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麼手工炒茶
1.
首先,將採摘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裡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干凈
2.
採摘茶葉時最好選擇這種「一芯一葉」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3.
洗干凈鍋,燒熱後,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不會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4.
然後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動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葉會燒焦。
5.
用手炒更靈活,而且不能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炒茶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
6.
控制火候,就這樣不停地翻炒。注意不要燙傷手。
7.
十多分鍾之後,可以一邊翻炒,一邊用手揉搓
,這樣可以使葉子的更好地卷縮。
8.
一個小時左右炒至這個顏色時,就要加快翻炒的速度。
9.
再過四十分鍾左右,當茶葉炒至這個顏色時,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
10.
出鍋時,用報紙墊著盛在容器里。攤涼。第二天就可以泡著喝了。
㈡ 炒手工茶需注意些什麼
(註明!本文原創出自:柳林溝門前碗團)
1.首先,將採摘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裡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干凈。
2
採摘茶葉時最好選擇這種「一芯一葉」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3
洗干凈鍋,燒熱後,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不會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4
然後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動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葉會燒焦。
5
用手炒更靈活,而且不能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炒茶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
6
控制火候,就這樣不停地翻炒。注意不要燙傷手。
7
十多分鍾之後,可以一邊翻炒,一邊用手揉搓 ,這樣可以使葉子的更好地卷縮。
8
一個小時左右炒至這個顏色時,就要加快翻炒的速度。
9
再過四十分鍾左右,當茶葉炒至這個顏色時,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
10
出鍋時,用報紙墊著盛在容器里。攤涼。第二天就可以泡著喝了。
11
炒茶是一個漫長且辛苦的過程,我們從晚上六點半一直忙到八點一十。不過,也正是因為是自己炒的,喝起來也格外香甜。
注意事項
注意控制火候,別燙傷手。
㈢ 手工炒茶葉怎樣調香味
首先,將採摘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裡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干凈
採摘茶葉時最好選擇這種「一芯一葉」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洗干凈鍋,燒熱後,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不會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然後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動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葉會燒焦。
用手炒更靈活,而且不能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炒茶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
控制火候,就這樣不停地翻炒。注意不要燙傷手。
十多分鍾之後,可以一邊翻炒,一邊用手揉搓 ,這樣可以使葉子的更好地卷縮。
一個小時左右炒至這個顏色時,就要加快翻炒的速度。
再過四十分鍾左右,當茶葉炒至這個顏色時,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
出鍋時,用報紙墊著盛在容器里。攤涼。第二天就可以泡著喝了。
㈣ 炒茶葉後應該用什麼洗手
其實炒茶了以後手是比較干凈無菌的,就是有點茶葉末而已,用清水洗就可以了。
㈤ 如何手工炒茶
首先,將採摘來的茶葉清理一遍,把躲藏在裡面的小蟲子、碎屑清理干凈
採摘茶葉時最好選擇這種「一芯一葉」的,味道更好,更清香。
洗干凈鍋,燒熱後,就可以把茶葉倒進去。大鍋受熱面積大,茶葉不會堆成一堆,另外,柴火灶好控制火候。
然後小火,不停地用手翻炒。動作要稍微快些,不然茶葉會燒焦。
用手炒更靈活,而且不能戴一次性手套,所以,在炒茶前一定要把手洗干凈。
控制火候,就這樣不停地翻炒。注意不要燙傷手。
十多分鍾之後,可以一邊翻炒,一邊用手揉搓 ,這樣可以使葉子的更好地卷縮。
一個小時左右炒至這個顏色時,就要加快翻炒的速度。
再過四十分鍾左右,當茶葉炒至這個顏色時,就差不多可以出鍋了。
出鍋時,用報紙墊著盛在容器里。攤涼。第二天就可以泡著喝了。
㈥ 怎麼炒茶葉
1、將茶葉攤開,讓裡面的水分蒸發掉。
拓展資料: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炒青是一個術語,是指在製作茶葉的過程中利用微火在鍋中使茶葉痿凋的手法,通過人工的揉捻令茶葉水分快速蒸發,阻斷了茶葉發酵的過程,並使茶汁的精華完全保留的工序。是制茶史上一個大的飛躍。
人工炒制的茶葉一般都較完整、鮮亮,口感比較清純,機器炒制茶型不是很好,並且因為不能控制輕重度會產生斷裂或過火。
參考資料:
炒茶—網路
㈦ 人工炒茶需要哪些 工具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鍾。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捲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里。這樣反復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捻的制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濕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干,即可出鍋。