草地到處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
聽了他的話,我快走幾步,緊緊地跟著他,但是不一會兒,我又落下了一大段。
他焦急地看看天,又看看我,說:「來吧,我背你走!」我說什麼也不同意。這一下他可火了:「別磨贈了!你想叫咱們倆都喪命嗎?」他不容分說,背起我就往前走。
天邊的最後一絲光亮也被黑暗吞沒了。滿天堆起了烏雲,不一會兒下起大雨來。我一再請求他放下我,怎麼說他也不肯,仍舊一步一滑地背著我向前走。
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離開我!」他急忙說,「我掉進泥潭裡了。」
我心裡一驚,不知怎麼辦好,只覺得自己也隨著他往下陷。這時候,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頂,一下子把我甩在一邊,大聲說:「快離開我,咱們兩個不能都犧牲!……要……要記住革命!……」
我使勁伸手去拉他,可是什麼也沒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經沒頂了。
我的心疼得像刀絞一樣,眼淚不住地往下流。多麼堅強的同志!為了我這樣的小鬼,為了革命,他被這可惡的草地奪去了生命!
風,呼呼地刮著。雨,嘩嘩地下著。黑暗籠罩著大地。「要記住革命!」我想起他犧牲前說的話。對,要記住革命!我抬起頭來,透過無邊的風雨,透過無邊的黑暗,我彷彿看見了一條光明大路,這條大路一直通向遙遠的陝北。我鼓起勇氣,邁開大步,向著部隊前進的方向走去。
日月潭
日月潭是我國台灣省最大的一個湖。它在台中附近的高山上。那裡群山環繞,樹木茂盛,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綠。湖中央有個美麗的小島,叫光化島。小島把湖水分成兩半,北邊像圓圓的太陽,叫日潭;南邊像彎彎的月亮,叫月潭。
清晨,湖面上飄著薄薄的霧。天邊的晨星和山上的點點燈光,隱隱約約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陽高照,整個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圍的建築,都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日月潭風光秀麗,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總理十九歲赴日本留學行前,曾題「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並賦詩言救國之大志: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來這個光輝的名字,億萬人民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歷史功績豐碑永樹,人格風范更是中外稱頌。周恩來是徹底的「無產者」,沒有留下兒女,也沒有留下遺骨,卻在無數後人心中留下了應永遠效法的崇高榜樣。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來就因堅韌耐勞被黨內同志稱為「革命隊伍里的一頭駱駝」。他自己卻說:「不,我只是一隻小毛驢。」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時的周公旦。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毛澤東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亞子時講到周總理,也引此典故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到了「文革」期間,周恩來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留法時結識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於1968年到北京時,向周恩來提出的一個要求便是,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回答卻是———「我做不到。」
其實周恩來何嘗不需要休息,他曾說過:「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面對紛繁的國事和別人無法代勞的難事,他又事必躬親。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開始擴散,但是據辦公記錄統計,仍有半數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時以上。
只找到這三篇...
⑶ 周總理的睡衣課文閱讀感悟
通過這篇課文表現了周總理勤儉節約的美德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⑷ 課文《周總理的睡衣》的全文 是什麼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周總理十九歲赴日本留學行前,曾題「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並賦詩言救國之大志: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提起周恩來這個光輝的名字,億萬人民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敬意。他的歷史功績豐碑永樹,人格風范更是中外稱頌。周恩來是徹底的「無產者」,沒有留下兒女,也沒有留下遺骨,卻在無數後人心中留下了應永遠效法的崇高榜樣。
四十年代在延安,周恩來就因堅韌耐勞被黨內同志稱為「革命隊伍里的一頭駱駝」。他自己卻說:「不,我只是一隻小毛驢。」
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時的周公旦。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毛澤東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亞子時講到周總理,也引此典故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到了「文革」期間,周恩來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留法時結識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於1968年到北京時,向周恩來提出的一個要求便是,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回答卻是———「我做不到。」
其實周恩來何嘗不需要休息,他曾說過:「我不能坐,一坐下就會睡著。」面對紛繁的國事和別人無法代勞的難事,他又事必躬親。1974年上半年,他的癌症已開始擴散,但是據辦公記錄統計,仍有半數以上的日子工作在18小時以上。
參考資料:人教版語文課本
⑸ 《周總理最後的日子》,《周總理的睡衣》
周總理的睡衣
鄧媽媽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花鏡,安詳地坐在椅子上,給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媽媽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shú)練(liàn)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這件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yún)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在她們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包。這個綉著紅五星的針線包特別引人注目。它是多年來周總理和鄧媽媽隨身帶著的。是從什麼時候起他們就帶在身邊,一直帶到北京來的呢?是從延安窯(yáo)洞,從重慶紅岩,還是從二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上?
⑹ 88年生的那一代,小學的課文都是哪些,來著,麻煩幫我找一下
第一冊 IX
1我是中國人 XI
2我們愛老師 XI
3我愛爸爸媽媽 XII
4農村大變樣 XII
5小竹排在畫中游 XII
6比尾巴 XIII
7秋天到了 XIII
8小貓種魚 XIV
9小山羊 XIV
10鵝 XIV
11小小的船 XIV
12蒲公英的種子 XV
13雪地里的小畫家 XV
14哪座房子最漂亮 XV
15過橋 XVI
16小公雞和小鴨子 XVI
第二冊 XVII
1春天 XVII
2花園果園 XVII
3泉水小溪 XVII
4祖國多麼廣大 XVII
5熱愛中國共產黨 XVIII
6畫 XVIII
7烏鴉喝水 XIX
8小猴子下山 XIX
9司馬光 XX
10謎語 XXI
11春風吹 XXII
12燕子飛回來了 XXII
△大熊貓 XXIII
13兩只小獅子 XXIII
14小白兔和小灰兔 XXIV
15王冕學畫 XXV
△小貓釣魚 XXV
16蔬菜 XXVI
17莊稼的好朋友 XXVI
18浪花 XXVI
19跳傘 XXVII
20奇妙的「眼睛」 XXVII
21小八路 XXVII
22王二小 XXVII
23明明上學 XXVIII
24一隻小羊羔 XXVIII
25要下雨了 XXIX
26小壁虎借尾巴 XXX
27三隻白鶴 XXX
△咕咚 XXXI
28鋤禾 XXXI
29吃水不忘挖井人 XXXII
30達爾文和小松鼠 XXXII
△斧子的故事 XXXIII
第三冊 XXXIV
歸類識字(一) XXXIV
1秋天 XXXIV
2溫暖 XXXV
3誠實的孩子 XXXVI
4藍樹葉 XXXVII
△看企鵝 XXXVIII
5坐井觀天 XXXIX
6狼和小羊 XL
△謎語 XL
歸類識字(二) XLI
7駱駝和羊 XLI
8我要的是葫蘆 XLII
9畫雞蛋 XLIII
10吃墨水 XLIV
11補丁 XLIV
12狐狸和烏鴉 XLV
13小馬過河 XLV
△撈月亮 XLVI
14美麗的公雞 XLVII
15精彩的馬戲 XLVIII
16靜夜思 XLVIII
17北京 XLVIII
18初冬 XLIX
△蜘蛛 L
19草 L
20植物媽媽有辦法 L
△動物過冬 LI
第四冊 LII
1小蝌蚪找媽媽 LII
2驕傲的孔雀 LIII
3春曉 LIV
4丑小鴨 LIV
△春雨 LV
5稱象 LVI
6刻舟求劍 LVII
△黃鸝和山雀 LVII
7我們也要當紅軍 LVII
8難忘的潑水節 LIX
9所見 LX
10蜜蜂引路 LXI
11數星星的孩子 LXII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LXIII
12不懂就要問 LXIV
13我的爸爸 LXV
△快樂的節日 LXVI
14黃山奇石 LXVII
15雷雨 LXVII
16日月潭 LXVIII
17回聲 LXVIII
△看浪花 LXIX
18葡萄溝 LXX
19看月食 LXXI
第五冊 LXXII
1晨讀 LXXII
2師生情 LXXIII
3小攝影師 LXXV
4* 不平常的蛋糕 LXXVI
5古詩二首 LXXVIII
夜宿山寺 LXXVIII
登鸛雀樓 LXXVIII
6翠鳥 LXXIX
7富饒的西沙群島 LXXXI
8* 院子里的悄悄話 LXXXIII
9爬天都峰 LXXXIV
10一定要爭氣 LXXXIV
11* 茅以升立志造橋 LXXXV
12瀑布 LXXXVI
13美麗的小興安嶺 LXXXVII
14大海的歌 LXXXVIII
15* 我和企鵝 LXXXVIII
16周總理的睡衣 XC
17親人 XCI
18*灰雀 XCIII
19* 讓我們盪起雙槳 XCIV
20「你們想錯了」 XCV
21手術台就是陣地 XCVI
22我的弟弟「小蘿卜頭」 XCVII
23* 總司令換房子 XCIX
24古詩二首 C
古風(憫農) C
蠶婦 C
25寓言二則 CI
揠苗助長 CI
守株待兔 CI
26會搖尾巴的狼 CII
27* 群鳥學藝 CIII
28做風車的故事 CIV
29曼谷的小象 CV
30* 新年禮物 CVI
第六冊 CVII
1八角樓上 CVII
2艱苦的歲月 CVIII
3趙州橋 CIX
4* 帳篷 CIX
5南京長江大橋 CXI
6參觀人民大會堂 CXI
7* 我家還缺啥 CXIII
8古詩二首 CXIV
小池 CXIV
小兒垂釣 CXIV
9海底世界 CXV
10三棵銀杏樹 CXV
11* 雨 CXVI
12我愛故鄉的楊梅 CXVII
13雨中 CXVII
14* 杏兒熟了 CXIX
15放風箏 CXX
16荷花 CXXI
17春蠶 CXXII
18* 今天我喂雞 CXXIV
19古詩二首 CXXV
舟夜書所見 CXXV
江上漁者 CXXV
20愛迪生 CXXVI
21李時珍 CXXVII
22* 畢升 CXXVIII
23飛機遇險的時候 CXXIX
24千里躍進大別山 CXXX
25雷鋒日記二則 CXXXI
1960年8月20日 CXXXI
1961年10月15日 CXXXI
26* 在金色的海灘上 CXXXI
27寓言二則 CXXXIII
掩耳盜鈴 CXXXIII
亡羊補牢 CXXXIII
28驚弓之鳥 CXXXIV
29畫楊桃 CXXXV
30* 打碗碗花 CXXXVII
⑺ 《周總理的睡衣》這篇課文護士捧著睡衣為什麼流淚了
《周總理的睡衣》一文中護士的眼淚是一種敬佩,尊重,感動之淚,因為作為一個國家總理,穿的睡衣都是經過多次補丁的,而且補丁又緊又密。說明了周總理節儉愛民,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和人民。
本文被編入1993年人教版小學語文第5冊第16課,主要內容是:
新中國成立後,鄧奶奶已是花甲之年了,但她還在中南海戴著老花鏡為敬愛的周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原來已經有好多補丁了,在鄧奶奶的身邊,有一位工作人員看了覺得應該給周總理換一件睡衣了,然而鄧奶奶卻堅持不同意換,仍舊仔細認真的為周總理補著睡衣。
(7)周總理的睡衣課文拼音版擴展閱讀:
周總理一生日理萬機,把畢生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中,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就因工作忙碌被人比做古時的周公旦。史稱周公「一餐三吐哺,一沐三握發」,意思是吃一頓飯和洗一次澡時都要中斷幾次接待來訪者。
毛澤東在1949年月12月致信柳亞子時講到周總理,也引此典故說:「周公確有吐握之勞。」到了「文革」期間,周恩來一般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留法時結識的革命「老大哥」胡志明於1968年到北京時,向周恩來提出的一個要求便是,希望他能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每天多睡兩小時。回答卻是———「我做不到。」
⑻ 小學和中學關於周總理的課文有哪些
小學和中學關於周總理的課文有:《一夜的工作》、《周總理借書》、《周總理的睡衣》、《周總理與小理發員》、《難忘的潑水節》、《溫暖》、《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十里長街送總理》。
《一夜的工作》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節選自作家何其芳的《回憶周恩來同志》。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在陪同周恩來總理審閱一篇稿子時,目睹周總理一夜工作的情形,贊揚了周總理不辭勞苦的工作精神和簡朴的生活作風,抒發了作者崇敬、愛戴周總理的思想感情。
課文分析:
作者在文章中先簡要交代了自己得以目睹周恩來總理工作的緣由,然後著重敘述了他陪同周總理審閱稿子時的所見所聞,最後抒發了自己真切的感受。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使學生受到周總理偉大人格的熏陶;二是引導學生領悟課文通過生活小事和運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人物偉大精神的表達方法。
⑼ 周總理的睡衣的課本原文
鄧奶奶七十多歲了。她戴著老花鏡,安詳地坐在沙發上,給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補睡衣。睡衣上已經有好幾個補丁了。這一回,鄧奶奶又穿上了線,右手捏著針,略略抬起,左手在熟練地打結。她是多麼認真啊。
一位年輕的護士,雙手捧著周總理的睡衣,望著補丁上又勻又細的針腳,眼睛濕潤了。
面前的小凳子上擺著個針線笸籮,笸籮里放著剪刀、線團、布頭和針線包。針線包上綉著個紅五星,特別引人注目。多年來,鄧奶奶隨身帶著它,一直帶到了北京。從什麼時候起,她就有了這個針線包呢?從延安的窯洞里,從重慶的紅岩村,也可能從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路上。
⑽ 周總理的睡衣最偏課文講的是什麼故事告訴我們了我們什麼道理
摘要 周總理的睡衣這篇課文。讓我們學習到周總理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生活作風。在周總理身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修齊治平和共產黨人的磅礴的理想主義。獻身精神達到完美結合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