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品牌 > 古代羽絨服叫什麼

古代羽絨服叫什麼

發布時間:2022-05-10 03:38:01

㈠ 為什麼宋朝的時候沒有羽絨服

宋代不會沒有人想到用禽類的羽絨製成冬天的防寒衣物來禦寒。肯定有人試過,但失敗了。

首先,古代的紡布面料都是粗紡布,俗稱土布。這種布若裝進羽絨,按當代人的經驗,羽絨一定會從布孔中鑽出來,即便做成了衣服也穿了,可沒幾天絨就沒了。

最關鏈是羽絨沒有技術進行高溫高壓去脫脂。羽絨服內的羽絨脫脂相當重要,為什麼呢?羽絨本是動物類的絨細毛,做成衣服既輕且耐寒。但,動物就必定含有油脂,如果含有油脂的毛絨不去處理脫脂,那麼就會發生兩種弊端。一.羽絨不脫脂就會發臭。試問又有誰願意穿上臭衣服去見人?況且自個兒又怎麼忍受得了?二.羽絨不脫脂就會出蟲,何況人體本身的溫度最適合蟲類繁殖生長,到時讓人的皮膚發癢,人能忍受得了嗎?所以說:在宋代若想試著穿羽絨服,那一定是失敗了。

所以,宋代斷然就沒了羽絨服。真正流行羽絨服應該是上世紀的80年代開始,人類日用工業技術的逐步完善才讓人們覺得,羽絨服既輕又暖和且也時尚,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羽絨服不失是人類禦寒的佳品。

㈡ 冬天古人是怎樣過冬的,他們會穿啥衣服過冬呢

早在古代,人們就有了四季的概念,春、夏、秋、冬的命名也是來源於氣候變化而人為界定的規則,勤勞朴實的勞動人民也依據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創造了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前進的動力。那麼,每到冬天,作為現代人的我們都離不開厚厚的羽絨服和房間里的暖氣,而作為古代人,他們是怎麼過冬的呢?最令人詫異的是,還有用紙來當作填充物的,紙的造價十分便宜,又可以抵禦一定的風寒,因此也是被運用到其中。說起禦寒保暖,富人們的保暖方式可謂是奢靡又瀟灑,看古裝劇也是經常看到皇宮中妃子們都手捧著暖爐,睡覺前還有人專門暖床,相比較之下,平常百姓的冬天卻沒有那麼好過了。

㈢ 羽絨服是誰發明的

羽絨服是中國古代人發明的。

中國周代已用鳥獸的毛羽製成羽衣,也稱毳衣。漢代有用氂牛毛做衣服絮料 ,唐代有取鵝的毛絨做衣被絮料。中國羽絨服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開始流行,當時面料檔次和加工水平都不高,款式也比較單調,含絨率低,填充量大,外觀臃腫,被稱為麵包服。

隨著工藝和技術的進步,羽絨服成為服裝領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消費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八十年代初,我國第一代羽絨服裝以輕、軟、暖的特點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當時用的是塗層尼絲紡面料,其板型、款式造型為滑雪衫式的麵包服、登山服,結構比較簡單,後又打破傳統設計構造,通過精選、葯物消毒、高溫烘乾而成的鵝毛。


(3)古代羽絨服叫什麼擴展閱讀

羽絨服(down coat)內充羽絨填料的上衣,外形龐大圓潤。羽絨服一般鴨絨量佔一半以上,同時可以混雜一些細小的羽毛,將鴨絨清洗干凈,經高溫消毒,之後填充在衣服中。

數據顯示,2012年10月我國羽絨服產量達3454.7萬件,比同期增長了21.61%;1-10月我國累計生產羽絨服達22617.8萬件,比同期累計增長13.25%。

2012年11月我國羽絨服產量達3415.1萬件,比同期增長了5.75%;1-11月我國累計生產羽絨服達26032.9萬件,比同期累計增長12.2%。

㈣ 中國第一件羽絨服產自哪裡

按照中國羽絨服的發展歷史與品牌知名度 是江蘇波司登羽絨服裝有限公司

㈤ 襖是棉襖與羽絨服統稱嗎

襖,專指厚一點的短上衣:棉襖、小襖、夾襖。
單層的短上衣叫做 「褂子」 :小褂、單褂。
長的單層外衣叫做 「大褂」、「長衫」 。
厚的長外衣叫做 「袍子」:皮袍、棉袍、長袍。
羽絨服,最早是在1978年才逐漸來到民間。當時不是「襖」 ,而是 「外套」 。
現在的短款羽絨服,也可以叫做襖。

㈥ 清朝的時候還沒有羽絨服,乾隆皇帝是如何過冬的呢

雖然中國古代沒有羽絨服,但是有裘衣,也就是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的,在冬天的時候,很多人的脖子上都會圍著一圈動物的皮毛,這個皮毛就可以用來禦寒了。

古時候的暖手寶叫手爐,一個用金屬製作出來的容器裡面放了一些耐燃的材料,在燃燒的時候既可以給人們提供熱量,而且還不會散發什麼異味,在冬天的時候和後宮的皇後和妃子們邊聊天邊拿著手爐暖手,可謂是喜滋滋。雖然以前的天氣冷,但是東北自古以來就有燒土炕的習俗,在電視劇裡面經常都能看到皇帝坐在炕上,這種土炕非常的暖和,就如同於現在的地暖一樣坐在上面暖烘烘的,而且故宮的牆大多都比較厚,所以在冬天的時候,即便天氣寒冷,寒風凜冽,但是實際上坐在宮殿裡面也不會被凍著。

㈦ 古代的衣服叫什麼

古代衣服的名稱有鶴氅、深衣、絳紗袍、襕衫、馬面裙等等。

1、鶴氅

鶴氅是漢服中的一種,又叫「神仙道士衣」,就是斗篷、披風之類的禦寒長外衣。最初的鶴氅是一塊用仙鶴羽毛做的披肩。後來的鶴氅, 表現為大袖 ,兩側開衩的直領罩衫,不緣邊,中間以帶子相系 。明代的鶴氅,和披風形制差不多 ,只不過有緣邊多些,領子相合一些 ,比之褙子,袖子應更加寬大。

裙子前後一塊不加打褶外,其餘諸處打褶,褶大而疏,綴於異色的裙腰上,裙腰左右兩端縫綴系帶,裙擺寬大,其上或織或綉綴底襕,或膝襕。

裙襕的紋飾多樣,且寓意豐富,如蝙蝠圖案即福的象徵;蝙蝠與雲紋組合寓意「洪福齊天」;燈籠紋樣的「五穀豐登」;八寶流蘇瓔珞海螺等紋樣組成的多吉祥寓意,更為流行;而愈加講究的裙襕則為龍紋、雲蟒紋。

㈧ 古代的冬裝是什麼樣的

數九寒冬之際,現代人有羽絨服等各種各樣的冬裝禦寒。古人冬天穿什麼禦寒?從殷墟甲骨卜辭中的「裘」字可見,古人最早是穿毛皮衣服來禦寒的。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稱:「裘,皮衣也。」古人還稱「裘」為「皮裘」、「裘衣」、「毛裘」、「毳裘」、「卉裘」、「褻裘」、「英裘」、「羔裘」、「狐裘」、「貂裘」、「吉光裘」。

㈨ 古代人冬天穿哪種衣服比較保暖,古人出門靠什麼防寒呢

古代人的冬天一般都會穿戴動物的皮毛來保暖,因為古代沒有高科技,只能取材於山水自然。當然古代也分窮富,富人自然是用貂皮和動物皮毛來保暖,而窮人就只能用紙衣來保暖。紙便是用植物的纖維編造出的比較堅硬,可以抵禦寒風。百姓也可以到山上砍一些柴火,燒成木炭來取暖。

生活條件再差一點的古人就只能用植物纖維編織而成的紙衣來禦寒。紙衣是用堅韌的植物纖維緊密的編織在一起,十分的牢固,寒風無法吹進,古人還會在紙衣中包入一些羊毛,木棉花來保暖,所以古代的紙也能當布來使用。在我國古代的南方,用動物的皮毛來做保暖的衣服很少見,因為它是北方游牧民族穿戴的,若南方的百姓也想使用,便要去從北方進貢,所以進貢而來的獸皮都是價格比較高的,一般只有富商才能穿得起。

㈩ 古代的羽毛大衣叫什麼

1古典小說里提到比較多的一種是 「鵝毛大氅」,其形制上接近於斗篷的款式,鵝毛是古代人很常用的材質。談及以禽鳥羽毛為材料,古人除了用常見的鵝毛,還有雉尾、鶴尾、鵰翎、鷹翎、孔雀翎、鵲翅等,應用製做 羽扇,頭飾,祭祀道具。。。
其他冬季禦寒用的 皮草--輕裘,材質豐富,常見如貂皮,狐皮,兔毛,灰鼠皮。
2 文學作品中,存在很多富有想像力/設計感的個性服飾,比如紅樓夢中,晴雯帶病給賈寶玉縫補的「孔雀裘「,影視劇中呈現的是衣料正面 織嵌入片片完整孔雀毛的一件斗篷。
3 當代人對古裝影視的再創造:如 電影《無極》中,劉燁飾演的雪國人鬼狼,披著一件 標志性的 黑烏鴉毛披風(斗篷)。羋月傳中,主角公主姐妹在婚嫁等隆重場合,穿著的外袍/披風,其肩部點綴一圈雉雞毛或是鵰翎。
PS:我是學服裝設計+製版出身的, 感覺整件衣服都用羽毛網織/拼接/黏貼,工藝一定是極為困難的,費工費時;也許羽毛外袍在魏晉時期(仕大夫階層 貴族男子喜歡比美,打扮拼品味)曾流行過,但之後2000多年 在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社會風氣中,難以想像有身份有財力的男子會打扮得這么出格,女子更是以含蓄端莊的印象為佳,誰穿全身羽毛衣?或許唐朝有?古典文學中的描繪的奢侈華服,一半是古人的想像,另一半假設是真的存在,也需要可靠文獻和出土文物來證明其材質,工藝和形制的存在性。

與古代羽絨服叫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威海哪裡有修補皮衣的 瀏覽:978
收購二手文胸干什麼 瀏覽:139
麻花菠蘿帽子怎樣織 瀏覽:35
蒂蒂貓女裝廠家哪裡的 瀏覽:536
伊萬卡迷上中國旗袍 瀏覽:1
如何接圍巾兩頭的球球 瀏覽:450
兒童裙子品牌及商品 瀏覽:665
路上穿紅馬甲的都是什麼人 瀏覽:800
男生酒紅色帽子搭配圖片 瀏覽:435
結果妹妹把裙子脫了 瀏覽:561
帽子廠家定製批發 瀏覽:901
棕色的裙子配什麼打底褲 瀏覽:158
棉麻白色襯衫十大品牌排行榜 瀏覽:563
外國人的校服很好看 瀏覽:245
冬女式裙子2018年新款 瀏覽:831
mcm托特包適合穿花裙子嗎 瀏覽:358
冬季旗袍紅色新款 瀏覽:397
如何畫衣質感 瀏覽:250
女裝品牌官方旗艦店 瀏覽:36
情侶裝批發低價貨源 瀏覽: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