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方建華的創業史
1998年:創立廣州匯美服裝廠,擔任廠長;從事外貿設計和加工業務,
2005年,方建華帶領公司從外貿加工業務轉型,創立廣州匯美服裝有限公司。
1、參加馬雲在東方賓館召開的第一屆電商大會。
2、廣州首批入駐阿里巴巴B2B國際業務的企業。
3、海珠區第一家網銀用戶。
2008年:金融危機席捲全球的情況下,創立茵曼品牌進軍電子商務,成為天貓首批入駐服裝零售品牌。
2011年:經歷四年的發展,茵曼以不甘人後的鬥志奪得雙十一女裝品牌銷量冠軍;
2012年
2012年:原生態提倡者,開創世界的中國【棉麻生活品牌】的企業家。
7月,茵曼線上品牌忠實顧客群突破60萬,活躍顧客貢獻值佔29%,茵曼品牌價值和影響力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
2012年11月11日天貓雙11,以單日銷售額7000萬元刷新品牌歷史紀錄;
2013年
8月,方建華被選舉為廣東天貓智囊團首任會長,成為國內電商頂級智庫負責人。
同年,匯美集團實現銷售額11.2億,旗下茵曼2013年銷售額7.6億,初語3.6億。
11月,茵曼品牌「雙十一」單日銷售額突破1.207億元。
12月,茵曼品牌「雙十二」銷售額2756萬,再奪女裝類目冠軍。
12月,獲得第五屆中國電商高峰會「2013電商傑出人物」。
榮獲2013年度中國電商營銷創新人物TOP10。
同時發布茵曼品牌戰略升級為「慢生活」,主張都市人嚮往自然生活「讓生活,慢下來」
這一年,方建華完成多品牌戰略的首次擴張,並購同為淘系品牌「初語」,邁出集團多品牌化運營的第一步。
12月,方建華獲得第五屆中國電商高峰會「2013電商傑出人物」;
2014年2月,業界傳聞茵曼獲得IDG資本、阿里巴巴合計數千萬美元A輪投資,品牌估值超過1億美元。
3月,茵曼榮獲「第十屆中國服裝品牌年度大獎」。
2014年3月,方建華推出高端品牌「生活在左」向高端女裝邁出第一步;
2015年
3月11日,匯美集團宣布獲得國內上市服裝企業搜於特3.24億人民幣戰略投資,估值約13億,計劃獨立IPO上市。此次戰略投資創下國內電商品牌估值、融資額的新高。雙方在線上線下渠道一體化方面達成共識,將進行深度戰略合作,該案例也成為互聯網及服裝行業在渠道整合方面的示範性案例。
本輪融資之後,並不影響匯美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方建華及其管理團隊對公司發展方向及戰略決策的主導權。
個人著作
2015年1月1日,方建華與商業美學雜志《城市畫報》主編劉瓊雄,合著的《慢生活,快生意》正式發行。作者深入企業內部,站在「快與慢」的角度闡述茵曼的成功奧秘,在總結品牌、供應鏈管理經驗的同時,啟發中國中小型品牌在互聯網成長過程中少走彎路。
書籍看點:
方建華率團隊解密:如何在一天內把生意做過億。
茵曼在供應鏈和企業團隊管理上都有些什麼獨特的辦法。
通過小細節、小故事,講述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做到或者不可思議的事情,分析其背後的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品牌的操作之道。
茵曼·雙11冠冕之戰
2013年11月11日,中國網民強大的購買力在一天得到盡情釋放,較終,數字定格在350.19億元。共同完成這一驚人龐大成交額的線上女裝主流品牌茵曼,在這場火拚中加速爆發,以單日銷售1.2億的業績排名女裝排行榜第1,綜合品類第8,佔比天貓當日總銷售額的0.3%。作為服裝零售品牌的老牌勁旅,曼並非一戰成名,縱觀其歷年雙11的成績,2011年的女裝類目冠軍,2012年雙11單日銷量TOP3,2013年再次雄居榜首,茵曼憑借雙11的歷練,快速而穩健的成長為互聯網原創女裝翹楚。
從2010年到2014年,茵曼參與「雙十一」已經整整四年了,茵曼雙十一團隊的每位成員都可謂是身經百戰的「勇士」,經驗豐.富、默契十足。據悉,茵曼備戰歷程從2012雙十一結束時就已開始,從分析數據到制定營銷方案,再到較終實施,整個「拉鋸戰」持續了一年多。
為了備戰2013年雙十一,整個團隊絞盡腦汁、推陳出新,做了大量的跨界的營銷嘗試和預熱工作。當「茵曼放鴿子」在互聯網引起軒然大波時,人們以為茵曼要退出雙十一了,12日茵曼「放鴿子」互動游戲粉墨登場。在微博、微信的發酵下,加之主流媒體的報道,參與游戲互動的顧客達到50多萬。
另外,茵曼諸如「麻花辮」、「光復單身」等網路熱門話題,讓百萬網友認識茵曼,了解「慢生活」的品牌主張,一時間消費者熱度空前。因此,相比往年,2013年雙十一大促似乎更加穩健、得心應手。
『貳』 有誰知道張丁文的創業經歷
張丁文一共三次創業
第一次北京巨景園林景觀公司
第二次深圳中姿化妝品有限公司
第三次北京糖戀科技有限公司
望採納。。。
『叄』 是一個關於我們創業團隊是否該堅持下去的問題。 團隊三人,每人各准備了10萬,准備從事女裝行業。正待
你應該明白一個現實情況
你所說的一切,包括任何信任任何你所能夠做的安排
都是建立在一個目前不存在的假設基礎上.
而你們三人的創業並未開始,並沒有一個三人中一定是你的堅定理由.
在沒開始之前沒人看到你的能力,你的影響,甚至你是否真誠去合作都是未知數
恰恰就在沒開始的時候,你已經有不專一的徵兆
你是否有勇氣承諾1/5的付出 換取1/10的回報?
因為這種情況下你不可能要求按工作量得到收獲
人家不是找打工的,如果雇員工人才市場一堆的大專求業者
而你又不可能24小時不休息 所以扯那些一定可以是不可能的事情.
既然是創業要麼全身心要麼低回報
讓那些全身心去做卻拿和兼職的人相同的回報,是對合作夥伴最大的侮辱.
所以沒人願意和你繼續談下去...
說實在的,如果是我我也不會選你,能拿出十萬的人有很多
何況一個項目並不會因為缺乏1/3的資金 啟動不起來
大有大作小有小做法.有二十萬沒法做服裝了么?
所以你要做的事並不是還沒開始就對一個未成形的團隊做任何安排...
甚至就算你們開始大家一樣的待遇也未必是你說了算
誰應該干什麼每天工作幾個小時 你都搞不定...還談什麼創業理想拼搏?
就目前的情況,是團隊可以走下去,可以有其他無數個十萬參與甚至不加人
而你自己對自己的未來決定要做好,在有能力做多方兼顧之前
首先把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一件事做出成績來...否則談什麼都是空想
在沒開始之前就算大家放棄不做也只是因為短期尋找信任的人不成熟
而不是因為缺了你不行...
『肆』 一個行業精英優質男,和一個自主創業的青年公司負責人。但是人經歷太豐富了,兩個人年紀相仿。該怎麼選
那估計選行業精英了,因為不喜歡人生經歷太豐富的男生,這種很難把握吧。
『伍』 何方洋創業經歷是什麼
何方洋創業經歷
1998年,懷揣導師給的6000元科研經費,何方洋選定了食品安全檢測作為課題研究的對象。這一想法源於他在參閱歐美食品安全產業發展資料時,無意中發現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和相關產業正在快速發展,而當時國內在此領域尚未起步。何方洋預判,食品安全是朝陽產業,五年後中國也會興起。
目標有了方法總會找到。「不就是沒錢嘛?」何方洋挖空心思地想掙錢的法子。「有了,許多研究生導師課題多得做不完,我何不承包課題做呢?」。
把在舊貨市場30元買的自行車藏起,跑到廁所換了件干凈襯衫,拍拍頭上的土,撣去鞋上的塵,何方洋挺胸闊步地走進了一所重點大學的實驗樓。他要去談一單30萬元的生意。他要用一個研究生的專業和商人的熱情去說服一個重點課題的負責人,將項目承包給他的實驗室做。這樣的生意已經不是第一單,200萬的課題,20萬他攬來做。甚至2000元的課題也不嫌棄。他想,只有在北京能夠活下來,就會有希望。
此時,還只是2002年,何方洋的北京望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剛剛注冊成立;此時,還要解決溫飽,何方洋這個邊做實驗邊攬活的「研究生老闆」,正跟從貴州招攬的實習生助理擠在不大的出租房裡,吃著盒飯。但是,他堅信,民以食為天,大家在吃飽吃好之後必然會關注怎樣吃才更健康,食品安全檢測將是中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陸』 我想創業想成立一個女裝品牌,先從批發干起,都說現在批發不好做,有在做的可以提供點經驗和建議嗎
如果你是想自己創立一個女裝品牌的話,要想有銷路會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前期主要是要給你的女裝品牌作宣傳,提高知名度,建議可以與一些提供批發資訊的網站合作,通過網站打響你的女裝品牌的知名度,有了人氣之後的事情就比較好辦了。
當然,去一些大型的女裝品牌的批發市場也是必不可少的,像我住的地方在株洲,這邊有很多的品牌女裝的批發市場,而且都是發展得很成熟了的。如果你離這邊不遠的話,可以過來考察。
『柒』 怎麼聯繫到「漂亮不用你說」這個女裝牌子的負責人,想做這個
我剛才搜了一下,信息不多,你知道在哪裡可以購買嗎,可以聯系店員、客服給你相關負責人聯系方式,或者你自己留下聯系方式讓人家幫你轉達。
『捌』 沈斌的創業經歷
沈斌的創業經歷可謂一波三折,幾次在生死線上徘徊。表現在身體上,就是極度憔悴。他自嘲說,以前體重接近140斤,現在只剩百來斤。
做了近七年女性用品,沈斌曾受到過很多人質疑,甚至連朋友也會奇怪地問一句:「怎麼你會賣女人東西呢?」對這些,沈斌總是一笑而過。
可如今,沈斌的孕嬰童用品已進入20多個商場專櫃,在武漢開了7家直營店,全國加盟店有400多家。
輕率加盟 遭遇水貨危機
沈斌說第一次創業,就處於崩潰的邊緣,開加盟店撞上了「水貨」產品,他發展的下級經銷商要找他算賬。
學營銷的他,原本只想做職業經理人,過安穩日子。但弟弟卻說,老給別人打工不劃算,現在恰好有個孕嬰童用品代理的項目,乾脆一起做。沈斌決定入伙。
2000年8月,兄弟倆拿到江蘇省的總代理權,合夥投資50萬元成立一家孕嬰童用品公司。沈斌2個月內,就在該省一口氣發展了14家加盟店。
鎮江一加盟商裝修好店面,前來拿貨,但這老闆拿貨時出現了意外,嬰兒口水布本應是純棉製成,但他一摸發現裡面含化纖,而且衣領上的商標,竟有兩個。老闆火冒三丈,立刻要求退加盟費。
壞消息接踵而來,陸續發展的20多家加盟商聯合找到沈斌,要求退店、退貨、賠償。一見這陣勢,沈斌也慌了,他一面組織人安撫商家情緒,一面連忙趕回武漢總部問責。
誰知,回來一看,情況更糟。全國好多家加盟商,都圍在武漢公司門口,堵了個嚴嚴實實,來退加盟費的人情緒激動,都嚷著要打官司索賠。
沈斌後來明白,總部不過是一家小童裝公司,根本沒有生產廠,只是向一些小作坊下定單生產,之後再貼牌包裝,質量控製得一塌糊塗。弄清了真相,他一下子頭都麻了。
找品牌救場 事業轉危為安
當年底,不少加盟商乾脆關門打起官司。可沈斌已經騎虎難下,一旦自己關門,就必須賠償20多家加盟商100多萬元的損失,他根本無力承擔。
2001年,沈斌只得硬著頭皮,趕快找新品牌代理救場。沈斌到廣州一個專營孕嬰童品牌的集中地,專門選擇規模大、實力強的大品牌。對方十分不解,「你都快做垮了,還找我能撐得下去?」
他告訴對方,「目前手上還有20多家加盟商,銷售就會有保證。」吃一塹長一智,沈斌親自到生產廠流水線上仔細檢查,確保產品優質後,才拿回代理權。
剛過完春節,沈斌拿回新接到的七個品牌,跟自己的加盟商攤牌:「我們已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你們要找我賠,我也賠不起。但我現在又代理大品牌產品,如果齊心一起做,肯定能做好,你們還能挽回損失。」
一年後,原來意見最大、鬧得最凶的鎮江客戶在當地做成龍頭老大,而沈斌也賺到第一桶金60多萬元。
加薪遷廠 化解跳槽事件
2003年11月,在家人的要求下,沈斌回漢成立一度服飾公司,代理日本孕婦裝品牌「歐卡桑」。新的項目新的起點,沈斌推出「孕媽媽也要時尚」概念。
為避免產品貨源受制於人,他直接向歐卡桑品牌公司拿下中國內地的代理權,並醞釀開設生產廠,「讓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2004年2月,沈斌在漢口姑嫂樹租賃1100多平方米的廠房,招來80名工人,開設生產廠。
可是,危機再次悄悄來臨。回想那時,沈斌說,那時服裝界用工十分緊張,工人就像足球運動員一樣經常明碼標價「轉會」,如果你不想他走,就要承諾加工資。
生產啟動第四個月,6月15日這天,中午剛發完工資,就有工人陸續離開。沈斌剛走到廠門口,就突然看到工人們背著被褥、行囊,一個接一個慢慢走出廠門。他傻了眼,立刻趕上前拉住一人問,「你們怎麼要走呢?」工人不吭聲,只是搖頭。
正巧,工人組長也背著包裹出來,沈斌攔住他說,「不要走,到我辦公室去談談,有什麼事情、要求都好商量。」可組長看了沈斌一眼,很堅決地說,「算了,我家裡有事要回去。」
「我當時只覺得頭暈目眩,腿直發軟,渾身沒勁,靠在大門口站了1個多鍾頭。」看著工人們離去的背影,他怎麼也想不明白,做得好好的,為什麼突然都走了?「那天的情景,我這輩子都忘不了。」
兩天不到,人走了八成。如果工人都走光,生產就會癱瘓,後果不堪設想。
當時公司人心渙散,大家都對公司前途一片迷茫,沒走的工人也沒心情幹活,沈斌只得索性給他們放幾天假。
清醒過來後,沈斌趕緊派人分頭出外找代加工,保證給客戶正常供貨。7家工廠同時幫忙,這讓沈斌撐過了這生死存亡的半個月。
沈斌經過調查得知,有名員工離廠單干,以高工資為條件帶走一大批人馬。
沈斌和大家一道,找仍住在廠附近的工人一個個談條件,談感情,並承諾全部漲二成工資,重挖回一批工人。半個月後,工廠方再度開工。
工人希望廠房周圍娛樂、餐飲、購物都相對方便些,地段太偏是工廠招人難的一大硬傷。2006年1月,沈斌把生產廠搬到硚口長豐大道,大夥都很高興。他還檢討以前的不足,給員工更多人性化關懷,生產從此步入良性軌道。
進駐商場
孕婦裝和時裝拼時尚
2004年,沈斌想讓孕婦裝進駐商場,設立專櫃,但頻頻遭到拒絕。商場都講究「坪效」,就是每平方米能夠產生多少效益。他們認為,時裝的坪效肯定大於「一生只穿一次」的孕婦裝。
2005年,沈斌找銷品茂招商部談過幾個回合。對方並不認可孕婦裝,「不是我們不想讓你進,就算你進來了能活得下去么?」他們說,孕婦懷孕畢竟就幾個月事情,很多人湊合一下也就過了。
沈斌堅持說,你們的特色就是商品包羅萬象,為什麼不讓我們試試?我們不但能活,還能活得很好。他拿出自己很多專賣店銷售數字來說明,孕婦裝比某些時尚女裝品牌銷售還好。一兩年後,他驕傲地說,在銷品茂,周圍時裝品牌都換了好幾個輪回,可歐卡桑品牌孕婦裝依然堅守。
此後,沈斌成功將品牌打入全國20多家商場。他今年還將在漢將直營店開到10家。
『玖』 創業開女裝加盟店要做好哪些事情
創業開店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對於創業者而言,首先要清楚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是否具備創業素質。開服裝店是不少創業者青睞的項目,但真正做好的卻寥寥無幾。找到失敗原因,就要知道創業成功的條件,看看自己是否具備了。今天,女裝網小編就和大家來看看開女裝加盟店要具備的條件。
首先
投資創業開品牌女裝加盟店,店長需要具有的氣質。作為一店之長,也是所有店員的精神,品牌女裝加盟店店長首先在工作表現上要足夠沉著冷靜,具有號令大家的威嚴。
對於品牌女裝加盟店店長來說,實際上面臨著同事之間的微妙相處、新店銷售業績提升等多方壓力,但在日常工作中不會將這樣的壓力帶給店員,而能夠做出有條不紊的工作安排,沉著處理好店內的大小事務,這樣才能讓店員自覺自發服從店長的安排。
其次
創業開品牌女裝加盟店,店長要敢於承擔。新店長上都有一段適應的時間,這期間難免發生一些失誤,作為店長要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而不是推卸責任。敢於承擔責任的店長才是一個合格的店長,才能夠得到其他店員的認可和信服。
最後
要做到是非公正、不偏私。品牌女裝加盟店的店長應該對所有店員一視同仁,忌諱特別偏愛某個員工。避免在店內形成小團體、小組織,分化團隊的凝聚力。品牌女裝加盟店的店長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應該一視同仁,公正公平,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團隊氛圍,提高店員的銷售積極性,對店鋪業績的提升產生積極的影響。
投資創業開開品牌女裝加盟店,一定要滿足上面這些條件,這樣才符合開店標准,對大家的開店也比較有利。針對開品牌服裝加盟店應具備哪些條件的詳細介紹,也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更多的幫助。
『拾』 沈愛琴的創業歷程
20世紀80年代中期,絲綢業一片興旺,產品供不應求。正當人們忙著擴大生產時,沈愛琴卻看到潛在的危機;產品的檔次低,即使出口的,也是半成品的坯綢。「蠶是我們養,絲是我們繅,我們的絲綢業為什麼落後?就是缺先進技術!」為了搞技改,沈愛琴幾乎將所有的家當都投了進去。「萬事利」用於技術改造的資金高達3億多元。
沈愛琴剛開始搞技改的時候,有些同行們不理解;能掙錢的時候,這個人怎麼反倒去花錢呢?不久,市場優勝劣汰的大浪劈頭打來,不少絲綢企業虧損了,倒閉了,絲綢產業走入低谷,萬事利卻一枝獨秀:打著中國萬事利製造的真絲服裝遠銷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這才明白沈愛琴的高瞻遠矚。 在沈愛琴看來,絲綢即使再高檔,也仍然是半成品。只有成為服裝,才是終極。為此,萬事利集團派人到服裝王國—法國考察,並同一家知名服裝企業達成意向,借用對方的品牌生產服裝。沈愛琴此舉是打入國際市場的「火力偵察」。事後,她懷著「絲綢之府要創出自己名牌」的雄心,開始了自己的行動。
從哈爾濱、大連到廣州、深圳,連續幾個月,沈愛琴在10多個沿海城市開展了廣泛的市場調研,最後把「萬事利」服裝定位在25歲至40歲有素養的女性上。又經過再三選擇,聘請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之一的房瑩為集團的設計總監。集團設計生產的女裝既突出女性的柔美,又尊重中國的文化傳統,時尚而不張揚,簡潔而又細致。
在2000中國國際時裝周中,萬事利女裝榮獲2000年中國最具時尚品牌。如今,萬事利絲綢女裝已在全國聲譽鵲起,通過設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連鎖店,越來越為廣大消費者所青睞—絲綢之府終於有了自己的知名品牌。 一個企業必須有一個叫得響的牌子。吃過沒有名牌產品而使企業無法發展之苦的沈愛琴,對此堅信不移。
「萬事利」絲綢製品在目前國內和國際市場上都已經成為搶手貨。沈愛琴認為「萬事利」的市場是爭來的。想當初,當她和她的幾個姐妹們為了推銷廠子里生產的唯一產品—絲綢被面,肩挑背扛,除了在杭州本地銷售外,還跑寧波、上海、南京等地。餓了,就咬一口饅頭;沒地方住,就在長途汽車站廣場貓一宿。遇到什麼樣的客戶都有,個別不友好的客戶甚至把她們逐出大門……但她們沒有氣餒,仍然鍥而不舍,打拚市場。終於,企業規模隨著市場的擴大而不斷壯大。她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
經過25年的艱苦奮斗,沈愛琴領導「萬事利」獲得了巨大成功。她成功地將一個只有20幾個人,風雨飄搖的農村小廠發展成為中國屈指可數的絲綢王國。 作為一個有錢的女人,沈愛琴過著令人羨慕的富婆生活。有人認為她很幸福。沈愛琴卻認為幸福和金錢雖然有一定關系,但絕不是唯一的條件。我們家的早飯一直都是我做的,一直做了25年。當然,我現在年紀大了,不用我做了。我80歲的老婆婆還健在,大女兒的孩子都10歲了。平時工作太忙,周末一家四世同堂是最好的休息。
這么多年來,沈愛琴的家人從來沒為錢的事情吵過架。沈愛琴有兩個女兒,大女兒的孩子也已經10歲了。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沈愛琴說,這么多年來,我們從來不為錢的事情吵架。這並不是因為她的錢多。錢這東西沒了不行,但人死了也帶不走。錢多了用得不好還會害子女害家庭。我是只會幹事沒時間花的那種人。我先生在杭州工作30年,不抽煙,不喝酒,家裡的錢除了造了房以外,全部入了股。我喜歡我們現在的大家庭,方便又開心,每次下班回家都有一種溫馨的感覺。沈愛琴說自己終生不要做富婆。因為那樣壓力會很大。「我們女性不要跟別人去爭什麼,當初我會選擇絲綢,這也是女性個性化的最好體現。」 有一次,朱鎔基總理到杭州視察,當聽了省委書記張德江對沈愛琴自強不息的事跡介紹後,朱總理當即握住沈愛琴的手笑著說:你是一個寶啊!你的名字應該叫沈愛寶。」
朱總理為什麼說我是個寶?沈愛琴自己解釋,因為絲綢是傳統產品,傳統產品要走上國際化的道路說說容易,做起來很難。而我找到了一條傳統藝術與高科技結合的最適合的路子。傳統產品國際化之後,中國失業的人就沒有了,這是我說的。如果縫紉機都變成了高科技,就會讓原先失業的人都有活干。 沈愛琴同樣愛絲綢,甚至有人說她愛綢成癖。她一輩子就喜歡穿絲綢質地的衣服,從內衣到外衣都是。她自言自己與絲綢打了25年的交道,絲綢有很深的文化內涵,應該有人去延伸它,發掘它。如果中斷了,就糟糕了。
沈愛琴認為絲綢是個寶,「1975年,當我們開始辦廠的時候,我們這個蠶絲只要25000元一噸,後來改革開放,國外都要我們的絲綢,所以我們改革開放發家,是靠絲綢這個寶發家的。外國人都要買我們的絲綢,搶著買,5年時間一下子就提到了26萬元一噸蠶絲,難道不是發財了,從2.5萬提到了26萬。那麼,這個寶大家都認可了,後來結果呢?人人都要做絲綢,把這個絲綢做爛了,效益滑坡了,大家都不要了,這么一來我們企業的壓力很大,這個壓力我們怎麼頂過來呢?我一定要做高檔的,我1990年就開始進行大量的技術改造,保住了絲綢的品牌。」 沈愛琴喜歡出國。她說自己出國不是為了玩,「我就是喜歡開眼界」。
除絲綢之外,沈愛琴又將目光投向了水產養殖,曾經有一段時間,「萬事利」的甲魚行銷全國,賺了大量的錢。她還把未來瞄準在生物養殖上,研製新型飼料喂養深海食用魚是「萬事利」的又一個金娃娃。又一個財富故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