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買的時裝設計是沒有價值的
一件再好的時裝設計作品,如果沒人喜歡,沒人願意購買,那麼這是沒有價值的。因此,香港理工大學的學生需要有明確的商業意識,作為學時僅一年的碩士學位教育,香港理工大學也沒多餘時間讓學生再去研究理論和進行時裝實驗,而學生們也大多已獲得學士學位,並有幾年的工作、實踐經驗。
在香港這樣一個高消費的都市生存和發展,年輕的時裝設計師們也必須學會獲得市場的認同,就如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院長李仕權博士在前一天表示的,學生們已經比入學前有了很大的提升,現在的問題是她們能否在香港長足發展。而要得到長足發展,在市場游戲中取勝是必須要過的一個門檻。
不是教學生學習,而是教學生適應市場
區博士明確表示,香港理工大學的時裝設計教育並不是教學生們學什麼、如何學,而是讓他們深刻體會到市場需求的重要性,認識到市場規則的嚴苛,在意識深處重視市場。因此,學院會聯系各類公司來進行實際指導,而學生們也進入服裝及各類設計去實踐他們的才能。
因為進入香港理工大學之前,學生們都已獲得時裝設計相關的基礎知識,並經歷過市場的洗禮。學生們也了解商業社會的規則,BOSS對他們的重要性,消費者真正地決定了時裝設計的發展方向。當然,要成為優秀的設計師,也不僅僅需要市場理念,也需要不滿足的創新意識,以及對潮流趨勢的捕捉和引導能力。
直覺、概念不如市場需求重要
學生的設計往往需要對某種概念的把握能力,需要直覺的捕捉能力,這是她們進行創作的基礎。可是,如果不清楚市場的熱點是什麼,不明白消費者為什麼會喜歡這個設計元素而不喜歡另外的,那麼,直覺和概念的把控能力只能是空中樓閣,繼續不了很多。在很多的學院教授會肯定直覺、概念把控的首要地位時,區博士並沒有將這種創新能力放在第一位。因為創新不是目的,它只是滿足市場需求的方式。
評價道碩士生的畢業時裝秀時,區博士還是指出,哪怕學院重視學生們的市場意識教育,畢業時裝秀的作品並不會局限於當下的市場需求,所以,會有擋眼眼鏡、幾何體的設計,會將可口可樂與時裝結合起來,會將皮衣設計得很有未來感,會通過紅色絲襪、高跟鞋故意誇大時裝的視覺沖擊力,也會額外地將概念形象加在衣服之上。這是市場需求與實踐創作的區別。
Ⅱ 女裝的行業現狀
智能服裝將最新科技與傳統紡織及服裝設計與工藝相結合,綜合材料、電子、機械、自動化、計算機、信息、通訊等工業最新技術成果,在多學科技術相互滲透下,內涵不斷延伸,技術快速發展,產業持續升級,促使整個紡織服裝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進行轉變。
歐美國家近二十年來對於智能服裝的發展非常重視,心電和呼吸監控智能服裝逐漸應用到醫院護 理和家庭護理當中,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護理的成本。由於目前智能服裝還不能很好地將感測器、電子器件、電源器件和導線不顯眼集成到服裝中,因此用於長期健康監控的智能服裝的舒適性有待改進。高穩定性和高精度的柔性感測器技術、超低功耗電子技術和新型服裝加工技術是智能服裝應用和發展的基礎,這些技術部分還處於產業化前期,因此要把這些技術整合實現具備高精度、高穩度性測量、高舒適性和長時間續航的智能服裝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近年來我國在智能服裝領域也取得了一些進步,相關的先進技術具備進入產業化應用和推廣的潛力,但是由於應用智能服裝作為人體健康監控和預警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互聯網平台將穿戴智能服裝的個體、移動設備、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這些節 點有機結合起來,才能為人們的健康監控和疾病預防提供最佳的服務。
長期以來,困擾智能服裝的問題是低電
Ⅲ 中青女裝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中青女裝是不是一個很老的品牌中青女裝的發展必須要跟得上時代的潮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增強自己的設計能力,製造能力。
Ⅳ 品牌如何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一、 消費者品牌選擇的觀念在變
我們知道當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來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品牌時,此時品牌會使消費者產生一種印象(感覺),呵!品牌代表了我!--即品牌形象與自我形象一致起來了。例如,吉尼斯黑啤酒(Guinness)是一種醇厚、帶苦味的黑色飲料,
廣告上強調宣傳其獨特的個性--吉尼斯黑啤酒(品牌)是營養價值與充滿活力的標志,象徵著陽剛之氣、成熟與智慧。
這一品牌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再如,年青的經理早上去上班,他自豪地穿上Armani西服,因為他感到該品牌符合他的身份,而到晚上與朋友在一起時,他想給人一種不同的形象,便穿上利維(Levi)牛仔褲與保羅(Polo)襯衣。
記住:強有力的品牌能幫助人(消費者)建立鮮明的自我形象,人們購買不只是因為質量上乘,而是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
最近BBDO廣告公司的研究也證實上述觀點(2000)。該研究認為:消費者在選購品牌時不像以前那樣偏重理性的考慮,而更注重使用不同品牌能體現不同的自我(個性)與情感。
所以從消費心理的角度來說,消費者購買一個品牌的商品或接受一個品牌服務項目
二、自我觀念與品牌選擇
消費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可能從消費者所使用的品牌、他們對不同品牌的態度以及品牌對他們的意義等方面來判斷他們的自我(個性)。消費者對自己具有明確的認知,在選擇品牌時會考慮這個品牌是否適合自己的自我形象,他們只會購買有助於加強自己形象的品牌,這一點與人們選擇性格比較接近的人做朋友是一樣的。
依據自我形象來判斷其個性的方法是基於心理學家羅傑斯 (Rogers) 自我理論。該理論中,羅傑斯提出了自我觀念,它是指人們由於自己的特性而進行認知的一種方法。不同的人們對自己有不同的反應,從而形成自己是屬於哪類人的觀點。
人的自我觀念是從兒童時代開始形成的,並通過社會交流,逐漸知道了他們現實中的自我觀念,即形成了關於他們是什麼人的想法。當他們往內心深處探索並進行自我評估時,他們可能想把自己的現實的自我觀念,改變成為理想的自我觀念,也就是說,他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營銷中的意義是為了追求理想的自我觀念,人們購買(他們認為)能支持他們所期望的自我觀念的品牌。
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自我觀念的理論,研究包括不同的產品領域,如汽車、清潔用品、衣服、家用電器、傢具以及休閑娛樂活動等。如對一些購買與擁有汽車的消費者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汽車主的形象與汽車品牌的形象是和諧一致的。
現實自我觀念與理想自我觀念之中,哪一個更能反映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呢?在這一問題上,目前的研究仍有分歧。但較為一致的觀點是:現實自我觀念與理想自我觀念都對購買注意力有很大的相關性。這表明,二者同樣都是選擇好的品牌的重要指標。
然而,每個消費者的行為因其所處的境況而異。在家裡看電視時喝的飲料的品牌與周末晚上與朋友在酒吧喝的飲料的品牌可能是不同的。此時有條件的自我形象,即人們希望他們在某個特定場合時的形象是品牌選擇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常常根據所處的境況來選擇品牌,使自我形象與周圍人群對他的期望相適應。例如人們常常對將在某種場合見到的人先進行預測和評價,然後根據他們的自我形象來選擇適合這種場合的自我形象。
三、自我價值觀與品牌選擇
隨著人們進一步融入社會,消費者會更多地了解、認知社會的價值觀,而且在行動上會適應這種價值觀。消費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價值觀是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強大力量。這方面心理學家羅卡奇(Rokeach)的觀點有助於我們對自我價值觀這一術語的理解。他把自我價值觀定義為個人的一種長久信念,體現在個人為之而努力奮斗的行為上。羅卡奇認為了解消費者的價值觀有助於理解他們對品牌的選擇,並能用來開發品牌。
然而在營銷實踐中,讓消費者對某個品牌進行評估與比較,從而認定哪個品牌能夠反映他們的價值觀是很難的事。對他們來說比較容易的方法是使品牌人性化,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地分辨各種品牌的價值。研究表明,強有力的品牌能使消費者清楚地知道它們對其生活的作用。例如,兩個不同品牌的信用卡的功能特點雖然相同,但消費者認為這兩個品牌的個性差別很大,一個是容易使用,有幽默感,屬於中產階級使用,另一個則是服務不方便,而且枯燥乏味。
品牌個性與價值是受到由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但主要影響因素是產品或服務本身。例如,使用強力酶的洗衣粉比不加酶的洗衣粉更具陽剛之氣。另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是廣告。由品牌擁有人資助的活動對品牌個性也有影響。例如,上流社會人士一般資助高爾夫球比賽,而愛熱鬧的人則資助搖滾樂音樂會。對品牌營銷人員的挑戰是了解與品牌有關的各個方面,進而開發出適合消費者需要的品牌個性。
心理學家傑格迪什(Jagdish Sheth)和他的同事們關於自我價值觀對品牌選擇行為的影響研究取得了很有價值的成果。他們認為,消費者的品牌選擇行為受五種消費價值觀的影響。這五種消費價值觀是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認知價值和條件價值。正是這五種價值觀在不同場合下的整合效應決定了消費者的品牌選擇行為。
Ⅳ 這樣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致富思維:
窮人:產品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個性。
溫州人:特色確實很重要,但是不同的市場會有不同的需求。最簡單的商機就是從當地消費者的習慣出發,尋找他們需要並且喜歡的東西,努力為他們提供產品和服務。
產品要有自己的特色,這是經商的一條原則。但是,同樣地,產品也要適合市場的需求,這也是經商的一條原則。
在一般情況下,保持自己的特色固然重要,但是,對於一些消費者固有的習慣和偏好,如果商家能夠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努力迎合他們的需求,並對此作為一定的變化,那麼,你立即就會獲得消費者的好感。
溫州市駐京辦主任林俊說:「溫州人的適應能力是超出常人的。」
在商業社會中,精明的溫州人已經養成了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習慣。他們善於不斷調整自己,適應他人。這樣的例子數不勝舉。
一個溫州人到北京賣餛飩,但是他卻發現北京人更喜歡吃油條,於是餛飩攤很快就變成了油條攤。
溫州有一家電器廠主要生產電烤箱,這種電烤箱是為烤制溫州特產烤鵝而設計的。
當產品推銷到上海的時候,廠家發現上海人不愛吃烤鵝,而喜歡吃烤雞。於是,廠家馬上推出了上海人喜歡吃的大烤雞,當然大烤雞一下子就贏得了上海人的歡迎。
同時,廠家對專門烤鵝的電烤箱進行了改進,設計出了專門用來烤雞的電烤箱,結果,電烤箱的銷量也不斷攀升。
後來,當產品推銷到其他地區的時候,廠家主要去迎合市場的需求,烤鴨子、烤兔子、烤牛肉……他們緊緊地抓住了當地市場的需求,他們甚至在新疆推出了烤羊肉。因此,電烤箱的銷量一直居高不下。
「適應人家的要求,我們才能生存、才能賺錢。」浙江溫州商城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林如是說。他在杭州邊上的富陽農民城裡建了一座溫州商城。從設計施工到產業規劃,「每天都想怎麼才能適合杭州人、富陽人的要求,適應當地經濟的特點和發展方向」。
還有一個溫州人到上海浦東開了一家上海市聖火實業公司,他們發現上海人生活很節儉,於是,利用上海人的性格特點公司門口就張貼了這樣一張告示:「凡在本公司購買的裝飾建材,用剩下的可以原價退還。」
結果,由於能夠退回剩下的建材精明的上海人紛紛到這位溫州人的店裡來購買裝飾建材,溫州人也就坐收利潤。有人不禁要問,到底是上海人精明,還是溫州人精明?
確實,精明的溫州人深諳這個道理:適應當地市場的需求,市場就會主動來找你,財富自然也會主動滾入你的腰包。
溫州人語錄:
適應人家的要求,我們才能生存、才能賺錢。
——浙江溫州商城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林
Ⅵ 商場需要通哪些陳列形式來滿足消費者的購物心理需求
商場的陳列也是有策略的。1、把新品放到最顯眼的地方,一般來說新品都是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而且大部分消費者對新品的喜愛超過了其他商品,同時新品價格高,利潤也高,所以要放到最顯眼的地方;2、男士因為不愛逛,所以男士的商品要離門近一些;3、利潤高的東西放到一米五六左右的高度,這個高度是成年人的視力范圍,更容易看到;而兒童的產品盡量放的低或者更高,因為孩子們普遍個子比較矮或者是由大人抱著。等等。如果對這個有興趣,可以買一本《消費者心理學》或者《消費行為學》書來認真研究一下,相信會有收獲。
Ⅶ 女裝發展趨勢還有什麼建議
隨著消費個性化需求日趨明顯,當前紡織服裝行業的產品更新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今一款服飾從上架銷售到下架往往僅有1~2個月的時間,而流行時裝的生命周期則更加短暫。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生產及出口國,具有從原料到成品的完整產業鏈。目前,我國紡織行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高庫存,產能過剩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業的發展。
為了消化高庫存,為了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我國面料行業開始向小而精的發展模式轉變。產能過剩嚴重影響了我國紡織品出口。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女裝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分析:我國女裝行業面料開始向小而精的發展模式轉變,低碳環保成為未來服裝面料的發展趨勢。
Ⅷ 消費者的需求有哪些
現實問題
小王一直玩某知名網路公司推出的網路游戲,在游戲中,有一些裝備可以通過該網路公司的網站,以網上銀行交易方式或者手機充值方式購買,小王在某次購買中發現實際在游戲中獲得的裝備並非自己所買,小王想知道自己是否可以以消費者的身份,要求該網路公司退換該游戲裝備呢?
律師解答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消費者應當是為了滿足個人生活和工作需要而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單位和個人。根據這個規定,消費者有四個特點:(1)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是為了生活性消費,而不是為了生產性消費。以生產性消費為目的的消費者,實質上是生產經營者,而不是消費者,不是《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所調整的對象;(2)消費行為的客體是商品或者服務;(3)消費方式應當是有償購買、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務;(4)消費者既包括公民個人,也包括進行生活消費的單位。購買虛擬裝備是隨著科技發展而衍生出來的新型消費,根據消費者的概念,以貨幣購買虛擬產品的也是消費者。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第二條 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本法保護;本法未作規定的,受其他有關法律、法規保護。
Ⅸ 市場營銷 怎樣理解全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可以從市場營銷的特徵來進行理解
1、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實行目標市場營銷。
2、運用市場營銷組合手段,全面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樹立整體產品概念,刺激新產品開發,滿足消費者整體需求。
4、通過滿足消費者需求而實現企業獲取利潤的目標。
5、
市場營銷部門成為指揮和協調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心。
(9)女裝所滿足消費者哪些需求擴展閱讀:
消費需求
消費需求是指消費者對以商品和勞務形式存在的消費品的需求和慾望,共有以下五種需求:
1、對商品使用價值的需求
2、對商品審美的需求
3、對商品時代性的需求
4、對商品社會象徵性的需求
5、對優良服務的需求
按類別有劃分為:
1、按消費者的購買目的不同,可分為生產性消費需求和生活性消費需求
2、按消費需求滿足的對象不同,可分為社會集團消費需求和個人消費需求
3、按消費需求的實質內容不同,可分為物質消費需求和精神消費需求
4、按消費需求的實現程度不同,可分為現實消費需求和潛在消費需求
Ⅹ 品牌如何能滿足消費者的心理需求
我們知道當消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價值觀以及生活方式來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品牌時,此時品牌會使消費者產生一種印象(感覺),呵!品牌代表了我!——即品牌形象與自我形象一致起來了。例如,吉尼斯黑啤酒(Guinness)是一種醇厚、帶苦味的黑色飲料,廣告上強調宣傳其獨特的個性——吉尼斯黑啤酒(品牌)是營養價值與充滿活力的標志,象徵著陽剛之氣、成熟與智慧,這一品牌形象很快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同。 記住:強有力的品牌能幫助人(消費者)建立鮮明的自我形象,人們購買不只是因為質量上乘,而是為了塑造自己的形象。 該研究認為:消費者在選購品牌時不像以前那樣偏重理性的考慮,而更注重使用不同品牌能體現不同的自我(個性)與情感。 二、自我觀念與品牌選擇 消費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可能從消費者所使用的品牌、他們對不同品牌的態度以及品牌對他們的意義等方面來判斷他們的自我(個性)。消費者對自己具有明確的認知,在選擇品牌時會考慮這個品牌是否適合自己的「自我形象」,他們只會購買有助於加強自己形象的品牌,這一點與人們選擇性格比較接近的人做朋友是一樣的。 依據自我形象來判斷其個性的方法是基於心理學家羅傑斯 (Rogers) 「自我理論」。該理論中,羅傑斯提出了「自我觀念」,它是指人們由於自己的特性而進行認知的一種方法。不同的人們對自己有不同的反應,從而形成自己是屬於哪類人的觀點。 人的自我觀念是從兒童時代開始形成的,並通過社會交流,逐漸知道了他們現實中的自我觀念,即形成了關於他們是什麼人的想法。當他們往內心深處探索並進行自我評估時,他們可能想把自己的現實的自我觀念,改變成為理想的自我觀念,也就是說,他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在營銷中的意義是為了追求理想的自我觀念,人們購買(他們認為)能支持他們所期望的自我觀念的品牌。 越來越多的研究支持自我觀念的理論,研究包括不同的產品領域,如汽車、清潔用品、衣服、家用電器、傢具以及休閑娛樂活動等。如對一些購買與擁有汽車的消費者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汽車主的形象與汽車品牌的形象是和諧一致的。 現實自我觀念與理想自我觀念之中,哪一個更能反映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呢?在這一問題上,目前的研究仍有分歧。但較為一致的觀點是:現實自我觀念與理想自我觀念都對購買注意力有很大的相關性。這表明,二者同樣都是選擇好的品牌的重要指標。 然而,每個消費者的行為因其所處的境況而異。在家裡看電視時喝的飲料的品牌與周末晚上與朋友在酒吧喝的飲料的品牌可能是不同的。此時有條件的自我形象,即人們希望他們在某個特定場合時的形象是品牌選擇的重要因素。消費者常常根據所處的境況來選擇品牌,使自我形象與周圍人群對他的期望相適應。例如人們常常對將在某種場合見到的人先進行預測和評價,然後根據他們的自我形象來選擇適合這種場合的自我形象。 三、自我價值觀與品牌選擇 隨著人們進一步融入社會,消費者會更多地了解、認知社會的價值觀,而且在行動上會適應這種價值觀。消費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價值觀是影響人們消費行為的強大力量。這方面心理學家羅卡奇(Rokeach)的觀點有助於我們對自我價值觀這一術語的理解。他把自我價值觀定義為個人的一種長久信念,體現在個人為之而努力奮斗的行為上。羅卡奇認為了解消費者的價值觀有助於理解他們對品牌的選擇,並能用來開發品牌。 然而在營銷實踐中,讓消費者對某個品牌進行評估與比較,從而認定哪個品牌能夠反映他們的價值觀是很難的事。對他們來說比較容易的方法是使品牌人性化,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地分辨各種品牌的價值。研究表明,強有力的品牌能使消費者清楚地知道它們對其生活的作用。例如,兩個不同品牌的信用卡的功能特點雖然相同,但消費者認為這兩個品牌的個性差別很大,一個是「容易使用,有幽默感,屬於中產階級使用」,另一個則是「服務不方便,而且枯燥乏味」。 品牌個性與價值是受到由多方面因素影響的。但主要影響因素是產品或服務本身。例如,使用強力酶的洗衣粉比不加酶的洗衣粉更具陽剛之氣。另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是廣告。由品牌擁有人資助的活動對品牌個性也有影響。例如,上流社會人士一般資助高爾夫球比賽,而愛熱鬧的人則資助搖滾樂音樂會。對品牌營銷人員的挑戰是了解與品牌有關的各個方面,進而開發出適合消費者需要的品牌個性。 心理學家傑格迪什(Jagdish Sheth)和他的同事們關於自我價值觀對品牌選擇行為的影響研究取得了很有價值的成果。他們認為,消費者的品牌選擇行為受五種消費價值觀的影響。這五種消費價值觀是功能價值、社會價值、情感價值、認知價值和條件價值。正是這五種價值觀在不同場合下的整合效應決定了消費者的品牌選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