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滿族女性的特色服飾是什麼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喜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腳著白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簽、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制,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
帽飾
滿族女人無帽,男人有帽,分禮帽、便帽、風帽、氈帽、坤秋帽(女子冬季禦寒);
服飾
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旗裝不分季節,男女均可以穿。馬褂則為有身
份地位的富裕男人在春秋、冬季時穿著。坎肩是女人的外套衣。套褲是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鞋飾男人的鞋為布底納綁,鞋臉鑲嵌雙皮條。冬天穿豬皮或牛皮靴,年邁老人多數穿高腰氈鞋。女人穿鞋下窄上寬、鞋臉尖端突出上翅、兩側綠花、形似小船的木底高樁鞋。具體有馬蹄底鞋、花盆底鞋、平底鞋、方頭鞋、尖頭鞋。佩飾滿族人佩帶的飾品分骨飾、石飾、珠飾、金銀飾等。選戴哪一種首飾要根據地位身份,一般說首飾的好壞可以看出地位的高低、家庭的貧富。
② 滿族的衣服叫什麼
滿族服飾主要有四種形式:旗裝、馬褂、坎肩、套褲。
1、女子旗裝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
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簽、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制,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在旗袍領口、衣襟、袖邊等處要鑲嵌幾道花條或彩牙兒,有的還要鑲上18道衣邊。
5、套褲
無褲腰的棉褲筒,以兩條背帶固定,多為老年婦女冷天的穿著。滿族人穿長褲與其它民族不同的是必須扎系的腿帶,以便出行。
③ 滿族的公主都什麼名字
1、固倫和孝(別名:固倫和孝公主,波羅公主,十公主、索朗班吉卓瑪)
固倫和孝公主(1775~1823年),滿洲正黃旗人。清高宗乾隆帝第十女,母為惇妃汪氏。自幼最為乾隆所鍾愛。朝鮮承政院日記載,公主在宮中有波羅公主之號。固倫和孝公主出身顯赫,與豐紳殷德同年生,逝於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九月初十日,終年49歲。道光帝對姑姑一生的遭遇備感哀傷,親臨她的墓前祭奠。這份破格的優遇,應該算是十公主一生中最後一次盛大的場面。
2、固倫和敬(別名:耐日勒吐賀其楊貴,固倫和敬公主)
固倫和敬公主(1731年6月28日-1792年8月15日),清高宗乾隆帝第三女,母孝賢純皇後富察氏。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日生。乾隆初年,封今位號。乾隆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因乾隆帝不忍愛女遠嫁,破例准其留駐京師,其府邸為清代唯一一個固倫等級的公主府。
3、固倫榮憲(別名:和碩榮憲公主)
固倫榮憲公主(1673年6月20日-1728年5月29日),康熙帝第三女,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年(1691)正月受封為和碩榮憲公主,六月下嫁漠南蒙古巴林部博爾濟吉特氏烏爾袞,時年十九歲。康熙四十八年晉封固倫榮憲公主;雍正六年四月二十一逝世,年五十六歲。
4、固倫純禧(別名:和碩純禧公主)
固倫純禧公主(1671-1741),康熙帝之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康熙十年十月二十八生,撫養宮中,為康熙帝養女,依照年齡排行為大公主。康熙二十九年時年20歲,封為和碩純禧公主,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台吉博爾濟吉特氏班第。雍正元年二月晉封固倫純禧公主,班第卒後,居京師(北京)。乾隆六年辛酉病篤歸旗,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時年70歲。
5、固倫端敏(別名:和碩端敏公主)
固倫端敏公主(年―1729年),清順治帝堂兄簡親王濟度次女,母福晉蒙古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順治十年六月十三生。後撫養宮中,為順治帝養女,初封和碩端敏公主。康熙九年(1670)嫁班第。雍正元年(1723)晉固倫端敏公主,七年去世,年七十七。
④ 古代滿人女人在民間穿什麼服裝,不在皇宮里啊;還有他們穿的鞋子叫什麼名字
布鞋
⑤ 清代漢服女裝的名字
清代穿的衣服是滿族服飾,也叫旗裝,不是漢服。
清代服飾:
⑥ 有個女裝名字叫chococo啥的,到底名字叫什麼
女裝門牌名子到底起啥好
⑦ 滿族的服飾有什麼特徵
滿族服飾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點和民族性格的神韻,這是滿族在其民族形成過程中一種長期生活積淀的結果。首先,它有著鮮明的歷史特點,即歷史給它留下的深深痕跡。滿族承襲女真族的舊俗,其中也包括發式、服飾。女真族的男子是剃發編辮,滿族男子亦是辮發垂肩。
在《大金國志》中記載,女真人是「善騎射,喜耕種,好漁獵」的民族,每見巧獸之蹤能不動聲色地置之於死地,食其肉、衣其皮。滿族則步其後塵,頗愛穿皮,只是按滿俗,禁用狗皮而已。
其次,滿族服飾的地方性特點也十分突出。由於地處寒冷,滿族人不分男女老少都有戴帽子的習慣,這同漢族男子的「二十始冠」及束發綰髻,扎系布幘有著天壤之別。
滿族人的帽子「寒暖異制」, 即冬天戴皮帽, 春、 秋戴暖帽,夏戴草編涼帽,並在帽子頂點綴著「紅纓」,即醒目又艷麗。至於足下就更具有地方特色了,冬季普遍穿用的靰鞡鞋所用的靰鞡草,只有東北才有,當初在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鎮)時期,努爾哈赤就是「足蹬鹿皮靰鞡」。
男子旗裝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 、袖口 、領口、 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腳著白襪,穿花盆底綉花鞋,褲腿扎青、紅 、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
喜歡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簽、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制,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在旗袍領口、衣襟、袖邊等處要鑲嵌幾道花條或彩牙兒,有的還要鑲上18道衣邊,這樣縫制的旗袍是最完美的。
(7)滿族女裝叫什麼名字叫什麼擴展閱讀:
服飾歷史
編輯
明朝,南遷到遼東地區的滿族人,他們的服裝是布、皮兼用。迨至努爾哈赤率部起兵後,他們的服飾雜亂無章,出現「上下同服」的現象。直到皇太極時代,冠服始有定製。入關之後,從皇帝到兵丁之衣冠,寒暑更換,皆有定製,不可逾越。至於閑散旗人,男皆袍服,以綢緞或布製做,外套馬褂,直到辛亥革命,率以為常。
滿族婦女的旗袍,多有發展,喜用綢緞製做。在北京等地盛行「十八鑲」的做法,即鑲十八道衣邊才算好看,樣式也變成寬袍大袖,為有清一代的時裝。辛亥革命後,旗袍的樣式由肥變瘦,並有長、短袖之分。經過不斷改進,一般樣式為:直領,窄袖,右開大襟,釘扣絆,緊腰身,衣長至膝下,兩側開叉。
⑧ 急求滿族女子名字
光緒的隆裕皇後叫 葉赫那拉·靜芬
慈禧太後叫 葉赫那拉·杏芬(存疑)
孝庄文皇後叫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皇太極的媽也就是孝慈高皇後叫 葉赫那拉·孟古姐姐
皇太極的宸妃叫 博爾濟吉特·海蘭珠
努爾哈赤的懿靖大貴妃叫 博爾濟吉特·娜木鍾
元妃叫 佟佳·哈哈那扎青
大妃叫 那拉·阿巴亥
一庶妃叫 富察·袞代
還有努爾哈赤,皇太極的好幾個女兒都是有名有姓
如愛新覺羅·莽古濟、穆庫什、聰古倫、馬喀塔
孝庄的兩個女兒分別叫 愛新覺羅·雅圖、愛新覺羅·阿圖
還有那個慈禧寵愛的養女榮壽公主好象叫 愛新覺羅·芳茹(存疑)
末代皇後 郭布羅·婉容,不過她不是滿族的~
⑨ 清朝女子服飾就是衣服叫什麼名字
清朝女子服飾就是衣服叫什麼名字?披風披風就是那時候的衣服。
⑩ 滿族的服裝是什麼
滿族服飾是指男子穿的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女子穿的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等。
歷史上滿族男子多穿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裝,或外罩坎肩。服裝多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綉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擺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
代表服飾:旗袍
滿族的服飾在一個世紀以前,實際上是清代的"國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旗袍。
其式樣特點是:無領(後習慣加一假領,亦出現圓領),捻襟(大襟),左衽,四面開禊,束腰,有扣絆,窄袖(或帶箭袖)。這種衣著適應騎射民族的生活習俗。箭袖滿語稱"哇哈",形似馬蹄,又稱"馬蹄袖",平日挽起,放下可禦寒,後來演變為清朝官員遏見皇上或上司的一種禮節--放哇哈。
長袍外腰的布帶子可掛裝物品的小袋子,煙荷包。滿族婦女穿著的旗袍領口、袖頭、衣襟都綉有不同顏色的花邊。還有將花綉在袖裡,挽出來的"大挽袖"女式旗袍,美觀考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男旗袍已漸棄不用,女旗袍也不斷演變,由寬腰直筒式演變為緊身合體的曲線型式樣,使旗袍成為中國傳統女裝的代表。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黑龍江少數民族特色民俗 滿族民族服飾特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滿族服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