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樓夢里寫到的衣服到底有哪些講究
在《紅樓夢》里作者很注重寫人,每個角色都有各自的個性,不管是十二釵,就連一個小丫環和小斯也不雷同,而作者在對他們服飾描寫上,做到從服飾看人,重人的外表,也重人的內心。服飾是人的第二皮膚,也是美的一種追求,美的一種張揚,美的一種延續,這里很注重對服飾的描寫,把它和心靈、外在和智慧的美充分結合在一起,讓人從視覺上感覺到它的美的同時也對每個人身份和命運有了相對了解。 主要文字:服飾文化、紅色、賈府人物 服裝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一種符號,它代表個人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使人人各守本份,不得僭越。因此,自古國君為政之道,服裝是很重要的一項,服裝制度得以完成,政治秩序也就完成了一部份
『貳』 求有關紅樓夢中衣服的描寫
中學時便學過「林黛玉進賈府」,這也是全書對衣飾描寫最集中的一回了。雪芹借黛玉之眼,來寫府中人物的衣飾——
「……這個人打扮與眾姊妹不同,彩綉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桂珠釵;項上帶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體窈窕,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一語未了,只聽外面一陣腳步響,丫鬟進來笑道:『寶玉來了!』黛玉心中正疑惑著:『這個寶玉,不知是怎生個憊懶人物,懵懂頑童?』——倒不見那蠢物也罷了。心中想著,忽見丫鬟話未報完,已進來一位年輕的公子:頭上戴著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絛,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鬢若刀裁,眉如墨畫,面如桃瓣,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瞋視而有情。項上金螭瓔珞,又有一根五色絲絛,系著一塊美玉。……只見這寶玉向賈母請了安,賈母便命:『去見你娘來。』寶玉即轉身去了。一時回來再看,已換了冠帶:頭上周圍一轉的短發,都結成小辮,紅絲結束,共攢至頂中胎發,總編一根大辮,黑亮如漆,從頂至梢,一串四顆大珠,用金八寶墜角;身上穿著銀紅撒花半舊大襖,仍舊帶著項圈、寶玉、寄名鎖、護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綾褲腿,錦邊彈墨襪,厚底大紅鞋。越顯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轉盼多情,語言常笑。天然一段風騷,全在眉梢;平生萬種情思,悉堆眼角。」
從清代人物畫家改琦,到當代影
視劇創作人員,對清代小說《紅樓夢》
中人物服飾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
漢裝為模式。日久天長,大家也就對
這一系列形象認可了,倘若有誰改為
清代服飾,反而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
事實上,《紅樓夢》是清代小說,
文中雖對描寫時代背景十分含糊,但
書中的服飾形象,有一些是漢族歷代傳承的服飾,也有很多是
清代人的穿著。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雲穿著「貂鼠腦袋面子大
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里外發燒」是指衣服(冬
裝)外表和裡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慶年間盛行。雖然目前
「紅學」研究人士對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種說法,可是1763年
除夕也罷,1764年初春也罷,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
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富人借名貴毛皮以顯闊的里外發燒皮
衣流行一時,正是曹氏自己親身經歷的。
再有,黛玉初至榮國府時,見到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
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第四十九回
中的李紈穿著「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襲人要回家探親時也是
在「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外,再套上「青緞灰鼠褂」。「
褂子」稱謂雖說明代時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
說:「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徐珂《清稗類鈔·服飾》
中說:「褂,外衣也,禮服之加於袍外者,謂之外褂,男女皆
同此名稱,唯制式不同耳。」趙振民《中國衣冠中之滿服成分》
索性認定:「中國古無『褂』字……蓋滿制也。」結合明人所
說的「北人」,也可以認為是山海關、張家口外人。應該說褂
子是清代人對肥大上衣的習慣稱謂。
第五十一回寫金桂的丫環寶蟾,穿一件「片錦(金)邊琵
琶襟小緊身」,琵琶襟是一種曲襟,轉角之處呈方形,與清代
缺袴袍一樣,是較為典型的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馬甲在清代
流行。
寶玉的服飾形象在書中多次出現,常描寫為「穿一件二色
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第三回),或是「穿著秋香色立蟒白
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著白蟒箭袖」(第十五回),
還有「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雖說明代已有,
但是人們穿著不多,主要限於射手等。因為箭袖即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頭為斜面,袖口面較長,弧形,可覆住手背,
以便不影響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宮廷早期因極力主張「不廢
騎射」,因此將箭袖用於禮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
外,綉蟒的袍,在明代時為職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寬穿著
范圍。《大清會典》中曾記親王、郡王、貝勒以及侍衛、公主、
命婦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區分等級的辦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數和
蟒的爪數(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裝面料中幾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鳳穿著「
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
第四十九回中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絲的
鶴氅」,均為舶來衣料。
發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寫迎春房裡的丫環司棋梳著「鬅頭
」,這是一種蓬鬆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寫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
年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著大松的鬅頭」
之說。這說明《紅樓夢》中服飾有不少直接描繪的就是清代服
飾。
『叄』 《紅樓夢》里的有大量的衣服描寫,為什麼沒有人說水
《紅樓夢》被譽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本就生在官宦世家,很多紅學研究人員甚至認為賈寶玉就是曹雪芹本人的化身,紅樓夢中除了生動的人物描寫還有很多晚清的社會風貌描寫。很多人讀過紅樓夢後不僅對裡面的愛情故事唏噓,而且對清朝的社會生活以及官場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紅樓夢可以稱得上是一本巨著,書中大量的使用了隱喻的方式,草蛇灰線,而且對裡面出現的每一個女子都有對應的詩句來進行映照,可惜的就是曹雪芹么有能夠寫完整部紅樓夢,後續的明顯跟前面作者寫的內容相剝離。
在《紅樓夢》中有大量的對人物服飾外貌的描寫,比如寫王熙鳳有這樣的句子:“彩綉輝煌,恍若神妃仙子;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絛,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如果出現在普通文學作品中估計會讓人覺得是在湊字數,可是紅樓夢中卻顯得再過自然不過,下面就以個人觀點說一說原因:
一、有利於了解歷史
大量的衣服描寫使得史學家對於當時社會的服飾裝扮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研究清朝歷史具有一定的意義。
你覺得《紅樓夢》里有大量衣服描寫,為什麼沒有人說水呢?歡迎留言討論。
『肆』 《紅樓夢》服飾的款式
《紅樓夢》服裝中的款式,四季分明,從頭到腳,從里到外,一應俱全。就連雨雪天用的斗笠、蓑衣、沙棠屐、雪帽,都一一寫到。從款式上來說,有「窄裉襖」、「銀鼠褂」、「洋縐裙」、「背心」、「水朝靴」、「大襖」、「花綾褲」、「霞帔」、「披風」、「皮裙」、「棉裙」、「斗篷」、「對衿褂」、「蟒袍」、「王帽」、「 貂裘」、「芒鞋」、「摺裙」、「破納」、「綾子襖」、「肚兜」、「羊皮褂子」、「羊皮小靴」、「鶴氅」、「肷褶子」、「鷹膀褂」、「大裘」、「袷褲」、「水田小夾襖」、「紅睡鞋」、「水緊身」、「水毛兒衣服」、「撒鞋」……從季節來看,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裝都有。
『伍』 紅樓夢人物衣服及賞析是什麼
87版紅樓夢服飾之精美優雅,在於配色,在於服飾與人物氣質、命運的匹配,在於場景中不同人物的服飾搭配。其精緻、高貴、和諧、美妙的四大特點,讓我將這部電視劇看了又看,越看越覺得中華服飾文化之博大精深,越看越覺得先人們對美的理解多麼深邃精湛。
黛玉的服裝多為青色系,偶有鵝黃色、粉紫色系,僅有兩件大紅色,但也是白底紅花;服裝綉花以梅花、蘭花、竹為主;她的臉型比較瘦長,所以發型多為高髻、傾髻,能夠凸顯其嬌弱俏麗。
寶釵氣色紅潤,服飾多為粉色、黃色圓潤明媚的色系;服裝綉花以牡丹為主;她的臉型飽滿,比較寬,發型多為低髻,為了突出寶釵「不愛戴個花啊粉的」,發飾色彩比較淺淡。
這個場景中,黛玉身穿米色紗裙,外罩白底橙黃小花淺青灰枝葉長衣,長衣鑲鵝黃色綢緞寬邊,寬邊再鑲橙黃色窄滾邊,清麗婉轉而不清寒,為了減緩服飾的素淡,頭飾用了紅色細繩和紅色垂珠簪,更顯風拂弱柳的姿態;手帕用粉色,顯出一種小女兒的嬌媚。
寶釵身穿肉粉色紗裙,外罩粉紫色綢緞長衣,長衣上的花紋是圓形,與寶釵的圓潤匹配;拿粉色手帕;整體是層次分明的粉色系,為了減緩衣著的粉色太過甜膩,頭飾只用了白色細珠,增加了清秀簡潔的氣質。
夏天的一個場景。
四位姑娘(香菱是丫頭)中,探春和黛玉是對襟長衣,惜春和寶釵是右衽交領長衣。探春長的非常大氣,比較適合對襟服式;黛玉很嬌弱,只有在表現其嬌弱的場景中,她才穿右衽交領衣服,否則顯得太瘦弱。
探春穿大紅撒花衣服,她的大氣能鎮住大紅色,這個現象告訴我們,如果你的長相不夠大氣,或者你的氣質不夠凌厲奪目,不要穿正紅色,可以穿西瓜紅、櫻桃紅,或者正紅色僅為輔助色;發型為低低的凌虛髻,因為衣著比較花,所以頭上只戴了一個垂珠簪,以免整體太花哨。
『陸』 《紅樓夢》的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
從清代人物畫家改琦,到當代影視劇創作人員,對清代小說《紅樓夢》中人物服飾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漢裝為模式。日久天長,大家也就對這一系列形象認可了,倘若有誰改為清代服飾,反而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在這里探討一下紅樓夢中關於服飾的描述,似乎能看出些什麼來。
事實上,《紅樓夢》是清代小說,文中雖對描寫時代背景十分含糊,但書中的服飾形象,有一些是漢族歷代傳承的服飾,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著。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雲穿著「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里外發燒」是指衣服(冬裝)外表和裡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慶年間盛行。雖然目前「紅學」研究人士對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種說法,可是1763年除夕也罷,1764年初春也罷,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富人借名貴毛皮以顯闊的里外發燒皮衣流行一時,正是曹氏自己親身經歷的。
『柒』 急求教,關於《紅樓夢》原著服飾中的兩件毛皮衣服,內詳
鳳姐這個烈火烹油的絕世風華皮草裝,大毛的衣服,不怒而威的風范,全數的裝配——灰鼠昭君兜,鑲珠抹額,八翅金鳳釵——每一根都會動的。大鑲大滾灰鼠風毛棉緞對襟褂子,眉細額寬,態勢淡定,天生的執權者
這第2件,是個白色小斗篷式樣的圖片多不讓發只好寫了銀妝緞滾灰鼠毛,荷葉短斗篷樣式,造型小巧,華麗中見嬌媚
『捌』 求對高中課本紅樓夢節選部分人物服飾分析!`
【編者按】從清代人物畫家改琦,到當代影視劇創作人員,對清代小說《紅樓夢》中人物服飾形象的塑造,大都以明代漢裝為模式。日久天長,大家也就對這一系列形象認可了,倘若有誰改為清代服飾,反而很難得到人們的認同。我們在這里探討一下紅樓夢中關於服飾的描述,似乎能看出些什麼來。
事實上,《紅樓夢》是清代小說,文中雖對描寫時代背景十分含糊,但書中的服飾形象,有一些是漢族歷代傳承的服飾,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著。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雲穿著「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里外發燒」是指衣服(冬裝)外表和裡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慶年間盛行。雖然目前「紅學」研究人士對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種說法,可是1763年除夕也罷,1764年初春也罷,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富人借名貴毛皮以顯闊的里外發燒皮衣流行一時,正是曹氏自己親身經歷的。
再有,黛玉初至榮國府時,見到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紈穿著「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襲人要回家探親時也是在「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外,再套上「青緞灰鼠褂」。「褂子」稱謂雖說明代時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說:「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徐珂《清稗類鈔·服飾》中說:「褂,外衣也,禮服之加於袍外者,謂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稱,唯制式不同耳。」趙振民《中國衣冠中之滿服成分》索性認定:「中國古無『褂』字……蓋滿制也。」結合明人所說的「北人」,也可以認為是山海關、張家口外人。應該說褂子是清代人對肥大上衣的習慣稱謂。
第五十一回寫金桂的丫環寶蟾,穿一件「片錦(金)邊琵琶襟小緊身」,琵琶襟是一種曲襟,轉角之處呈方形,與清代缺袴袍一樣,是較為典型的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馬甲在清代流行。
寶玉的服飾形象在書中多次出現,常描寫為「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第三回),或是「穿著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著白蟒箭袖」(第十五回),還有「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雖說明代已有,但是人們穿著不多,主要限於射手等。因為箭袖即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頭為斜面,袖口面較長,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響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宮廷早期因極力主張「不廢騎射」,因此將箭袖用於禮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綉蟒的袍,在明代時為職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寬穿著范圍。《大清會典》中曾記親王、郡王、貝勒以及侍衛、公主、命婦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區分等級的辦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數和蟒的爪數(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裝面料中幾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第四十九回中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絲的鶴氅」,均為舶來衣料。
發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寫迎春房裡的丫環司棋梳著「鬅頭」,這是一種蓬鬆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寫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著大松的鬅頭」之說。這說明《紅樓夢》中服飾有不少直接描繪的就是清代服飾。
束發冠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
按: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束發冠」條雲:「其制如戲子所戴者,用金累絲造之,上嵌晴綠珠石。每一座有值數百金,或千餘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龍在上蟠繞,下加額子一件,亦如戲子所戴,左右插長雉羽焉。凡遇出外游幸,先帝聖駕尚此冠,則自王體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帶,佩茄袋、刀蛻,如唱《咬臍郎打圍》故事。惟塗文輔、高永壽年少相稱,其年老如裴--、史賓等戴之便不雅觀。」據此可知,寶玉的一身打扮,頗似明代少年公子極華貴的裝束。
鶴氅
第四十九回寫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孤皮里鶴氅,薛寶釵是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按:「鶴氅」二字,見於古代典籍。《晉書·謝萬傳》雲:「著白綸巾,鶴氅裘。」《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盧程傳》雲:「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又據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雲:「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鶴氅是一種以鳥毛為原料的毛織物,故名。但到底什麼樣式仍費解。唯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雲:「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這就說得比較清楚。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這種服裝在明代宮中有之,當然勛臣貴族之家亦效仿焉。
又,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三「衣」類雲:「式如被幅,無兩袖,而總折其上以為領,俗名『一口總』,亦曰『羅漢衣』。天寒氣肅時,出戶披之,可御風,靜坐亦可披以禦寒。《世說》王恭披鶴氅行雪中,今制蓋本此,故又名氅衣,辦皮者為當。」所說基本一致。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皮里鶴氅。
按:《史記·孟嘗君列傳》雲:「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見,白狐皮歷來是名貴的皮裘。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也說:「凡狐貉亦產燕、齊、遼、汴諸道。純白狐腋裘價與貂相仿。黃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禦寒溫體功用次於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穿著賈母與她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風領圍著。
按:貂鼠皮也是極珍貴的皮料,被稱為「關東三寶」之一。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介紹說:「貂產遼東朝鮮國。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樹下,屏息悄而射取之。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積六十餘貂皮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眯入目中,試之即出,所以貴也。色有三種,一白者曰銀貂,一純黑,一黯黃。」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載:「三品以上者始服朝衣,惟起居注銜者否認論;四品以上服貂褂,惟翰詹科道不論。其批本奏事,軍機處章京及內廷行走之員,非四品亦准穿貂褂,自乾隆三十七年始。」福格《聽雨叢談》卷二「皮裘」雲:「本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襖皆向內也。親王、郡王而外,不準服用黑狐。文職一、二、三品許服毳外貂鑲朝衣,武職三品弗及也。文四品、武三品准服貂鼠、猞猁猻。五品至七品筆貼式、護軍校準用貂皮領袖帽沿。八、九品官不許穿貂鼠、猞猁猻、白豹、天馬、銀鼠。若侍衛、翰詹科道、軍機章京,無論品級,均照三品服色,其往口外寒冷地方出差之滿州、蒙古、漢軍官員,均准照常穿用貂鼠、猞猁猻,不拘品級也。」兩說略有不同,但貂鼠皮非一般皮裘可比,於此可見,從賈府諸人把貂裘當作私居便服,說明他們窮極奢華到了何種程度。
哆羅呢
第四十九回,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寶玉穿一件茄色哆羅呢狐皮襖子。
按:清朝初期、西歐國家使節來中國時,常向清帝進獻哆羅呢絨。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順治十三年,荷蘭國進物中有哆羅絨,康熙六年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康熙九年,西洋國進哆羅絨。康熙二十五年,荷蘭國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雍正五年,西洋國又進大紅哆羅呢,乾隆十七年又進各色哆羅呢。又,西方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問》卷上談及西方土產時曾說:「至於蠶絲、棉花、花草諸果品,種種皆同。所異者如絨緞之類,有鎖袱、多羅絨,有金銀絲緞,一匹值 一二百金。」乾隆時,**人澤元愷著漢文《瓊浦偶筆》卷二記中國商人汪竹里語雲:「近世大臣薨逝,朝廷有賜多羅被殯殮者,系西洋所貢,類如明鏡。」又雲:「呢即明鏡也,唐山呼為哆羅呢,系西洋所產,故有番字識號。」
以上資料,引自方豪《從<紅樓夢>所記西洋物品來考故事的背景》一文,從這里可以看出,哆羅呢是舶來品,而且是價格昂貴的貢品,實際上就是一種闊幅的呢絨。
鳧靨裘
第四十九、五十二回寫寶琴所披鳧靨裘,就是野鴨子頭上的毛作的。
按:鳧靨裘的名稱未見著錄。據吳世昌考釋,《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在成都「以所著鷫鷞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據《爾雅翼·釋鳥》雲:「鷫鷞,水鳥,蓋雁屬也。舊藏雲:『有鳧鴛鴦,有雁鷫鷞』。高誘注《淮南子》雲:『長頸綠色,其形如雁。』」所以,鷫鷞裘很可能就是用鴨子的毛做成的。又,《晉書·武帝紀》雲:「咸寧四年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甲申,敕內外有敢犯者罪之。」又,《南齊書·文惠太子傳》雲: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為裘,光彩金翠,過於雉頭遠矣。」此則進一步說明雉頭裘是存在的,這是更接近於鳧靨裘的一種鳥毛織物。
抹額、昭君套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第六回寫鳳姐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頭上戴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
按: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十「齊眉、包帽、昭君套」條雲:「《西雲札記》卷一:今俗婦女首飾有抹額。此二字亦見《唐書·婁師德傳》,又《南蠻傳》,又韓愈《送鄭尚書序》。《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按:以貂皮暖額,即群君套抹額,又即包帽,又即齊眉,伶人則曰額子。」又,樊彬《燕都雜詠》詩注雲:「冬月閨中以貂皮覆額,名『昭君套』。」據以上資料,寶玉所戴金抹額,乃首飾。鳳姐及湘雲所戴昭君套,乃施於冠的貂皮暖套,並非首飾。「昭君套」之名,當與王昭君出塞有關。
天馬皮、烏雲豹
第五十四回,襲人回家,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拿出來與了襲人。第五十二回,寶玉要到王子騰家去,賈母便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也吧。」寶玉看時,金翠**,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清一統志》雲:「沙狐生沙磧中,身小色白,皮集為裘,在腹下者名天馬皮,頷下者名烏雲豹,皆貴重。」據此,天馬皮,烏雲豹皆沙狐皮也,而下文又叫作「雀金呢」,不解。天馬皮的珍貴,可從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中得到證明:「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葉我不衣狐鉛、天馬、舍利孫者。』尢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為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
猞猁猻大裘
第五十三回,賈珍看著收拾完備供器,靸著鞋,披著猞猁猻大裘,命人在廳柱下石磯上太陽中,鋪了個大狼皮褥子坐下,看各子侄們來領取年物。
按:猞猁猻,又寫作扯里猻、舍利孫,是一種稀貴動物,分布在我國東北等地,做皮衣,極珍貴。清戴璐《藤陰雜記》記載:「『京堂詹翰兩衙門,齊脫貂裘猞猁猻。昨夜五更寒徹骨,舉朝誰不怨葵尊。』漁洋戲作,時康熙乙亥,任葵尊宏嘉奏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也。一時服壓韻之穩。趙恆夫吉士元夕詩:『憶賜瓊筵分次第,蟬貂炫服敢紛綸。』今京堂翰詹科道仍准貂,不知何年復舊。」又,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也說:「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中無不衣狐鉛、天馬,猞猁猻者。』尤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以上資料說明,猞猁猻是貴重皮裘。康熙初年,朝官穿猞猁猻者極少,以後穿的人漸多,於是三十四年乃有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的限制。大概到乾隆中葉以後,統治階級奢侈風氣日盛,禁令漸弛,穿的人越來越多。賈珍是三品威烈將軍,是不受禁令限制的。
雀金呢
第五十二回寫賈母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寶玉。鴛鴦答應了走去,果然取了一件來。寶玉看時,金翠**,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拿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吳世昌在《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羽毛貼花絹」到<紅樓夢>中的「雀金呢」》一文中對雀金呢考之甚詳。他旁徵博引自漢至清初的歷史資料,確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鳥毛制的服裝有十多種,大都製成裘以禦寒,也有織成羅、緞、錦等奢侈品,供上層統治階級婦女做衣裙之用。對於清初的資料,他僅引用了吳梅村的一首詞雲:「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翠裝花支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來說明孔雀毛織物的存在,似稍嫌不足。清初葉夢珠《閱世編》卷八有一段記載,則比較翔實而且說明問題。這段記載說:「昔年花緞惟絲織成華者加以錦綉,而所織之錦大率皆金鏤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織入緞內,名曰毛錦,花更華麗,每匹不過十二尺,值銀五十餘兩。」這就證明孔雀毛織物確實存在,而且有一定規格,也有市場價格。不過《紅樓夢》中說它是哦羅斯國的產物,則純屬附會之談,不可信的。
又,《國學叢刊》第四冊載周肇祥《故宮陳列所紀略》一文中也說:「乾隆時孔雀毛織成蟒衣,......皆罕見之品。」可見解放前故宮陳列所里還有這種毛織成蟒衣的實物存在,這也是雀金呢確有的一個有力佐證。
『玖』 求紅樓夢中的衣服名稱,要具體的
事實上,《紅樓夢》是清代小說,文中雖對描寫時代背景十分含糊,但書中的服飾形象,有一些是漢族歷代傳承的服飾,也有很多是清代人的穿著。如第四十九回中史湘雲穿著「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發燒大褂子」。「里外發燒」是指衣服(冬裝)外表和裡面都用毛皮,清乾隆、嘉慶年間盛行。雖然目前「紅學」研究人士對曹雪芹卒年至少有三種說法,可是1763年除夕也罷,1764年初春也罷,都是指乾隆二十八年或二十九年。據此我們可以認為,這種富人借名貴毛皮以顯闊的里外發燒皮衣流行一時,正是曹氏自己親身經歷的。
再有,黛玉初至榮國府時,見到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第四十九回中的李紈穿著「青哆羅呢對襟褂子」。襲人要回家探親時也是在「桃紅百子刻絲銀鼠襖子」外,再套上「青緞灰鼠褂」。「褂子」稱謂雖說明代時已有,但明代方以智《通雅.衣服》中說:「今吳人謂之衫,北人謂之褂。」徐珂《清稗類鈔.服飾》中說:「褂,外衣也,禮服之加於袍外者,謂之外褂,男女皆同此名稱,唯制式不同耳。」趙振民《中國衣冠中之滿服成分》索性認定:「中國古無『褂』字……蓋滿制也。」結合明人所說的「北人」,也可以認為是山海關、張家口外人。應該說褂子是清代人對肥大上衣的習慣稱謂。
第五十一回寫金桂的丫環寶蟾,穿一件「片錦(金)邊琵琶襟小緊身」,琵琶襟是一種曲襟,轉角之處呈方形,與清代缺袴袍一樣,是較為典型的馬上民族服式。琵琶襟馬甲在清代流行。
寶玉的服飾形象在書中多次出現,常描寫為「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第三回),或是「穿著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第八回),或是「穿著白蟒箭袖」(第十五回),還有「大紅金蟒狐腋箭袖」(第十九回)。箭袖雖說明代已有,但是人們穿著不多,主要限於射手等。因為箭袖即馬蹄袖,衣
服袖身窄小,袖端頭為斜面,袖口面較長,弧形,可覆住手背,以便不影響射箭且又可保暖。清代宮廷早期因極力主張「不廢騎射」,因此將箭袖用於禮服,成了清代男服的典型制式。另外,綉蟒的袍,在明代時為職官常服,只有清代,才放寬穿著范圍。《大清會典》中曾記親王、郡王、貝勒以及侍衛、公主、命婦等人都可以穿蟒袍。區分等級的辦法主要是衣上的蟒數和蟒的爪數(如四爪、五爪之分)。
服裝面料中幾次涉及「洋」字,如第三回中王熙鳳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第四十九回中薛寶釵穿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絲的鶴氅」,均為舶來衣料。
發型如第七十一回中,寫迎春房裡的丫環司棋梳著「鬅頭」,這是一種蓬鬆的高髻。清代人文康寫清代康熙末年雍正初年的《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中,即有「梳著大松的鬅頭」之說。這說明《紅樓夢》中服飾有不少直接描繪的就是清代服飾。
束發冠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
按: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束發冠」條雲:「其制如戲子所戴者,用金累絲造之,上嵌晴綠珠石。每一座有值數百金,或千餘金,二千金者。四爪蟒龍在上蟠繞,下加額子一件,亦如戲子所戴,左右插長雉羽焉。凡遇出外游幸,先帝聖駕尚此冠,則自王體乾起,至暖殿牌子止,皆戴之。各穿窄袖,束玉帶,佩茄袋、刀蛻,如唱《咬臍郎打圍》故事。惟塗文輔、高永壽年少相稱,其年老如裴--、史賓等戴之便不雅觀。」據此可知,寶玉的一身打扮,頗似明代少年公子極華貴的裝束。
鶴氅
第四十九回寫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孤皮里鶴氅,薛寶釵是一件蓮青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的鶴氅。
按:「鶴氅」二字,見於古代典籍。《晉書.謝萬傳》雲:「著白綸巾,鶴氅裘。」《世說新語.企羨》:「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五代史.盧程傳》雲:「戴華陽巾,衣鶴氅,據幾決事。」又據徐灝《<說文解字>注箋》雲:「以鷙毛為衣,謂之鶴氅者,美其名耳。」可知鶴氅是一種以鳥毛為原料的毛織物,故名。但到底什麼樣式仍費解。唯明劉若愚《明宮史》水集「氅衣」條雲:「有如道袍袖者,近年陋制也。舊制原不縫袖,故名之曰氅也。彩、素不拘。」這就說得比較清楚。大概樣子像道袍,而不縫袖,所以披在身上像一隻鶴。這種服裝在明代宮中有之,當然勛臣貴族之家亦效仿焉。
又,清曹庭棟《養生隨筆》卷三「衣」類雲:「式如被幅,無兩袖,而總折其上以為領,俗名『一口總』,亦曰『羅漢衣』。天寒氣肅時,出戶披之,可御風,靜坐亦可披以禦寒。《世說》王恭披鶴氅行雪中,今制蓋本此,故又名氅衣,辦皮者為當。」所說基本一致。
白狐皮
第四十九回,黛玉罩了一件大紅羽紗面,白狐皮里鶴氅。
按:《史記.孟嘗君列傳》雲:「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足見,白狐皮歷來是名貴的皮裘。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也說:「凡狐貉亦產燕、齊、遼、汴諸道。純白狐腋裘價與貂相仿。黃褐狐裘值貂五分之一,禦寒溫體功用次於貂。」
貂鼠皮
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穿著賈母與她的一件貂鼠腦袋面子、大毛黑灰里子大褂子,大貂鼠的風領圍著。
按:貂鼠皮也是極珍貴的皮料,被稱為「關東三寶」之一。明宋應星《天工開物》介紹說:「貂產遼東朝鮮國。其鼠好食松子,夷人夜伺樹下,屏息悄而射取之。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積六十餘貂皮僅成一裘。服貂裘者,立風雪中,更暖於宇下。眯入目中,試之即出,所以貴也。色有三種,一白者曰銀貂,一純黑,一黯黃。」清吳振棫《養吉齋叢錄》載:「三品以上者始服朝衣,惟起居注銜者否認論;四品以上服貂褂,惟翰詹科道不論。其批本奏事,軍機處章京及內廷行走之員,非四品亦准穿貂褂,自乾隆三十七年始。」福格《聽雨叢談》卷二「皮裘」雲:「本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襖皆向內也。親王、郡王而外,不準服用黑狐。文職一、二、三品許服毳外貂鑲朝衣,武職三品弗及也。文四品、武三品准服貂鼠、猞猁猻。五品至七品筆貼式、護軍校準用貂皮領袖帽沿。八、九品官不許穿貂鼠、猞猁猻、白豹、天馬、銀鼠。若侍衛、翰詹科道、軍機章京,無論品級,均照三品服色,其往口外寒冷地方出差之滿州、蒙古、漢軍官員,均准照常穿用貂鼠、猞猁猻,不拘品級也。」兩說略有不同,但貂鼠皮非一般皮裘可比,於此可見,從賈府諸人把貂裘當作私居便服,說明他們窮極奢華到了何種程度。
哆羅呢
第四十九回,李紈穿一件青哆羅呢對襟褂子,寶玉穿一件茄色哆羅呢狐皮襖子。
按:清朝初期、西歐國家使節來中國時,常向清帝進獻哆羅呢絨。據《大清會典事例》記載:順治十三年,荷蘭國進物中有哆羅絨,康熙六年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康熙九年,西洋國進哆羅絨。康熙二十五年,荷蘭國又進哆羅呢和哆羅絨。雍正五年,西洋國又進大紅哆羅呢,乾隆十七年又進各色哆羅呢。又,西方傳教士艾儒略所著《西方答問》卷上談及西方土產時曾說:「至於蠶絲、棉花、花草諸果品,種種皆同。所異者如絨緞之類,有鎖袱、多羅絨,有金銀絲緞,一匹值一二百金。」乾隆時,日本人澤元愷著漢文《瓊浦偶筆》卷二記中國商人汪竹里語雲:「近世大臣薨逝,朝廷有賜多羅被殯殮者,系西洋所貢,類如明鏡。」又雲:「呢即明鏡也,唐山呼為哆羅呢,系西洋所產,故有番字識號。」
以上資料,引自方豪《從<紅樓夢>所記西洋物品來考故事的背景》一文,從這里可以看出,哆羅呢是舶來品,而且是價格昂貴的貢品,實際上就是一種闊幅的呢絨。
鳧靨裘
第四十九、五十二回寫寶琴所披鳧靨裘,就是野鴨子頭上的毛作的。
按:鳧靨裘的名稱未見著錄。據吳世昌考釋,《西京雜記》載,司馬相如在成都「以所著鷫鷞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據《爾雅翼.釋鳥》雲:「鷫鷞,水鳥,蓋雁屬也。舊藏雲:『有鳧鴛鴦,有雁鷫鷞』。高誘注《淮南子》雲:『長頸綠色,其形如雁。』」所以,鷫鷞裘很可能就是用鴨子的毛做成的。又,《晉書.武帝紀》雲:「咸寧四年十一月辛巳,太醫司馬程據獻雉頭裘。帝以奇技異服,典禮所禁,焚之於殿前。甲申,敕內外有敢犯者罪之。」又,《南齊書.文惠太子傳》雲:太子「善制珍玩之物,織孔雀毛為裘,光彩金翠,過於雉頭遠矣。」此則進一步說明雉頭裘是存在的,這是更接近於鳧靨裘的一種鳥毛織物。
抹額、昭君套
第三回寫寶玉頭上戴著束發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第六回寫鳳姐家常帶著紫貂昭君套。第四十九回寫史湘雲頭上戴著一頂挖雲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昭君套。
按: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十「齊眉、包帽、昭君套」條雲:「《西雲札記》卷一:今俗婦女首飾有抹額。此二字亦見《唐書.婁師德傳》,又《南蠻傳》,又韓愈《送鄭尚書序》。《續漢書.輿服志》注,胡廣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額,附施於冠,因遂變成首飾,此即抹額之濫觴。』按:以貂皮暖額,即群君套抹額,又即包帽,又即齊眉,伶人則曰額子。」又,樊彬《燕都雜詠》詩注雲:「冬月閨中以貂皮覆額,名『昭君套』。」據以上資料,寶玉所戴金抹額,乃首飾。鳳姐及湘雲所戴昭君套,乃施於冠的貂皮暖套,並非首飾。「昭君套」之名,當與王昭君出塞有關。
天馬皮、烏雲豹
第五十四回,襲人回家,鳳姐命平兒將昨日那件石青刻絲八團天馬皮褂子拿出來與了襲人。第五十二回,寶玉要到王子騰家去,賈母便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也吧。」寶玉看時,金翠輝煌,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清一統志》雲:「沙狐生沙磧中,身小色白,皮集為裘,在腹下者名天馬皮,頷下者名烏雲豹,皆貴重。」據此,天馬皮,烏雲豹皆沙狐皮也,而下文又叫作「雀金呢」,不解。天馬皮的珍貴,可從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中得到證明:「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葉我不衣狐鉛、天馬、舍利孫者。』尢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為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
猞猁猻大裘
第五十三回,賈珍看著收拾完備供器,靸著鞋,披著猞猁猻大裘,命人在廳柱下石磯上太陽中,鋪了個大狼皮褥子坐下,看各子侄們來領取年物。
按:猞猁猻,又寫作扯里猻、舍利孫,是一種稀貴動物,分布在我國東北等地,做皮衣,極珍貴。清戴璐《藤陰雜記》記載:「『京堂詹翰兩衙門,齊脫貂裘猞猁猻。昨夜五更寒徹骨,舉朝誰不怨葵尊。』漁洋戲作,時康熙乙亥,任葵尊宏嘉奏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也。一時服壓韻之穩。趙恆夫吉士元夕詩:『憶賜瓊筵分次第,蟬貂炫服敢紛綸。』今京堂翰詹科道仍准貂,不知何年復舊。」又,郝懿行《曬書堂筆錄》也說:「尤西堂言:『在京師入朝時,見同官皆羊裘耳。今聞班行中無不衣狐鉛、天馬,猞猁猻者。』尤在康熙初,今百餘年間,狐鉛、天馬已成私居常服,又有骨種羊、草上霜矣。」以上資料說明,猞猁猻是貴重皮裘。康熙初年,朝官穿猞猁猻者極少,以後穿的人漸多,於是三十四年乃有三品以下禁服貂裘、猞猁猻的限制。大概到乾隆中葉以後,統治階級奢侈風氣日盛,禁令漸弛,穿的人越來越多。賈珍是三品威烈將軍,是不受禁令限制的。
雀金呢
第五十二回寫賈母命鴛鴦把昨兒那一件烏雲豹的氅衣給寶玉。鴛鴦答應了走去,果然取了一件來。寶玉看時,金翠輝煌,碧彩閃爍,又不似寶琴所披鳧靨裘。只聽賈母笑道:「這叫作雀金呢,這是哦羅斯國拿孔雀毛拈了線織的。」
按:吳世昌在《從馬王堆漢墓出土的「羽毛貼花絹」到<紅樓夢>中的「雀金呢」》一文中對雀金呢考之甚詳。他旁徵博引自漢至清初的歷史資料,確認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利用鳥毛制的服裝有十多種,大都製成裘以禦寒,也有織成羅、緞、錦等奢侈品,供上層統治階級婦女做衣裙之用。對於清初的資料,他僅引用了吳梅村的一首詞雲:「江南好,機杼奪天工。孔翠裝花支錦爛,冰蠶吐鳳霧綃空,新樣小團龍。」來說明孔雀毛織物的存在,似稍嫌不足。清初葉夢珠《閱世編》卷八有一段記載,則比較翔實而且說明問題。這段記載說:「昔年花緞惟絲織成華者加以錦綉,而所織之錦大率皆金鏤為之,取其光耀而已。今有孔雀毛織入緞內,名曰毛錦,花更華麗,每匹不過十二尺,值銀五十餘兩。」這就證明孔雀毛織物確實存在,而且有一定規格,也有市場價格。不過《紅樓夢》中說它是哦羅斯國的產物,則純屬附會之談,不可信的。
又,《國學叢刊》第四冊載周肇祥《故宮陳列所紀略》一文中也說:「乾隆時孔雀毛織成蟒衣,......皆罕見之品。」可見解放前故宮陳列所里還有這種毛織成蟒衣的實物存在,這也是雀金呢確有的一個有力佐證。
『拾』 紅樓夢服飾有哪些特點
用料
《紅樓夢》服飾中的用料,一是品種多,二是高檔、名貴,有些可說是稀世之寶。書中出現的服飾用料,主要有「大紅洋緞」、「撒花洋縐」、「起花八團倭緞」、「秋板貂皮「、「灰鼠皮」、「黃綾」、「羽緞」、「白狐腋」、「 貂裘」、「妝緞」、「蟒緞」、「西洋布」、「月白紗」、「羽紗」、「哆羅呢」、「洋線番羓絲」、「海龍皮」、「鳧靨裘」、「天馬皮」、「雀金裘」、「猞猁猻大裘」、「雲狐皮」、「無狐皮」、「香狐皮」、「鴨皮」、「麻葉皮」、「洋灰皮」、「羊皮」、「皿貂皮」、「羽線縐」、「氆氌」、「葛布」、「麻」等30多種用品。除了麻、葛草質料之外,相當部分用料皆是高端用料,非尋常百姓能問津。其中貂皮、白狐腋、天馬皮、猞猁猻、雀金呢等都屬於稀罕之物。
編輯本段
做工
包括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的技藝和縫制技藝。例如書中寫到:「縷金百蝶」、「五彩刻絲」、「插牙背心」、「二色金百蝶穿花」、「五彩絲攢花結長穗」、「起草八團排穗」、「錦邊彈墨」、「累絲嵌寶」、「朝陽五鳳掛珠」、「赤金盤螭瓔珞」、「雙衡比目」、「二花捻珠」、「松花撒花」、「攢珠」、「洋縐銀鼠」、「宮制堆紗」、「立蟒白狐腋」、「簪纓銀翅」、「江牙海水五爪坐龍」、「碧玉紅」、「金蟒狐腋」、「排穗」、「細折」、「麝香珠」、 「赤金吳翠」、「絳紋」、「蝴蝶結」、「一斗珠」、 「插金消綉」、「掐金挖雲」、「青金閃綠雙環四合」、「斗紋錦上添花洋線番羓絲」、「挖雲鵝黃金里」、「靠色鑲領袖秋香色盤金色綉龍」、「 貂頦滿襟」、「百子刻絲」、「盤金彩綉」、「刻絲八團」、「金絲織的鎖子甲」、「虎頭盤雲五彩」、「九龍佩」、「盤錦鑲花」、「原錦邊琵琶襟」、「一裹圓」等。這些工藝,現代只能靠想像來體會其精細了。《紅樓夢》中有名的「晴雯病補雀金裘」的故事,這件雀金裘「後襟上燒了一塊」,「有指頂大的燒眼」。書中寫道,讓婆子們拿出讓織補匠織補,可是「不但能幹織補匠人,就連裁縫綉匠並作女工的問了,都不認得這是什麼,都不敢攬」。這一方面說明雀金裘確實名貴罕見,另一方面也告訴讀者如同這樣的服飾在製作工藝上的非常難度。市上的織補匠、裁縫匠都沒見過也補不了,卻由大觀園內的一位俏丫鬟完成了,且是在病中補的。書中說,晴雯「細看了一會」就說出「這是孔雀金線織的,如今咱們也拿孔雀金線就像界線似的界密了,只怕還可混得過去」。書中描寫道:
「晴雯先將里子拆開,用茶杯口大的一個竹弓釘牢在背,再將破口四邊用金刀刮的散鬆鬆的,然後再用針紉了兩條,分出經緯,變如界線之法,先界出地子後,依本衣之紋來回織補。」
編輯本段
飾物
所謂服飾,是服和飾的合稱。《紅樓夢》中非常重視飾物的運用,書中寫到的飾品有「瓔珞圖」、「宮絛」、「釵」、「佩」、「金冠」、「抹額」、「箭袖」、「排穗」、「墜角」、「鳳冠」、「昭君套」、「勒子」、「荷包」、「金魁星」、「念珠」、「朝珠」、「靴掖」、「扇囊」、「香袋兒」、「戒指」、「吉祥如意」、「耳墜子」、「麒麟」、「汗巾」、「鮫帕」、「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塊」、「方勝」、「連環」、「梅花」、「柳葉」、「手巾」、「包頭」、「如意絛」、「觀音兜」、「蝦須鐲」、「聯垂」、「珊瑚」、「貓兒眼」、「祖母綠」、「一丈青」、「碧玉佩」、「慵妝髻」、「玉塞子」、「漢玉九龍佩」、「抹胸」、「脂玉圈帶」、「妙常髻」、「尾念珠」……真是如古人所雲:「一首之飾,盈千金之價;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這些飾物中有許多種類,不要說在18世紀時是罕見之物,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除了億萬富翁以外,絕大多數人還是要到「珠寶商店」里才能見識見識而已。
編輯本段
款式
《紅樓夢》服裝中的款式,四季分明,從頭到腳,從里到外,一應俱全。就連雨雪天用的斗笠、蓑衣、沙棠屐、雪帽,都一一寫到。從款式上來說,有「窄裉襖」、「銀鼠褂」、「洋縐裙」、「背心」、「水朝靴」、「大襖」、「花綾褲」、「霞帔」、「披風」、「皮裙」、「棉裙」、「斗篷」、「對衿褂」、「蟒袍」、「王帽」、「 貂裘」、「芒鞋」、「摺裙」、「破納」、「綾子襖」、「肚兜」、「羊皮褂子」、「羊皮小靴」、「鶴氅」、「肷褶子」、「鷹膀褂」、「大裘」、「袷褲」、「水田小夾襖」、「紅睡鞋」、「水緊身」、「水毛兒衣服」、「撒鞋」……從季節來看,春夏秋冬四季的服裝都有。
編輯本段
穿戴
《紅樓夢》中不僅有服飾細致的靜態描寫,更有傳神的「動態表演」,反映了不同人物、不同場合、不同季節的不同穿戴。比如,賈寶玉的禮服著裝:「頭上戴束發嵌寶紫金冠,齊眉勒著二龍搶珠金抹額,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紅箭袖,束著五彩絲攢花結長穗宮滌,外罩石青起花八團倭緞排穗褂,登著青緞粉底小朝靴。」而王熙鳳穿著褂服的形象是:「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纓絡圈,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緞窄褃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
《紅樓夢》展現中華服飾文明成果是全方位的,以上五點則是擇其要者。此外,《紅樓夢》在色彩運用、化妝等方面也有非常豐富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