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品牌 > 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

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1-07-14 14:16:32

1. 封建時代皇帝頭頭上戴的帽子名字叫做

冕旒( liú )
不懂什麼意思
自己去查,反正記得是這個,絕對是

2. 古代皇帝皇後戴的帽子是叫什麼

冠冕(古代帝王、官員戴的帽子);冕弁(冕和弁。均為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所戴的禮帽);冕版(冕頂之板);冕服(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與服飾);冕冠(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之禮帽) 古代帝王、諸侯及卿大夫在舉行祭祀等大典時所戴的大禮冠。外黑色,里硃色。冕頂有長方板,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之前端綴有數串小圓玉,謂之旒。冕加在發髻上,要橫插一長笄(簪),以別住冕。笄的兩端繞頷下系一小絲帶,謂之紘;又各用一條名叫枕的絲繩掛下一個綿丸,謂之纊,纊下端飾玉,謂之珎。因兩珎正當左右兩耳,故又名充耳、塞耳。旒、松、纊都是冕的部件。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以後,只有帝王可以戴冕,因用以專稱皇帝的禮冠。《淮南子.主術訓》:「古之王者,冕而前旒。」高誘註:「冕,王者冠也。」唐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皇後頭上戴的叫鳳冠,身上披的叫霞帔(pèi )。
鳳冠,因以鳳凰點綴得名。鳳凰是萬鳥之王,所以只有皇後或公主才配得上它,通常只在隆重慶典,如婚禮上才戴,普通平民一概不能佩戴。

3. 中國古代戴帽有什麼講究,古代皇帝帽子到底是什麼樣的

中國古代對戴帽十分重視。帽子在古代不只是一種簡單的裝飾品,大多時候是用來顯示身份、地位、修養,甚至學識的。所以不同的身份所帶的帽子是不同的。

「冠」的本義是指帽子。古人把戴帽子看作十分鄭重的事,男子成年時要「行冠禮」,二十歲左右開始正式戴帽子,表示已經成人。

帝王的冠冕是擁有最高權力者才可以戴的帽子,叫做冕旒。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尋常人是不能佩戴的,否則就是殺頭滅族的重罪,這是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只有皇帝一個人才可以戴。

4. 秦始皇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

秦始皇頭上戴的叫冕或旒冕。
冕是古代帝王和諸侯所戴的禮帽,旒是冕前後垂掛的玉串。
按規定,帝王的旒應是12串,珠料是白玉。冕上的平板叫綖板,在冕冠兩側,還對穿一個孔,用來穿插玉簪,將冕冠與發髻拴在一起。在簪的一端,系有一根絲帶,戴冕冠時,帶從頜下繞過,再系在簪的另一端。在絲帶經過兩耳的位置時,各垂一顆黃色的珠玉,叫「充耳」。充耳掛在耳邊,走起路來一晃一晃,意思是提醒戴冠的人勿聽信讒言。「充耳不聞」一語,就是由此而來。與此相稱,冕冠上的冕旒垂落下來,正好擋住眼睛的視線,叫「視而不見」,意思是說,戴冕冠的人不必去看那些不該看的東西。
秦始皇身穿的冕服,按規定冕服上有12種圖案,如日、月、星辰(取其照臨意);山(表示穩重);龍(表示應變);華蟲(一種雉鳥,表示文麗);宗彝(一種祭祀品,表示忠孝);藻(水草,表示潔凈);火(象徵光明);粉米(取其滋養);黼(fǔ)(斧形,象徵決斷);黻(fú,亜形,象徵明辨)。鞋是紅色的,叫赤舄(xì)。腰系黃赤大佩,長二丈九尺九寸。秦始皇腰間左側戴有玉佩,是用白色玉石製成。當時的制度是「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另外,還佩戴一柄長劍。他目光炯炯,虎視眈眈,一副威嚴而傲慢的神態。流露出了當年他威震六國、一統天下的勃勃雄心。秦始皇畫像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5. 古代帝王頭上帶的前後都有珠簾的東西叫什麼

叫做旒。

那些珠子都是玉質。形制不同的朝代有所變化,不同的場合也有變化。從12串到5串不等,通常是五串,每串上面有九個珠子,象徵「九五之尊」。冕旒象徵著古代奴隸制或封建制君主的無上權力和順天應人的政治理念。最初意思是讓人記住不該看的不看,不要被眼睛蒙蔽。

皇帝的皇冠叫做「冕旒」。「冕」就是帽子和上面的平板,象徵著頭頂著天,「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的權威。前面和後面的珠穗叫做「旒」。冕旒象徵著古代奴隸制或封建制君主的無上權力和順天應人的政治理念 。

(5)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起源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

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6.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著的那個有好多珠子的帽子叫什麼啊

古代皇帝上朝時頭上戴的帽子,稱為冕冠。

也稱「旒冠」,俗稱「平天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是帝王、王公、卿大夫在參加祭典等典禮活動時所戴的等級最高的禮冠。

冕的頂部叫「綖板」,綖板前圓後方,比喻天圓地方,表示博大之意;綖板塗黑漆,以示莊重。板前後系垂旒,表示帝王不視非,不視邪,是非分明。旒的多少視佩戴者的身份決定,有三、五、七、九、十二之分,以十二旒最為尊貴,是帝王的專用。

板下有玉衡,連接於冠上兩邊凹槽內;衡兩端有孔,兩邊垂掛絲繩直到耳旁,至耳處系著一塊美玉,好像塞住了耳朵,即所謂「充耳」,寓意帝王不聽讒言,求大德不計小過,有所聞,有所不聞,從而衍化出一個成語「充耳不聞」。

(6)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冕冠與冕服、赤舄、佩綬、玉圭等同時在祭祀等大典時穿用。

冕服之制,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規范、完善,自漢代以來歷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演變,各朝不一,情況較為繁復,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飾政策變更冕服制度在中國亦隨之終結。

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紋」清代仍飾於帝後禮服、吉服等服飾上,民國三年定製的「祭祀冠服」亦將「章紋」施於上衣圓補,作為區分等級的標志。

赤舄,古代天子、諸侯所穿的鞋。赤色,重底。

7. 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前面有許多珠子)用現在的名詞來說叫什麼

皇帝的帽子稱為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參加祭祀典禮時所戴禮冠。用作皇帝、公侯等所穿的祭服。冕冠的頂部,有一塊前圓後方的長方形冕板,冕板前後垂有「冕旒」。

冕旒依數量及質料的不同,是區分貴賤尊卑的重要標志。漢代規定,皇帝冕冠為十二旒(即十二排),為玉制。冕冠的顏色,以黑為主。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以與發髻拴結。並在笄的兩側繫上絲帶,在頜下系結。在絲帶上的兩耳處,還各垂一顆珠玉,名叫「允耳」。不塞入耳內,只是系掛在耳旁,以提醒戴冠者切忌聽信讒言。後世的「允耳不聞」一語,即由此而來。按規定,凡戴冕冠者,都要穿冕服。冕服以玄上衣、硃色下裳,上下繪有章紋。此外還有蔽膝、佩綬、赤舄等。組成一套完整的服飾。這種服制始於周代,歷經漢、唐、宋、元諸代,一直延續到清代,綿延兩千多年。

冕旒,帝王頭上的流蘇。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患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8. 皇帝的帽子叫啥

古代皇帝的帽子叫冕旒。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

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8)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擴展閱讀: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帝王戴的冕冠,其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叫「延」。延通常是前圓後方,用以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檐,垂有若干串珠玉,以綵線穿組,名曰:「冕旒」。

冕旒的多少和質料的差異,是區分貴賤尊卑的標志。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

9. 古代皇帝頭上戴的東西叫什麼

這個叫冕旒。
冕旒,古代漢族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10. 皇帝頭上那帽子叫什麼

冕服:古代的一種禮服名稱。主要由冠(冕冠)、上衣(玄色,即黑色)、下裳(一般為紅色或黃色)、舄(或靴——明制)等主體部分及蔽膝、綬、佩等其他配件相構成。

冕服沿革
冕服之制,按照傳統說法,傳說殷商時期已有,至周定製完善,各代沿襲,源遠流長,雖冕服的種類、使用的范圍、章紋的分布等等屢有更定,各朝不一,但冕服之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廢除漢族衣冠,此制亦隨之終結。
歷史上除中國外,冕服在東亞地區的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亦曾做為國君、儲君等人的最高等級禮服。
目前唯一可以基本完全考證清楚形制的為明代冕服,明代官修《明會典》中亦載有嘉靖改制後的冕服各部圖像(可見http://post..com/f?kz=260766538)。

冕服等級
按照古代經典記載,冕服等級從高到低分為六種,以其上所裝飾的章紋種類數量相區別(註:此六冕之制,後世各代多不完全照搬)。
大裘冕:配十二旒冕,大裘、玄衣纁裳。上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下裳綉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章紋。共十二章,又稱十二章衣,用於王祭祀昊天上帝;
袞冕:配九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章紋,共九章,王之吉服;
鷩冕:配七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章紋,裳綉藻、粉米、黼、黻四章章紋,共七章,用於王祭先公與饗射;
毳冕:配五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章紋,共五章,用於王祀四望山川;
希冕:配四旒冕冠、玄衣纁裳,衣綉粉米一章章紋,裳綉黼、黻二章章紋,用於王祭社稷先王;
玄冕:配三旒冕冠、玄衣纁裳,衣不加章飾,裳綉黻一章紋,用於王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

冕服的傳播
【日本】
隨著遣唐使的派遣,冕服很快傳入日本。在文武天皇大寶元年(701年)發布的大寶律令中,明確規定天皇在正式場合需採用類似十二章冕服的「袞龍御衣」。但在元正天皇養老二年(718年)修改後頒布的養老律令中,相關的服裝要求又被刪除,天皇在正式場合的禮服又恢復為傳統白衣。

據續日本志記載,聖武天皇在天平四年(732年)正月首次在正式儀式上以冕服為禮服。此後,冕服最終被確定為日本正式禮服。

明朝永樂三年,幕府將軍足利義滿遣使向明成祖朝貢,明成祖封其為「日本國王」,並賜予包括九章冕服在內的許多禮物。其後,在壬辰戰爭之中,明朝政府試圖同豐臣秀吉談判時,亦曾賜予其七旒皮弁冠和皮弁服,其臣下德川家康等次等冕服,豐臣秀吉對此服裝亦一度表示接受。

日本冕服實物:日宮內廳所藏孝明天皇冕服,分上衣、下裳兩部分,均為紅地,飾有十二章紋。

【朝鮮】
明清時代,中國同朝鮮王朝為宗藩關系,朝鮮國王許穿明代親王等級的冕服,飾九章紋,上衣五章:龍在兩肩,山在背部,火、華蟲和宗彜在兩袖,此三章每袖自上而下各三;下裳四章:藻、粉米、黼、黻,每章各二,另有蔽膝、佩、綬等配件。有實物傳世。

冕服實物
1957年,北京明神宗 定陵出土有明代冕服上的冕冠、裳、中單、蔽膝、綬、佩、大帶等各部分,但唯獨缺少上衣,故我國到目前為止尚未有完整冕服實物的傳世品或出土品存世。

與古代皇帝頭上戴的帽子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衛無粉乳膠檢查手套批發 瀏覽:399
衛衣的前面帶子怎麼系 瀏覽:141
南京路哪些商場有童裝 瀏覽:914
紅頭帽子金魚叫什麼名字 瀏覽:78
品牌童裝市場銷售量排行 瀏覽:391
男女接吻女的帽子掉了 瀏覽:22
長袖橫條t恤多少錢 瀏覽:508
日韓亞洲制服學生卡通 瀏覽:812
必然女裝加盟費多少錢 瀏覽:354
絕地求生圍巾怎麼買 瀏覽:860
aka制服系列 瀏覽:499
褲子腰上的繩子掉了 瀏覽:954
金源童裝牌子 瀏覽:839
品牌加厚男衣推薦 瀏覽:984
廣州市錦泰中學校服 瀏覽:173
淺墨綠裙子配什麼鞋子好看嗎 瀏覽:156
怎麼知道自己穿什麼多大的褲子 瀏覽:424
重慶字水中學高中校服 瀏覽:927
各大加油站制服 瀏覽:665
女裝v領寬松雪紡 瀏覽: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