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直以來我都是鎮里中老年婦女的偶像,但這不是我想要的
羨慕喲,也不錯,總比連偶像都挨不到邊的我們吧
京城服裝批發市場以兩個地段最為著名,一是動物園一帶,批發市場極其密集,批發和零售業務都相當火爆;另一個地帶則是在著名的木樨園,形成了北京八大商圈之一的大紅門商圈,兩個地段的批發市場凝聚了各自的特色。
■動物園地段———繁華似錦
天樂服裝批發市場:低廉衣衫炫誘惑
天樂屬於室內市場味道最濃的一家。僅兩層高,但一進門,便能立刻感覺到天樂的火。人多,喧嘩,燥熱,是天樂市場的三大特色。每一家商戶的地面都不大,但小格子間充分利用,地上、牆上、外圍擺的都是衣服。逛天樂,絕對需要靈活機動的前進功力,但不去天樂,就不知道什麼是便宜,到處是吆喝著低價甩批的聲音,十塊二十塊錢一件的衣服到處都是,經常會看到提著黑塑料大袋來回穿梭的買主。天樂的服裝多走流行路線,時下最時髦的款式最炫的花樣充斥在這個市場的每個角落。但這里是量大的批發業務,絕對沒有現場試穿的機會,大部分攤位展示服裝的方式便是讓銷售小姐穿上熱銷的服裝,顧客只有根據衣服的款式來選擇適合自己尺碼的衣服了。
東鼎市場:精品小屋淘靚裝
東鼎已經從簡易小攤位的風格中脫胎出來,基本上形成了精品屋風格,好似把某條街上的精品屋搬到了一個大廈的空間里,擁有攤位600餘個。裡面的店面或者平鋪直述或者根據自己所售的服裝形成了店面的個人風格。東鼎的一層聚集著牛仔的賣家,很多商家在低價甩貨,基本上30-40元就可以淘到一件還算滿意的仔褲。二層到五層的店面給人一種平易風格的感覺,店家正在狂甩夏季服飾,很多夏裝明碼標底價,並註明謝絕還價、不退可換。
金開利德服裝商城:韓國小城佔一隅
它的攤位是小格子間,面積不定,從5平米到10平米不等,沒有天樂那樣整齊劃一,但也不像天樂那樣空間局促,擁有攤位2000餘個。二層到五層開市,二層依舊是各色斑雜的服裝,各店家之間的款式多有重復。三層有部分區域開辟出來做韓國城,經營韓式服飾、化妝品、首飾、玩偶等,服裝借著「韓國城」的威風價位也稍高,款式新穎的時裝褲哪怕批發價都要70元,感覺是金開利德的「貴族城」了。五層的精品店不僅來客稀少,很多店面也空無一物等待業主的到來。
■木樨園地段———商廈林立
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一進紅門深似海
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在京津地區服裝業內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經過多年的市場積累,這一帶形成了享譽京城的大紅門服裝商業圈。它主要是以批發業務為主,貨源多來自廣東、福建、江蘇、浙江等地區。這里空間巨大,一台電子搜索裝置放在每個門口的最顯眼處,可供顧客搜索貨品種類、所在攤位、開市時間。攤位格局顯得比較紛亂繁雜,商家的密集度可見一斑,每家都設有專門的固定電話聯系業務往來。商家對零買顧客的態度比較冷淡,討價還價的餘地不大,價格談崩了,商家也絕對不會刻意挽留,大有客走主不留的姿態。
京溫批發市場:服裝風格多兼容
位於豐台區南苑路北端京溫批發市場是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服裝集散地,緊挨大紅門服裝批發市場,屬於商貿大廈風格,與大紅門市場的風格相似。一層攤位的格局相當整飭,白色格子間非常中規中矩,服裝的款式走成熟路線,顯得正式而穩重。而三層的服裝與一層的風格就完全迥異,流行味道濃厚,日韓或者瑞麗風格的靚衫貨源豐富,光顧的年輕人比較多,店家對零售的業務比較重視。京溫有一點超級爆酷———它的滾動電梯居然有上無下,腿功不足的人可要注意了。
天雅服裝大廈:品牌服裝駐大廈
從天雅大廈開業時間2003年,佔地面積9800平方米,設800餘個精品商鋪。步入天雅,有一絲逛商場服裝區的感覺,服裝品牌化,基本去掉了傳統批發市場服裝牌子斑雜、服裝比較「大路貨」的感覺。與商場不同的是,它採取「店中店」主題商鋪布局,店面的裝修以時尚為先,每個透明的玻璃間展示著不同品牌服裝的個性風格。服裝品牌以中檔為主。男裝兩層,女裝三層,地下一層是休閑服飾。由於是換季時節,店家給零買的顧客也開批發價,也有點討價還價的空間。
百榮世貿商城:年輕商場嶄頭角
百榮是木樨園地段最為年輕的批發商城。2004年4月份開業的時候,它以現代化的大廈設施和全新的服務理念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和關注,「何必東奔西走,百榮樣樣皆有」。百榮大廈的內部裝潢整體感覺是大氣和時尚,玻璃精品屋一改批發市場空間狹窄擁擠的感覺。一至三層的地域集中了男裝、女裝以及羽絨服的各類品牌的店面,四層的褲裝區正在招商中。相比較天雅的名品店風格,百榮的衣服品牌相對斑雜,有商家代理或者直銷的品牌店,也有混雜各種制衣小廠生產的衣衫。
京城的批發市場中,還有一類最容易引起喜歡淘貨的學生族和工薪階層的興趣,那就是小商品批發市場。零售業可是小商品批發市場的一項主打業務,琳琅滿目的貨品給了顧客一個超市以外的淘貨領域。
官園商品批發市場:攤位整飭待來客
官園市場一共三層,但可供淘貨的空間是兩層,營業攤位約2000個。一層以服裝為主打,主要面向青少年,同類服裝的價位比天樂、金開利德的要稍貴一些。二層則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小商品。管園攤位的布局比較整飭,每個攤點上方伸出一塊明顯的玫瑰紅的標志牌標著它的編號。官園每一層設有一個投訴處,在投訴處的辦公桌一側,可以看到市場提醒顧客注意的可能出現假劣商品的品牌商標。
萬通新世界:琳琅滿目小玩意兒
萬通新世界跟財大氣粗的華聯商廈隔路相視。萬通的商廈有5層,除去第5層是小吃的會聚,其他四層基本上包攬了顧客所需要的各種常規小商品。一層經營低價化妝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堆成超大一堆的各色指甲油,可以成為一層比較標志性的代表。二層以居家物品居多。四層的文具專櫃、體育用品、精美的十字秀、搞笑的玩具、箱包和皮具……是很多年輕人流連的地方。
金五星百貨城:方向迷失金五星
金五星百貨城是一座營業面積約24000平方米,集日用百貨、服裝鞋帽、小商品、工藝禮品批發零售為一體的綜合批發城。金五星百貨城僅一層,屬於「室內市場」型。每個區經營種類不同的商品,如專門的鞋類區、服裝區、床上用品區等,在金五星,稍不留神就會迷失方向,經常看到顧客詢問商品在哪個區域。據工作人員介紹,金五星百貨批發城內設三個超大展廳,現有經營展位約3000格,此外,百貨城開通了「免費購物班車」方便消費者購物.
午夜太厲害了
補充一點:
大紅門商圈的新世紀也值得一看,新世紀只做毛衫,運動,休閑。定位比較清晰,各樓層都很不錯,尤其是4樓、5樓值得做運動、休閑的客戶去看一眼。
動物園天樂與大紅門商貿城三期早市是一個性質,(看導購就知道了,頭發都紅紅綠綠的)但比大紅門商貿城三期但比較年青時尚
大紅門與天雅不同,大紅門主要是批發,所以零售的顧客願買不買,想買時不給試衣服(很牛X),天雅零售必須讓顧客試衣服,否則商場罰款,呵呵
百榮盤子太大,找商是一個大問題,6樓A座大牌男裝新入駐,很不錯的,找男裝的去吧!
❸ 古代女扮男裝的英雄(出花木蘭外)
記載中最早好穿男服的女子是夏桀的寵妃末喜。
唐朝前期是婦女著男裝的盛行時代。一次唐高宗和武則天舉行家宴,他們的愛女太平公主一身男性裝束,身穿紫衫,腰圍玉帶,頭戴皂羅折上巾,身上佩戴著邊官和五品以上武官的七件飾物,有紛(拭器之巾)、(拭手之巾)、礪石(磨石)、佩刀、刀子、火石等,以赳赳男子的儀態歌舞到高宗面前.
隋代人,花木蘭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營郭鎮周庄村人。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❹ 民風民俗的作文
給你點素材
關於春節來歷的傳說有很多,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以萬年的故事較為普及。我就選擇這個故事進行了深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陽山下,有個不太大的村莊。村頭山坡上,有間小石屋,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他家境貧寒,以砍柴挖葯為生。那時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想把節令定準,可是,不知從哪裡下手。
一天,萬年上山砍柴,坐在樹下歇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天有雲陰霧雨,影響測記。他就想再做一件記時器具,好彌補日晷的不足。那天,他上山挖葯,來到泉邊喝水,崖上的泉水有節奏地滴答滴答地響著,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望著泉水出了神。思索了一陣,回到家裡,畫了畫,試了試,做成了五層漏壺。從此,他測日影,望漏水,勤勤奮奮。慢慢的,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就會從頭重復一遍。最短的一天在冬至。那時的天子叫祖乙,節令失常,使他很著急,就召集百官,朝議節令失常之困。節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運行的規律,就說是人們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只有虔誠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寬恕。祖乙就齋素沐浴,領百官去天壇祭祀,並傳諭全國,設台祭天。但祭來祭去,不見收效,時令照舊很亂;各地的老百姓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膽汁拌黃連,苦中加苦。萬年忍不住了,就帶著他的日晷和漏壺拜見天子。萬年見了天子,說了冬至點,講了日月運行周期。祖乙聽罷,心中大喜,即令大興土木,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上日晷台,造上漏壺亭。又撥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萬年讓六個童子守日晷,六個童子守漏壺,精心記錄,按時報告。
一天,祖乙讓阿衡去日月閣詢問制歷情況,萬年指著草歷說:「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阿衡一聽,深覺是理,心中卻不安起來。他暗想:要是萬年把節令定準,天子心喜,重用萬年,誰還聽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萬年除掉。一天阿衡打聽出一個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請到家裡,擺上酒筵,說明原由,許以重禮。刺客答應當夜就去行刺。天交二鼓,刺客趁酒興離開了阿衡,向日月閣奔去。怎奈天壇周圍,日月閣下,有衛士嚴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閣上正觀星象的萬年射去。誰知刺客喝酒過多,眼睛發昏,飛箭只射中萬年的胳膊。萬年哎呀一聲倒在地上,眾童子急呼拿賊。衛士們聽到喊聲,一齊出動,捉住刺客,扭見天子。祖乙問明實情,傳令將阿衡收了監,又立印出宮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非常感動,指著申星說:「申星追上了蠶百星,星象復原,夜交子時,舊歲已完,時又始春,望天子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吧。愛卿入閣,三載不出,披肝瀝膽,以月圓為准制出太陰歷,真是功高德重。如今愛卿被奸佞暗算,且隨我到宮中調養吧。」萬年說:「太陰歷雖然草創,但還不十分准確,歲尾還剩有點滴時辰。如不把這歲末尾時潤進去,日月如梭,過來過去又會錯歷。臣負眾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願碎心日月閣,細心推算,把草歷定準。」
就這樣,萬年在日月閣中,仔細觀察草木麥菽的榮枯,精心推算,把歲末尾時積日成月潤了進去。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壇行祭,祭罷天神,又登上日月閣,把祭神的五月鮮桃賜給萬年。萬年獻上太陰歷,祖乙望著日夜操勞的萬年,眉也白了,須也白了,深受感動,就把太陰歷定名為萬年歷,還封萬年為日月壽星。因此,後來人們也把春節稱做年,每每過年之時屋裡掛上壽星圖,象徵新歲添壽,也是對功高德重的萬年寄以懷念之情。
民俗之一――貼春聯。帖春聯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節的前的幾天,街上就擠滿了大聲叫賣春聯的小販。擺在攤子上的春聯更是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每張春聯上都寫著祝福的話語,但各有不同,耐人尋味,有的春聯上寫著:「和風吹綠江南柳,春雨催開塞北花」,有的春聯上寫著:「水水山山處處畫,家家戶戶年年豐」。短短兩句,寫活了新春佳節人們心中的美好心願。
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後,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後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麼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後,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由此可見,朱元璋這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展春聯事業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到了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見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康熙也是撰聯的高手,他題的鎮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春聯發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春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展,它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築對於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經過多方尋找,我終於看到了它。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鋼鞭,一個腰帶鐵鐧,大有怒發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採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餵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於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動物,它們各個惟妙惟肖,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節這個喜慶的日子裡,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里,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徵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卧蓮》(一個胖娃娃,手抱著一個大金魚,卧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一岩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附圖)、《年年有餘》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遊記》、《水滸傳》里的故事情節的年畫。
民俗之五――壓歲錢。說來說去,還是得回到春節孩子們最期盼的一件事上,那就是發壓歲錢了。關於壓歲錢,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古時候,有一種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來用手去摸熟睡著的孩子的頭,孩子往往嚇得哭起來,接著頭疼發熱,變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這天亮著燈坐著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倆老年得子,視為心肝寶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們怕「祟」來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銅錢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著了,他們就把八枚銅錢用紅紙包著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邊,夫妻倆不敢合眼。半夜裡一陣陰風吹開房門,吹滅了燈火,「祟」 剛伸手去摸孩子的頭,枕頭邊就迸發道道閃光,嚇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倆把用紅紙包八枚銅錢嚇退「祟」的事告訴了大家,以後大家學著做,孩子就太平無事了。
原來八枚銅錢是八仙變的,暗中來保護孩子的。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後逐漸演變為「壓歲錢」。到了明清,「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到了近代則演變為紅紙包一百文銅錢賜給晚輩,寓意「長命百歲」。對已成年的晚輩紅紙包里則放一枚銀元,寓意「一本萬利」。貨幣改為紙幣後,長輩們喜歡到銀行兌換票面號碼相連的新鈔票給孩子,祝願孩子「連連高升」。給壓歲錢雖好,沿襲了傳統,也表現了長輩們對下一代的深深的期盼,但是,現在的家長往往很大方,出手就是個一百兩百,甚至於上千,這樣不但會讓孩子將其花在不正當的地方,更會使他們那養成大手大腳、浪費錢財的習慣。所以說,家長在給孩子壓歲錢時一不要給太多,二要引導他們將錢用在正確的地方。
民俗之六――中國結。遍穿大街小巷,隨處可見中國結的身影,傳說中國結是由一個和尚在閑暇之餘用一根繩編出一個整結,然後串上名貴的佛飾品,在按上編出「王」字的穗,流傳至今。當時的和尚,為了體現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線編出來的,穗上為了體現他「至高無上」的信仰故編出「王」字。後來,逐漸流入社會,中國結的意義也從信仰改變為中國人對親情、友情、愛情的「一心一意」及擁有者「至高無上」身份的象徵。從大致小,從粗到細,大紅色的中國結透露出中國文化的深邃。
❺ 北京現在哪裡有批發中老年女裝的
北京現在南門大街有批發女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