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設計 > 男裝設計師肯瑪馳綠色

男裝設計師肯瑪馳綠色

發布時間:2021-07-27 03:16:31

1. 中國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獨立設計師品牌

1.Uma Wang王汁 「Instagram: @umawangofficial」
自從推出個人同名品牌Uma Wang之後,中國設計師王汁開始在倫敦、巴黎和米蘭時裝周的秀場上展示設計系列,得到Franca Sozzani、洪晃等業界關鍵人物的賞識。由於設計中現代感濃厚的垂墜手法,以創新方式將立體感面料組合運用,她被義大利版《Vogue》點名為「值得重點關注的新生代設計師」,亦曾被授予「2011年奧迪進取設計師獎」、2010 CCDC中國時裝設計創意邀請賽「最佳設計師大獎」、上海時裝周頒布的「最佳工藝獎」和「最佳創意獎」。在2012年,王汁成為首位入圍「CFDA設計師協會/《Vogue》雜志中美交流計劃」的中國設計師,與業界最為重要的行家會面,並在美國市場上攢足曝光率。 王汁曾在上海的中國紡織大學(東華大學)學習紡織與服裝設計,後進入倫敦中央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學習時裝設計。Uma Wang的海外銷量非常不錯,很良心的是國內的定價比海外還稍微低一點。

2.Ziggy Chen陳翔 「Instagram: @ziggy_chen」
Ziggy Chen算是一個牆內開花牆外香的男裝品牌,海外銷量佔比較高,很受認可。Ziggy Chen的創作靈感源自上海,尤其是不同文化引起的碰撞與演變:新與舊,東方與西方,古典與現代。這種方法呼應了道家的中國哲學:道家二元性和相互依存的概念。正是這種哲學極大地推動了他的創造力。他還從1900年至1920年間拍攝的上海人的照片中汲取了很多靈感。這些照片混合了不同文化和人物意象:工人、和尚、牧民、士兵。服裝的線條和隨意的外觀體現了旅行、在偏遠地區徘徊的概念以及廣闊的空曠地區的啟發力量。熱愛樸素和精湛的工藝。具有古老根源的風格已被一個世紀的動盪和幾十年的快速發展所掩蓋。使用羊毛,麻和亞麻等織物,再加上皮革和上等棉布製成具有無窮能量的有機衣物。織物具有一定的堅固性,並帶有經典的優雅氣息。融合現代感性與永恆的東方美學。

3.Yiqing Yin殷亦晴 「Instagram: @yiqingyin」
殷亦晴於1985年出生於北京,4歲時離開中國前往法國,畢業於巴黎國家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熱愛雕塑的她在學生時期創作了許多實驗性的服裝,擁有與眾不同的思維與審美,更贏得「Grand Prix de laCréation」和「Award of First Collectionsof the ANDAM」 國際大獎。2011年,她獲得了ANDAM獎,並參與高級訂制時裝周,成為首位華裔高定設計師;2013年至2015年擔任Leonard成衣系列創意總監;2018年,她被委任為闊別時裝界十九年的品牌Poiret的主理人,成為2018年秋冬巴黎時裝周的一大亮點。她在2011年創立了個人品牌Yiqing Yin,2014年獲得了來自法國風險投資機構 Mode et Finance 的少數股權投資,2015年該品牌被授予高級定製稱號。她的品牌風格具有雕塑感和幾何感,擅長使用堆疊織物和勾勒絲線的方式創作出獨一無二、美輪美奐、如夢如幻的服裝,藝術造詣很高。

2. 關於人文設計和綠色設計得資料

人文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新興的建立在現代環境科學基礎之上的綜合性學科,是有功能的空間藝術設計,設計著人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影響著人的思維:陶冶著人的感情。所以有專家說:「這不是關於製造火箭的科學,這是社會科學。理解人們的需要和它們與藝術、文學、歷史、音樂、工作、哲學、交流、技術和心理學獨特的聯系的科學。設計的行為就是建構和創造這種平衡。」這種認識很有道理,他說明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專業性質。

環境藝術設計對外部空間環境進行規劃、整理及再創造,對建築提供的內部室內空間進行再創造,專業內容涵括了城規建築設計、園林廣場設計、景觀藝術、壁畫、雕塑藝術品的配置、室內設計、以及各類公共設施的設計。設計的對象涉及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的各個領域,是一個與環境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的專業。也是與一個國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可持續發展有著密切關系的專業。

環境藝術設計的開發、建設與人的生存、生活息息相關,從世界范圍看,專業和行業的發展進度很快,大規模的環境藝術設計開發成果引人注目,各國設計師都在積極探討摸索,運用已經掌握的高新科技探求人類生存、生產和生活環境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在實踐過程中,已被國際社會承認的設計原則可歸納為三條:

1.有利於保護人類生存的生態環境

2.有利於使用者身體健康

3.有利於使用者的精神和諧,身心愉悅。

這三條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設計原則都是有利於「人」這一主體的從使用功能到精神需求的最根本的人性要求和生存要求。因此環境設計中的人性化主題一一「人文關懷」必然是今天廣大設計師面對的最重要的課題。

二、關於設計中的人文關懷

①有關「人文」的概念

「人文」一般指人類社會各種文化現象。

「人文」在東方傳統哲學概念里有兩層意思:1)代表一種理想的人性,就是什麼樣的人是理想的人;什麼樣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這是指根本的人的理想和人性。2)用什麼辦法和途徑達到理想的人性和理想的人生。

在字典里「人」是指人本身,中文的「文」的意思是指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表現出來的狀態,又有美化修飾之意,如同「文雅」詞意中美化的含義。

「人文精神」是指關愛人、尊重人,提升人的生存能力、發展人的生存意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追求人類美好幸福的生活。

好的環境藝術設計師應是「人文精神」的體現者、貫徹者,在他的設計中體現對人的關愛和尊重,通過設計改善提高人的生存環境質量,創造美好的生活環境,讓人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②設計中的人文關懷

是指以人為主體的設計宗旨。其核心是「設計」其目的是「人文關懷」。

人文關懷在設計中主要表現在人性化的設計方面,就是要設計出更符合人性、使用更便利的室內、外空間環境,這是現代社會設計師的重要目標。在信息社會,快速的工作節奏使人們感到壓力越來越大,人們希望能夠在公共空間里得到更多的人性化關懷,在私人空間的家裡生活得更為舒適和放鬆。

另一重要方面是將中國數千年以來的人文成果滲透在設計中。使設計充滿中國人文特性,創造一種中國人文境界,以體現對中國人的精神關懷和尊重。

對於環境設計來說:

●設計中的人文含量越高,其設計成果就越有特色,越能反映一個民族燦爛的文化傳統,使設計獨具魅力,是使用者身心愉悅,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陶冶人的高尚情操。

●設計中的人文內容越多,其設計成果就越能滿足使用者的文化需求,產生環境與人的對話,增加環境認知度和和諧度,產生環境對人的集聚效應。

●設計中的人文滲透越深刻,越能提高設計的文化品位。滿足使用者的審美需求,精神需求,增加使用者的自豪感。其設計成果也同時展現了設計師貫徹世界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的設計能力和水平。

具體到環境藝術設計上;

1.設計師在對使用對象深入調研的基礎上(使用者的生活習慣、空間功能要求、文化層次、心理需求、消費方式、對色彩、造型等的愛好)做好設計定位,並在前期充分調研基礎上深入設計,反復研究。不僅解決好使用功能配置和空間整體設計,而且重視細部設計。有人說:「上帝在細部」是很有道理的。好的空間功能設計以及有好的細部設計才會使使用者感到體貼入微的關懷。

2.重視對特殊人群的設計關懷。我們的設計既要考慮到為正常人提供便利、舒適、體貼的室內外環境,還要考慮到使用這些環境的特殊人群。即過去常常被忽視的群體,如殘疾人、老年人和兒童,要在設計中考慮他們的特殊要求和他們特殊的消費心理,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懷和溫暖。世界設計聯盟在1995年就提出了「整體設計」的立場文件:「最初的消除障礙以方便殘疾人的概念是無意的,但是這些概念歡迎為每一個人的利益改善環境。

整體設計包含並且拓展的這一目標。

整體設計為整個人的一生,從兒童到老年,看待設計。

整體設計服務於與環境相聯系的所有設計原則。

整體設計確信,盡管人們可能有暫時的或永久的殘疾,他們卻不必然受到其環境的阻礙。

因此,國際設計聯盟提倡:

設計師應對所有人的需要敏感並作出反應。

設計應該用最安全、最具功能性、舒適的方式服務於最多的人,不排除任何人。

3.提高設計的文化含量,通過多元化和更寬廣的視野獲得設計個性化,體現對人的精神關懷。

結論就是:在可持續發展思想指導下,單單靠技術並不能造就一個更好的社會,文化的延續才是人類社會最有價值的東西。設計尊重民族文化傳統和地域風格特點是體現設計文化的重要方式,在這樣的設計里,傳統的文化被蘊含在新的設計中而得以繼承和流傳。設計師應當把設計一個能夠尊重傳統和當地文化特色的室內、外空間環境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充分考慮對於歷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設計體現出較高的文化含量和藝術水平,同時反映出設計師的社會責任感和素養。
綠色設計:如果說19世紀末的設計師們是以對傳統風格的揚棄和對新世紀的渴望與激情,用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藝術風格來迎接20世紀,那麼20世紀末的設計師們則更多地以冷靜、理性的思辯來反省一個世紀以來工業設計的歷史進程,展望新世紀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實際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風格上的花樣翻新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後現代已成昨日黃花,解構主義依舊是曲高和寡,工業設計需要理論上的突破。於是不少設計師轉向從深層次上探索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的機制,這標志著工業設計發展的一次重大轉變。綠色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成了當今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綠色設計源於人們對於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因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的職責與作用。

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對於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該書專注於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了解人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就象現代主義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實難以協調一樣,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耗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覺的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當然,設計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綠色設計並不注重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興起,將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減約主義"(Minimalism)。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 1949-)是減約主義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設計領域涉及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電器產品設計、傢具設計等等。他的傢具設計異常簡潔,基本上將造型減化到了最單純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態,從視覺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少就是多"的原則。斯塔克設計的路易20椅及圓桌。椅子的前腿、座位及靠背由塑料一體化成型,就好像靠在鑄鋁後腿上的人體,簡潔而又幽默。

1994年,斯塔克為沙巴法國公司設計的一台電視機採用了一種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纖維模壓成型的機殼,同時也為家用電器創造了一種"綠色"的新視覺。

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不僅是空氣和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並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和資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綠色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關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設計出對環境友善汽車工辟了嶄新的前景。不少工業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穎、獨特的產品形象。綠色設計不僅成了企業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一種公關策略,也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

減少污染排放是汽車綠色設計最主要的問題。以技術而言,減少尾氣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效率從而減少排污量,二是採用新的清潔能源。另外,還需要從外觀造型上加強整體性,減少風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EV1是最早的電動汽車,也是世界上節能效果最好的汽車。它採用全鋁合金結構,流線造型,一次充電可行駛112-114km。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項極為緊迫的課題,綠色設計必然會在重建人類良性的生態家園的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3. FERRE 這個品牌到底是一個什麼檔次的牌子啊

FERRE是國外的一個奢侈品牌,屬於高端品牌。

Gianfranco Ferre(吉安弗蘭可 發萊)是享譽全球的義大利著名設計師,素有「造型美天才」之稱,首任法國代表性品牌CD的藝術總監,並為其贏得流行時尚界的殊榮—金項針獎。1978年,他創立了Gianfranco Ferre公司,並以他自己的名字創立了服裝品牌。

Ferre設計的男裝別具一格,他認為男裝不該因襲傳統,多年來男裝風格為英國傳統的陳舊風格所統治,男裝的領導者是溫莎公爵等王公貴胄。


(3)男裝設計師肯瑪馳綠色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LVMH集團老闆阿爾諾大膽啟用來自不同國家、年輕且有想法的設計師,不但讓LVMH旗下的奢華品牌散發致命魅力,誘惑消費者忠誠的膜拜與消費,更為自己累積無上品牌資產,阿爾諾的知人善任,就是富翁必備的投資組合之一。

身為米蘭『3G』之一的Gianfranco Ferre,1944年出生於一個勞工家庭,高中畢業以後,便進入米蘭的工藝技術學府攻讀建築系,同時取得學位。

1974年,FERRE著手設計他第一個女裝路線,至1978年,與支助者兼合作夥伴Franco Mattioli建立Gianfranco Ferre公司。到了1982年,再接再厲推出男裝系列,同時期,配件、鞋類、皮件等商品路線,相繼推出。


4. 什麼是綠色設計被國際社會廣泛承認的設計原則是什麼

綠色設計源於人們對於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重要介質,因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的職責與作用。
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對於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該書專注於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了解人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就象現代主義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實難以協調一樣,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耗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覺的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當然,設計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綠色設計並不注重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興起,將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減約主義"(Minimalism)。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 1949-)是減約主義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設計領域涉及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電器產品設計、傢具設計等等。他的傢具設計異常簡潔,基本上將造型減化到了最單純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態,從視覺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少就是多"的原則。斯塔克設計的路易20椅及圓桌。椅子的前腿、座位及靠背由塑料一體化成型,就好像靠在鑄鋁後腿上的人體,簡潔而又幽默。

1994年,斯塔克為沙巴法國公司設計的一台電視機採用了一種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纖維模壓成型的機殼,同時也為家用電器創造了一種"綠色"的新視覺。

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不僅是空氣和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並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和資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綠色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關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設計出對環境友善汽車工辟了嶄新的前景。不少工業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穎、獨特的產品形象。綠色設計不僅成了企業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一種公關策略,也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

減少污染排放是汽車綠色設計最主要的問題。以技術而言,減少尾氣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效率從而減少排污量,二是採用新的清潔能源。另外,還需要從外觀造型上加強整體性,減少風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EV1是最早的電動汽車,也是世界上節能效果最好的汽車。它採用全鋁合金結構,流線造型,一次充電可行駛112-114km。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項極為緊迫的課題,綠色設計必然會在重建人類良性的生態家園的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5. 綠色設計是誰提出的

綠色設計

作者:zhengjic… 文章來源:轉載 點擊數:814 更新時間:2006-2-15

如果說19世紀末的設計師們是以對傳統風格的揚棄和對新世紀的渴望與激情,用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藝術風格來迎接20世紀,那麼20世紀末的設計師們則更多地以冷靜、理性的思辯來反省一個世紀以來工業設計的歷史進程,展望新世紀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實際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風格上的花樣翻新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後現代已成昨日黃花,解構主義依舊是曲高和寡,工業設計需要理論上的突破。於是不少設計師轉向從深層次上探索工業設計與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力圖通過設計活動,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的機制,這標志著工業設計發展的一次重大轉變。綠色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成了當今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綠色設計源於人們對於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因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的職責與作用。

綠色設計著眼於人與自然的生態平衡關系,在設計過程的每一個決策中都充分考慮到環境效益,盡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對工業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的核心是"3R",即Rece、Recycle和Reuse,不僅要盡量減少物質和能源的消耗、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而且要使產品及零部件能夠方便地分類回收並再生循環或重新利用。綠色設計不僅是一種技術層面的考量,更重要的是一種觀念上的變革,要求設計師放棄那種過分強調產品在外觀上標新立異的做法,而將重點放在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上面,以一種更為負責的方法去創造產品的形態,用更簡潔、長久的造型使產品盡可能地延長其使用壽命。

對於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該書專注於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了解人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就象現代主義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實難以協調一樣,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耗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覺的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當然,設計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綠色設計並不注重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興起,將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減約主義"(Minimalism)。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 1949-)是減約主義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設計領域涉及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電器產品設計、傢具設計等等。他的傢具設計異常簡潔,基本上將造型減化到了最單純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態,從視覺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少就是多"的原則。斯塔克設計的路易20椅及圓桌。椅子的前腿、座位及靠背由塑料一體化成型,就好像靠在鑄鋁後腿上的人體,簡潔而又幽默。

1994年,斯塔克為沙巴法國公司設計的一台電視機採用了一種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纖維模壓成型的機殼,同時也為家用電器創造了一種"綠色"的新視覺。

在不少國家和地區,交通工具不僅是空氣和雜訊污染的主要來源,並且消耗了大量寶貴的能源和資源。因此交通工具,特別是汽車的綠色設計備受設計師們的關注。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設計出對環境友善汽車工辟了嶄新的前景。不少工業設計師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在努力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創造了新穎、獨特的產品形象。綠色設計不僅成了企業塑造完美企業形象的一種公關策略,也迎合了消費者日益增強的環保意識。

減少污染排放是汽車綠色設計最主要的問題。以技術而言,減少尾氣污染的方法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提高效率從而減少排污量,二是採用新的清潔能源。另外,還需要從外觀造型上加強整體性,減少風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EV1是最早的電動汽車,也是世界上節能效果最好的汽車。它採用全鋁合金結構,流線造型,一次充電可行駛112-114km。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項極為緊迫的課題,綠色設計必然會在重建人類良性的生態家園的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6. 綠色設計的方法

循環設計既是回收設計(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是實現廣義回收所採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進行產品設計時,充分考慮產品零部件及材料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價值的大小,回收處理方法,回收處理結構工藝性等與回收有關的一系列問題,以達到零部件及材料資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環境污染最小的一種設計的思想和方法。
除此之外,還有組合設計,可拆卸設計,綠色包裝設計等等,其基本的內涵也是大致如上所述。
如果說19世紀末的設計師們是以對傳統風格的揚棄和對新世紀的渴望與激情,用充滿思辨生命活力的新藝術風格來迎接20世紀,那麼20世紀末的設計師們則更多地以冷靜、理性的思辯來反省一個世紀以來工業設計的歷史進程,展望新世紀的發展方向,而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創新。實際上,進入20世紀90年代,在人---社會---環境之間建立起一種協調發展的機制,這標志著工業設計發展的一次重大轉變。綠色設計的概念應運而生,成了當今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綠色設計源於人們對於現代技術文化所引起的環境及生態破壞的反思,體現了設計師的道德和社會責任心的回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工業設計在為人類創造了現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能源的消耗,並對地球的生態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壞。特別是工業設計的過度商業化,使設計成了鼓勵人們無節制消費的重要介質,"有計劃的商品廢止制"就是這種現象的極端表現,因而招致了許多的批評和責難,設計師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工業設計的職責與作用。
對於綠色設計產生直接影響的是美國設計理論家維克多·巴巴納克(Victor Papanek)。早在20世紀60年代末,他就出版了一部引起極大爭議的著作《為真實世界而設計》(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 )。該書專注於設計師面臨的人類需求的最緊迫的問題,強調設計師的社會及倫理價值。巴巴納克認為,設計的最大作用並不是創造商業價值,也不是在包裝及風格方面的競爭,而是一種適當的社會變革過程中的元素。他強調,設計應認真考慮有限的地球資源的使用問題,並為保護地球的環境服務。對於他的觀點,當時能了解人不多。但是,自從70年代"能源危機"爆發,他的"有限資源論"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就象現代主義所追求的烏托邦式的社會理想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現實難以協調一樣,綠色設計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理想主義的色彩,要達到舒適生活與資源消耗的平衡以及短期經濟利益與長期環保目標的平衡並非易事。這不僅需要消費者有自覺的環保意識,也需要政府從法律、法規方面予以推進。當然,設計師努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盡管綠色設計並不注重美學表現或狹義的設計語言,但綠色設計強調盡量減少無謂的材料消耗,重視再生材料使用的原則在產品的外觀上也有所體現。在綠色設計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義。從80年代開始,一種追求極端簡單的設計流派興起,將產品的造型化簡到極致,這就是所謂的"減約主義"(Minimalism)。法國著名設計師菲利普·斯塔克(Philip Starck,1949-)是減約主義的代表人物。菲利普是一位全才,設計領域涉及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電器產品設計、傢具設計等等。他的傢具設計異常簡潔,基本上將造型減化到了最單純但又十分典雅的形態,從視覺上和材料的使用上都體現了"少就是多"的原則。斯塔克設計的路易20椅及圓桌。椅子的前腿、座位及靠背由塑料一體化成型,就好像靠在鑄鋁後腿上的人體,簡潔而又幽默。1994年,斯塔克為沙巴法國公司設計的一台電視機採用了一種用可回收的材料----高密度纖維模壓成型的機殼,同時也為家用電器創造了一種"綠色"的新視覺。(右上角圖)
新技術、新能源和新工藝的不斷出現,
另外,還需要從外觀造型上加強整體性,減少風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EV1是最早的電動汽車,也是世界上節能效果最好的汽車。它採用全鋁合金結構,流線造型,一次充電可行駛112-114km。進入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將是一項極為緊迫的課題,綠色設計必然會在重建人類良性的生態家園的過程中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7. 中國有哪些設計師是專注於綠色 、環保的設計

你這個問題有點絕對,如果專注於一個方面,該設計師發展的餘地就很窄了。但是也有好的方面,你可以找該設計師去設計關於該方面的作品,也是不錯的辦法。如果非得說是哪些設計師專注於綠色和環保的設計,我只能告訴你是那些小型的廣告公司,和一些規劃局,做環保部門的單位等。這是我的理解。

8. "請談談什麼是綠色設計,並舉例說明設計師應該如何兼顧環保"我急需這個問題的相關答案,請那位高手賜教

完全無污染的裝修設計是你不能接受的,中國人所追求的「裝修」註定是高污染的。90年我曾設計了10種0污染裝修配置材料和工藝,至今無人理解。也許10年後才能成為最優秀的設計。所以,裝修污染的控制不是現在中國人想得事。你連吃的黃瓜都是高污染的,還談什麼裝修污染?我說的是實在話。

9. 綠色黑色紫色搭配的婚房 ,設計師是如何設計那麼給力

如今,社會上的年輕人非常重視個性和創新,尤其是對於他們自己的婚房,他們總是希望創造出符合自己個性的東西。因此,對於婚房的裝飾設計理念,他們非常重視個性的提升,比如軟衣服,它不僅強調個人的獨立性和美感,還強調整體的綜合搭配。只有這樣,創造出來的婚房才能更有韻味,更溫馨。

黑白房間非常現代,是一些時尚人士的首選。紫色看起來平靜、溫柔。它總是給人無限的浪漫聯想。追求時尚的人最欣賞紫色。然而,大面積的紫色會使空間的整體色調變暗,從而產生抑鬱感。建議不要把它放在需要歡樂氣氛的房間或兒童房,如果你真的喜歡,你可以用卧室的一些地方作為裝飾亮點,比如卧室的一角、窗簾和浴室里的其他小地方。

10. 今年男裝流行元素有哪些

夏季男裝加入透視元素
在嶺南地區,夏天一向來得比較早,持續時間相對較長。從四月份開始,短袖襯衫、T恤早已佔據街頭。男裝盡管款式、顏色都不如女裝繽紛,但相比去年,今年的男裝更加多樣化,橙色、鏤空等多種流行元素逐漸加入男裝領域。
「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就是小立領。」卡賓男裝興中廣場店銷售人員介紹說。從外觀上看,這種小立領一般3厘米左右,部分款式採用拼接的設計使衣服增添了更多活力,帶來既時尚又大方的上身效果。
除了小立領,立體裝飾的設計也融入男士服裝中。如卡賓男裝,在橙色的純色T恤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充棉裝飾品。Espirite則採用針織十字綉的工藝,營造全新的時尚感。
面料上,冬季針織薄棉料加入到了夏裝款式中,今年女裝流行的透視、鏤空出現在男裝服飾店。「這兩種面料比較舒適透氣,看起來透,但穿起來不透,而且夏天不會顯得熱。」Espirite銷售人員說。
冬季微觀圖案繼續流行
作為中山本土時尚品牌的代表,V·SHOLIDAY時尚男裝上周舉行2015年冬季新品發布會。以星際為主題的500款冬季新品亮相大信商務會議中心,展示了今年冬季男裝的潮流趨勢。
「這次新品開發我們加入了多位國際頂級設計師,以成套搭配作為開發指導,所以本季款式不僅國際化,還具有良好的搭配性、實裝性以及功能性。」V·SHOLIDAY時尚男裝總經理吳澤龍說。
從發布的新品來看,今年冬季男裝外套以中短款為主,為了迎合主題,加入了太空星系元素。除此之外,今年夏季流行的微觀圖案在冬季服裝上依舊沿用,菱形圖案、陰影線圖案、小圓點和斑點圖案等放在毛衣、外套上,顯得十分時尚個性。「這次我們共開發款式超過2000款,在保留原有的款式基礎上,新加了PAKE大衣、落肩衛衣和時尚的錐形收腳褲,更突出男士身材的款式。」V·SHOLIDAY時尚男裝設計師尹光斗說。

與男裝設計師肯瑪馳綠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淺綠色上衣可以配灰色褲子嘛 瀏覽:394
高幫籃球的鞋子配什麼褲子 瀏覽:831
童裝女3歲價格及圖片表 瀏覽:523
我的世界起床戰爭怎麼把帽子摘掉 瀏覽:342
美女穿過二手睡衣 瀏覽:715
紅軍的帽子上為什麼有兩顆扣子 瀏覽:601
童裝嬰兒春裝2013圖片 瀏覽:451
像旗袍一樣外國代表服飾 瀏覽:150
歡樂頌中邱瑩瑩的睡衣 瀏覽:186
這場時裝展的小裙子也太好看了 瀏覽:87
怎樣去除真皮皮衣上的氣味 瀏覽:951
女裝私人定製英文翻譯 瀏覽:997
穿著校服在學校跳舞的那個女生 瀏覽:102
親子活動教案漂亮的帽子 瀏覽:274
到飯店下車時裙子但開撕開了 瀏覽:948
黑顏色睡衣女人圖片 瀏覽:734
挖機空調壓縮機皮帶怎麼緊 瀏覽:394
派出所接警果斷制服 瀏覽:594
第七章女裝禮儀 瀏覽:315
我想買一個中年穿的裙子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